深空之下(校对)第330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330/524

  “啊哈!”
  “人马悬臂,这里已经是人马悬臂,我们来了!”
  “我们来了!啊——”
  新人类文明第一次悬臂级别的星空漫游,终于完成,这是一个伟大的里程碑。
  两百多年的航行啊,实在太太太漫长了。虽然所有人感受到的时间已经被冬眠仓大幅缩短,但依旧感受到了漫长。
  “中间转弯的次数,超过两百次!已经将近八十年没有探测到敌方的行星飞船了。终于将敌人彻底甩掉。”
  “快看,陨石,是陨石!”
  天文台探测到一颗直径二十米的小型陨石,大概有几万吨的质量,在百万公里开外的地方掠过。这一次可是正儿八经的铁质陨石,速度大概是47公里每秒。
  看到雷达中那一个红点,有些人甚至激动的闪烁出了泪花,时隔这么多年,人们终于看到了物质!
  物质带来的巨大安全感,一下子就被这颗陨石带动了上来,酸甜苦辣咸,五味杂陈,难以言喻。以至于许多人看到陨石的时候,原本的大喊大叫也停了下来,而是静静地发呆,感受着心中的这种味道。
  不过,人们没有选择大动干戈地捕获。
  因为每个人都知道,御夫星域内,有大量的物质存在。
  大量!
  面对无尽宇宙时的茫茫恐惧,终于被一颗恒星给温暖了。
  连于易峰也是感受到了一阵又一阵的轻松。
  刚开始逃命的时候,物资仓库满满,堆得像一座座大山,让他有一种永远也用不完的感觉。
  而现在……唉,不说也罢,连后期宇燕部队的维护,都是精打细算,能省一点省一点。他甚至怀疑,这些飞船还能不能正常飞行……
  总而言之,人类还是撑下来了!
  “这里将会成为我们的天堂。我打算,把诺亚号剩下的空间全部利用起来!这样我们才可以储备更多更多的物质……还有,建设新一代的母舰!”
  趁着这段时间,天文学家们也开始繁忙的工作,激动归激动,惯例的安全工作还要继续。
  按照现在的科技探测手段,0.13光年,大概的行星数据已经能够测定的。
  御夫星是一颗太阳质量98.9%的矮黄星,年龄大概在45.3亿年,发光强度与太阳相比,差不了多少。
  “难道播种者文明知道太阳系?”
  面对这一数据,于易峰托着下巴沉思。
  在宇宙中,几乎每一颗恒星的附近都伴随着行星。但不得不说,这样的矮黄星,才是孕育生命的最好场所,它的光照强度适中,引力适中,能够长期稳定、安全地发光。
  如果是红矮星,发光强度太弱,周边的行星普遍寒冷,只有很近的地方才有足够的光照。
  但是红矮星的质量小,核聚变并不稳定,时不时产生大规模的耀斑,伴随着大量的辐射。距离红矮星太近的行星,一般都没有大气,因为这些气体全都被太阳风吹飞了。
  如果是天狼星这样的蓝矮星,发光强度又太强,而且这种大质量恒星的寿命普遍不多,也就十亿年这个样子。
  这样的时间段,往往还没来得及孕育出大型生命,恒星已经燃烧殆尽。蓝矮星死亡后,甚至有可能产生一次超新星爆发,将周边的行星全部吞噬。
  所以,黄矮星,才是生命的主要家园。
  御夫星主要的大质量行星大概有七颗,被简单地用“御夫1”、“御夫2”……一直到“御夫7”来命名。
  “御夫1”,一颗极度炎热的星球,火星那么大,几乎没有大气,表面平均温度估计三百多度……
  当人们观测到“御夫2”的时候,愣住了。
  天呐,一颗……
  一颗蓝色的星球!
  这位天文学教授,不可思议地揉了揉眼睛。
  要不要这么像啊,“御夫2”距离恒星大概也就1个天文单位,和地球的位置差不多,完全就是一颗充满了水资源的蓝色星球。
  “表面……充满了氧气!”
  唯一不同的是……它周边有一大一小的两颗卫星。
  这种蓝宝石般的颜色,让天文台的所有人都微微张大了嘴巴,心中震惊更不必多说。
  当然了,这里的许多人,都没有见证过真正的地球,他们只是从某些照片中看到过。
  “好像,和地球真的好像……”
  很奇怪,虽然心中充满了惊喜,却并没有初次遇见“迪格114”时,那种激动到说不了话的程度了。就连诺亚号中的第一代也是如此,他们只是兴奋地望着……望着……
  于易峰想了想,这么多年的星际之旅,那种想要“回家”的欲望已经渐渐减少,人们都把诺亚号当成了自己的家园。
  这是一种心理上的奇妙变化。
  “这就是播种者文明给我们的提示吗?里边有什么呢?土著文明?”人们饶有兴趣地望着那颗蔚蓝星球,不停的议论着。
  满怀着各种希望,待所有天文学资料都出来后,于易峰立刻召开了一次重大会议。
  “……建造、探索、发展是我们这一次的主题。以上七颗星球,就是我们得到的天文学报告。”
  于易峰正在台上讲解着,而其后方,虚拟成像系统清楚地模拟出了所有行星的情况。
  七颗星球一字排开,大小各异,前方四颗都是类地行星,后边三个是气体行星,有一颗甚至比木星还要大个一些。
  除了御夫1,御夫2之外,后边的御夫3是一颗大重力的类地行星,表面充满了各种酸性气体,环境极度恶劣。
  “所以……我建议,我们应该选择御夫4作为第一主基地,而不是蔚蓝色的御夫2。因为御夫2一看就是充满了生命的星球,它虽然和……我们以前的地球长得很像,但总归不是地球啊。其中的微生物环境,对我们来说过于麻烦了。嗯……大概率是有生命的。”
  说话的是智囊团成员王宇凡,很显然,他已经做足了功课,从非常客观的角度出发,阐述这个问题。
  “而御夫4是一颗寒冷的星球,它的重力只有地球重力的三分之一,类似于火星,非常适合工业发展。而且我们在这个星球发现了大量的冰矿,可以充分满足我们对水资源的迫切需要……”
  “……我们也需要冰块对工业环境进行降温。”
  “对于寒冷的御夫4而言,孕育生命的概率偏低,如果确实证实了里边没有任何生命存在,那就太好了,其中的矿物,挖过来就能用,根本不需要消毒之类的步骤……简单、省事……”
  “很抱歉,各位,我实在想象不出,御夫2对比御夫4有什么优势……这颗蓝色星球,除了有生命,或许还有土著人,但也就如此了,从工业角度不适合开发。过去科考一番、旅游一番倒是不错的,但是当做工业基地还算了吧……”
  说完这番话后,他欠了欠身子,然后坐下。
第一百一十一章
选址
  从主观角度,许多第一代的老人更加喜欢那颗蔚蓝色的星球;但从工业角度,御夫4以压倒性优势,战胜了御夫2。
  面对这个结果,于易峰心中微微有些复杂。但他不得不承认,“御夫4”是更好的选择。
  对于目前的科学技术,低重力、寒冷环境,比复杂微生物环境更容易接受……
  “人类长大了。”
  他忽然有这样的感慨:不眷恋母星的文明,才能走的更远啊……
  人类竟然选择寒冷星球作为主基地,而不是生命星球,实际上,这是科技上的质变引发的。以目前的水准,人类几乎能在任何行星生存,只不过是困难还是容易的问题……
  投票结果出来了,果然,御夫4以80%以上的票数当选。
  选定了大体的主基地后,人们又对细节问题进行各种修订。
  “御夫4”距离恒星约2.3个天文单位,平均密度大概是3.6克每立方,理论上,这么一颗行星可以找到人类所需的任何资源。
  而且以一个星球的体量,足够人类吃的了……
  在这3.6亿公里开外的地方,还有一颗1.44倍木星质量的气态行星,也就是“御夫5”。因为其巨大的引力,对御夫4的公转造成了少量的影响。
  天文学家们对这个大家伙非常感兴趣,对它进行重点探测。
  “御夫5”正在高速自转,大概九个小时就能自转一周,各种乱流以及旋涡出现在行星表面,形成了一个个大大小小的风暴湍流。
  这种湍流和地球上的龙卷风相比,简直就是大海与一杯水的差距。
  如果选择了“御夫4”作为主基地,可以最近距离地观测并利用“御夫5”。
  对于现有的技术而言,只要人们自己不作死,应该不会有太多的危险。
  “御夫5至少有80颗卫星,我们也可以寻找一颗大一点的,建立一个分基地,作为核燃料采集基地。这样一来,几乎拥有无限的能源……”天文学家汤姆逊教授建议道。
  因为这颗气态星球的高层大气中,含有87%的氢,以及12%的氦,还有少量的甲烷、水等气体。
  人们最为看重的,当然是“氦”元素!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330/524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