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空之下(校对)第37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37/524

第十四章
挑选科考队
  不仅仅是科学家,普通民众对于对火星科考的热情也超出了于易峰的想象,消息一放出,就赢得了上万人热切响应,政府不得不制定了专门的筛选环节……
  特种队员赵耀带着一群年轻小伙,正在训练室里疯狂训练。军人不是普通民众,不用参加这种挑选环节。
  军队毕竟是有阶级的,有上下级关系,不需要民主、平等,一纸命令下去,上级指派谁去,谁就得去。但因为这一次科考的特殊关系,没有什么敌人,也什么特别大的危险,新兵将是参与这次任务的主体。
  这几个月来,国家安全部门总共招收了两百多名新兵,再加上原有的人,整个飞船里的士兵数量达到了三百人。原先的老兵官衔都加了一级。
  赵耀作为老兵的一份子,也成为了其中的一名队长,军衔升了一级,成为上尉。他负责二十名新兵的训练,其实相当于一个班的水平。
  一般情况下,他们的训练环境基本集中在飞船下方的高重力地区。高重力区的体能训练是非常见效的。
  不过近段时间,为了适应火星的环境,他们搬到了中等重力区。这是为了提前适应火星重力的关系,因为火星的引力只有地球的三分之一左右,还是有点差别的。
  军队在这次科考行动中一共获得了30个登陆名额。而赵耀,则是这次行动的主要指挥官,所有登陆的军人都得听他的。
  别看他平时看上去不靠谱,那是因为有于易峰、许云进这些更牛逼的人存在。然而,在当时的华夏国,真正能入选华夏第一特种部队的,哪个会是不靠谱的?赵耀可是有过许多次危险任务经验的老兵了啊。
  在训练房中,新兵们正在训练着各自的枪械或者在肉搏战。赵耀有时候手痒了,也会上去教训一下新兵,一挑三、一挑四也能赢,嗨,这些新兵对他来说实在太弱鸡了。如果真的要生死搏杀,他一个人完全能杀光整个班的,这完全是战斗经验以及身体素质的差距。
  30个名额中,原先的特种队员只有他一个。还有三个是原本治安队员,他们也是老兵,有点儿经验,剩下的26人全是新兵。
  “全体都有!集合!”时间一到,赵耀就大声喊了一下。呼啦啦地,所有新兵都跑步着在他前面集合,立正、站好。
  “稍息!”
  又是一阵小碎步的声音,这段时间训练下来,这些新兵终于有了不错纪律性。无纪律不成方圆,赵耀对这些新兵还是比较满意的。
  “两个月了啊,时间过得真快。”他心里想着,自从当上了小队队长,也要负起相应的责任,任务真的重多了。
  “我在这里宣布一个消息,等一会,我们十个新兵大队,要进行新兵综合素质的排名比赛,比赛项目有:射击、搏击、医疗、体能、心理素质、环境适应性考核等六个项目。只有成绩最高的二十六名新兵,才能跟我一起上火星!我不希望我们班的成绩落后,所以,都给我拿出吃奶的劲来,明白了吗?”
  “明白了!”所有人异口同声地答道。他们的眼神中闪烁着激动与兴奋,但一个个都克制住了。
  这些新兵,心气还是非常高的啊,赵耀满意地点了点头……
  不仅军人鼓足了气,民众中也是如此,因为想要参加这次科考的人实在太多。政府不得不挑选一些有专业技能,或者综合能力非常高的人选。
  “大家要知道,这一次的行动目的是科学考察,而不是旅游,时间在一个月到两个月。没有一技之长的同志,就不要乱投简历了!火星探索,也是有一定的危险性的!”
  “注意了,这不是旅游,而是科考,是有一定危险性的……”
  在志愿报名点,一个身材微胖的男子正拿着喇叭大喊。不过,还是有很多人抱着侥幸心理投来简历。
  科学家、军人、医生这些名额已经定好了,剩下的普通民众需要筛选,也就一两百号人。
  地质组、医学组、生物组、工程组的组长正在不停地审核这部分简历,他们的挑选要求是非常严格的,无论是专业水准还是身体素质,一旦有一项不行,就会毙掉。
  简历选中了之后,还要进行面试,最后才挑选出那么两百人出来,再怎么严格都不过分啊。
  “赵,我听说火星上会刮12级的大风,非常危险啊!”一位身材高挑的白人妹子正拉着他的男朋友,一脸担忧地说道。
  这位年轻的男子正是赵超,也就是王志远的室友,一起喝酒的那位。
  他终于找到了一个女朋友,还是俄罗斯裔的,要身材有身材,要样貌有样貌,这段时间别提多爽了……
  “唉……维多利亚,你别听他们胡说,火星的气压只有地球的百分之一,就算是12级大风也没什么力道的。”赵超毫不在意地说道,他早就了解过了。
  他正在填志愿,在上面写了他的各种履历,清北大学,地质工程专业,硕士毕业,还有其他什么建筑工程师、机械工程师之类学历证书,再加上优秀身体素质检查报告,条件还比较不错,应该能够得上名次。
  “可是,这本书上写着,火星随时会有大风暴……”维多利亚还是有些担忧,手里拿出了一本小说——《火星任务》。
  “嘿嘿,那是小说嘛,部分是虚构的,当不了真。”填好志愿,赵超又检查了一遍,然后直接交了上去。
  他笑嘻嘻地说道:“要是真的有大风,那种力道也没法把我们刮走。否则科学家们肯定会提示我们。别担心了,于易峰舰长不会让我们送死的。”
  “真的么?”维多利亚眨了眨眼睛,“那么我也要报名!”
  ……
  新人类政府的行动力以及组织能力非常高。为期两天的人员筛选正式结束后,飞船也恰好飘到了北极,距离地面约1000公里的高空,然后飞船开始悬浮在上空,随风飘荡。
  因为这颗星球很可能是接下来几年内的落脚点,所以再怎么谨慎都是不过分的,科学家们已经事先用实验仪器做了大量的考察,并没什么特别异常的发现。
  五百名人员,有工程师、医生、护士、军人、记者,还有更多的科学家等等,他们整装待发,在“胜利号”飞船前面排好队伍。
  在所有人的注视下,于易峰出声鼓励道:“各位同志,你们是五万民众中精挑细选出来的五百名精英,有着专业的素质以及技能。别的话我也就不多说,在这里,我再重复一下你们的任务。”
  “第一,建立一个人类能居住的小型基地。”
  “第二,获得详细的北极圈地质报告。”
  “第三,考察火星生命是否真的存在。”
  “第四……请务必保证你们各自的人身安全。好了,我就说这么多,启程吧!我提前祝愿你们能成功归来!”
  “胜利!”五百人一齐做出V字型手势,摆拍了一个大合照。紧接着,他们穿戴好宇航服,一个个走进胜利号中。
  因为运载能力不足的关系,胜利号的运载过程可能要来回两三趟,才能将大量的生活物资以及机械装备搬运下去。
  要是诺亚号再飞得低一点,倒是可以用太空绳索将东西直接吊下去,但是现在一千公里的高度,几乎没有这个可能了。
  于易峰心中一动,或许可以研究一下运载量极大的短程交通设施,那样就方便多了……
  火星的平均温度是-63摄氏度,表面的大气稀薄而又寒冷,拥有两颗卫星。对于这颗地球的姊妹星,“火星是否存在生命”这个话题一直是人们关注的重点。
  2000年,一块火星陨石于南极洲发现,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声称在这块陨石上发现了一些类似微体化石结构,有人认为这可能是生命存在的证据。
  但有人认为这只是自然生成的矿物晶体。直到2004年,争论的双方仍然没有任何一方占据上风。
  火星探测器维京号曾做过一个实验检测,想要了解火星土壤中是否存在的微生物。实验限于维京号的着陆点,并给出了阳性的结果,但随后,即被许多科学家所否定,这又是值得争议的……
  现存生物活动也是火星大气中存在微量甲烷的解释之一,但通常,人们更认同其它与生命无关的解释。
  火星上是否存在适合生命存在的物质?这一点一直是人类试图揭开的谜底。对于这个疑问,“好奇”号火星车在火星探索7个月后,科学家给出肯定的答案。美国航天局曾经宣布,“好奇”号火星车对火星基岩样品的分析显示,火星古代环境确曾适合生命存在。
  但是,“适合”并不一定“存在”。人类从未发现过火星生命……
  这个答案即将在科考队员的手中揭晓。
第十五章
胜利号登陆
  “胜利号,启动!”
  胜利号本来是一架中型运货飞船,也就是带着于易峰他们逃离地球的那一艘。它并不非常适合这种短途旅行,因此科学家们对它进行了小幅改造,调整了一系列引擎参数以及着陆设置。
  随着于易峰的一声令下,载满了人员与物资的“胜利号”立马窜了出去。
  一千公里的路程并不长,但飞船不可能垂直向下自由落体,而是以一种螺旋的方式盘旋向下。
  此时在整个诺亚号上,五万双眼睛几乎目不转睛地盯着这艘飞船的影像,每个人都在暗暗祈祷着、祷告着,希望一切行动正常。
  “第一动力区即将关闭,三十秒后开启着陆设备,倒计时开始……”
  “反向喷气火箭开启……飞船减速中,着陆准备就绪,畅通度百分之百……”
  “启动着陆缓冲装置!”
  在电视机上,可以看到整个着陆流程,于易峰的心里微微有点紧张。不过,这种登陆技术比登月还简单,对于人类来说,应该不是特别难的事请。
  只听到“哄”地一声巨响,伴随着画面猛烈地颤抖,五百人顺利着陆!
  一批批物质也开始运送下来,工程师们立马搭建小型基地,记者们开始报道现场的情况。
  “大家好,我是吉安娜。我们已经成功着陆,我身后的就是即将要搭建的火星小型基地。从现在开始,我将给大家带来一场美妙的火星之旅……”一位女记者拿着话筒,对着摄像机直播起来。
  听到这个消息,诺亚号的人群里爆发出一阵小小的欢呼声。
  胜利号的载重量是五百吨,500名乘客大概30吨左右,剩下的四百多吨全都是机械装备以及生活物资。它大概要来回几次,才能把所有准备好的东西运下去。
  科学家们也开始忙碌起来,作为本次任务的总负责人,罗曼博士立马就开始部署任务,他把所有的科学家分成四组,分别往四个方向地质探索,每组大概20人左右。
  而剩下的人则负责建立小型基地。
  “我认为,火星出现智慧生命的概率非常小,火星人应该不存在……”在电视机前面,罗曼博士蹲下身子,捡起一块红色的风沙岩石,“看,我们已经探索了好几遍,没有发现地表生物活动的痕迹。”
  “不过,不排除地底下微生物存在的可能性……来自不同星球的细菌,对我们人类的免疫系统来说是完全陌生的,可能是致命般存在。所以我们要做好严格的生物安全工作。”
  接着,他对底下的四组成员说道:“你们本次的考察目标就是取得火星的第一手资料,包括大气成分,生命痕迹,地质组成,还要找一块足够平坦的地方,让整个诺亚号降落下来。”
  离开诺亚号之后,这五百人心中都产生了一种奇怪的不安感,就好像他们心中的太阳熄灭了一般,那种温暖的感觉,从心底里消失了。
  但这种不安感被人们刻意地忽略掉了,毕竟他们不是来旅游的,而是来科学调查的。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37/524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