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空之下(校对)第488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488/524

  他几乎忘记了时间……
  现在是……新人类历660年初。
  自来到金属星球“GB131”,打败敌人,并开始大建设时代后,已经过去了15年的时间!
  而今天,巨大的欢呼声爆发在金属星球内部,因为今天,是第240座高塔完成的日子!意味着整颗行星,有了初步的星际航行能力。
  15年,240座高塔,差不多是一年20座的速度。如此高效强大的行动速度,几乎竭尽了每一个人的潜力!
  虽然说,新人类得到战星后,工业能力本身就有一个快速上升的阶段。但这些工作,还得让人来做,才会上升,不是吗?
  在诺亚号中,工业工厂的地盘并不能铺设地很大,毕竟整体的规划是有限的。而且,诺亚号里边的散热能力实在跟不上,大量工业产生的热量,需要散到外边的未来号,然后通过未来号向宇宙散热。
  一艘飞船,就算体积再大,散热能力能有多强?所以,通常人们都会储备冰块用以吸热。
  如此一来,就大幅限制了重工业的发展。
  现在就不同了,一颗星球的散热能力不知道强大了多少倍,再强大的工业也可以轻松维持。再加上人工重力设备的量产,能够让许多新人类工程师长期、健康地生活在这颗星球,延长了他们的工作时间。
  一眼看上去,这颗金属星球表面,密密麻麻地充满了工厂!
  这些工厂大多数属于新人类直接管控,还有少量是赤炎角人以及土著蜥蜴的私人物品。
  大量的核聚变燃料,可以从就近的气态星球收集。几个地底的巨型仓库,至少能储备几万年的能量份额。
  饶是新人类彻底放开了手脚,区区十五年的时间,对于一颗战星的改造而言,也只是完成了全球范围内的240座高塔而已,其他的……除了地表工厂外,并没有太多的改变。
  而且从科技方面,只是人工重力技术实现了工业上的量产,没有其他划时代的成果。
  这一天,随着第一期工程的完毕,伴随着“行星级曲率引擎”的第一次测试,还同时举行了一次浩大的军事演习,以展示这些年内联盟的变化。
  这些演习的军事飞船,大都是收编自安泰克文明的飞船。里边有少量的蜥蜴人,以及赤炎角人士兵!
  “行星级曲率引擎,启动倒计时……”
  “十、九、八、七……”
  “引擎启动!”
  随着倒计时的结束,金属星球上的240座高塔顶端,纷纷亮起了明亮的光线。在更远处的宇宙飞船视角,这些灯光就如同240颗璀璨明珠。
  这些曲率引擎的联合工作,撬动了这一片空间,使得整颗行星微微“动弹”了起来。它的表面出现了一层模糊的“气泡”,光线会在那一层空间中出现微微的偏折。
  各种的飞船来回巡逻,形成了三支庞大威武的舰队,绕着星球旋转着。
  新人类的母舰“未来号”并没有参加这一次的军事演习,而是在一旁远远地观摩着。许多专家专心致志,正在分析第一次试航得到的数据。
  这颗星球的微微“移动”,放在整个宇宙漆黑的背景中,很难看得出来。不过,以一些固定的星光作为参照物,就能够轻易地分辨率。
  “目前的数据大多数正常,有几个参数需要小规模更改。”
  “……金属星球的自转还是稍稍有点麻烦,会干扰曲率引擎的运行。我们得想个办法,将自转给磨掉,否则为了稳定性,速度会降低不少。”一位专家皱眉说道。
  星球自转?这颗星球的自转速度确实是比较快的,这么多年的飞船活动,也只是让它稍微降低了一点点,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于易峰耸了耸鼻子,战星巨大的吨位,使得动能非常巨大,只有真正的动力引擎,反向抛射工质,才能够将自转速度给降低下来。
  按照现在这种样子,新人类是没有办法了。就算拿所有的飞船,用纳米绳拽拉也不行,吨位摆在这里,差了九个数量级呢。差不多就是蚂蚁和坦克的差别,需要多少只蚂蚁才能拉动坦克啊。
  “自转没办法解决,能够到达什么样的曲率速度?能超光速吗?要是不能超光速可就麻烦了。”
  这位专家笑了一下:“能是能,就是比较低,两到三倍的光速。”
  于易峰顿时松了一口气。说来也是,如果不能超光速,一开始这个问题就会提到议程上,不会现在才提及了。
  军事演习还在继续,几颗巨型的照明弹闪亮在天上,行星的速度也渐渐加快。
  星球上所有的人口,包括赤炎角人以及蜥蜴,站在各自的天文观察区域,他们大都是第一次体验到,这种星光的蓝移以及红移。
  一个小时后,因为快速移动的关系,连外边的飞船都看的不真切了,只能从通过电视屏幕上看到。
  他们欢呼着,闹腾着,这么多年的努力,转化为浓浓的喜悦感。
  说到赤炎角人以及蜥蜴们,在这是十五年里,可以说是突飞猛进。无论是医疗技术、食品、交通、娱乐等等各种产业,都有了巨大的发展。
  他们已经有了比较高级的工业能力以及社会福利制度,至少对比绝大多数低级文明,可以说是相当高级了。
  而且,这些附属文明可是真正切切地,享受到了科技发展带来的巨大红利。
  十八个附属国家,在金属星球上建立了各个活动区域。各个国家间的经济交流也日益茂盛,一个简单的联盟已经初具雏形。
第一百五十章
“盘古号”战星
  15年里,新人类也参与了附属文明间的经济建设,其中的重要媒介当然是“星币”。新人类通过雇佣等方式,向附属文明发放星币,相当于一种工作报酬。
  同样的,附属文明也可以利用星币,来购买新人类的一系列“服务”。这种服务的种类包括很多,譬如说购买工业机器、矿物资源、能源、医疗服务、教育资源等等,只要是合理的东西,都可以购买,而且明码标价。
  这样一来,双方算是一种非常公平的交流。
  对于新人来而言,依旧处于主导地位,就算浪费一些工业产能,“星币”的权威性以及信用度还是要维护的。而且这点产能,比起获得的好处,实在算不上什么。
  在这种引导下,以“星币”为中心的市场化经济体系,在这十五年的时间里,已经渐渐完善。各个附属国家之间的物产逐渐变得更加丰富,民众的生活蒸蒸日上。
  激烈的市场竞争,在各个国家间悄然产生。这些初始阶段的国家,市场需求非常旺盛,所有民众都渴望更好的日子,每一天的工作也非常勤奋。
  大多数需求产品,完全是一片空白。许多东西,新人类根本没有功夫去搞,因为各个民族身材、体型、生活习惯完全不同,需求也各有不同。新人类建设自己的星球还来不及,哪里有功夫去调研这些?
  譬如说赤炎角人使用的手机、鼠标等电子产品,和蜥蜴使用的完全不同。因为两者的手掌大小、结构根本就不一样。许多蜥蜴干脆是左撇子,两根手指头岔开,很难直接使用新人类的东西。
  所以,现在的流程基本上是这样,某一个国家想要开发某样产品,直接通过“星币”,将这门技术,从新人类手上买下来。
  然后,他们自己进行相关方面的研究、改造后,向整个市场投放产品。
  一步先,步步先,哪个国家抢占了更多市场,对今后的发展肯定大有好处。赚钱了才能进一步开发,开发盈利后加大投入,能更加赚钱,这是良性循环。
  蜥蜴和赤炎角人之间,也相互做买卖,因为重要的外汇储备“星币”是相同的。他们的国家中,各有各的货币,但所有的国际贸易,都会通过高信用程度的“星币”来进行周转。如何从外国人手中赚来更多的星币,是每个国家需要考虑的。
  当然了,这其中的竞争,暂且不包括新人类……除了一些通用物品外,新人类根本就没工夫,特地为附属文明去设计新产品。
  不过新人类的少量流传出来的通用产品,在附属文明心中是非常高大上的。包括精美的食物、影视文化、游戏,还有游乐园等娱乐设备。
  这些全都是昂贵的奢侈品,也变成了一种身份地位的象征。
  高端路线,于易峰等人特地制定战略措施,新人类作为主文明,肯定要走高端路线,越高端越好。只有更多的追求,才能刺激附属文明的成长。
  也因为人工重力设备的昂贵,许多附属文明的人口,依旧居住在环状飞船。只有一些高素质人才,才有经济负担得起昂贵的人工重力设备。
  就这么思考间,军事演习还在继续……
  于易峰看到,几艘由赤炎角士兵驾驶的飞船,正在表演各种高难度的动作,赢得了一片又一片的欢呼声。宇宙飞船做出了飞机一样的各种特辑,简直让人目不暇接。
  赤炎角士兵虽然生活在低重力区,但他们身体里的韧带结构,能够轻易承受10个g的加速度。眼睛里边还自带望远镜结构,可以看到很远的目标。这种种族天赋,是蜥蜴们羡慕不来的。
  “据说有一些运输飞船,是蜥蜴设计并独立制造的?”于易峰随意地问道。
  “是啊……其性能比我们地球上带过来的胜利号稍差一些。采用简单化学能推进,也就是液态氢或者偏二甲肼的氧化还原反应。我们的技术专家,也进行了一系列的指导工作。”
  身边的百合子说道:“还不错啊,第一次试航就成功了。不过机动性方面不算特别好……”
  “化学能啊……还比不上胜利号吗?”于易峰微微笑了笑,他记得胜利号用得是核裂变能源。
  难怪他看到了那种白灼的,有点像火箭的不稳定火光。当然了,这种笑容并不是嘲笑。技术的积累工作,必须要一点一滴地进行,走不了捷径,从化学能开始也是正常的。
  一回想起“胜利号”,那一艘载着他们逃离地球爆炸的神奇飞船,于易峰又陷入了久远的回忆当中……
  “真是……好久远好久远的事情了。”
  在附属文明发展的过程当中,所有的工业标准,都是按照新人类的定义,许多“专利”方面的东西有少许放开。
  这样一来,附属文明就可以少走很多弯路,也方便新人类在科技方面的归纳整理。
  总而言之,十五年的时间就这样过去,对于这些几十年前还在苦苦求生的蜥蜴们或者赤炎角人来说,已经算是一种极端幸福的生活了。
  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这一点新人类的高层控制地很好,没有让他们一下子就富裕起来。而是通过自己的劳动以及创造,一点一点地富裕。
  这种通过努力带来的生活改变,是每个人都能够体会到的。
  十五年的发展,不仅仅限于经济、工业、科学,还有一定的文化建设。一整套教育体系,被逐渐建立,从小学开始,一直到到大学,已经在每个国家都已经站稳了脚后跟。
  两年一次的文明高考,是一项巨大的考生洗礼。
  但只有最优秀的附属文明个体,只有“德智体美劳”全方位的优秀,才能够加入新人类开设的“牛顿大学”深造。
  “牛顿大学”的毕业生,毫无疑问,是最优秀的人才,能获得最好的待遇。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488/524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