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空之下(校对)第492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492/524

  目睹静悄悄的星空,他轻轻叹了一口气。
  所有计划已经实施,新人类已经尽可能地做好每一件力所能及的事情。接下来的,只能靠天命了……
  长久的等待开始了……
  一方面,人们希望对方出现的时间,更迟一些,最好二三十年后出现,这样一来,行星战舰逃掉的概率才会更大。
  另一方面,这种等待,实在是太煎熬了……
  以“年”为单位的等待,可不是一天两天这种,怎么可能不心急?这绝对考验着政府高层以及普通民众的耐心。
  怀着这种矛盾的心情,许多新人类公民一开始都无心工作,经常跑到天文台,看看有没有敌人出现。还有一些人,担心前往金属星球上的工作人员,那里有他们的亲朋好友……
  3万多千人啊,差不多是新人类0.5%的人口了。
  不过,人是一种适应能力很强的生物,随着时间的渐渐流逝,再怎么担忧,全都化为了平静。只要敌人没有出现,“盘古号”肯定是安全的,担忧也没有用,整个社会再次步入了常态化的工作阶段。
  现在这个阶段,为了保持无线电静默,也为了不散发出太多的热量,所有的大型实验以及大工厂全部停止了。
  不过另外一项大工程,正在诺亚号内部如火如荼地展开,那就是关于行星飞船的设计工作!
  设计而已,用不了多少能源。
  一艘金属飞船,相当于直径两千公里的大球,内部的许多空间只要能够挖出来,都是可以利用的。
  这些个空间,可比诺亚号大得多,如何更好地利用,是头等大事。
  建筑学家正在研究相关的材料加固技术,以及整个星球的力学结构。
  而各种军事学家、核物理学家也在探讨,整颗星球应该安装什么样的武器,怎么样才能让战斗力最大。
  其中最重要的,当然是新材料了。无论是星球的加固,还是武器系统,全都离不开新材料的支持。
  就目前而言,最前沿的材料科学,是一种无摩擦、零粘性的材料。这种材料是物质的第五种状态,也即“玻色-爱因斯坦凝聚态”。研究人员通过一系列技术手段,将光与物质融合,这时候会出现一系列非常古怪的性质,譬如说光线凝滞、拥有超流性等等。
  不过,如何将“玻色-爱因斯坦凝聚态”运用到大工业上,还是一个未知数。现在暂且只能用在虚拟成像、太阳能电池、镭射等工业,总感觉有点大材小用。
  接下来就是对“金属氢”以及“金属氮”的研究。这两个方面的研究,已经算是比较成熟的了。这几种化学物质的储能能力,仅限于核裂变,用来制造化学电池是非常不错的,而且也具有非常神奇的性质。
  金属氢需要在五百万个大气压下,压制而成,作为一种亚稳态物质,材料本身并不处于平衡状态,但是却能维持相对稳定。
  也就是说,当巨大的压力撤除后,金属氢并不会马上爆炸成普通氢气,而是暂时变成了一块常温常压的超导材料,就如同一块闪闪发光的金属。它就像一块干冰一样,时刻挥发着。
  这种性质非常神奇,如果能将金属氢保留得更长久一些,挥发速度慢一点,使其温和地释放能量,就相当于是一种非常非常高效的电池了。
  它的能量密度虽然不如核裂变以及核聚变,但是可以做的非常小巧,也能比传统的铝空气电池储备更多的电力。就目前而言,还是非常使用的。
  也可以用金属氢来做成约束等离子体的“磁笼”,把炽热的电离气体“盛装”起来,这可以说是目前最新版本的可控核聚变了。
  当然了,疯狂的科学家们,早就不在意“核聚变”这种已经实现的东西了,他们计划在金属星球的核心,完成一次夸克能研究实验!
  而金属氢是必要的实验材料。
  在一万亿度的超高温下,质子以及中子也会彻底融化,变成夸克以及胶子组成的等离子体。这一锅“夸克浓汤”,在一定条件下,是可以进行质能转换的。较重的夸克会通过一个叫“粒子衰变”的过程,来迅速地变成上或下夸克。粒子衰变是一个从高质量的态变成低质量态的过程。
  普通的核聚变,质能转换效率大概在3%-7%左右。利用夸克级别的转换,大概能够转换40%的质量,可以说提升了一个数量级!
  “普通的核聚变也够用了吧……核聚变的材料几乎无穷无尽啊。这种夸克能……”于易峰看到这一份实验方案的时候,颇有些无语。这群研究人员已经无聊到这种程度了吗?
  通常来说,核聚变已经完全可以满足新人类的需求了,无论是推动星球,还是其他的工业活动,产生的能源足以。
  现在又要搞难度极大的夸克能……怎么说呢,无论从哪个角度,几万亿度的高温,以及几百万的大气压强,都比核聚变难了不知道多少倍。
  而提升的能源,却只有一个数量级。利用的依旧是质能转换,没有本质上的变化。
  “夸克浓汤形成的条件,非常接近于宇宙大爆炸之后的几微秒时宇宙的状态。我们寻找的,不仅仅是新能源,还是微小的不规则现象。这个实验有利于我们对高维宇宙的理解……”丁教授不慌不忙地说着,同时从口袋里掏出了一系列的教授签名名单。
  “而且,如果想要批量制造反物质,必须要从夸克层面入手……大量的反物质!”他低声说道。
  “反物质吗?好吧……”于易峰心中一动,又微微耸了耸鼻子。
  想要批量合成反物质,从夸克层面入手是比较好的选择,毕竟所有的基本粒子都来源于真空。一个介子就是由夸克与反夸克组成的。宇宙大爆炸也差不多生成了几乎等量的物质以及反物质。
  “如何操纵介子、轻子、重子,相当于操纵强相互作用了吧?你们想利用真空能?”
  面对这样一个请愿,于易峰想了想,还是同意了。这种科研活动,他向来是不反对的。而且他也不认为,科学家们能够发现什么有用的,他们顶多只是猎奇而已。
  再说,“盘古号”战星还处于逃跑过程中,现在的所有设计都只能处于只理论阶段。
  得到答复后,丁一东教授满意地离去。
  再接下来,盖亚生物玲也提出了自己的要求:她希望在星球表面,增加一个超大型海洋!
第一百五十六章
敌人出现!
  玲作为一个大型生命,屈居于诺亚号的内部,实在没有办法发挥全部的能力。五百年的时间,她的性格虽然没有太大的变化,不过工业能力已经大规模地增加。
  她的核心分支比刚刚来这里的时候,增加了上万倍!但因为地盘不够大,很多分支都处于闲置的状态。
  这一点,于易峰心知肚明。
  为了新人类的工业产能,也为了玲本身,自然是要在星球表面,增加一个巨大的海洋的。
  不过在金属星球表面增加海洋,却是一件麻烦事。
  “……我们这个星球的引力不够大,也没有表面大气,气压几乎为零。水分子会不停地逃逸出去,水中的氧气也会大幅丢失。这样一来,普通的生命,包括藻类,好像不能很好地生存。”
  这一天,于易峰正和玲探讨海洋方面的问题。
  他的办公室中就有一个大型水族箱,玲正在里边蹦啊蹦的,沟通起来还是相当方便的。
  “如此一来……直接在星球表面增加大量的水资源,好像不太行吧。在宇宙空间中,水很快就沸腾,或者直接就结冰了。温度方面的控制也比较困难……”
  面对于易峰的回应,海洋中的小绿球上下跳了跳。
  她给于易峰的个人电脑,发送了一个方案。
  于易峰点开一看,顿时心脏“扑通”一声,好像看到了什么了不起的东西。
  他的眉毛不禁跳了跳,指了指自己的电脑屏幕:“你是说……”
  这个计划实在是太宏伟了,比所有人预计的都要宏伟!
  在玲的方案中,要在整个星球的表面,增加1-2千米深度的超级海洋。如此一来,整个星球表面,除了那几百座金字塔以及行星发动机外,几乎全部被海洋包围。
  然后,利用这360座高塔作为基础,在整个海平面的上方空间,铺设全方位的挡板,将海洋以及空气,与宇宙空间隔离。
  这些玻璃挡板距离海平面,大概两千米的高度,内部充满空气。就算这颗金属星球的引力比较低,因为玻璃挡板的原因,水分子以及氧气等等不会跑到太空中。
  新人类可以在玻璃挡板以下,建立一个更加完整的生态体系。
  于易峰点开下一幅图片:天上有着各种发亮的太阳灯,海洋表面漂浮着大大小小的生态浮岛,这些浮岛上生活着大量的附属文明个体。
  各种各样的生命正在海洋中嬉戏着。
  这是一幅星球完工后的概念图,看的于易峰心中有点儿向往。
  “这种环境,比以前的地球,还要好得多啊!”
  下边还备注着各种密密麻麻的公式,譬如说整个星球的散热能力,需要提供多少的热量以及光能,才能保证海洋不结冰。或者说哪里会形成云朵,哪里可能发生环流,哪里比较干旱,哪里更加潮湿等等,全部都计算好了!
  “你是认真的啊……”于易峰心中意动的同时,又擦了一把汗,怎么说呢,这个工业量实在是太大了!
  覆盖整个星球啊,光是表面积就要多少?而且使用的档板材料,肯定不能是真正的玻璃,至少也得是新材料吧?
  还有,这么多的水,也得找一个海洋星球去抽取。
  不过从整体的技术层面,难度不是非常大。况且玲已经将大部分的细节都设计好了,洋洋洒洒总共五百多页。于易峰并没有细看,但总体来说,以她的思路,并不会有大差错。
  地下工厂散发出大量的热量,可以为整个海洋加热,提供合适的生存环境。也因为热源的不平衡,会出现海洋环流等等。还有一些人造光源,完全可以充当太阳。
  他问道:“我们的武器系统应该放在哪里?如果真的发生了战争,你们这些外面的生物怎么办?”
  玲指了指设计图纸的后边一部分,摇晃了几下,仿佛在表示“你怎么这么笨?”
  只见上面写道:“这一层水资源,其实是非常好的防御体系。直接攻击行星的离子炮、激光以及反物质束将会被大幅削弱。”
  “我们的炮塔,平时隐藏在水里,必要的时刻,只要露出水面就可以攻击了。”
  “至于生态系统以及上方的那一层玻璃,如果真的发生战争,也只能不要了……”
  这一番话倒是非常有道理,于易峰一时半会找不到反驳的理由。玲的本体,依旧躲在诺亚号里边,外边的核心分支就算被摧毁掉一些,也不算是那种难以弥补的伤害。
  “用厚厚的水层,来当第一层的护盾吗?”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492/524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