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空之下(校对)第517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517/524

  通过电子眼睛的对外观测,整个世界充满了紫外线、红外线等等以前不能看到的光线。这些隐藏在空间中的物质,全都能够轻易看到,耳朵也能听到更高以及更低的声音频率。
  空气中到处都是密密麻麻的微生物,各种蠕虫,各种细菌,还有各种灰尘……
  这种感受,确实是不一样的。
  “或许只有这样的视角,才是更加真实的世界吧。如果仅仅依靠自然进化,不知道要进化几亿年的时间。”于易峰体验了一会,还是觉得有点不适应,直接把这些功能给关闭了,又恢复了正常视线。
  为了将人与机械相区别,科学家们特地在辅助大脑中,增加了一些简单操作系统。也就是说,在使用辅助功能的时候,脑海中会特地弹出一个电脑系统般的“蓝色屏幕”。
  通过这一层蓝色的屏幕,人们就可以区分这些东西,是人脑自己的功能,还是辅助大脑带来的。这样才不容易人机混淆,影响到自我意识偏差。
  “离开吧,继续待在这里,也没有太大的价值了。我们还是要继续前往银河中心。”
  接下来的一个月后,盘古号开启了曲率引擎,挣脱了这颗气态行星的引力。
  “葛英撒星,再见!”望着那颗蔚蓝的行星,于易峰微微有点恍惚。
  就是在这里,人们超越了自己,实现了“辅助大脑”这一项神奇的技术,实现了整个文明的升华。
  至于那些试验成功的葛英撒人,新人类并不会小气到,把他们脑袋上的机器给拆除了。毕竟这些人提供了很好的实验数据,也算是有功劳的。
  新人类也不会强行将他们带走。
  但离开后,这些人到底会舒舒服服地,过完自己的一生,还是被当地土著政府解剖研究了,就不在于易峰的思考范围内了。
  “就算被解剖,也不可能有任何结果……科技的断层实在是太大了,没有具体理论,是不可能破解这门技术的。”
  “相对而言,留着他们的性命,发展科学,才有更大的价值。”
  “就看这个文明,自己的选择吧……”
  盘古号的运动方向,依旧是南十字悬臂,靠近银心的方向。现在已经到达人马悬臂的边缘,恒星的稀疏带。
  再过二三十年的时间,高速的盘古号,就能够穿越这个稀疏带,到达南十字悬臂,那个地方因为靠近银心更近的缘故,星体密度将会明显增加,曲率运动的参数也需要一系列的改变。
  “如果到了南十字悬臂,几乎没有低级文明的立足之处了。”
  因为星体的密度越高,受到超新星袭击的概率也越高。8000光年外的超新星袭击力度,和800光年外,绝对不是一个数量级。
  在生命数十亿年的进化过程中,如果星球时不时被伽马射线袭击,是很难进化出高级生命体的。
  “也就是说,接下来的路程,可能会更加无聊,只有一些低级生命作伴了。”
  不过于易峰丝毫不气馁,他们有太多太多的事情可以做了。因为自从完成“辅助大脑”技术后,时代的变化,实在太快太快,就好像一阵十三级的龙卷风,迅速席卷了整个文明。
  也因为智力的大幅提升,整个文明也开始了科技方面爆破式的发展!
  快到……不可思议!
  原先的一些难点被快速攻破,原先慢如蜗牛的科研速度,一下子超越了乌龟、兔子、赛车……直接变成了喷气式飞机,疯狂地飚了起来。
  几乎每一天,都有新的科研成果诞生。几乎每一个月,都有重大的项目完成!这种前所未有的速度,人们根本就不会感到无聊。
第一百八十八章
科技的飞跃
  因为智力的极大提升,整个社会的前进步伐,开始猛烈向前飞跃。一开始大家还有点不习惯,像小媳妇一样藏着掖着,甚至因为一些扯皮浪费了一点精力。但后来,随着硅基化改造人数的增加,各种科研报告的数量,几乎呈指数型增长!
  这一天,于易峰正在办公室中处理着各种政务。
  他这个文明领袖,一向以来非常关心整个文明的科技进展。
  放在以前,科技慢慢卡壳,进步越来越慢的情况下,一个月有那么一两项比较重要的研究出现,已经算非常不错了。以至于他本人也越来越清闲,因为大多数鸡毛蒜皮的东西,不值得他亲自过问。
  但现在,按照以前的重要性算法,一天就有好几百份高度重要的科学进展!
  各种重量级的科研成果层出不穷。
  譬如说“夸克能”,这个研究了四百年的东西,在短短两年的时间内,就开始从理论,推向实际应用。
  以丁一东教授为代表的物理科学家们,计划在盘古号的地核位置,建立一个中等规模的“夸克能实验室”。这个实验室其实也是一个夸克能反应堆,能够氢原子40%的质量转换成能量,功率远高于普通的核聚变发电站。
  当然了,盘古号普通的供能,依靠核聚变也已经够了。夸克能实验室主要被用来研究宇宙大爆炸的起源,人们试图解答为何大爆炸的一瞬间,正物质比反物质稍微多了那么一点点之类的问题。
  与此同时,其巨大的供能功率,能够批量制造“反物质”,甚至还能为某些行星级别的超级武器提供能量。
  “……我们正在研究,从夸克层面,将正物质转换成反物质的方法。第一步骤的小规模转换已经能够实现,现在就是提高能量利用率以及产能的问题……”丁一东教授在自己的报告中如是写道。
  这是重量级的成果之一。
  又譬如说“暗物质偏向盾”,这一门眼馋了很久的技术,也在两年内被快速破解!
  人们得到这门科技,也已经有五六百年的时间了,科学家们也一直苦苦寻求它的最终原理。实现硅基化改造后,有了层出不穷的灵感以及海量的计算量,完善了空间科学后,仿佛自然而然就出来了。
  “……实际上,这只是L5中的一门普通技术而已,涉及到四维空间层面……目前的理论已经完善,一模一样地仿造一个并不是难事。”另一名教授在报告中如是写道。
  “我们正在制造新的暗物质偏向盾,给各艘飞船用上。特别是盘古号……”
  是的,不仅仅是未来号,后边所有的飞船,包括盘古号这种战星,几乎都可以用上这种“暗物质偏向盾”!这就是人们自行研究,破解后带来的底气。
  其他大大小小的成果暂且不多数,光是这么两项,就足以解决军事方面的问题。
  这就是智力进步后带来的飞跃!原先的难点,全部变成了简单的东西;原先卡壳了好久的地方,几乎一瞬间就被突破。
  “已经可以确定,我们……真的跨越了弱壁垒!”仔细地审阅完这些东西,于易峰心中喜悦地感慨道。
  智力上的质变,让新人类的整个心理层面也有了不同的变化。人们比以前更加专注,情绪也更加稳定。于易峰看完这些报告,情绪只是微微波动,似乎认为这些问题的解决,是理所当然的一样……
  “这种天差地别的变化,已经不存在生存方面的问题。就算白矮战星冲过来了,我们也容易逃跑……这场战争,已经不至于对我们造成威胁了。”
  有了辅助大脑的帮助,一分钟几十万字的阅读量,让于易峰几乎没费什么功夫。就看完了这些研究报。一天天激增的政务并没有给他带来任何烦恼。
  理解比创造简单地得多,在阅读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大幅提升的情况下,这些事情确实不算什么事儿。
  他甚至觉得……他也有足够的功夫,去研究自己喜欢的学问。
  他从小就有一个梦,那就是……当一名文学家!
  不,一名小说家。
  从内心深处,他并不非常喜欢现在这样的,一天到晚当政治家,审阅报告这种无聊的工作。特别是现在,整个诺亚号社会的理智程度与日俱增,除了硅基化改造者的数量还在增多,还有一些顽固派的争执外,几乎没有特别繁琐的政务需要处理了。
  而政务处理速度的大幅提高,也让他有了更多的私人时间。这部分时间也必须要利用起来,否则一天到晚闲着,也实在太浪费。于易峰本质上还是一个闲不住的人啊。
  “当初制定下的目标中,除了快子技术还没有特别大的进步外,其余的军事任务、科研任务早就已经超额完成……我们已经是真正意义上的L5文明了。”
  “现在终于有足够的功夫,去构思一本全新的作品……”闲来无事,于易峰心满意足地想道。
  大概思考了……三分钟的时间,他就将这本书的大纲构思好了。
  当然,构思一个大纲,不代表故事能够精彩,还要有相应的文笔、细节等等。他很快捋清了思路,兴致勃勃地创作了起来,是一本关于宇宙探险方面的小说……
  两个小时后,在超高的工作效率下,一本百万字的小说新鲜出炉!
  不过,写完这一本小说后,于易峰重新梳理了一遍情节,发现自己写的书,看上去就像流水账。精彩程度远远比不上原先的老牌科幻小说《星空之下》……
  “这是怎么回事呢?文笔不行啊……”他沉着脑袋,皱着眉头,思考了起来……
  就这样,有史以来最为迅猛的三十年开始了!
  每个人,乃至于整个文明,都发生了一种质变。
  在通过第一次的大筛选的时候,人们获得了,几乎无限的资源以及能源,科研速度大幅题高。这种提高,是因为资源的极大富裕。
  当通过第二次筛选的时候,人们又获得了几乎可以无限拔高的智商……这是一次更为巨大的,用言语难以形容的质变。
  三十年里,硅基化改造者的数量,从5%上升到30%,再到后来的全民普及。只要心底里愿意接受这门技术,就能够获得免费改造。随着时间的流逝,就连一些老顽固也被慢慢说服,因为整个社会的变化他们看在眼里。
  这种质变实在是太大,大到他们难以拒绝这种诱惑。
  而30年的时间,人们创造的知识总量,也远远超过了迈入星空以来,辛辛苦苦努力的……一千年!
第一百八十九章
时代的变化
  这是一个真正百花齐放的时代,无论是文化、科学、教育、艺术等等,全都开始大步地向前地发展。
  以前是因为人口少,没有余力发展无关紧要的东西,但现在发展速度简直太快了。绝大多数东西都变成了“1+1=2”这样的直观简单。大脑运算速度的直线提高,仿佛让时间的流逝也变慢了许多,人们有更多的精力,去专注于自己喜欢的事情,而且很容易就能获得成就。
  就像于易峰写一本百万字的小说,竟然只用了两个小时……他甚至只是在处理完所有的公务后,抽出时间来写的,相当于是业余时间。
  如此一来,精力能不充沛吗?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517/524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