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空之下(校对)第55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55/524

  兰波忽然愣住了,这倒是他没有想到的。
  按他所说,人类文明已经是比较强大的文明了,也就是比较稀少的文明。总不可能又冒出来一个比人类文明强大许多,但又比诺亚文明弱的文明吧。
  这样一来,他的说法就有些矛盾了。他只能点头承认,继续硬抗。
  “是的,如果是诺亚文明摧毁了地球,那么我的说法依旧成立。如果是第三文明摧毁了地球,那么……”
  “人类文明还是普普通通的文明……诺亚号只是个巧合……”
第三十九章
黑暗宇宙
  这下好,问题回到了地球爆炸这件事上。
  如果说,真的是诺亚文明因为种种阴谋摧毁了地球,按照兰波的逻辑,人类文明还真的有可能通过了大过滤器,是宇宙中的稀有文明……
  但到底什么文明摧毁了地球,很显然,在座的各位科学家得不出任何答案。
  对于地球爆炸,科学家们曾经分析了许久,只知道摧毁地球的很可能是外星文明所为,而不是什么自然现象。
  至于什么文明摧毁了地球,那就只能说不知道了,人类甚至从未见过活着的外星文明……
  一时间,整个会场都沉默下来,大伙儿一时半会不知道说什么。人们对宇宙的认知,真的太少太少了。
  “好了……各位,我们暂时不去考虑地球爆炸这个问题。关于大过滤器理论,我再说说剩下的几条。”海格尔率先打破了沉默,“而这几条,我们人类暂时还未跨越。如果有其中一条是真的,那么,这个可怕的大过滤器,还在我们前方……”
  乐观派的兰波已经把观点说完了,轮到悲观派上场,于易峰也是静静地等待着。
  “第一条,星际航行技术的难度很可能超越了人类的想象。”
  “星际航行,首先要将飞船加速到亚光速的水准,这就需要大量的能源,可控核聚变技术只是第一步。只有可控的核聚变技术才能提供如此多的能源。其次,飞船本身需要大量性能优异的新材料,漫长的航行时间还要求大型冬眠仓技术等等。或许,这里的某些科技极度困难……”
  “因为星际航行的各类技术非常困难,所以,各个文明全都困守在了自己的星球。就像我们人类一样,永远无法跨越出太阳系……这一条,我认为是大过滤器的一种可能。”
  沉默的气氛微微被打破,科学家们小声讨论了起来。对于人类来说几乎所有的星际航行技术,包括引擎、材料、能源等等,都没有达标。
  如果科学技术是有壁垒的,几乎所有文明都被这个壁垒挡住,那么,星际航行的可能性也就大大降低。
  “不,海格尔教授,我有不同的看法!”
  是兰波博士,他又跳了出来:“除了亚光速飞船,不同的文明还可以发送电磁波,或者发送无人探测器等手段。这些东西,在宇宙中成百上千万年都不会消失,难道文明之间不可以用这种方式进行沟通?”
  “为什么我们从来没有发现过?你能解释一下吗?”
  海格尔想了一下,用手示意着说道:“如果要问人们为什么没有收到过外星电磁波?我认为和电磁波的性质有关。”
  “不论发射源的功率多大,电磁波的强度都会随着距离衰减,大概是成反比的关系。况且,宇宙中充满了大量的电磁辐射,外星电磁波很可能受到干涉,以至于人类的仪器无法分辨出来。我认为,我们人类文明很可能已经收到过外星文明的电磁波问候,但因为这些电磁波太杂乱,或者强度太微弱的关系,错过了这些机会。”
  “毕竟,电磁波还是不适合远距离传输啊。除非他们的电磁波发射功率和一颗恒星一样,但这是不可能的。”
  这个解释还算比较合理。光也是电磁波的一种,就算是强大的恒星,传地球上也就星星那么点,更何况是功率只有几千瓦的仪器,就算这些仪器的功率放大一万倍,也不一定能接收到。
  “那么,无人探测器呢?无人探测器不会衰弱,应该怎么解释?”兰波不服气地问道。
  海格尔想了想,即系说道:“像你说的无人探测器,也有类似的问题。它的飞行速度慢,可能需要百万年甚至千万年的时间才能飞往另一颗恒星。”
  “但这样的无人探测器,人类发射的数量也太少了,具体我没有统计过,但想来总共也就几百个。”
  “百万年的航行时间,这些无人探测器早就没电了,它们只能依靠惯性在宇宙中飘荡,或许与陨石发生了碰撞,或许坠落到了某个普通的行星中,种种意外都是有可能的。就算它的运气极好,恰好经过一个生命星球,因为是一件没有电的死物,也有可能被人当做太空垃圾或者是彗星,直接忽略了……”
  “因此,每一个探测器只有极低的概率被外星文明捕获,十亿分之一还是百亿分之一,或者更少?”
  “如果所有的文明像我们人类一样,漫无目的地发射几百个探测器,那么,我们地球文明确实只有极低极低的概率能接收到这些探测器。当然了,如果他们每年都发射几亿个探测器,那才有大概率能被人类发现。然而,每年发射几亿个探测器,从经济角度几乎不可能。”
  “这就是我的解释。”海格尔说完,静静地看着兰波。
  兰波想了好久,终于叹了一口气,重重地坐下。一时半会之间,他无可反驳。这种说法应该也是合理的。
  听到海格尔这番话,于易峰却感觉闷得有些喘不过起来。
  如果银河中有众多进化出智慧的文明,却因为距离太远的原因,困守在自己的星球,彼此之间永远也无法往来,那也太悲催,太残忍了……
  宇宙,真的是冷酷无比……
  于易峰忽然想到了那个漆黑的空间,那一片代表人类的黯淡星光,真的太渺小、太弱不禁风了……
  文明之渺小对比宇宙之浩瀚,真的太让人震撼,太让人绝望。还好,海格尔教授的说法也只是猜想,不一定是真实的。
  在众人沉默着的时候,海格尔教授又开口了:“这是我说的第一种可能,技术壁垒。还有第二种可能:毁灭性的科技。”
  “真理的海洋无穷无尽,我们人类就像在沙滩上捡贝壳的孩子。为了形象一点,我把贝壳分为三类:1.白色的贝壳,代表对人类有益的科技;2.红色的贝壳,代表有可能毁灭人类的科技;3.黑色的贝壳,代表大概率灭世的科技。”
  “虽然我们都想捡白色的贝壳,但这个过程是随机的,完全不可控制。截至目前为止,我们人类捡到的大多数贝壳都是白色的,但是,我们也曾经捡到过红色的贝壳。”
  “这个红色的贝壳,便是核武器!核弹,它完全有毁灭人类文明的能力,但幸运的是,我们人类还比较克制,并没有被彻底毁灭。所以,它还只是红色的贝壳。”
  “但万一,我们捡到了黑色的贝壳呢?面对这种黑色的贝壳,我们人类何去何从?我们会被毁灭吗?”
  “或许,绝大多数更加发达的智慧文明都被黑色贝壳毁灭了。所以,这也是一种大过滤器的一种可能……”
  海格尔的一连串发问,让于易峰得都有点毛骨悚然了,这他么,宇宙也太危险了,真的是步步危机,说是刀山火海也不过分,连人类的保护神——“科技”都随时有可能反噬!
  但海格尔说说的确实没什么太大的逻辑缺陷,是合理的……
  那么,黑色的贝壳是什么呢?人类有没有可能去绕过它们呢?
  有人猜想,是一种生化病毒或者细菌,一种能无人幸免的疾病。有可能是什么丧尸病毒,也有可能变异的艾滋病毒等等……反正听上去玄幻了些,但这些都是可能的……
  也有人猜测,是人工智能。
  人工智能的危险性,在于其完全不可控制,不可预测。有许多人认为,那种真正能够思考的人工智能一旦出现,将给人类带来绝顶之灾,它们分分钟就能把人类灭了。
  还有人猜测,是纳米机器人。一种能够自我复制的纳米机器人,如果不加以限制,将以指数增长的形式自我繁殖。然后……它们会在几天时间内,将整个星球的资源消耗殆尽!
第四十章
毁灭性科技
  科学技术向来是一把双刃剑,如果不加以控制,科技越发达,刺伤自己的概率也就越大。按照科技毁灭论,生物科学、人工智能、纳米机器人等几种科技,都有成为黑色贝壳的可能。
  科学家们围绕着这一点众说纷纭,他们开始讨论还有哪些科技有成为黑色贝壳的可能,于易峰也感兴趣地参与到了其中。渐渐地他们发现,可能成为黑色贝壳的远远不止这些……
  这种嫌疑几乎涵盖了各个尖端领域,例如:大型强子对撞机、转基因生物、克隆技术等等。生物、物理、化学、信息工程……几乎所有领域发展到深处,都是极度危险的!
  这些危险的科技就算不是黑色的贝壳,也是红色贝壳的等级,必须慎之又慎!
  想要攀科技哪有这么容易啊?一不小心就会自我毁灭了,新人类文明想要快速发展,难!于易峰长叹一口气。
  但是,人类又不可能因为这些危险而因噎废食。所有的摸索依旧要继续……没办法啊,人类真的太弱小了,就算这些科技随时有可能反噬,还是要利用它们。
  只不过,人们必须要小心、小心、再小心!
  想到这里,于易峰心中一动,还有一个最大的黑贝壳,那就是完美素!完美素强大、神秘,绝对是有灭世能力的!
  在2010年,美国人曾经泄露了一点完美素,差点造成了灾难性的后果……
  那些完美素,真的只有一丁点,却意外被一些普通细菌给吸收了,最要命的是,还泄露了出来。
  它们演变成为不惧任何抗生素的超级细菌,人一旦患病,就没有办法治好。好在,这些超级细菌只是生命力顽强,繁殖能力还没有大幅进化,第一时间内没有大面积扩散。
  但美国人还是对这种细菌束手无策。虽然它们依旧遵循地球生命的基本特征,能被高温、低温、强氧化剂杀死。但是,对寄生在人体内的超级细菌就没有任何办法了。
  为了防止生化危机的出现,美国人果断地把这些病患“人道毁灭”了……然后把整个实验室与医院都夷为平地,又用烈火灼烧了一遍,总算把这些超级细菌全部消灭……
  这是未公开的机密,于易峰也是最近整理档案的时候才发现的,他不禁有些感慨,以往的黑历史有点多啊……
  从此以后,联合政府对完美素的看管便非常严厉了,任何关于完美素的计划都需要审批,并严格监控。
  完美素,一种非常奇特的物质,可以促进生命的进化。就目前来看,它只能作用于植物或者单细胞生物。
  一旦涉及到有智力的多细胞动物,就会引发它们的脑死亡,原因尚不明朗。唯一例外就是于易峰,没有人知道为啥会这样……
  于易峰在想,要是能把所有普通人转变为超人类就好了。到时候,无论是智力还是身体素质,都会有一个质的飞跃。
  超人类,真的比普通人强太多了,要是五万名超人类有多好……
  他暗地里计划了下,这段时间还是太忙了,有空得问问罗曼博士他们,都这么多年了,完美素的研究到底有没有进展……
  “好了,言归正传,我们继续说生命大滤斗理论,毁灭性的科技还只是第二种可能。”海格尔将人们的思绪拉了回来。
  “还有第三种可能,黑暗森林理论。”
  “在一本小说中,这样描写黑暗森林理论:宇宙就是一座黑暗森林,每个文明都是带枪的猎人,像幽灵般潜行于林间,轻轻拨开挡路的树枝,竭力不让脚步发出一点儿声音,连呼吸都必须小心翼翼。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55/524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