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空之流浪舰队(校对)第493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493/622

  拥有一颗战星后,整个社会甚至还产生了新的消费欲望,那就是……更大更好的房子,特别是人均面积50平方米以上的房子。
  如果未来居住在星球当中,人们又已经不满足原先那么点的居住面积了,原先的房价是按照面积计算的,房子越大,平均每一平方的房价也就越高。人均面积其实也就16个平方米,真的不算多。
  飞船上哪里有这么多的居住面积。
  但现在,人们理所当然想要更大的房子,更好的环境,还可以饲养一些小动物。
  虽然新人类文明并不是一个以个人消费欲望来推动经济增长的文明,不过人们有着消费欲望,总比没有欲望来的更好一些。
  除了一些基本社会福利外,这些物质资源也不可能是免费分配,唯有努力工作才能够得到,该花钱买的还是得花钱,否则也就只能够羡慕别人。
  ……
  这方面杂七杂八的社会现象暂且不去多说,对于管理层而言,最大的问题是,目前的人口规模显得有点儿不够用了。
  1.5亿听起来很多,能够干很多事,再加上人类自从在戴森球中,花了三千阿米巴积分购买了【微纳米-阿尔法3维护机器人】后,破解进度稳步上升后,人工智能能力稳步上升……
  但实际上呢?还是不够用。如果不是因为各式各样的复杂原因,管理层恨不得弄出十个亿的人口。
  人口问题,一直是个大问题!
  原先的科技树,需要用一定量的人口去研发、维持。各行各业的研究所本身就缺人。作为一个四级文明,科技树早就已经枝繁叶茂,形成了巨量的科技体系。
  即便有了辅助大脑技术以及额外感知以后,人类比地球时期聪明了许多,学习效率提升,可是人口依旧有些不够。
  再加上作为四级文明,几十年不出重大成果,都是有可能的。即便各个科技线的推进速度很慢,但总归要坚持下去,否则怎么可能平白无故向前迈进呢?
  所以这方面的人手,能不调用,尽量不能够抽调,否则就是拣了芝麻丢了西瓜。
  另外还有各种行政人员、娱乐业、服务人员等等,这些都是一个文明的必需品。现在人们追求的是全方位发展,不会再像以往那样,硬着头皮只发展一个方向。
  甚至,六艘母舰理论上能够承载两个亿的人口,现在只装了1.5亿,还没有完全载满。然后现在又多出了一颗星球,等开发好居住区后,至少能够承载10个亿的人口,完全就是地广人稀的节奏。
  结果,一部分工作人员搬迁到地面后,飞船里就显得空荡荡的了,商业区、各种娱乐场所,都冷清了许多,一些习惯了热闹的人倒是挺不习惯的。
  扩张人口是一件非常重要,并且异常急迫的大事,但无论整个社会对人口的需求怎么紧迫,都需要相当详细的规划。
  人口是一种财富,也是一种负担。人多了顶级天才的数量也会增多,相关的配套教育、公共服务应该提前准备,人多了之后应该怎么管理,经济体系怎么调整,这些都是新人类文明管理层面临的重大挑战。
  “女士们,先生们,1.5个亿的人口与10个亿的人口是两种不同的管理方式。如果发生特殊事件,动员10亿人口与动员1.5亿人是两个不同的量级。”
  “我们的社会,要求的人口质量实在太高了……稍微差一些的人口素质,就会反过来阻碍社会的发展。这一点大家都清楚。”
  在这一次的日常会议中,舰长女士重点提出了这方面的问题。
  幸运的是,人类科学家研究这方面的问题,已经很久很久了,提出了各种方案。
  再加上目前这1.5亿的人口中,一百岁的年轻人,或者两三百岁的中年人,综合素质简直是前所未有的高。他们经历过中子星对撞前的黑暗年代,见证过“璀璨银河分支”的沉沦,又经历过戴森球事件的洗礼,知道一个文明发展的不容易,基本上都是以蓝色思想为主导。
  这一部分人形成的社会惯性是很强大的,会带动下一代人的健康成长。
  一位教育方面的学者,提出了这个问题:“……但我们不能够完全依赖社会惯性,等我们这一代死了,后边新出生的人口就不一定了,虽然可以用教育手段让他们知道这回事,然而教育与亲身经历总归是两回事……”
  “教育的力量相当有限。”
  “所以了,我们应该保持谨慎乐观的态度。目前1.5亿人口形成的大社会,社会风气形成一定程度的良好惯性,我们要努力在氛围不变的情况下,在80年以内,扩张到5亿人!”
  “在150年以内,扩张到8亿人,最终一直保持在10个亿,甚至可以更多一些,12亿,15亿,都没有问题。”
  “总而言之,10-12一亿是一个比较理想的人数……”
  这位女舰长是深蓝思维的典型人物,她听了这一番后,有点不满意地说道:“叶教授,您的说法有一定的道理。但首先我要问一句,我们是否能够创造这么多的工作岗位?特别是高端岗位,您知道这个意思吧,高端岗位,不是那种出卖劳动力的岗位!”
  “如果没有足够的岗位,那可就完蛋了,一大堆人一天到晚无所事事,在社会中游荡,整个文明立马就垮塌了!我们总不可能和以往像地球那样,去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
  劳动密集型产业不是不好,在一个国家处于工业化起点的时间段,比较适合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将农业人口大批量地转变为工业人口。
  劳动密集型产业的产品成本中,劳动耗费所占比重较大,而物质资本耗费所占比重较小。
  但它有着时代的局限性,最典型的特点就是附加值比较低。一艘飞机换几一件衬衫,衬衫就是所谓的劳动密集型产业。
  冯舰长说道:“……就像地球文明那样,一个服装店必须雇佣一个服务员在那里收银,即便机器人完全能够代替收银员,可是为了就业,不得不如此。”
  “人口多了之后,必然会出现大量无法适应时代的个体,难道我们的文明,也应该效仿地球文明的政策吗?”
  科技不是万能的,科技不能够解决许许多多的社会问题:譬如说,工作岗位。
  科技的发展能够诞生各种新的岗位,但也会淘汰掉很多旧岗位。
  科技越发达,对人的素质要求也就越高,然而人类的个人素质总是呈正态分布,就算有智力科技加持,也不可能抹平差距。大多数人都是平庸的,没办法从事尖端岗位,于是便产生了一系列的社会问题。
第659章
低端人口与高端人口
  关于生产力的发展与工作岗位之间的兼容性矛盾,是一股长期问题。
  在地球时期,就曾经发生过许许多多类似的情况:自动化设备的大规模应用,导致大量的工人下岗,而那些赚了钱的资本家,又不会去把自己辛辛苦苦赚的钱,去免费供养下岗工人。
  一个亿万富翁,如果让他拿五百万去做慈善,为了博取一个好名声,这位富翁或许会同意。
  但如果要让这个富翁,每年赚取的利润,大部分捐出来养穷人,他大概率会反对。
  在这种情况下,这些下岗工人怎么养活自己呢?他们没有足够的技术去从事更加高端的行业,整个社会又没有足够的工作岗位,他们失去了经济来源。
  于是整个社会自然出现内需不足,产能过剩。
  没有了需求,商品价格直线下跌,资本家自然破产。
  这就是经济危机以及社会动乱的由来。
  为了防止这种现象的周期性发生,曾经的地球文明尝试着强行创造工作岗位,机器人很好,出错率很低,但是工作岗位不能够消失。无论科技怎么发展,这个服务岗位上必须要有人,否则,这个店就别想开下去了。
  这种方法被大量运用在低端服务业与劳动密集型产业上,像一辆无人驾驶的公交车,要搭配一个应急司机,一位售票员,说不定再加上一位保安,这就一下子创造了三个岗位,效果还算不错。
  这些职业不用什么技能,随便培训一阵子就能够上手,政府强制把大量的无业游民安排掉,能够节省许多麻烦事。
  这就是地球文明的做法。
  讨论到这里,冯舰长说道:“这种强制制定密集型劳动岗位的方法,能够稳定社会,创造大量就业,但是……太烂了,真的!”
  “各位,都什么时代了啊!”
  张远心中一动,捋了捋自己的头发,这一番质疑倒是有点意思。
  新人类文明的主体是计划经济模式,大多数的生产资料都是公有制的,不会产生所谓的经济危机,政府部门也养的起大量的闲人。
  可是10个亿人口,哪怕1%的失业率,就是1000万无业游民,这个数字相当可怕!
  人少了不够用,人多了竞争压力大,管理起来更加困难。这就是摆在眼前的现实。
  “而且,不可能要求未来出生的8.5亿人口,全部都去从事尖端科研工作,就算人类变聪明了,可是各门学科深入发展了这么多,也变得更加困难了啊。我们的社会,依旧很难做到,全都是高端人口。”
  另一方面,新人类文明最高端的岗位是有限的。
  虚幻实验室,这个最高端的实验室,目前有5000余研究人员。
  如果人口膨胀6倍,难道要扩张到3万吗?
  当然不需要,有很多研究,不是人越多越好。人多了反而坏事,得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
  按照张远的估算,虚幻实验室顶多膨胀到1万人就足够了,没有必要再到。
  有人觉得,“可以形成一个个新的虚幻实验室,形成竞争关系。”
  这个方案的确能够创造不少高端岗位,但两三个研究小组算得上是良性竞争,成立十个小组去研究同个大工程,完全就是浪费资源,而且管控监督起来也更加麻烦。
  “所以人口膨胀后,能够大幅度解决目前人口慌的问题,但必然会产生各种矛盾。这个问题又怎么解决呢?”
  紧接着,一名人口专家站起来发言,表示他们经过精心估算,8.8-10亿人口是一个比较适合的文明状态等等,各个岗位能够充分竞争,但是不会过度竞争。
  “我们的确没办法创造6倍之多的高端岗位,低端岗位又不需要,但膨胀的只不过是中层人口。橄榄球型的社会模型,是非常稳定的存在,没什么好担心的。”
  “如果长期的不充分竞争,也不是好事。人类是一种需要外力逼迫的生物,不充分竞争,很容易产生懈怠。这也是计划经济体制下,自由贸易货币体系一直没有废除的主要原因。”
  但是,未来一两千万的低端人口怎么解决,依旧是一个问题。
  紧接着产生了各种辩论。
  讨论着讨论着,一些专家为“安排店里收银的服务员,是否有利于新人类文明”这个问题争吵了起来。
  有人觉得“看店这种低技术含量的活,也比无所事事吃社会福利强”,还有人认为,如果真的出现这种现象,无疑是社会的倒退!
  结果又有人说,目前社区里的一些工作人员,性质其实和收银员没什么差别,在信息智能化的今天,这些社区工作人员的人数至少能够砍掉一半!
  还有人觉得,“低端岗位的事情其实没必要担心,只要愿意工作就是好事。4级文明各行各业的发展,10亿人口是需要的……不过宏观层面与微观层面,操作的方向不一样。我们的大学需要扩招,也可以通过延长义务教育,来缓解工作岗位的压力。”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493/622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