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空之流浪舰队(校对)第495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495/622

  “人类的传统五感中,眼睛是主体,眼睛所接受的信息量是最大最多的,约摸占获取信息的80-90%,甚至达到90%以上的信息,其次是听觉以及触觉。”
  “除了视觉、听觉、触觉之外,味觉以及嗅觉这两种感知能力收集信息的能力不高,只有在特定的情况下才会用到。”
  “味觉,感知器官是舌头,只有吃饭的时候用到,能够分辨什么东西是好吃的。”
  “鼻子,闻气味的时候才会用到。”
  “在座的各位,此时此刻,用到味觉以及嗅觉这两种感知了吗?”
  听张远这么一说,还真的有人用力地吸了一口气,或者情不自禁舔了舔嘴唇。
  鼻子自然闻不到什么东西,吸进去的空气没有任何味道,或许一开始刚刚进入会议室的时候,能够闻到一点香水味,但现在早就嗅觉疲劳了。
  舌头倒是能够舔到一些汗渍,咸咸的,是因为一开始大伙吵得太激烈,导致出汗了。
  张远笑了笑,说道:“所以这两种感知带来的信息量很少。我们吸进去的空气没有任何气味,咽下去的唾沫也没有任何味道,如果不是刻意提起,这些信息在我们脑海中,几乎忽略不计。”
  “但这两种感知却时刻开启着,并没有消失。我们习惯它们的存在,也习惯使用它们去认知整个世界。”
  “如果此时此刻,突然间有人放了毒气,被大家闻到了,大家脑海中必然会产生一条信息:有人在放毒气!”
  这句话说完,许多人都哄笑起来,紧张的情绪渐渐散去。
  是啊,感知能力实际上就是收集信息的一种能力,所谓的看、闻、听,都是在接收信息。
  磁场感知,也是如此。
  张远在屏幕上展示出了一份份实验结果:“言归正传,嗅觉以及味觉,只会在特定场合使用,但是我们可以直接抛弃它们吗?不能,一旦抛弃这些感知,人类不至于活不下去,但整个世界将会失去许多乐趣。”
  “同样的道理,在我们超维感知实验室的设计当中,磁场感知带来的信息也是很少的。它的信息量比味觉与嗅觉稍多,和听觉同一个量级。”
  “在通常情况下,我们可以将其忽略不计。但它无形间,又会影响我们的认知能力。”
  “在特定的工作场合,它能够派上用场。譬如说某些高电压高磁场的场合,阅读屏幕上的文字,如果在屏幕上增添磁场内容,我们能够单位时间能够阅读到更多的信息……”
  举个简单的例子,大部分人的阅读速度是每分钟200-400字左右,这个信息的接收速度并不高。而磁场感知是一种空间型的感知,人在阅读屏幕中的文字时,用眼睛看到一艘飞船的描述,用磁场感知,还能够感受到这艘飞船的立体结构。
  “它是一种非常好的补充。前提是我们的电子仪器也需要加以改进,增添一些适配器。”
  张远洋洋洒洒解释了很多,基本意思是,这一门科技已经成熟了,可以使用在婴儿身上,而且很快就会习惯,相当于天生自带。
  也可以使用在成年人身上,适用期将会更久一些,适应了之后,能够提升工作效率。
  算起来,这一门科技在与托斯文明合作时期就已经发明出来了,一直到现在总计使用一千多年了,原本考虑不当的地方,也逐步完善,确实相当成熟。
  所以,张远才会大胆地将其推广。
  关于新人类的内政问题,他在某些时候会比较激进,但大多数时候,还是相当稳重的。
  看到有人还在疑惑,张远又说道:“……大家要搞清楚,高等物种究竟比我们强在哪里?难道是肉体更加强大吗?当然不是!主要还是这里!”张远指了指自己的脑袋。
  “第一是社会、哲学层次,第二是信息的接收能力,第三是信息的处理能力。”
  “三者是相辅相成的,缺一不可。我们开发了辅助大脑技术,但无限拔高人类的运算速度有用吗?在某一疆界内的确有用,人会变得很聪明,但超过某一疆界立马变得危险,非常危险……”
  “我们的思维速度没办法变成光速,交流速度慢的离谱,如果思维速度太快,感知能力又跟不上了……唉,差不多就是这个意思。三者是互相制约的。”
  “总而言之,解决了这三点,我们就是五级文明,明白了吧……小李,这边轮到你了。”
  张远解释完这些后,走下台来,然后由身后的李博士补充说明一些细节问题,开始回答记者的一些提问。
  然后,李博士又介绍了目前人机交互系统的集大成者——“个人智脑系统”。
第662章
普及新技术
  虚幻实验室虽然分出了好多个不同的部门,但近年来,各门学科之间又有相互之间交叉的趋势。
  至于“个人智脑系统”是内部合作之后,搞出来的一个小工具,曾经在士兵身上实践过,显著提高单兵战斗能力。
  用着用着,发现这个系统挺好用的,于是经过多年的改良,拥有了推广的可能。所以它是一个军民融合的产物。
  “个人智脑系统”的主要功能是,将整个感知到的信息给“数据化”、“模块化”,它会自动处理人脑接收到的信息,然后将这些处理后信息,重新反馈给人类。
  举个简单的例子:眼睛看到了一张桌子,会直接知道桌子本身的长度,精确到毫米。
  用手指触摸,还会直接知道它的表面温度。
  如果用力将桌子给抬起来,还能够反馈桌子的重量。
  当然了,这方面的测量并不精确,因为人类本身的感知就不太精确。“个人智脑系统”只会处理人体感知到的信息,将其整理、量化,而不是平白无故增添信息。如果人不去抬桌子,它不可能知道这桌子到底有多少重,只有抬了桌子,它才能够反馈肌肉到底用了多少力量。
  李博士在讲台上介绍道:“……这个系统还能够帮助检查身体状况,联动身体内的仿生学装置等等,是一个非常高效的工具。”
  “当然了,话说回来,就算没有这个系统,很多熟练工人依旧能够目测距离,也有很多人能够用手精确地感知到温度,但这一些能力,需要长期训练才能够拥有。现在加载了个人系统后,不需要训练了,成为熟练工人的难度将会显著降低。”
  “而且它能够一定程度影响到肌肉的操控……有些人的手指很灵活,将一条线穿到针孔中,几秒钟就能够完成了,有些人的手却很笨,一两分钟还没办法完成。有了这个系统之后,肌肉的操控将会更加准确。”
  一张张图片表格播放过去,是人类士兵加载了这些新科技后,个人综合素质的对比。在不穿戴动力甲的情况下,整体射击精度提高了23个百分点,是一个了不起的提升。
  “……我再举个例子,如果用舌头舔一口砒霜,个人系统立马就能够识别这是毒药。因为砒霜主要影响神经系统和毛细血管通透性,对皮肤和粘膜有刺激作用,这种刺激作用,个人智脑系统是能够分辨的。它知道你的某些神经死亡了!”
  “但如果毒素专门破坏血小板,或者破坏红细胞,这个系统就无能为力了,它只知道整个身体整体缺氧。没有足够的信息就没办法第一时间判断,只能够借助专业的医疗芯片。”
  ……
  张远坐在下边,看着李博士介绍个人智脑系统的新功能。
  “张教授,听起来也算是不错的成果了!这也只是个小玩具吗?”《深空日报》的秦记者凑了过来,悄悄地问道。
  张远笑道:“哈哈,只是一个说法而已。不能增添信息,或者加快信息流的科技,都只是小玩具。”
  “磁场感知的设计、完善,整个虚幻实验室用了上千年时光,这个智脑系统,只用了几十年。最主要的开发工作,在打仗的那十年里就已经完成了。对比起来,确实是小玩具。”
  说白了,它依旧没办法提升人类的智力,只不过方便好用,提升了人的工作效率。
  效率这种东西,放在整个文明层相当重要,但论起价值依旧比不上智力。因为工作效率低,可以用时间慢慢累加上去,只要肯干活,宇宙中最不缺的就是时间。智力低了,限定了天花板,有些东西可能卡壳一辈子……
  张远感叹道:“人的脑袋的确是一个很脆弱的体系,让它运算的太快会崩溃,接收太多的信息量也会崩溃,所以每一步的工作都很困难……我觉得,这两个东西已经成熟了。”
  一位副舰长道:“老张的意思是,这种科技既然已经出现,那么我们肯定得用起来。不过目前的实验次数依旧不多,只有几万人次吧?直接推广到未来的8.5亿婴儿身上存有风险。我觉得可以先给成年人使用,积累足够的数据后,再一批批推广。”
  的确,一个用在未来8.5亿人口的新科技,是容不得任何瑕疵的。
  张远点了点头:“这个肯定没问题,只要审批通过,立马就能够做实验了。现在以实验室的生产力,一天能够做5000次手术,都是机器人自动操控……有了更多的实验人次,就有更多的数据。”
  “磁场感知的意义更大,但是民众接受程度也更加困难。个人智脑系统,我觉得推广起来倒是没什么问题,很快就会风靡起来的。”
  舰长笑道:“慢慢来吧,反正也不用着急。谁不想变聪明啊!”
  秦记者在一边旁听着,兴奋地将这些对话记录了下来,她反倒对个人系统更加感兴趣:“张教授,它相当于一台个人计算……那么我可以在里边写一些日记吗?这样永远也不可能被别人发现。它这一类的功能是否拥有呢?”
  张远摇了摇头:“这一些小功能还在逐步完善当中,如果有个人需要的话,添加上去难度不大。”
  “但这些内容得看民众的反馈,然后进行修改。不过大脑芯片方面的东西嘛,储存空间相当有限,也不会搞得过度复杂,不太重要的东西就不做进去了,可以有效减少差错率。像写日记什么的,只有少部分人有这个习惯,我觉得没有必要……”
  “这个系统还可以和其他的体系进行联动,功能已经挺麻烦的了。如果身体里有各种仿生学器官,譬如仿生学电子眼睛,它的作用会更加强大,人类本体的生物器官,反倒发挥不出它全部的功能。”
  又有一名议员疑惑道:“它不会帮助人们思考吗?”
  张远摆了摆手,说道:“不会,它不会让人变聪明,也不会让人变笨。只是相当于是一个好用的,能够提高效率工具,你不去操控它,它就不会代替你去思考,甚至可以将它给关掉。”
  “对了,如果真的要普及这些技术,关于个人智脑的教材,也得编写一份,从小孩子就开始学习。”
  “这个当然没问题!”
  这一次的会议,总共花费了一整天的时间,基本上的人口政策、教育政策还是讨论清楚了。
  有了战星之后,人口肯定还是要大规模膨胀的,有了人口就意味着更多的天才,更高的生产力,人类不可能因噎废食。
  不过具体的细则,确不是一两天能够出的来的,还得开更多的会议进行商量。
  至于两门新的科技,也已经获得了审批通过,将会使用在新一代的新生儿当中。
  张远揉了揉自己的太阳穴,心满意足地离开了这一间房间。
  ……
  紧接着第二天,一份重磅新闻轰炸了各大媒体的头条,标题倒是很正经,而且不引人注意——《关于更新个人辅助大脑设备的指导条例》。
  其实人们对这种严肃标题一向以来不敢冒,但奈何这玩意简直就是铺天盖地的,到哪个软件都能够看到,甚至连网络游戏里都在滚动横幅。
  打个游戏挂掉了,屏幕上就跳出《更新个人辅助大脑设备的指导条例》,登陆游戏界面,又是这个条例,想不看到也不行。
  很快,讨论的热度就上来了。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495/622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