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空之流浪舰队(校对)第66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66/622

  “……那个老家伙已经被我说服了,接下来就要靠你自己。如果有比你更加合适的人,被竞争下去了,可怪不得别人。五十名高手中挑选一人,有信心吗?”
  “有!”
  “那就好,我等你的好消息!”
  ……
  经过简短的准备,终于到了面试的那一天。
  面试老师一共有五位,有两位还是自己老爹以前的同事,比较面熟,均投来了善意的目光。
  坐在最中间的正是丁兆东教授,最左边的是马涛舰长,也是一脸和蔼地看着张远。
  “小伙子,不要紧张。”
  马舰长看了一眼桌子上的材料,首先发问道:“你是老张的儿子,我们都知道的,自我介绍也就不用多说了。我有一个问题,你从他身上学到最多的一点是什么?”
  紧张,有着足够的实力,他一点都不紧张。
  张远随口就来:“谦逊的个人品德,优秀的学习习惯,不拘于外物的生活作风,崇高的目标理想!”
  “停!”
  看到周边的教授露出了略微古怪的笑容,马舰长又问道:“你就说说他有什么缺点吧,有什么缺点是你不能容忍的?”
  张远心中一愣,难道这位舰长和自己父亲有什么旧隙?
  或者说,只是想开个玩笑,缓解一下紧张严肃的气氛?
  有可能。
  张远想了想,说道:“他总是以自己的智商来苛求别人,这一点,我觉得常人很难容忍。很多东西他觉得很简单,所以随便吩咐别人去做,但是他觉得很简单的东西,别人却要做半天,甚至不一定能够做出来……所以他老是莫名其妙发脾气。”
  所有人都微微笑了起来。
  张远有点搞不懂自己这个回答,究竟好,还是不好。
  再接下来是正儿八经的提问时间,自然也不会是那一类普通的问题。
  其中一位教授单刀直入地问道:“我曾经阅读过你的那篇机器人运动学论文,确实是非常好的文章。但是,你有没有考虑过少自由度机器人的约束计算问题?”
  “现实中的很多工业机器人并不需要太大的自由度,这方面算法也是不一样的……针对2-RPS-2-SPS四自由度并联机器人,你有什么了解吗?只要说一个想法就好,不需要长篇大论。”
  张远思考了几秒钟的时间,其实这个问题还算比较基础:“并联机器人从结构的复杂程度以及生产成本上说,完全对称并联机构,具有巨大的优越性……四个自由度运动的运动支链特征矩阵为3T1R,2T//2R,2T⊥2R,1T3R,3T2R,2T3R,3T3R。”
  “我们首先讨论这7中运动连接的单开链形式的机械生成元……”
  虽然让他不要长篇大论,但还是说了十多分钟。
  这位教授眯了眯眼睛,点头道:“回答地不错。”
  只是这么点时间,能清晰地想出这么多,已经很不容易了,说明张远的基础知识很扎实,而且思维敏捷,脑袋灵光。
  “……你对最新的光学芯片有研究吗?为什么不大力研发计算能力更强的量子芯片?”
  张远思考了几秒钟,回答道:“……光子芯片是基于光子回路的计算构架,相当于在芯片上使用了无数个微型光学开关器,作用就类似半导体芯片中的逻辑栅……光子芯片利用不同波长,相位和强度的光线组合,在复杂的反射镜、滤波器以及棱镜结构所组成的数组中进行信息处理。”
  “……和微电子一样,都是基于硅材料的半导体架构,所以相当于传统芯片的延伸。它的计算能力是普通硅基芯片的一万倍以上,而且以目前的技术,还有向上开发的空间。”
  “而量子计算机虽然计算力能够达到硅基芯片的一亿倍,甚至一万亿倍,但必须要实现相关数量的量子纠缠态。40-50个纠缠态是目前技术的极限,向上提升的难度很大。但这个数量的纠缠态,算力还不如传统硅基芯片……”
  “故而,量子芯片虽好,但没有理论方面大突破,很难再向上发展了,所以不是目前的研究主流。”
  “很好,很正确。”这位教授微微点头。这一番不仅仅考察了理论基础,而且还考察了知识的广度。
  众多教授又提了不少问题,张远一一应对,从容自得。
  “我也提一个问题。”丁兆东忽然开口。
  “您请问。”
  丁兆东院士缓缓说道:“你对新文明的工业化生产有什么看法?你觉得,制约新文明发展最大的因素是什么?”
  问题这么大的吗?
  张远清了清嗓子,回答道:“我们的确有一些不错的工业基础,譬如说,飞船内携带了最先进的光刻机,某些纳米材料的生产间,还有某些工业母机等等。我们能够生产一些零部件,但许多上游产业链是完全脱节的。”
  “譬如三氯甲烷、己内酰胺、丙烯酸这些最基础的化工原料,只有少量库存,用完了就没有办法生产了。如果利用生物合成,成本未免太高。”
  “如果成功抵达目标星球,获得了大量的物质资源,得从最基础的原材料开发开始做起。我认为,制约文明发展最大的因素,其实是……人口。人口太少导致整个工业体系起不来。”
  “我曾经看过一份报道,维持地球工业最少的人口数,是16亿。我们的人口质量虽然足够高,但是数量只有五十万,远远不足。”
  “有道理,其实这也是我们担忧的一点……”还没等丁院士回话,一位教授率先点了点头。
第072章
人情学术,best学术?!
  其中一位教授忽然说道:“如果未来的三千年,地球文明的科技能够再次大突破,拥有更强的人工智能以及自动化生产线。说不定,我们建设新文明,所需要工业人口又能降下来很多。”
  丁兆东微微摇头:“我们不应该将希望寄托在地球文明身上。就算科技再发达,五十万人口,还是太少了点。”
  另外一位教授也说道:“其实也不一定,未来三千年的地球历史,是一个很好的借鉴。”
  这群教授自顾自地小声讨论了一段时间。
  丁院士转过头,又问道:“那么,针对人口少的问题,你是否接受使用人造子宫技术大量孵化人类婴儿?他们无父无母,只是为了新文明的延续。”
  张远道:“据我所知,人造子宫技术还没有彻底成熟。”
  “如果在未来,确实已经出现这样的人造子宫技术,你觉得呢?”
  这是……政治问题吗?
  很难。
  张远想了很久,找不到一个非常圆滑中庸的回答方式。
  他老老实实道:“接受。如果现实要求我们必须这么做,我们别无选择。”
  “人不是猪猡,生育能力极为有限,按照2%的高人口增长率,100年也就只能增长7倍,350万人,太少。”
  “因为长期的资源窘迫,再加上我们第一代高素质人口的衰老死亡,足够导致整个文明人口素质的大幅倒退了。就算人工孵化婴儿,会导致各种伦理问题,但我们别无选择。”
  “星空这么广阔,留给我们的时间是有限的。一旦飞船上携带的设备老化,我们还没有发展出替代品,再加上人口素质发生大幅倒退,我们这个新文明将灭绝在异星球。”
  马舰长点了点头,非常奇怪地笑了笑。
  气氛一时半会变得很安静。
  大家都在思考些什么。
  丁院士淡淡地说道:“好了,也没有什么可问的了,你先出去吧。”
  “等我们面完所有人,再通知你们最终的结果。”
  “谢谢各位老师。”张远鞠了一躬,有礼貌地从房间里边出来后,情不自禁地擦了擦头上的汗水。
  有好多问题实在是太刁钻了,让人难以招架。
  不愧是院士挑选学生,难度……很大啊!
  张远走了之后,房间里安静了一段时间。
  马舰长突然笑着问道:“老丁,我这个师侄还算不错吧?你要是不收,我就再找个院士把他给收了。”
  丁兆东也笑了笑:“人的确不错,无论是技能水准,还是意识形态方面,挺务实的一个人。不过,再看看吧,如果有更合适的人选,我可不会因为人情而偏袒。”
  “哈哈,你真当以为这样的天才是路边的葡葡草,一抓一大把不成?”
  “那么,有请下一位面试者。”
  ……
  两天后,面试的成绩出来了。
  98分,不知道哪里扣了两分,或许是某个问题回答的不太好吧。
  不过,98分,理论上已经是相当高的一个成绩了。
  面试的成绩占整个成绩权重的40%,按照这样算,张远估计,自己已经妥妥地排名“太空机械工程”专业第一。
  被丁院士录取,可以说是一件板上钉钉的事了。
  甚至,受到此事影响,其他专业的几个知名院士,也心血来潮想要招一波研究生。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66/622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