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衣御明(校对)第143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43/510

  在朝中、地方拥有盘根错节的势力,复杂的关系网,仓促间,真要一意孤行的拿下东林党,又会给当前的大明带来怎样的影响?
  这又会给本就脆弱的辽西,带来怎样新的冲击?
  朱由校虽说是一位暴躁的少年天子,但该懂得利益割舍,他心中还是很清楚的。
  所以在自己被点明后,朱由校再去思索这些问题,这看待问题的眼界,就变得宽广了许多。
  政治,永远不是单向的。
  在当前的局势中,尽管王化贞已经丢了辽西,尽管熊廷弼也退归到了山海关,尽管辽西境内存在着私贩势力,尽管在这私贩势力中存在着东林党一脉,尽管……
  虽说有这么多的尽管,但朱由校不能继续在这扯皮,因为论改换大义的能力,朱由校这道行,还是有所欠缺的。
  辽西如今局势危急,现在最重要的不是在这里扯皮,浪费时间。
  如今最重要的是,遣派朝中稳重大臣,统率蓟、辽之地的兵力,出镇稳定辽西局势,为接下来的,战略反攻或者战略相持,提供必要的底蕴和基础。
  因为有叶向高、邹元标他们兜底,所以这也使得朱由校对兵部尚书张鹤鸣,并没有那么多的怒火要发泄。
  尽管在这之前,辽东巡抚王化贞的战略设想,一直都被张鹤鸣支持,但有些时候朝局的演变,就会出现这类避重就轻的方式。
  “张尚书,在辽西局势动荡之际,敢于挺身帮助朝廷分忧,如此忠心之臣,倘若朕视而不见,那才是最大的昏庸!”
  朱由校神情中少了怒意,双手背于身后,言语中带着平和,目光看向在下的张鹤鸣,嘴上不停地说着。
  虽说话是单一说给张鹤鸣听的,但话里话外的隐晦之意,却无不在嘲讽着叶向高、邹元标等一应东林党官员。
  这也让这个群体的核心与亲近官员,那脸上皆多了黯然。
  “臣,怎当得起陛下之言啊!”
  张鹤鸣眼中含着泪花,心中是强压着悸动,神情激动处甚至跪在了地上,每每想到日后朝廷,若要真追究下来王化贞丢掉辽西之地的罪责,自己恐脱不了干系,这个时候若不好好表现,那才是最大的傻子。
  “此去出镇,若不能帮助朝廷稳定辽西局势,老臣就算是病死,也绝不会提一句离开之话!”
  忠臣啊!
  此刻在朱由校眼中,张鹤鸣的形象高大了不少,甚至对他的好感也是直线上升!
  听完张鹤鸣所讲,朱由校更是亲自站起,走下龙台,缓步走到了张鹤鸣的身旁,亲自伸手搀起了这位老演员。
  “有尚书之言,朕心甚慰!”搀着张鹤鸣的手臂,朱由校眼神饱满的说着。
  “真是够腹黑的啊。”与此同时在旁的赵宗武,在见到这一幕后,心中的冷笑更多了几分。
  这但凡是听到张鹤鸣的话,那没有不感到激动地,但了解明史的赵宗武,对此却表示很不屑。
  ‘二年正月,廷议经、抚去留。给事中惠世扬、周朝瑞议以鹤鸣代廷弼,其他多言经、抚宜并任,鹤鸣独毅然主撤廷弼,专任化贞。议甫上,化贞已弃广宁遁。
  鹤鸣内惭,且惧罪,乃自请行边,诏加太子太保,赐蟒玉及尚方剑。鹤鸣惮行,逗遛十七日,始抵山海关。’
  尤其是对张鹤鸣这个人,明明是一个贪生怕死的家伙,可这场面话说的却这么的好,简直是老演员出身。
  虽说了解实情,但赵宗武却没想着提醒一二。
  对赵宗武来说,当前局势还不能让他出头。
  其实在朱由校真正了解到,辽西之地的情况后,赵宗武就在心中调整了新的路线,一条让他赢得巨大利益,还能确保魏忠贤获得较低利益的新布局。
  之所以这样,是因为赵宗武在获得自己想要的权柄后,这在京并不能没有自己的合作伙伴,魏忠贤就是当下最好的合作伙伴。
  合作的基础,来源于平等。
  大明的朝堂,在当前这种情况下,还真不能出现一言堂。
  如果这一次,赵宗武真的使出浑身解数,帮助魏忠贤一举,打掉了东林党的势头。
  那这势必会造成,本应在天启后期权倾朝野的阉党,提前被赵宗武释放出来,真到了那时,魏忠贤还会平等对待赵宗武吗?
  答案当然是肯定的,绝无可能!
  人都是自私的,明明存在着更好的选择,赵宗武为什么要让利益,平白从自己身边溜走呢?
  所以,既然是这样,那就继续等待吧。
  尽管在上的魏忠贤,已多次对赵宗武施以眼神提醒,但对此赵宗武却视而不见,这也让魏忠贤心中是恼火不已。
  大好的局势就在眼前,事先的约定回荡在耳畔,可偏偏是这个时候,你赵宗武却装起了缩头乌龟!
  气愤啊!
  “……;晋张鹤鸣为太子太保,赐蟒玉及尚方剑……”
  就在魏忠贤愤慨的时候,朱由校也在行使着属于自己的权势,这先放下平定策略不管,对忠臣的封赏,那肯定是不能少的。
  更重要的是,朱由校想好好地骚一骚叶向高他们。
  就这样朱由校自我带着感动,就将执掌辽东最好话语权分了出去,尽管张鹤鸣心中有很多揣揣,但现在这种形势下,即便心中再不敢接,此刻也必须接下来!
  朱由校高兴了,但有些人却想的更深远一些,毕竟平定辽西局势,并非是简单的遣派朝中重臣,这么简单的事情,这其中牵扯到的关联同样不少。
  “陛下,如今国库空虚,而现行辽西之局若想稳定,这其中必然少不了钱粮银饷,只是这该如何筹措?”孙承宗面目严肃,一针见血的指出。
  因为辽东的局势,朝廷已经创造性的搞出了辽饷,只是现在这银子早已筹措、摊派完毕,可想平定辽西,那又缺少不了银子的帮持!
  这也就是当前明军,所面临的最大短板所在,持久性……
第050章
敢为天下先
  不管在任何时期这行军打仗,说到底打的就是国力,尤其是对两方势力来说,谁想笑到最后,那就要看谁能扛到最后。
  所以这也就有了,兵马未动、粮草先行的谚语。
  现在的大明,就像是建在沙滩上的城堡,如今的他不仅城堡破败不堪,并且承载这座城堡的地基,也变得的腐朽不已。
  现在的大明,虽说还没有达到千疮百孔的地步,但实则距离这样的程度,似乎变得并不那么远了。
  随着时间的推移,现在的大明对于地方乡野的掌控力,正在不断地下降,而这也导致大明失去了可能中兴的机会。
  地方灾害不断,叛乱从未消停,官场吏治不清,边地奸商背叛,单单是这些就足够让大明焦头烂额了。
  而由此引发的深层次波动,那更是随着时间的沉淀,而不断地发酵。
  地方灾害不断,使得粮食减产严重,从而导致赋税征收不及时,而大明百姓为确保赋税缴纳,那最终使得自家仅有的土地,被地方豪强趁机大肆、低廉的兼并,而由此又引发了新一轮的矛盾!
  随着时间的沉淀,大明底层阶级的抵抗力,会呈现崩塌式下降。
  尽管决定大明这艘巨轮的,是生活无忧的中高层阶级。
  可一旦让底层阶级,彻底失去了生的希望,那他们所能迸发出的能量,将会是毁天灭地的!
  天启年间的大明,就拥有着众多的烦恼,只是这高高在上的朝中官员,心中想的是怎么巩固官位,又有几位真正关心大明会怎样?
  党争害国,此言绝非恐吓!
  朱由校没想到孙承宗会提出这样的问题,他也没想到,堂堂上朝天国的国库,居然会如此的虚弱。
  登基这一年多的时间,大明也出现了很多问题,初登基的朱由校,那时并没有管理、执政这个庞大帝国的经验。
  所以为了能稳定大明的局势,在很多时候朱由校都是偏重于,自家父皇留给自己的那些辅佐臣子。
  多半意见皆听从于叶向高他们,而在这样的前提下,叶向高他们一边治理着这个庞大帝国,另一方面也不断加重他们的势力范围。
  可越是治理,这个帝国却总觉得越是虚弱。
  甚至在魏忠贤成功上位后,朱由校就已经开始了解到了,不同于叶向高他们呈报的那些政务。
  只是这些事情皆藏在,朱由校心中没有讲出来罢了。
  “叶首辅!国库现在银子还有几何?”这心中即便是在恼火,可涉及到国事,朱由校还是需要询问的。
  按照朱由校自己的理解,大明这个幅员辽阔的帝国,拿出些银子整治辽西溃局,那还是绰绰有余的。
  只是,叶向高的回答,却彻底惊呆了朱由校这位少年天子!
  “回,回陛下,今国库并无可挪银两。”这不提银子没什么,这一提到银子,叶向高的脸就不怎么好了,他这个大明首辅实在是太难了啊!
  朱由校听到这,简直不敢相信自己听到的话,带有质问的喝问道:“什么!你说国库没有银子?!”
  “是的,陛下。”作为大明首辅的叶向高,此刻便开始了诉苦阶段。
  自朱由校继承大统、登基称帝后,大明不仅需要解决两代皇帝的国丧,并且这途中先后遇到了建奴兴兵乱辽东,四川土司造反,黄河决口,整备辽地军武等一系列事情,这背后牵扯到的就是数量庞大的银子。
  大明吏治自万历中后期就变了风向,再加上这些年不断地党争,更使得大明官场的吏治不明,但凡是有捞银子的机会,那肯定不会有官员放过的。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43/510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