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衣御明(校对)第229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29/510

  但在头疼,这该扛的责任必须要扛起来!
  看着神情严肃的陈奇瑜,赵宗武点了点头道:“金州民生事宜,甄选、组建精锐军队这两部分。
  的确占据了东海镇的大部分精力,从而在表面上看上去,是忽略了东海镇地方驻防的相关事宜。
  但是玉铉你要明白,东海镇之所以能收复金州,靠的并非是侥幸,更非是气运,那靠的是真真切切的本事!
  不做不代表不想。
  东海镇地方驻防这件头等大事,即便你玉铉不提出,本将在稍后也会具体拍板。
  既然玉铉如今提到了这件事,那本将就先行讲一讲,有关东海镇地方驻防的相应规划、部署。”
  讲完这些,赵宗武便走到辽东敌我地形图前。
  这幅尚未绘制完整的地形图,包含辽东全境、建奴势力、毗邻草原势力、半岛、倭岛、周遭海域等。
  陈奇瑜看到这幅辽东敌我地形图后,心中是震惊不已!
  不管在什么地方,行军打仗都离不开地图、地形。
  正所谓知己知彼,方能百战不殆!
  若连这些基本常识都不能掌握,那行军打仗根本就是个笑话。
  所以识图、认图在东海镇,是最最最基础的事情!
  指着广袤的海域,赵宗武认真道:“作为东海镇的真正依仗,海军建设的快慢,将影响到后续对建奴战略的部署。
  早在召开军议时,本将就明确了陆、海军种,更在各军种下规划区分了不同职责。
  海军担负的职责是:外拓、留守!
  明确海军职责,目的在于更好的发展东海镇海军势力。
  就眼前的形势来看,辽东皇家海军虽已成立,三支明确归属的舰队群已进行了区分。
  但因为东海镇还肩负着前往倭岛置换金银的重任。
  所以在综合考虑后,本将也做出了相应的变动。
  明确外拓、留守职责是必然,这是辽东皇家海军能否长久发展的根本,也是海军能否驰骋海域的根本!
  但根据现阶段的情况来说,单一的去追求这些,并不利于辽东皇家海军的前期发展。”
  讲到这里赵宗武停顿了,只见其拿起三面不同颜色的小旗,举着对眉头微皱的陈奇瑜讲述。
  “三面小旗,三种颜色,分别代表着不同的含义。
  这面红色小旗代表着,东海镇海军留守的最高等级,此为海军某部军区基地,可控多海域之地,负责境内海域稳定、驻防等诸多权责。
  这面蓝色小旗代表着,东海镇海军留守的次要等级,此为海军某部警备基地,隶属于军区基地之下,负责境内海域稳定、驻防等诸多权责。
  这面黑色小旗代表着,东海镇海军留守的最低等级,此为海军某部守备基地,隶属于警备基地之下,负责境内海域稳定、驻防等诸多权责。
  军区基地、警备基地、守备基地,明确的留守等级,也宣告着海域的主权归属!
  但现阶段海军缺少人才!
  为了能让海军得到更好的发展,现阶段可先行让海军三位副指挥使,分别领衔建设军区基地。”
  赵宗武陈述这么多,讲这么清楚,目的只有一个。
  在发展辽东皇家海军的同时,能够更好的协助倭岛远洋舰队。
  只要能做到这一点,那么对辽东皇家海军,就会有质的飞跃。
  任何意义上的经验,都是通过持续不断的探索,经过血与泪的总结,最终才汇总成为宝贵的存在。
  陈奇瑜眼睛盯着辽东敌我地形图,将赵宗武所讲的部署,具体套换在这上面,这也让陈奇瑜在心中是尤为的敬佩!
  “大人说的没错,辽东皇家海军想要有更进一步的发展,就现阶段来说并不是件容易的事情。
  先行将外拓、留守兼顾一身,确保左右海域彻底巩固,并且遣派倭岛远洋舰队不断进取。
  如此不但夯实了辽东皇家海军的根基,同时也慢慢增加辽东皇家海军的经验,这是最为有效的方式!”
  与聪明人交谈,是赵宗武最喜欢做的事情,因为你讲的事情,他们皆能很快领会,并且延伸出更深层次的东西出来。
第034章
东海镇下·明品阶(下)
  “玉铉能明白这一点就好,先前本将就不止一次的说过,任何革新没有一击必中的,想要推动革新,必须要不断地夯实根基。
  唯有做好这一点,才能抵御来自各方的问题。
  辽东皇家海军现在要做的就是这一点。”
  赵宗武的脸上带有几分笑意,走上前轻拍陈奇瑜肩膀,接着又缓步走到辽东战争沙盘旁。
  拿起指挥棍,神情一肃:“东海镇立足金州,图谋辽东,这是一个整体部署的规划。
  当前我们做的所有事情,皆是整体部署中的一环。
  解决辽东皇家海军的相关情况,不过仅仅是这其中的一环。
  东海镇的基础是金州。
  这也就使得在后续的规划、部署中,虽说海军发展是核心,但陆军的发展,尤其是地方驻防军的建设,同样也是核心!”
  诚然在对建奴之战中,赵宗武可以选择海军来作为战略突击重点,但想要彻底解决建奴大军,和之野战是必然!
  这是怎么也摆脱不了的现实。
  现如今因为建奴所控地盘的增多,也使得努尔哈赤需要兼顾的对象也变多了。
  面对这样宝贵时机,赵宗武必须抓住一切空隙,来填补东海镇存在的短板。
  陈奇瑜道:“大人说的很对,对于海军的相关部署下官没有异议。
  但是这地方驻防军,下官这里有些想法。”
  早在创建四本署、三分司时,赵宗武便向陈奇瑜简略讲述了,有关东海镇地方驻防军的概念。
  对于精锐军队的甄选、组建,陈奇瑜并未过多的涉猎,因为他陈奇瑜心中很清楚,作为东海镇的重要依仗,赵宗武必然想出了完整体系。
  原本陈奇瑜将主要精力,皆放在四本署、三分司的具体运转、磨合上来,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虽说赵宗武在军议上提出了地方驻防军,但具体的体系、运转,并没有第一时间去落实。
  这也让陈奇瑜闲暇时就会思索,结合东海镇陆军,四本署、三分司的具体情况,想出了一套相对完整的部署见解。
  赵宗武伸手示意道:“玉铉,心中有什么见解皆可讲出。”
  “先前大人曾明确,东海镇四本署、三分司的权责。
  其中宣抚本署,有为东海镇麾下军队招募、训练、派发的权责。
  想要做到这一点,其实细分下来应该是两个部分。
  一方面是东海镇陆军的招募、训练、派发的权责。
  一方面是东海镇地方驻防军的招募、训练、派发的权责。”
  听陈奇瑜提到的这一点,赵宗武发现自己似乎是漏掉了最重要的一环。
  军队增进机制。
  “正如这军中老卒,那皆是久经沙场的将士;军中新兵,那根本就没有尝试过沙场的残酷!
  有了这样的前提,如果一向强悍的东海镇陆军,如果补充进来完全不懂战事的将士,那必然会拉低东海镇陆军的战斗力。
  如果说东海镇陆军的兵源补充能够固定化,随时都能补充到优良的将士,那通过短时间磨合,必然能够快速恢复战斗力。
  为此将这一重要的权责,下放到地方驻防军中,通过东海镇地方驻防军,先期进行甄选、沉淀,让优秀的将士留下。
  有了这样的保障,不管与建奴经历怎样的战事,即便折损再多,也能快速对受损军队进行补充。”
  作为陈奇瑜一直在思考的问题,如何确保兵源优质率,这也一直困扰着陈奇瑜,之所以想到这样的方式,主要灵感还是来源于东海镇本身。
  四本署、三分司的体系,让陈奇瑜得以拥有这样的灵感。
  赵宗武点了点头道:“玉铉大才!
  若非是玉铉提醒,本将险些给东海镇埋下了大错!
  原先本将也思索过这一问题,但由于身边发生的事情太多,使得这样一件重要的事情被耽搁。”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29/510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