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衣御明(校对)第259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59/510

  那我们为什么不能在铳膛内刻画线条?
  通过这样的方式,让原本杂乱无序的铅弹,拥有一定轨迹旋转频度的转速呢?
  这样一来,高速旋转中的铅弹,就从稳定性来说会变得更强!
  有了这样颠覆性的存在,增强铅弹的初速,必定会增强铅弹的射程!
  拥有这种变化,那提高火铳的威力,似乎并不存在掣肘吧?!”
  膛线。
  既自生遂发后,赵宗武接着又提出了,这一具有颠覆性的革新。
  根据火铳后续发展演变,前膛枪的威力远远不如后膛枪,但想要创造、定装、量产后膛枪,在这其中有几处大的拦路虎。
  每一处拦路虎,看似是很小、很小的存在,但真正想要跨越过去,却并非是一件简单的事情。
  毕竟在这期间,所牵扯到的科研力量,实在是太多了。
  通过此次火铳的探讨、延伸,赵宗武想要表达的意图,其实是非常非常明确的。
  让张铁、徐驾等研讨所匠师,在心中明白,任何看似瓶颈一般的存在,其实皆有着解决之道的。
  只是原先的那种观念,使得很多人皆将心思藏起来,即便拥有着众多良策,但却并不提出改善,这其实对于整体发展来说并不利!
  “大人讲的很对,但是这在铳膛内刻画线条,并不像陀螺表面刻画那般容易!
  一个是在外部,一个是在内部,这完全没有可借鉴的经验!”
  老手终究是老手,听了赵宗武的讲解后,张铁思考片刻后,便一针见血的讲明中心。
  如果说这样的问题,并不能得到有效解决的话,那方才所讲的一切,都不过是空谈罢了。
  但好在赵宗武知道如何解决。
  “其实想要做到这一步,这并非是一件很难的事情,遇到问题我们为什么不能,试着去转换一下思考方式?”赵宗武的脸上带着微笑,用具有诱导思维的方式交流着。
  “有关火铳铳管的锻造,其实按照本将的理解。
  就是用一块好铁料,通过不断锤炼、锻造的方式,去除里面蕴含的杂质。
  在这样一个过程中,工匠会根据自身经验观察着,进而用传承的技艺,来将铁皮锤锻成管。
  那如果说我们在锤锻的过程中完成膛线刻画,通过分段的方式,来精确铳管的密度。
  随后将刻画好膛线的铁皮,夹包在实现锻造好的铁棍上,按照规定好的标准进行铳管锻造。
  统一标准下的铳管锻造,是不是就大大提升了质量?”
  统一标准,统一量产。
  这是从根本上去解决火铳发展的标准,如果说做不到上述情况,那么根本就做不到火铳再腾飞的设想。
  赵宗武一次接连一次抛出的概念,让本就心中震惊不已的众人,此刻却变得有些麻木。
  因为他们不清楚,接下来赵宗武还会讲出怎样的变动。
  但张铁、徐驾他们心中很清楚,事情绝对不会像他们,所想象中的那么简单。
  对于接下来的演变,张铁他们心中是既紧张又亢奋,因为他们希望他们家的大人,还能抛出新的惊雷!
  毕竟单单是现在提出的这些,就足以改变火铳以后的发展趋势!
  这是质一般的飞跃!
第070章
探索科研之流水线生产
  “统一标准?”
  张铁眼神深邃,似带沉思的囔囔着,脑海中更多的却在品味此话。
  这样的词汇,似乎早在先秦时期便已出现,根据不同规格,不同标准,制定不同的生产模式。
  为何在战国时期,秦军能够制霸其他六国强军?
  张铁曾听其祖父说过,秦军虽有耕战爵位之封,但真正让秦军,锐变成当世第一雄军的根本,就在于秦国拥有令人惊叹的军工生产!
  并且因为某种特殊工艺,使得秦国生产出来的军工,质量与标准相同,残次品之低令人咂舌!
  因为拥有这样的底气,使得秦军得以所向披靡。
  但这样令世人为之惊叹的工艺,随着秦帝国的覆灭,战争连绵不休,最终成为了可望而不可即的传说。
  “在大明制作的一切所需,尤其是像火铳这样的精密产品,完全是由工匠一人所控。
  或许一人能够严控质量,但在很多时候,却会出现不可控因素,这也就使得火铳质量,根本就无法得到保证!”
  研讨所中的匠师群,此刻情绪皆在亢奋中,但赵宗武还是准备继续讲明。
  研讨所探讨的事宜,皆有专门的人负责记录。
  张铁严肃道:“大人所讲皆是实情,但大明现在所处的情况,使得小的们根本就没有选择的余地。”
  虽说匠户都有收敛自身本领的情况,但更多的却在于官员贪腐,材料低劣,工序被减等原因。
  火铳的研制、生产,并非一句两句简单的话,就能完成相关工序的,因此明确研制方向比什么都重要!
  “关于这个情况,本将心中很清楚,早在觉华岛时,本将就提出过这样的思想。”借助张铁提出的话题,赵宗武神情带有严肃,“刚好有这次探讨机会,我们来具体讲一讲情况。”
  作为后世制造强国,没有谁比华夏要明白,流水线生产带来的便捷。
  正是依靠这样的超神技能,得以让数量庞大的劳动力,在学问极其低下的从事看似复杂,但实则操作简单的工序。
  一件产品经过同等分化、衡量标准、明确体制,就会被分成十几道,到二十几道不等的工序。
  这也就使得,原本繁杂、不可控的产品,被人为的拆减成,较为简易的存在。
  原本难以把控的质量问题,也因为被拆分定产,最终使得令人忧虑的质量问题,被彻底解决。
  随着赵宗武讲述的深入,张铁、徐驾眼神中的震惊更多了,他们没想到做工,原来还能这样去做。
  本身锻造一杆精良的鲁密铳,需时一月有余,银十两以上,在这过程中该工匠需全身心投入其中。
  但如果使用流水线生产,并将所需时间换算,需时十日左右,银四两左右,在这过程中工匠可严控整条产线。
  如果说生产鲁密铳,相关配套皆筹建完毕,在东海镇资源浑厚的前提下,每月可产数量是十分可观的。
  在这前提下,工匠需将自身技艺奉献出来,当然这种奉献并非是无偿的,工匠有藏私的心态很正常,毕竟千百年来就是这样流传下来的。
  赵宗武能做的,就是通过一次次重利诱导,让麾下工匠见到真真切切的利益,真真切切的改变,这样他们才会无条件发光发热!
  如果你单纯的让他们发光发热,可任何利益都得不到,甚至于连填饱肚子都是难事,那他们凭什么掏出自身技艺?
  “今日本将与你们讲的这些,或许会改变你们的师承关系。
  但对于这件事,你们需明白一个观点。
  一家一姓的师承,或许有独步天下的精准。
  但集结千家万姓的师承,必是傲世天下的根本!
  一方是默默无闻,只需把控手中的技艺即可,一方是万古留名,只需不断奉献自己的技艺。
  对于这样两种抉择,你们会选择怎样的方式?”
  赵宗武将对话姿态放的很低,甚至于是平等观念,这在大明是不能想象的,所以说这也让徐驾、张铁他们心中,是十分地诚惶诚恐!
  但细细思索东海镇给予他们的补充,如果这样的情况,他们还不懂的知足的话,那他们就实在是太没有眼力界了。
  固然技艺师承重要,但能给自己家带来好的生活,带来好的改变,而损失不过是师承而已。
  并且在这过程中,他们还能学习到更多、更好的技艺,这样一笔换算,恐谁都会在心中盘算吧!
  张铁眼神中噙满眼泪,言语中带有激动道:“小的在此,谢过大人厚恩!”说着竟跪地行礼。
  面对这一幕,赵宗武并未相拦,也因为张铁的带动,使得研讨所上下皆跪地行礼,行礼过后,赵宗武忙上前搀扶,并道:“这都是本将应该做的!”
  “大人能够给我们这些贱籍,这样的厚恩,这实在是小的们从不敢想的事情,如果说没有这些厚恩,或许小的们这心中会很嘀咕。
  嘀咕到底要不要将家传技艺说出,毕竟说出来了,这饭碗以后能不能保住,就真的不一定了。
  但大人并未以官压迫,相反还许诺给小的们重重好礼,并且还能让小的们,从事这样令人激动的事业。
  如果小的们在不识抬举,就显得小的们太不懂是非!”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59/510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