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衣御明(校对)第261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61/510

  作为一方势力的上位者,麾下不能出现一丝一毫的资源损耗,损耗就代表着发展被遏制。
  “作为研讨所的匠师,除了科研创新之外,本将还有一事需向你们讲明。”既然想到了这一点,赵宗武就不会一笔带过,“你们心中也都清楚。
  作为产业上的投入,它每出现一丝的变动,也就代表着大批银子的支出。
  科研创新,看似是一件很简单的事情,但在这其中牵扯到的利益,同样也是在座所想象不到的事情。”
  提到此处,赵宗武缓步走到实验台,拿起一根标尺继续道。
  “而本将做事向来是最讲究效率的。东海镇现在处于的环境,使得它每时每刻都需要大笔金银。
  对这一处倾斜多了,对那一处就倾斜少了,如此就会使得此消彼长,发展不均衡的情况。
  如果说是在大明其他地方,出现这样的情况,也就出现这样的情况了。
  但这里是辽东!
  所以也就使得,一切都必须以现实来衡量!”
  赵宗武的语气,在此刻变得严肃起来,由此也让张铁、徐驾他们变得严肃起来。
  是啊!
  这投入到研讨所的银子多了,可长期未见到成效,这不仅仅会给东海镇带来影响,就连内部人员也会出现影响。
  铛铛~
  标尺轻磕实验台,发出脆响,赵宗武的神情多是严峻。
  “为避免此类情况发生!
  研讨所初期资源的投入,可由东海镇单方面支持,但此后必须设立门槛。
  科研成果与现实生产直接挂钩,一方面是倒逼着基础工业进步,另一方面是提升科研创新的效率。
  真正让二者结合起来,省去中间无用存在的行政机构,形成稳固的研发、生产、监督、审计于一体的链条。
  未来科研所需要多少资源,将根据现实生产分润配比。
  如果东海镇的基础工业发展繁荣,那研讨所获取的资源就多。
  如果东海镇的基础工业凋零未起,那研讨所获取的资源就少。”
  赵宗武提出的这种模式,不仅能倒逼基础工业的发展,相反也能倒逼科研创新的进步。
  用现实对接现实,得到的成果终将是现实所需。
  听完赵宗武的话,这也让张铁、徐驾等匠师,心中再次是震惊不已,谁能想到还存在这样新颖的事迹!
  难道科研创新,还能和现实生产直接挂钩吗?
  匪夷所思!
  简直是太匪夷所思了!
  看着一脸懵逼、二脸震惊的众人,赵宗武知道自己有责任,向他们进行具有实际意义的普及!
  赵宗武道:“既然想扭转、革新现有的基础工业,那本将有必要先让你们搞清楚,什么才是本将心目中的工业洪流。”
  赵宗武心中很清楚,想在大明现有的脆弱基础上,去搭建、构造基础工业,这本身就是不可控的存在。
  为了避免所谓的坍塌情况,从一开始就明确高标准,严要求,这本身对于东海镇搭建基础工业,是有着非常大的好处!
  基础工业的内驱是什么?
  就是产值!
  他的一切出发点,就是基于不断获取利益而存在的。
  让工业主去做所谓的慈善,那简直是天方夜谭!
  所以一切以利益出发,这是一件比什么都要重要的事情。
  “现在的东海镇,就像是一张洁白无瑕的白纸,这上面不存在一丝瑕疵。
  但任何美好事物的下面,就一定存在着丑恶!
  创建基础工业的根本,就在于我们要获取利益,令人疯魔的利益,而产值就是衡量这一切的根本!
  你为我赚取银子,我才能给予你利益。
  这也是商人最为精通的一点。”
  赵宗武一改原先形象,言语中透露着对于利益的推崇,成立研讨所,从根上就是为了夯实东海镇工业的基础!
  让匠师们看到真真切切的利益,让他们的科研创新,能够在现实中获取最大利益,这才是推动科研创新的内驱!
  “跟你们说这些,是为了便于你们去理解,产值的本质是什么。
  现阶段东海镇会以农耕为主,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其发展重心,慢慢就会朝工业发展转移。
  那么作为东海镇的发展根本,产值变得越大,其发展内核就越强,这也会牵动着一系列进步。
  在以后的日子里,以产值去衡量地方好坏,会成为主流所需!”
  听着赵宗武讲述的这些,或许心中存有些许疑虑,但有一点是说的没错,所有存在的意义,本就是为了利益所得。
  没有谁会一直大公无私的奉献,不能一起鏖战九九六、零零七的伙伴,那肯定不是好的伙伴!
  人世间的利益,不能得到最大化的追捧,那存在的意义又会是什么呢?
  资本的核心就是追逐利益,没有利益的推崇,所有的一切都不过是虚假存在。
  追逐利益是每个人都要做的,没有利益作为牵绊,那你存活世上的意义又会是什么呢?
  呼吸空气?
  吃土?
  至少赵宗武现在觉得自己,还做不到这一点,追逐利益才是他的根本!
  没有做老大的梦想,那不是一位好的穿越者!
第073章
工业的基石
  随着基础工业的开创,对其整体发展来讲,奠定基础要比什么都重要。
  想要让基础工业能够突飞猛进,想要让基础工业能够大刀阔斧,那从根上来论,这根本就离不开,能快速建造所需设施的水泥!
  在大明现行的建筑材料中,所需的黏合剂,所用是比较混杂的。
  其中对于糯米汁、稻草泥浆、三合土的需求最大。
  固然上述黏合剂,为华夏建筑平添了属于自己的色彩,但相比较于塑造性强,粘黏性好,速固效果好的水泥,还是存在着很大的差距。
  “如果只是搭建屋顶、建造灶台等,这些使用年限长的建筑,那用三合土堆砌效果最佳。
  随着时间的推移,单论建筑自身坚韧程度来说,水泥绝非三合土对手!
  因为三合土,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变得愈发牢固!
  但论建造时间短,所承抗压强弱,具有速固效果的水泥,在这一方面就显得比较霸道。”
  随着产值含义的讲述,赵宗武心中却有了新的想法,因为想确保产值,就必须要建造相应产线。
  而建造所属工业,那都是需要拥有一定的基础。
  固然说在觉华岛便已煅烧出水泥,但赵宗武这心中显然更清楚,水泥的煅烧程度不同,其成品所表达的效果也就不同。
  修建金州菱堡群,可以说耗尽了觉华岛优质水泥!
  想清楚这一点,赵宗武觉得自己有必要,再向研讨所的匠师,陈述一番水泥煅烧的方向。
  “研讨所中谁是负责研制水泥的?”想到这一点,赵宗武便眉头一凝,“本将这有话要询问!”
  “禀大人,是小的负责研制!”从人群中走出位大汉,神采中似带维诺,但给人却是稳重姿态。
  作为觉华岛的老人,牛大宝是第一位成功煅烧出水泥的工匠,这也使得其对于水泥煅烧,有着自己的独到见解。
  赵宗武反问道:“可是牛大宝?”
  牛大宝点头应道:“回大人话,小的正是牛大宝!”言语中更带激动。
  “在煅烧水泥的过程中,可遇到什么问题?”赵宗武可没有时间,在这里等牛大宝平复心情,其开门见山的询问起来。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61/510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