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衣御明(校对)第285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85/510

  作为人体摄取的重要来源之一,你一天两天的不吃盐这没有什么,可是一旦长时间不去吃盐,那就会让身体出现绵软无力的情况。
  这对于士绅豪强等有钱人来说,身体出现上述情况没什么的,毕竟这身边都有人来照顾左右,但是这挣扎在温饱线的人们就不一样了,一旦身体出现绵软无力的情况,那么根本就无法卖力气赚取所需。
  种植粮食,掏苦力,为人卖命……这哪一项不需要一把子力气?
  东南地区之所以那般富庶,这真正要细数下来,那无非就是拥有稳定的盐源产出,基于这样的前提,才能够衍生出一系列生意带。
  盐、粮食、茶叶、丝绸、纺织、瓷器……拥有了较为活泛的市场,那么也就拥有了令人羡慕的财富根基,这是一个相辅相成的过程,一旦在这其中任何一环出现问题,那么带来的影响就是巨大的。
  “蓬莱商会现在遇到这些问题,从根上来说还是没有抓住根本明白,在大明境内想要确保利益稳固,那么不管是怎样挪动,都离不开盐、粮食这两项根本所在!”虽说赵宗武提供了一系列帮助,但他所想是真正笼络一批表面上的志同道合的盟友。
  在大明想要拥有好的发展,想要让东海镇得到突飞猛进的发展,除了自身的努力之外,他必须要让更多的人知道东海镇,让更多的人加入到东海镇这一衍生势力范围圈内,即便是不能进入到核心决策圈内,但是外围的衍生势力范围圈还是可以的。
  自在广宁城白手起家以来,赵宗武在这个奋斗过程中,所运用的一系列筹谋都是通过精心的伪装,外加勾心斗角去抢夺过来的。
  这世上不存在天上掉下来的馅饼。
  赵宗武没有一个资本浑厚的老爹,也不可能拥有这一因素,所以他必须要准备好每一件事情。
  既然要彻底的解决蓬莱商会隐藏的问题,那他就必须要思考到前面,除了向东南地区的权勋势力、地方士绅豪强亮肌肉外,更重要的是让他们心中清楚,除了跟蓬莱商会做朋友才能获取到更大的利益,不然你们的损失就非常巨大。
  那除了已经亮明的琉璃、香水、肥皂等新兴产业外,更为重要的老牌支柱产业,就是支撑所有的根底!
  在封建王朝的体制下,盐铁专营就是最大的老牌支柱产业,而在这之外次一等重要的就是粮食。
  以东海镇当前的需求,铁料、粮食是极度紧缺的存在,那么唯一能拿出手的就是盐,而恰好东海镇已然拥有完整的产业链。
  先前赵宗武心中以为,依靠那些新兴产业就足够征服东南地区,但细细品味后发现,想要真正驯服东南地区,那么用数量庞大的盐业作为根底,那才是最重要的存在。
  “在东南地区搞粮食是不现实的事情,当前东海镇上下也极度缺乏粮食,东南地区玩粮食目的是为了换取更大的利益,他们与中原地区的士绅豪强搞在一起,和身处北地的晋商搞在一起,那谋取的利益都是不一样的。
  既然在粮食上我们不能满足他们,那我们就在盐这一道满足他们,虽然说东南地区也是产盐重要之地,但是对于盐的需求,相信没有人会对银子过不去。
  大明对于盐的需求十分可观,再加上东南地区的权勋势力、地方士绅豪强,都拥有着自己的那套利益圈子,这只要投入进来大宗的盐源,得到的利益是肉眼可见的!”
  清楚明白这一点后,赵宗武向尹伟杰阐述了自己的想法,固然在这其中还隐藏着很多弯弯绕。
  但是人本身就是复杂多变的,如果连这些利益需求都没有的话,那根本就不会有什么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的话了。
  小到个人,大到国家,其根本实则为万变不离其宗。
  听到赵宗武的讲述,尹伟杰当即表示道:“如果伯爷能够支持蓬莱商会用盐所需,我等愿立下军令状,在一年的时间内彻底攻下东南地区!”
  原先尹伟杰也因为盐这个事情,与远在金陵的李烁探讨过,虽说蓬莱商会拥有诸多新兴的赚钱产业,但是在根基上就显得比较薄弱,而这一点主要就体现在,能不能为往来的生意伙伴解决烦恼,而多半的烦恼其实都是围绕着盐产生的。
  现在问题得到解决了,所有的隐患、顾忌一一都得到了排除,如果说拥有这样的根底,尹伟杰、李烁他们还是不能解决问题,那他们根本就不配执掌蓬莱商会!
  同样这也说明赵宗武识人拥有着很大的问题,毕竟尹伟杰、李烁他们都是赵宗武自己选择的。
  当然赵宗武的眼光也不会这么低!
第107章
科学是第一生产力
  天启3年,五月初七。
  “燧发枪的根本核心在于撞针,如果击发火石未到位,或者经历短暂数十次击发,最终导致燧发枪火石不能击发出来。
  那对这根生产的多么精良的燧发枪来说,在战场上与烧火棍没有什么区别!”赵宗武手持一杆火铳,指着尾部讲述道。
  经历了繁忙的春耕后,东海镇已然是回归了最初的平静。
  虽然说这一时节是打仗的好季节,但怎奈努尔哈赤的病情才刚刚稳定下来,这也就使得建奴此刻根本就没有心气儿,来犯东海镇丝毫!
  敌不动,我不动。
  当前东海镇最需要的就是稳定发展,更不要说在这短短两个月的时间,东海镇又经历了一系列的锐变。
  因为蓬莱商会连续数次从东南地区起运大宗粮食,这也使得东海镇在吸纳流民这一政策上,彻底的进行了放宽,这也就使得东海镇在册百姓数量成功突破百万。
  海量的人口资源,使得东海镇基础工业开始拥有突飞猛进的改变,同样也借助这样的良机,东海镇最外围防线以最快速度合拢。
  虽然说东海镇的财政赤字是愈发的严重,但是明眼人都能看出来,此刻的东海镇所拥有的底蕴,是寻常势力所不能给予的!
  即便是得到了朝廷上下支持最多的辽西地区,就单论发展势头的话,根本就没法与东海镇相提并论。
  当然造就这短时间内便拥有大的飞跃,从根本上来说就是赵宗武放宽了,对于盐源的控制权。
  彻底让蓬莱商会成为辽东盐业的代言人,这也使得蓬莱商会能够在东南地区,彻彻底底的笼络到一批表面上志同道合的盟友,正是因为拥有了这样一批盟友,才使得蓬莱商会的发展真正扎稳了根基!
  而与之并行的原因,还有沈炼、丁修等人彻底拿下了山东的地下势力,随着朝廷对于山东剿灭力度的加大,这也使得原本红红火火的徐鸿儒叛逆势力,最终还是栽在了历史的洪流当中。
  而增加的这近乎一年的时间,使得赵宗武彻底收编了山东的地下势力,这也使得他能够调动的资源变得更多了。
  在这样一个大争之世,这手里掌握的资源越多,那拥有前行的底蕴就会越深厚!
  这根底得到了巩固,那么随之而来的就是要大张旗鼓的发展基础科学啊,虽然说赵宗武这脑海中拥有着很多前卫想法,但是科学这东西是需要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不断走出来的。
  虽然赵宗武很想造飞机大炮,但是没有这样的根底,一切都不过是空谈罢了。
  为了解决这样的问题,赵宗武在这段时间也是苦心搜集相关人才,终于在调动各方资源后,成功将赋闲在家的徐光启,郁郁不得志的宋应星,在辽西做官的孙元化,小有名气的毕懋康尽皆笼络到东海镇。
  为了能够让上述四人来到东海镇,赵宗武也是损失了一些利益,但是在他看来,只要能够让他们来到东海镇,并且根据自己的提议进行相关的火器研究、地理研究、天文研究等等科研研究,那么沉淀个三五载之后,他们能给东海镇带来的收获将是巨大的!
  在火器一道拥有独到见解的徐光启、毕懋康、孙元化、宋应星,为了能够彻底解决燧发枪量产这一根本,他们已经进行了长达月余的探讨、碰撞!
  在火器研究的支持上,赵宗武做到了在大明谁都给不了的支持,不管是银子,还是人才供给,他都是尽最大可能的去满足,只要能够解决相关火器的实际缺陷,那么不管是付出多少,那都是值得的事情。
  毕懋康眉头微皱,言语中带着几分亢奋:“想要解决伯爷说的撞针问题,那么对于东海镇现有钢材发展,必须要加大力度去支持,如果说单单凭借着人工去锻打,那么想要量产燧发枪,这根本就是不现实的事情!”
  除了宋应星的年龄相对来说小一点,徐光启、毕懋康、孙元化的年纪其实都不小了,对于这些国宝级的存在,些许的言语亢奋赵宗武还是不在意的。
  赵宗武这脸上带有笑意,看向毕懋康认真讲道:“毕老说的这一点本伯心中很清楚,早在半月前,东海镇地方衙署已经开始筹建第一炼钢厂的相关准备。
  或许在工艺上存在着些许问题,但是只要有时间的沉淀,本伯相信东海镇一定能够在短时间内,去满足各类火器对于特殊钢材的需求!”
  既然是研究科学的狂人,那必然在人情世故上存在着欠缺,不然他们怎么可能会全身心的投入到科研一道上。
  “除了对于钢材拥有需求以外,对于机床的研制也必须加大力度,如果想要做到伯爷说的那种需求,真正量产铳管,这需要的硬性条件有很多,而标准化生产就是最为重要的一环!”徐光启眉目间带着坚定,看向赵宗武讲述道。
  确保铳管能够量产的根本前提,就在于能否拥有稳定的刻量标准,而维系这一根本的基础,就在于是否存在标准化的机床。
  如果说不能拥有这些基础,那么想要获取大的飞跃,一切的一切都不过是一纸空谈罢了。
  “这一点本伯相信能够做到,机床的相关研制已经进展到关键阶段,相信在短时间内就能得到突破,如果说解决了这一点,那燧发枪的量产就到了最关键的阶段。”
  赵宗武心中很清楚,在东海镇发展燧发枪的关键是什么,如果说不能解决这些的话,那根本就不可能解决量产问题。
  拥有徐光启这些重要的科研人才,这才使得东海镇能够拥有强大的发展底蕴,如果说解决不了这些问题,那么根本就做不到突飞猛进的改变。
  想要解决建奴之患,彻底完成东海镇的崛起,这样的基础才是关键,一旦做不好这些所在,那么所有的筹划都是不行滴,所有的事情都是虚无……
第108章
东西方科研体系的交流碰撞
  大明的科研力量,是需要时间来培植的,漫漫封建时代造成的落后思想,使得上下正统思想皆排斥技艺。
  唯有读书才是出路,这样的话恐在市井小民身上都非常实用,士农工商的传统排序,使得工匠,无论高低皆被挂在了贱籍上面。
  纵使是徐光启、孙元化等一应科研官员,那也是因为他们拥有正统的读书人身份,才能在科研一道上有所展望,如若不然他们根本就没有今时的地位。
  在大明不存在尊重科研的土壤,但在东海镇却是极度的推崇科研至上!
  赵宗武能够复制的模式,在其他地方根本就没有可能,没有人能够像他拥有那般坚决、强硬的态度,单单是为了把徐光启、孙元化他们请过来,他便付出了较为大的利益,当然这一切都是值得的。
  以徐驾为首的原有班底为基础,以徐光启、孙元化等一应徒子徒孙为高层补充,这对东海镇的科研力量来讲,那绝对是突飞猛进的改变!
  在和徐光启、孙元化他们探讨了有关燧发枪量产的相关事宜后,赵宗武又想到了一件至关重要的事情。
  不可否认华夏本土的科研体系,的确具有一定的先进性,但是对比西洋更贴合实际的科研体系,想要在短时间内碰撞出激烈的火花出现,东西方科学文化的碰撞交融,将会是必须经历的阶段。
  “徐老,您对即将到东海镇的利玛窦、汤若望等三十余位西洋传教士,加入到我东海镇科研班底有何看法吗?”想到了这一点后,赵宗武便向徐光启进行询问。
  在大明拥有一定科研水准的人才,他们无一例外都拥有一定的社会地位,或许在科举上没有那么光鲜亮丽的表现,但较为殷实的家境,至少确保了他们在温饱的基础上,能够更进一步解放思想,这也就使得他们拥有学习、探讨科研一道的根底。
  作为大明较早接纳西洋思想,并且为了学习到西洋科研的先进技术,他们便成为了首批加入到西洋教的大明人士。
  徐光启就是这最早一批加入进来的,还起了一个比较洋气的教名:保禄。
  当然这样的经历,并没有让徐光启得到大明士人的认可,相反对以徐光启为首的大明人士信奉西洋教的群体,表示非常的鄙夷与排斥!
  但好在徐光启这个人的确争气,自身才能也是非常有根底的,这才使得他能够在种种质疑之下,通过自身的不懈努力,不断去获取更高的社会地位,并且通过更高的社会地位,攥取到自己想要的东西。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85/510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