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衣御明(校对)第389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389/510

  其中前、中两军为战兵,后军为辎重供养部队。
  既然说赵宗武是奉旨出征平定民变,那么这朝廷该做的姿态,那是肯定是要做足的。
  名正言顺的占据大义,这是统治阶层必须要时刻把控住的。
  但是为了节省相应的时间,除赵宗武领着少许将士,在礼部搭建的礼台接受皇恩沐浴外,余者皆已先行出发。
  为了让赵宗武觉得自己很受重视,张维贤、朱纯臣他们对此是煞费苦心,这该有的礼仪规章尽数摆上,该做的全套面子活尽数玩上。
  “……望定国公早日凯旋而归!”
  宣礼官洋洋洒洒的宣读着圣旨,朝中大臣在英国公张维贤、成国公朱纯臣、平国公徐希的带领下,对站于礼台下首中的定国公赵宗武恭贺。
  “望定国公早日凯旋而归!”
  山呼海啸般的唱和,让原本神游在外的赵宗武,心中猛然一震。
  如果不是这声唱和,恐他就要睡过去了。
  ‘折腾吧,你们就在京城搞这些虚礼吧,老子没工夫给你们玩这一套了,时不可待,需要老子做的事情还有很多!’
  在礼官的带领下,赵宗武比葫芦画瓢的做着相应的动作,心中却非常不屑的讲着。
  对于这些礼仪规矩,他心中表示认同,因为这是中华民族的立世之根,但对执行这套礼仪规矩的一应人群,他这心中却是极其的不屑一顾……
  光鲜亮丽的表面,内心却暗藏着无尽的肮脏龌龊。
  时间就这般一点一滴的流逝,最后由英国公张维贤代年幼的崇祯帝,下颁代表剿总帅府的兵符。
  最后,赵宗武向崇祯帝保证道:“臣此去陕西,必早日镇压叛军,使我大明光辉永照地方!”
  讲完这些,便在张维贤、朱纯臣、徐希他们的殷切期盼下,赵宗武便带领着麾下将士踏上了征途。
  行进在去往大部队的途中,年轻的赵宗林神情中带有几分淡然,看向自家大哥说道:“哥,你说朝中的那些大臣,有几个是真心实意的,在心中期盼着我们早日平定叛乱?”
  随着时间的推移,昔日那位少年,如今也已成长起来。
  自幼不同寻常的经历,使得赵宗林比谁都渴望自身的强大,因为他心中很清楚,想要帮助到自家大哥,那么必须要自己有足够的本事才行。
  如果说没有足够的本事,那么他只能在后面远远的看着自家大哥劳累,而他却一点帮助的能力都没有。
  他不希望这样。
  所以在跟随赵宗武前去辽东的这些年,赵宗林他一直都在默默提升着自己,在战争学院健儿营中,他算是其中的佼佼者。
  即便是像曹变蛟、吴三桂、曹鼎蛟之类的天才,他赵宗林比之也丝毫不逊色!
  赵宗武此来京城前,原本这心中并不愿意自己的弟弟跟他一同来京,毕竟在这中间存在着太多的不确定因素,万一说出现意外的话,那对赵宗武来讲绝对是不可原谅的存在。
  但是赵宗林显然不那么想。
  正值青春期的他,在这样一个年龄阶段,正是想证明自己能力的时候。
  你越不让他干什么,他偏要去做什么去证明给你看。
  目的就是为了让你看到他就是能行的!
  就是想得到你的夸奖。
  尽管说他嘴上不会承认。
  可能这就是青春期的少年吧。
  也正是因为这样,使得赵宗林在被自家大哥严厉拒绝后,便偷摸逃出了定国公府,若不是王颖怡派人通报,恐赵宗武到了京城,也不知道自家弟弟已经来找他了。
  在派人在可能行进的途中找到了赵宗林后,赵宗武并没有责怪他,相反也开始将一些事情交给自己弟弟去做,做的好了夸奖,做的不好责骂,当然在这中间也会教赵宗林一些思考的方式。
  也是在这样一种情况下,赵宗林最终当上了锦衣卫保障司镇抚司。
  赵宗武听了自家弟弟所问,脸上带着几分笑意道:“宗林,此番让你跟随我一同前去陕西平定叛乱,最根本的目的就是想让你再去见一些不同的场景。
  你比寻常少年都要聪慧,这也使得你内心有几分傲气,但是很多时候,人活在这世上,是有着太多需要妥协的地方,先前你身为锦衣卫保障司镇抚司,尽管说你做的确实出彩,但是有一部分原因也是因为我是你哥哥。
  你不是问我朝中大臣,有几个是真心实意的吗?
  这个问题我先不回答你,等你到了陕西后,一切从基础开始后,你自己去品味这中间的道道。
  当你真正能理清楚这里面的道道,那么你才算真正入门了。”
  这年轻人终究是有长大的一天,有些时候过度的想要去保护他们,这反而并不是一件好事情。
  毕竟对赵宗武来说,他就是在最年轻的时候,开始在大明奋斗的,尽管说他的心理年龄已经很大了,但是那时的他并没有这么高的起点。
  随着日后势力的快速扩充,培养本家势力是必须要做的事情,而赵宗林作为自己的亲弟弟,既然说他有这方面的才能,那么他必须要好好培养才行。
  赵宗林似懂非懂的听着自家大哥所讲,但是却牢牢地记在了心中。
  在这世上,赵宗林最崇拜的人就是他大哥。
  因为他大哥是真正从无到有,一步一个脚印儿,靠着自身悍勇才走到今天这一步的,这也让他心中一直都有一个目标。
  那就是能尽可能的追赶上,自家大哥年轻时所闯下来的成就!
第058章
定国公之威
  “此去陕西,剿总大军便以延绥镇作为主根基之地,先行扑灭延绥镇周遭暴动,才是重中之重。”赵宗武神情淡然的看着行军图,在旁的作战参谋低头快速记述着,他方才所讲的关键点。
  因为麾下并没有带能够打仗的武将,所以原本应在第一参谋长职责的陈奇瑜,只能率领着前部大军先行出发。
  为了确保大军能够在行进途中确保稳定,分部、分批次前行,是最稳妥的办法,同时也间接减轻了相应的供给压力。
  为了能够从根本处,一举解决陕西民乱的涟漪。
  同时也为了能够驱使着农民起义军,按照既定的部署路线前行,做到对关中之地的梳理,所以这一次赵宗武他率部奔赴陕西,便将剿总帅府的老巢安在了延绥镇。
  这一来延绥镇地理位置突出,有长城环绕固守,在延绥镇这一核心地带中,赵宗武他能够构建最紧要的设施,确保最核心的东西不会出现任何意外。
  再者若能真正的掌控延绥镇,那么西可扼宁夏镇,东可控太原镇,北可据草原,南可攻起义军,其战略目的就不言而喻了。
  同时在奔赴延绥镇的过程中,赵宗武已命人对沿途流民进行聚拢,在蓬莱商会的粮食帮持下,他要以延绥镇为核心开垦出一块核心地域。
  大军过卢沟桥,经房山,度紫荆关所,越长城防线出北直隶,入山西境,横跨太原府……
  这一路的艰辛可想而知。
  但既然是行军打仗,那么就必须要拿出上朝天军的威严出来,为了给地方加上一剂强心剂,赵宗武必须要尽快领着大军奔赴陕西。
  因此救赎营就有了他们的第一个任务,那就是以黄立极、施凤来、张瑞图三人为首,让其不断聚拢流民奔赴延绥镇。
  按照赵宗武制定的目标,不管他们用什么办法,都必须携带八十万百姓奔赴延绥镇,并且在这过程中还要建立有序的维持阶层,否则他们就会接搜严厉的惩处!
  最初黄立极他们在得到这样的军令时,那一个个心中是苦不堪言,但是为了能够早日救赎自己,同时也为了能够在赵宗武面前留下好印象,他们也就开始了最不堪回首的一段历程。
  为了能够聚拢规定目标的百姓数量,黄立极他们是不断逼迫着自己前行,而事实证明,这人都是逼出来的……
  同样这大军出动,那必然是会引来诸方势力的关注。
  提到山西,恐没人不知晋商之名,只不过这一时空的晋商群体,并没有熬到他们辉煌的时刻。
  原因就在于赵宗武曾布局山西,对背地里投效建奴的山西晋商,进行了全方位的打击,其家财尽数被劫掠……
  当然了。
  山西自古地贫,很多人想要活命,除了做买卖,那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
  背族晋商的尽数覆灭,也给中低层的山西商人带来了发展机遇,同样这也催生了官商联合的新局面。
  这间接也出现了一股新的势力……
  既然晋商能与建奴勾结,那么为什么就不能与起义军勾结?
  毕竟这利益是无罪的。
  这也使得,赵宗武的大军在太原府前行时,远在陕西的王嘉胤,便嗅到了不寻常之处。
  边军出身的王嘉胤,因为在军中得罪了上官,为保住脖子上的脑袋,故从军中逃亡了出来,当然他的走也是轰轰烈烈的,那个想暗地里除掉他的上官,被王嘉胤给分尸!
  只是回归故里,却没有那么多的粮食够他吃,原本在边镇参军就是为了填饱肚子,可回到家乡,却没有粮食让他吃饱,同时这两年灾害不断,也使得地里产出锐减,可沉重的赋税却一笔接着一笔。
  由此便导致王嘉胤揭竿而起……
  只是在其前起义,在其后起义的众多起义军中,真正顺风顺水的却还是他王嘉胤。
  因为王嘉胤在边军当过几年兵,所以他这心中要比谁都清楚,这明军到底是怎样的尿性。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389/510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