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衣御明(校对)第392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392/510

  如此才能做到真正的掌控。
  而根据赵宗武的了解,想要控制一边重镇,那么该地域必须拥有三部精锐军团,再加上一定数量的本地驻防军,由此才能彻底控辖该防线稳定。
  如此。
  单单是这九边重镇,他就需要9名优秀的总兵官,27名优秀的军团指挥使,若配上相应的宣抚使,那人数就要翻一倍才行。
  这还不算,远在外域的半岛、倭岛、南洋等地,若真要算是这些,那人才缺口是很大的。
  汤九州神情淡然的讲道:“国公爷放心,末将一定不会辜负您的重望,定会在最短的时间,整饬、梳理好延绥镇关城的相关事宜。”
  虽说汤九州跟随赵宗武的时间很短,但是定国公的威名,已然是名传天下,能够跟在定国公麾下做事,那绝对是一件值得高兴的事情。
  在一个谁不清楚,只有跟了定国公,你在军武一途才算有了前途,不然就只能消耗自身宝贵的时光。
  赵宗武点了点头道:“有关延绥镇的相应改造,本公皆已规划清楚,你只需按照本公制定的规矩就行。
  不必担心花费几何,不必担心中间有什么变故,必须要在最短的时间,将延绥镇的关城整治清楚。
  这延绥镇乃我大明边线的中心防区,一旦该地域防线出现任何差池,那么别说是剿灭叛军了,我们甚至还要面对外族的来袭!”
  尽管说当前的草原是乱作一团,但是真正安稳的只有辽东地带,诸如延绥镇、太原镇一带的疆域,不时就会受到来自草原的威胁。
  赵宗武来延绥镇,要完成的目标有很多,所以说他必须要梳理清楚麾下的势力,现阶段不是主动出击的时候,一切等到辽东遣派来的相关人员抵达延绥镇,才是做后续动作的时候。
  现在的陕西地域,就让他变得更混乱一些吧!
  只有经历过大灾大难后,这心中才会明白,和平的环境有多么珍贵。
  这样也更利于他掌控陕西之地。
  “末将领命!”听赵宗武这般说,汤九州躬身行礼道。
  能跟随一位出手大方的统帅做事,这是一件非常幸运的事情,因此汤九州他这心中,也是很爽利的。
  在一个汤九州这心中也很清楚,这是也定国公给他的一个考验,如果说这件事,他能很好的完成,那么接下来他将承受更重要的担子,但如果说没有达到定国公的期待,那接下来就凉凉了。
  所以说汤九州这心中,还是斗志满满的!
  在给汤九州部署了的相关安排后,赵宗武便将所有的心思,全都放在接下来的行动规划上。
  从京城带来的六万余众京营将士,但是为稳定东部防线,便分出两万余众将士就地留守。
  同时也为了确保,后续延绥镇的整体稳固,便让陈奇瑜在东部地域,以留守的那两万余众京营将士为骨干,进行相应的填充扩编,待辽东大军将至时,便可让这支军队整体接收延绥镇防线。
  现在陈奇瑜在东部防线梳理,汤九州整饬延绥镇关城,赵宗林梳理延绥镇相关将士,他麾下连个能商量的人都没有,很多时候都是一团麻的存在。
  也是因为这样,使得赵宗武这心中算是明白了,这个人离开了团体,根本就转动不起来,哪怕是自身能力再强也没用。
  而让他烦恼的事情,显然不止是这么一点,随着镇压军接收延绥镇权属后,定国公率部征讨叛军的消息,算是彻底在陕北地区散开了。
  并且随时时间的推移,会向着更远的地方传播,而这也让那些逃离任上的官员,或者辖区内受到严重损耗的官员,蜂拥而至!
  原本就内心很烦躁的赵宗武,看着一群嗡嗡叫的地方官员,那心中变得更是烦躁了,同时也看清楚了,陕西地方官府的糜烂,到底严重到哪一步……
第063章
地方官的涌动
  “国公爷,您一定要尽快遣派兵马,一举荡平,肆虐在我陕西境内的叛逆大军啊!”延绥巡抚岳和声,神情中带着愤慨,言语中则极具情感的讲道。
  赵宗武双眸微眯的看着岳和声,作为延绥巡抚,岳和声自陕西爆发起义以来,一直都领兵固守延绥镇。
  相比较于其他地方,在陕西这个地界,官场就略显得有些奇葩,明明已经存在着一个陕西巡抚,可在旁还非要多设立出一个延绥巡抚。
  当然存在就有他一定的道理。
  明朝得国建立,那时基于太祖朱元璋驱逐了元朝势力,就此建立了华夏正朔统治。
  可那时候的元朝残余势力,因为盘踞在与大明北疆毗邻的草原大漠,这使得其对大明统治造成了很大的威胁。
  尤其是对在大明北疆草创的防御体系来说,那就更是如此了。
  为了稳定住与北元接壤的北疆,太祖朱元璋便在北疆设立了四处军事重镇,而这也是后续九边重镇的前身。
  而最初设立的那四处军事重镇,最西边的那一处,就是现如今的延绥镇,只是那时尚属延安卫、绥德卫,后因为军事需求便合并为延绥镇。
  而在往后的一段时期里,大明有先后设立的宁夏、甘肃等镇,这也使得延绥镇不再是大明北疆防线的最西镇。
  但延绥镇的地理位置依旧突出,依旧是大明防御北疆的重镇。
  一旦让草原势力突破延绥镇南下,那陕西必然不保,由此甘肃、四川等地必然丢失,皆是大明的疆域就是被干掉一半!
  那带来的影响实在是太大了。
  而更加凸显延绥镇的重要性,是因为成祖朱棣,虽说其数次征讨北元,使得北元势力受到严重损耗。
  但也不知朱棣是怎么想的,最终却放弃了河套地带的东胜卫,这直接导致河套地带成为了北元南下的突破口。
  由此使得延绥镇在这种情况下,成为了抵御北元南下的桥头堡地带。
  也就成为了绝对不能有任何闪失的存在。
  后来巡抚的权柄不断加重,在陕西虽说也设有巡抚,但是陕西巡抚所控辖的面积实在是太大了,其地域囊括了现在的陕西、甘肃全境,内蒙古、青海、宁夏的一部分,而陕西巡抚的驻地则在西安城。
  这就显得比较尴尬了。
  西安距陕北的延绥镇,那距离何止是数百里啊,再加上陕西境内山地多,道路难行,这也进一步加大了两者间的联系。
  说句不好听的,这延绥镇真要是出现了什么紧急事情,就算是远在西安城的陕西巡抚,是一位能臣,可那又能怎样呢?
  他能够预判危机吗?
  而这一时期又恰巧是朱祁镇夺宫复位,为了打击报复,竟将陕西巡抚给裁撤掉了,陕西在这一时期出现了空档期,这也使得陕北地区变得复杂了起来,而该时期草原势力又是一波波的来袭扰,这也使得在陕北地区,整合出一个高标准的行政机构是必然之势。
  延绥巡抚就是在这样一种前提下孕育而生的,而延绥巡抚的全称叫做:巡抚延(安)、绥(德)等处赞理军务,其管辖的范围就是延安府、庆阳府、榆林卫三地,那是绝对的一方大佬存在。
  按理说这陕西爆发暴乱,起义的地方多在陕北地域,那陕西巡抚胡廷宴,怎么也够不到被叛军流矢误伤而亡啊,可寸就寸在他想装个笔,却没想到装大了……
  没事你不会像延绥巡抚,岳和声学习学习吗?
  任你暴动怎样凶残,老子就据守城池不出!
  有本事你来打老子啊!
  老子麾下兵马不多,但是防守城池,那还是绰绰有余的。
  这也使得王嘉胤他们,在府谷县暴动起义后,虽说很顺利的拿下了府谷县城,在这中间更是获取了很多粮食、军械,使得其威名大震!
  这也就使得陕西境内,许多起义军皆投奔王嘉胤。
  但是因为有延绥镇,这一巨大的威胁存在,这也使得王嘉胤所部活跃区域,多游动在陕北区域,并没有选择一处真正的稳定地带落脚。
  “荡平?”赵宗武言语中带有几分玩味,眼神中带着打量的看向岳和声讲道:“不知岳巡抚有何高见?”
  赵宗武根本就没有接岳和声的这一话茬。
  你丫想的倒是挺美的。
  在延绥镇待了这么久,手握两万多的大军不出,就这样任凭起义军肆虐,现在老子带着大军来了,你站出来充数了?
  开什么玩笑!!!
  此次来到赵宗武身前的,不仅仅只有岳和声一人,其后尚跟有延绥巡按张栋,延安知府陈聪、庆阳府知府祝(馬岸),及同知、县令等大小三十余位官员……
  显然岳和声根本就没听明白赵宗武话里有话,自顾自的讲着:“回国公爷的话,根据本抚了解所知,现阶段起义军主力皆已南下,朝着陕南地域运作,流窜在陕北地域的只是小股流匪,我等只需遣派……”
  “啪啪啪!”
  赵宗武脸上带着笑容,双手用力的鼓着掌,这也让原本想继续说下去的岳和声,脸上多出现一丝的诧异,心道:“定国公这是怎么了?难不成是觉得我讲的这一计策很好吗?”
  想到这一点,岳和声脸上也下意识带些笑容。
  “岳巡抚不愧是延绥巡抚,这想出来的计谋属实是老道。”看来跟岳和声想的没有差别,只见赵宗武在这里夸奖着。
  这也让岳和声的脸上带着笑容,下意识想要回应两句,甚至于这在旁的一应官员,脸上也堆满了笑容……
  “只是本公不知道,在这两个多月的时间里,你岳和声手握延绥镇两万余众大军,可朝廷上下为什么没有看到一份,有关延绥巡抚发来的镇御奏报?”
  很显然。
  赵宗武他可不是,真的想当众夸奖岳和声,因为在他心中看来,这岳和声就是个道貌岸然的官员!
  听到赵宗武这质问,原本脸上带着笑容的岳和声,脸上的笑容瞬间就停在了那里……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392/510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