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衣御明(校对)第426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426/510

  所以说等到张维贤他们,这心中都回过神来,该做的事情已经做完,该实现的大势已经形成!
  恐张维贤没有想到的是,促进赵宗武在陕西势力巩固的人居然是他!
  如果说以后张维贤明白这些后,那他心中将会是一种怎样的感受?
  作为最高阶层的执政者,往往一念之间,就会出现不同的走势,因此很多时候需要谋而后定。
第115章
山西的纷乱(上)
  崇祯二年七月。
  “大首领,根据张献忠传来的情报,其部此时已经在汾州站稳脚跟。”张立位神情中带有激动,言语亢奋的讲道:“并且张献忠此次,还差人送来大批粮食,有了这批粮食打底,我军便可继续攻略太谷县!”
  随着时间的流逝,原本在西安城,被赵宗武率部打的溃不成军的王嘉胤所部,经过这几个月的沉淀,也终于在山西境内站稳了脚跟。
  明末时期的北方,那绝对可以说是灾荒不断,这也是为什么,明军在地方不断追剿流寇,可流寇却越追剿越多!
  其根本原因,就是因为灾荒导致的粮食减产、绝产,大批自耕农破产,流民开始形成规模,而在逃荒的过程中,为了不让自己的肚子继续饿下去,他们便最终选择揭竿起义。
  自古到了王朝末年,这陕甘之地就会成为贫瘠的代表,即便是拥有再好的土地,可因为地方建制的残缺,使得百姓根本无法过上好的生活。
  从陕西逃出来以后,王嘉胤领着大部分流寇奔向太原府,经过这几月间的努力,终于攻占了平遥、祁县一带,并以此为根基,来为接下来攻略太原府做准备。
  因为在陕西攻占了西安城,在那里的繁华,让王嘉胤心中明白,如果说想要打击大明在地方的权威,攻占承宣布政使司所在衙署,那才是最关键的存在。
  在陕西受到的大股光火,王嘉胤一直都憋在肚子里,这让他心中有着清晰地目标,不管付出怎样的代价,他都一定要攻占太原府全境!
  当初在逃奔山西时,为了避免被追剿的赵宗武所部一网打尽,王嘉胤便让王自用率部前去太原府西部发展,张献忠率部去往汾州发展,高迎祥率部前去平阳府发展,种光道率部前去辽州发展,这期间还有一些中等势力的流寇头目,跟随王嘉胤直插太原府发展。
  至于这期间的一些小的流寇头目,则奔逃到山西境内。
  因为有王嘉胤他们的出现,使得原本就处于爆炸边缘的山西,终于被这些许火星彻底点燃了!
  尽管说崇祯二年的山西,并没有出现大规模的旱情,但是近些年山西地方的百姓,这日子过得是十分艰苦,面对地主老财的剥削,他们是承受了很多。
  如果说没有王嘉胤他们的出现,这山西要爆发这等规模的暴动,那还需要向后推移很长的时间,尽管说那时的暴动,还是由王嘉胤、王自用他们掀起来的。
  但是因为有赵宗武的缘故,使得明末这场农民起义已经彻底走向了未知,提前从王嘉胤麾下出来的部众,在经历了超强大军的压制后,也让王嘉胤、王自用、张献忠、高迎祥、种光道他们心中都明白,如果说想要彻彻底底的占据优势,那么就必须从一开始就积蓄自己麾下的核心兵马。
  老营!
  在这样一种前提下,王嘉胤、王自用、张献忠、高迎祥、种光道他们,已经开始有意识地筛选精锐。
  在西安城的攻防战中,尽管说盘踞在城中的流寇损失惨重,但是对王嘉胤、王自用、张献忠、高迎祥、种光道他们,却没有受到太大的损失。
  因为从一开始,王嘉胤就有意识的让一些炮灰去顶缸。
  这也是为什么,王嘉胤、王自用、张献忠、高迎祥、种光道他们,在从陕西逃进山西的时候,能够在短时间内爆发出巨大的威慑力。
  “光有这些还不够!”王嘉胤看着眼前的简略地图,微眯双眼道:“你即刻差人去告诉张献忠,老子不管他有多大的压力,在五天时间内,必须给老子调拨过来三千精锐之士!就算是他麾下势力受损严重,这三千精锐之士也必须送过来!否则让他自己看着办吧!”
  因为在西安城受到了很大的光火,这让王嘉胤的肚子里,憋着一股很大的怒火,自领军来到太原府后,他一直都在思考如何才能尽快攻占阳曲!
  但他终究是初来乍到,所以这些时日,也仅仅只是攻占了平遥、祁县一带,这跟他的预期存在着很大的差距。
  张立位语气中略带迟疑:“大首领,这个时候,向张献忠他索要三千精锐之士,恐张献忠他不会……”
  “嗯?”王嘉胤在听到这,不由得皱眉喝道:“你在教老子怎么做事吗?他张献忠这一次是给也好,不给也罢,不要以为这段时间脱离了老子的管控,他就真的以为自己变强大了!
  如果说这一次他不调拨的话,那老子拼着被明军围剿的风险,也要干掉他张献忠所部!
  其他数部,皆已向老子调拨了相应的兵马,唯独他张献忠,在这件事上装傻!”
  随着前来山西的推移,王嘉胤在流寇中虽然还是老大的地位,但是因为王自用、张献忠、高迎祥、种光道他们,在地方上也拥有了属于自己的地盘,这也让他们麾下的势力,得以进一步的壮大,因此这很多时候就让他们有些别的想法。
  尽管说这种想法,在先前就已经被压制了,但是经过了被赵宗武领军,快速收复西安城这件事兜底,并且领军进入人生地不熟的山西,这也让王自用、张献忠、高迎祥、种光道他们开始跳了。
  见王嘉胤都这般说了,那张立位也不敢再多讲其他了。
  这如今谁要是敢打乱王嘉胤攻略太原府的计划,那绝对是死仇一般的存在,尽管说此番张献忠送来了大批粮食,可这并不能为王嘉胤麾下,带来实际性的战力提升。
  而另一方面,因为与明军在太原府的交战,使得王嘉胤需要用兵的地方有很多,而他除了自我发展以外,唯一能够做的就是不断压榨王自用、张献忠、高迎祥、种光道他们。
  尽管说王嘉胤心中很清楚,王自用、张献忠、高迎祥、种光道他们,已经不那么听话了饿,但是在太原府未被攻占前,他们就算是有再大的怨气,那也要给他忍着!!
第116章
山西的纷乱(下)
  “娘的!这是要将老子麾下的精锐都抽调一空啊!”张献忠愤怒的紧捏信纸,那心中的怒火腾起,“就算是你王嘉胤是大首领,可他娘的也不能这样不讲理啊!把老子半数以上精锐都抽走,老子以后还怎么稳定局势?!!!”
  这不当家不知柴米油盐贵,看似张献忠已经盘踞了汾州,可真实的情况,却只有他自己最清楚。
  汾州府,作为山西省境内九府十六州的大府之一,其下辖六县、一州:汾阳县(府治所),孝义县,平遥县,介休县,石楼县,临县,永宁州,但这中间的平遥县,已经被王嘉胤给占了。
  而真正掌握在张献忠手中的,仅仅只有介休县、孝义县两地,其他地方依旧掌握在明军手中,为了能应付王嘉胤的催促,张献忠在攻占孝义县后,便将搜刮的粮食,多半都运到了王嘉胤那里。
  原本以为这样就能堵住王嘉胤的嘴,如果这一切都顺利的话,那他就算是损失了大批粮食,也能继续带领着大军继续攻略汾州府。
  其实也活该张献忠这样,没事非要打脸充胖子,明明没有彻底占据汾州府,但为了让王嘉胤知道自己的实力,就说出了这汾州府皆已被他占了。
  显然张献忠并没有搞明白,王嘉胤是怎样的脾气,就在这样一种前提下,王嘉胤依旧还是向他要精锐,而且一张口就是三千!
  他这一次算是赔了夫人又折兵。
  孙可望看着气愤的义父,忙上前劝说道:“义父,这个时候万不能冲动,如果说这一次我军违背大首领调令,恐依照大首领的脾气,那绝对能做出他说出的那些事,这时候还不是撕破脸的时候,我军在汾州府虽说占据的优势不大,但如果说能够趁着大首领攻略太原府,能一鼓作气整合汾州府全境,损失的那些精锐还是能够补充回来的!”
  孙可望的劝说,让原本心中愤怒的张献忠,渐渐地恢复了理智。
  “可望说的不错。”在平静了近盏茶功夫后,张献忠点了点头道:“这个时候,我们还没有本事跟他撕破脸皮,就大首领的脾性,如果说这一次惹怒了他,那日后我军的日子恐不好过了!
  但是一想到要将三千精锐拱手相让,我这心中就……”
  “其实这也不是没有办法解决。”在旁的刘文秀,将心中的想法讲出:“此番我军在攻占介休、孝义时,也虏获了一批精悍的明军,既然说大首领他要的是精锐之士,但是并没有说要有没有收服的精锐之士。
  大首领他这一次既然大开口了,那将军就可以将那两千余众明军送过去,我们在这期间,只需补齐差数就行了,这样一来我军其实损失的并不大,并且还可以趁着这次机会,再度锻造麾下老营!”
  作为张献忠颇为依仗的心腹,刘文秀早在崇祯元年便投奔张献忠麾下做事,其能力在张献忠麾下,那也是能排到前列的存在。
  所以在听到刘文秀的计策后,张献忠这心中很是振奋。
  甚至于思索了很久后,便重重的点了点头道:“好!这计策好!娘的!既然你王嘉胤不给老子活路,那老子必须要尽快聚拢势力,不然接下来还会被其拿捏,这样的鸟气受一次就够了!!!”
  在这样一种前提下,有王嘉胤心腹监督,张献忠便将麾下的三千精锐之士,调拨到他的麾下。
  同时为了确保这三千精锐,能够顺利交接到王嘉胤手中,张献忠更是亲派孙可望前去交差。
  而趁着这段时间,张献忠则积极整饬麾下兵马,并遣派心腹,散布汾州府各县,关隘,对驻守于此的官员、武将多行贿赂之事。
  因为王嘉胤他们初来山西时的势头很足,这也使得那些盘踞在城中的官员、武将,这心中其实多没底。
  为了能够攻占汾州府那些城池,张献忠更是不计后果的聚拢流民,有着一威一压,就使得接下来他在短短两月间,得以顺利攻占汾州府全境……
  与此同时,西安城。
  “国公爷!根据前线传来的消息,现阶段的山西局势并不乐观。”陈奇瑜将汇总的情报递到赵宗武身前道:“短短数月时间,王嘉胤他们便在山西站稳了脚跟,甚至因为王嘉胤他们的出现,也使得山西境内爆发了规模巨大的起义……”
  自拿下西安城后,强调要扩军后,赵宗武便没有再发动大规模的战斗,甚至于对盘踞在平凉府等地的流寇势力,也没有再兴征讨之意。
  在这段时间,他一直都在致力于发展已经收复的陕西地域的名声,不管怎么说,这朝廷给的补给少了,为了防范于未然,他必须要想办法自己谋求生存才行,不然就算是费尽一切代价,收复了陕西那又如何?
  一个没有根底的陕西,就算是被收复了,那还会因为一系列灾荒,最终导致这一切的崩盘……
  赵宗武他可不想有这种事情发生。
  赵宗武道:“就眼前的局势来说,我军在陕西境内的平定都显得捉襟见肘,玉铉你的心情,本公能够理解,但是出于对大局的考虑,这一次本公要再心狠一次了!
  就算是山西的百姓出现再大的动乱,在陕西的大势未彻底稳定下来前,本公是绝不会派兵出陕的!”
  尽管说在这之前,赵宗武他们已经数次明确了战略部署,可眼睁睁看着地方百姓,受流寇肆虐,那他们的内心其实是非常的不好受。
  可是陕西境内的底子实在是太差了,如果说赵宗武他这一次,不管不顾的去征讨流寇,那么就会陷入到越追剿流寇,这流寇的规模越大的怪圈中。
  因为赵宗武心中很清楚,在接下来的时间会有怎样的经历,所以说他必须强忍着这些,借助辽东的便利潜下心去发展,这样才有可能带动整个关中地区的发展!
  只有做到这一步,才能真正的解决流寇起义的问题!!
第117章
崇祯二年的繁忙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426/510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