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衣御明(校对)第448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448/510

  恐谁都无法做到这一点!
  “根据九边帅府,所提供的边镇军饷机制,这段时间太原镇的所属军司,一直在筹算有关饷银调动。”与昔日的豪爽不同,此时的毛文龙,脸上多少却带有几分凝重。
  到了毛文龙现在的位置,需要他考虑的问题成倍增加,尽管说控辖的范围,远不如他在皮岛时的权限,但是此时他手中掌握的精兵,却也是成倍增加。
  毛文龙继续道:“因为边镇内存在着诸多要冲之地,这使得我部需要控辖的范围亦非常宽广,尽管说在太原镇境内,成立了对应的地方驻防军体系。
  但是依照九边帅府的定论,对应边镇地方驻防军,应归边镇总兵官控辖,所需银饷辎重,亦由边镇总兵官统一调拨,这也就使得本应用在强军途中的银饷,多半却浪费在无用的驻防要冲之地上面。”
  与大明在边镇之地执行的兵策不同,因为赵宗武组建了九边帅府,所以使得北部沿线军镇,皆形成了一条动态的防御体系,再加上已经逐步固化的军队体制,使得北部边疆能够逐步恢复平稳。
  这样优良的策略,必然会造就一些冲突。
  毛文龙此话讲出,让在场的多数总兵官,皆感同身受的点了点头,因为毛文龙讲的这些,也是他们当下最为苦恼的事情。
  “毛帅讲的,亦是末将想提的。”满桂接着讲道:“国公爷,想必在您心中也知道,宁夏镇那独特的地理位置,因为历史遗留问题,使得宁夏镇控辖的要冲之地,有许多都是可以通过前提、归拢,来使得宁夏镇境内的防线变得更为合理。
  如今因为不合理的防线体系,使得宁夏镇每年都会最少白白耗损五百万银元,虽然末将知道,前提防线,这中间涉及到的问题有很多,但是如果能够彻底解决这一问题,那受到积极影响的,不仅只有宁夏镇一地,还会对周边边镇带来相应的变动。”
  作为跟随赵宗武时间最长的武将,那都清楚赵宗武是怎样的脾性,只要是合理有效的问题,就直截了当的讲明就行,在这里不存在所谓的勾心斗角。
  站在赵宗武的高度,因为他知道自己想得到的是什么,也清楚自己聚拢在身边的每一位武将官员,究竟是怎样的脾气秉性,因此他的心胸也比想象中的要大。
  认真听着毛文龙、满桂所讲的话,赵宗武点点头道:“你们说的都没错,既然提到了这里,那么我们就先讲一讲,九边帅府现有边镇疆域不合理之处。
  因为大明对外态势的不断变动,再加上朝中大臣,对于边镇了解不足的缘故,才使得现阶段的九边重镇,看似是牢靠稳定的,但是却依旧还是留下了诸多的隐患。”
  大明尽管说得国正,但是因为诸多因素的影响,使得大明的体制存在着短板,在前文中就曾提到,卫所制度在建国初期,的确是求稳的良策,但是这样的体制,绝对不适用于后期的王朝统治。
  正如毛文龙、满桂讲的那样,尽管说大明每年用在边镇的银饷,其实并非是一笔小的数目,但是在这中间有很多银饷,却浪费到了看不见的地方。
  尽管说赵宗武已经用了诸多方法,去优化了相应的边镇体制,但是通过这两年的实际调查、汇总,还是有至少两千五百万银元的耗损。
  如果说能够解决现有的耗损,尽管说在前期会存在诸多的隐患,投入非常大的财力、精力、物力,可一旦新设的边镇体系组建完成,那么所带来的实际效益,绝对是一笔无法用金钱衡量的存在。
  在赵宗武的示意下,在旁的洪承畴讲道:“根据这两年参谋本署的实际调查,在我九边帅府境内,存在着诸多值得商榷的革新地。
  边镇防线,自古就是维系地方安稳的根本。
  每年因为一些无效的边镇之地,使得至少两千五百万银元被耗损,如果这样一批银饷,被用于强军所需,那所带来的改变,将会是巨大的。”
  当洪承畴将实际的银饷耗损讲出,在场众将这脸上,皆流露出几分震惊,尽管说他们清楚会有耗损,但是万万没想到居然会有这样一种耗损。
  正如洪承畴讲的那样,如果这样一种耗损,能够用在强军途中,那对于华夏陆军的变动,将会带来质的飞跃,这也让毛文龙他们的眼神中,皆流露出兴奋的精芒!
  必须要改变这样的边镇防御体系,必须要带动新的革新!
第027章
重塑边境的可行性(下)
  “但是革新边镇防线,并非头脑一热就定下的。”看着底下将领那激动的神情,尽管赵宗武不愿打击他们的积极性,但是涉及到根本核心的东西,他是一步都不会退却的。
  长城防线拥有两千余年的历史,在这段漫长的岁月长河中,长城防线在历朝历代逐步得到完善,可是在这中间不仅涉及到华夏一族对外态势的主动与否,长城防线的固定,更涉及到一条不可逾越的线。
  等雨量线。
  站在历史的高度去分析、总结历程,其实你就会发现长城防线,十分有规律地,沿着一条地理学上的400mm等雨量线位置修筑的。
  正是因为有这条等雨量线,使得农耕民族、游牧民族,得以有效的分割开。
  它使得华夏境内诸地理气候,得以沿着这条等雨量线排布,作为勤劳的华夏一族,因为处于这条等雨量线以南,所以在这范围内的疆域,不管经历怎样的挫败,最终都会回归到华夏一族的统辖。
  但是处在这条等雨量线以北的地域,尽管形成过有效的统辖,但是更多的却还是名义上的统辖。
  这也造就了独特的人文现象。
  现在赵宗武想要革新九边重镇防线,一方面他必须要参考这条等雨量线的底线,另一方面也必须充分利用现有地理环境,确保他要执行的边线北移能够真正扎下根去。
  赵宗武神情郑重道:“在你们的眼中,北移边镇防线,看似涉及到的仅仅只是军事方面的问题,但是在本公看来,北移边镇防线,所涉及到的并非是军事方面那么简单的问题。
  自我华夏一族修建长城防线一来,它就像是一条横跨东西的分界线。
  在分界线的南端,我华夏一族过着耕者有其田,群居村落,男耕田女织布,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这是一种相对稳定而有序的生活。
  而在分界线的北端,过着“逐水草而居”的迁徙生活,在马背上游荡四方。这是完全两种不同的生活方式。
  造就这种现象,其中有一条最为重要的原因,那就是因为水位充沛的缘由。现在我们想要让这种固定的防线北移,那么就涉及到地方水利建设,能否得到贯彻的根本所在!”
  跟陈奇瑜、洪承畴他们将等雨量线,以他们现有的学识,根本就搞不清楚,那倒不如将这种概念模糊化,用水位充沛与否来替换。
  自古战争都是政治的延续。
  即便是拥有再强的军队体系,那根本宗旨还是要为地方实际统治做的底,如果违背了这一根本所在,那么就算能缔造出再强的军队,在没有地方的坚实拥护下,最终还是会走向灭亡的。
  尽管说赵宗武在召开军议前,就跟陈奇瑜、洪承畴、范天雄、丁悝、祖大寿、赵率教、李赟、孙祖寿,探讨了这一核心问题,但是因为常识的问题,使得这些必须要他亲自讲述才行。
  “这么说你们可能不明白,那本公就说的再通俗一些。”看着神情中带有疑惑的众将,赵宗武笑着讲道:“根据现有的九边重镇驻守体系来看,在甘肃镇、宁夏镇这段区域间,至少能够向北平移数百里。
  但是另一方面因为地理位置的缘故,使得我们不可能完全摒弃现有的防线体系,所以对于这段防线的布控,我们为什么不能依照着,位于河套地域的龙兴城为根本,在它的沿线修筑菱堡群防线,进而作为甘肃镇、宁夏镇的前沿警备地带。
  这样一来,我们大可不必重新构建漫长的新长城防线,再者也解决了地理位置不突出的根由,一旦这区域内的菱堡群前沿警备地带构建完毕,便可顺势拆除甘肃镇、宁夏镇以南,那些为了抵御草原部族的非战略要冲之地,并顺势将这些地方交给官府去进行相应的治理。”
  根据赵宗武心中的真实想法,他不会脑袋一热,去沿着平面地图,去构建一条相对完备的长城防线。
  既然老祖宗将长城防线修建到现有的位置,那么它的位置就必然存在着它该存在的道理,所以说他想要革新长城防线,那么就只能在这一根本下,去做到有效的优化处理。
  而他优化处理的跟脚,就是这些年来一直督建的塞上三城:龙兴城、归化城、凤凰城,依照着这三座塞上城池,他就能够沿着长城防线北部,重新构建起一片具有华夏生活色彩的疆域。
  塞上三城,在赵宗武的想法中,那仅仅只是开始,后续还会根据地方实际的发展,去不断构建新的城池,而这些构建的城池,必然是占据着绝对的地理优势,因为这座活的长城,需要华夏一族的实际耕耘来不断夯实根基。
  “在上述区域的菱堡群完善阶段,所涉及的边镇地域,便可以有效地去进行相应的拆除、归拢进度。”当赵宗武将自己内心构思许久的想法讲明后,他便继续总结道:“这样的战略部署,所涉及的并非是一两年的时间,它将会以十年作为起步,你们作为各镇总兵官,尽管说在本镇任期只有一任,(一任五年。)但是不管后续你们会调到哪里,这样的战略部署,都必须无条件的去支持!”
  将毛文龙、满桂、马世龙、刘兴祚、李卑、王世钦、尤世威、尤世禄、祖大弼、陈继盛、祖大乐、张名世、姜弼、曹文耀、贺诚这十五位总兵官喊来,只要他们后续不涉及到造反,那么以后他们在很长时间,都会把持着华夏陆军的最高权柄,因此让他们从一开始就知道这样一条根本决策,是非常有必要的事情。
  毛文龙笑着讲道:“国公爷,你就放心吧,不管后续需要什么支持,我等皆会用实际行动去支持你的决策。”
  尽管说毛文龙这心中,仅仅只是理解了部分,但是思绪告诉他,一旦这样的战略部署最终形成,那么这对于北部边疆将会带来十分深远的影响。
  “不用你们在这保证,既然你们对于这样的战略部署皆没有意见,那么本公接下来就讲一讲,九边帅府新赋予给你们的权利义务。”赵宗武点点头看向毛文龙,接着就继续说道:“在前面本公已经提到了,想要真正落实北移边疆防线,这需要做到真正的军民不分离,但是就现阶段的实际情况来说,先期该区域的治理、管控却需要你们这些边镇来实际去做。
  让地方稳定下来的第一要素是什么?
  其实不用本公多说,你们这心中也都清楚,粮食,如果说一处地方想要拥有稳定的发展势头,那么就必须确保该地域的粮食做到连年保产、增产,只有做到这一点,才能聚拢地方百姓的民心,才能让他们得以在地方无忧无虑的安居乐业。
  想要确保这样的基础,就必须在该地域拥有充沛的水源灌溉,因此就需要整饬完备的基础水利建设,同样也要保护水源地,水土不会流失,简单些说就是要尽可能多的去种植树木,尤其是对主要的河道。
  黄河泛滥带来的危害,你们这心中比谁都清楚,尤其是对宁夏镇、榆林镇、太原镇,那绝对是深受其害,为了彻底的解决这样的隐患,本公就要求你们,不仅对需要增设的区域进行实际的基础水利建设,还要保证一定规模数量的树木种植。”
  处于小冰河时期的明末,那绝对是一个多灾多难的时期,因此在赵宗武的心中,除了必不可少的发展外,他还要保证黄河不会在危害地方,这也是他为什么会说北移边疆防线,并不单单是军事方面的事情。
  听完赵宗武的讲述,以毛文龙为首的总兵官,这眼神中皆闪烁着几分异样,因为他们怎也没想到,这涉及到军事方面的事情,还会需要他们去做这些不属于他们干的事情,并且听国公爷刚才讲的意思,如果说这件事他们做不好的话,那么就肯定会影响他们以后领兵打仗的事情。
  满桂脸上带有几分无奈道:“国公爷,末将不是推脱啊,本身末将这身上就担负着练军、整军的重担,这又多这些整饬地方基础水利设施、种树等繁杂事宜,恐末将这精力……”
  满桂这话还没有说完,就得到了毛文龙、尤世威等一应总兵官的点头赞许。
  “你们想的倒美。”见毛文龙他们的反应,赵宗武这心中反松了口气,接着便笑骂道:“你们总兵官老老实实的干好你们的本职工作就好,诸如这些繁杂的工作,九边帅府会让组建对应的直属机构,来作为主要的管控机构,需要你们贯彻这些的时候,必须无条件服从贯彻就好。”
  对于这些偏地方民生色彩的事宜,赵宗武肯定不会让手握重兵的总兵官管控,毕竟这样的口子一旦开了,那么就会留下隐患,这样的权限还是直接管控的好,有边镇总兵官配合行动就行。
第028章
收心伊始
  赵宗武在谈笑间,就顺利解决了有关北移边疆防线的诸多问题,并且还将可能留下的隐患顺利铲除。
  对于赵宗武提出的这种处理方法,毛文龙、满桂他们绝对是没有任何意见,毕竟他们想解决的第一等大事有了解决的眉目,还让他们有效的躲避了这样繁杂的事宜,他们心中高兴还来不及呢。
  因为在缔造华夏陆军这一概念时,赵宗武灌输的思想,就是勇于挑战强敌,敢于强敌亮剑!
  因此在毛文龙他们的想法中就只有一个,那就是逮住一切机会,率领麾下军队,去跟不服的角色战斗。
  这一阶段的华夏陆军,绝对是由鹰派执掌。
  陈奇瑜环视众将,神情郑重道:“既然在座的,对于国公爷提出的这一提议,没有其他改善的想法,那么接下来九边帅府就会以参谋本署、宣抚本署下达联合声明,各镇总兵官、抚军使必须无条件执行,如果发现在这过程中出现懈怠的情况,参谋本署、宣抚本署将会根据相关军规进行惩处!”
  规矩。
  在率领大军征战流寇的这一时期,赵宗武一直都在完善自己麾下的体制,尤其是让麾下官员、将领,皆在心中形成一个概念,那就是无规矩不成方圆。
  为什么现阶段的大明,会迸发出这样严重的党争?
  最根本的一点,就是因为他们没有规矩,为了自己的私利,可以说是不顾国家安危。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448/510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