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衣御明(校对)第484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484/510

  用一支两万余众的兵马,在经过这月余的时间,击杀辽东明军一万两千余众,重伤重残三千余众,这绝对是一场前所未有的大胜!
  也是经过这段时间,多尔衮麾下将士,也膨胀到前所未有的七万余众!
  现在可以这样讲。
  在科尔沁地域上,整个草原部族中的壮丁,尽数掌握在毛文龙麾下、岳托麾下、莽古尔泰麾下、多尔衮麾下,此战不仅是对双方的损耗,更是对他们麾下草原部族的巨大损耗!
  范文程脸色阴郁的低着头,对他来说,尽管在初期的预判上,这跟他先前想象的走向没有大的差别,但是在具体的对战中,却远远超出了他的预判。
  让范文程怎么也想象不到的是,这一次的辽东明军,就像是打了鸡血一般,把他们给逼到这一地步。
  见场面一度安静下来,低头自责的范文程,此刻站出,“大元帅,此战皆是下官的过失,因为下官没有预料到辽东明军会搞出这么多超然的进攻,才会使得我部右翼大军,会遭受这等重创!”
  愤怒的莽古尔泰,看着请罪的范文程,内心深处的罕见的没有怪罪范文程。
  如果站在客观的角度来看此事,尽管说此战让建奴受到了巨大损失,可是人家范文程先期制定的战略部署,那绝对是超前的存在,只不过谁都没想到,辽东明军会表现出这般神勇的一面,使得建奴受到这般巨大的损失。
  作为一名优秀的统帅,你可以因为战局失利而愤怒,但不能因为内心深处的愤怒,而错误的怪罪不应该怪罪的人。
  尽管说莽古尔泰的脾气依旧火爆,但是现在的他极度认理,对就是对,错就是错,尽管说他骨子里是极度的看不起汉人,可在这件事上,人家范文程没有做错什么。
  “哼!”想到这里,莽古尔泰便冷哼一声,语气冷然道:“军师,此事跟你没有任何关系,我军会落得这般下场,在于那些战死的将领,在于本贝勒!就算是本贝勒这心中很愤怒,可这并不是你的错!”
  莽古尔泰能讲出这样的话,让在座的其他建奴高层,这心中皆带有诧异的看向莽古尔泰,因为他们从没有想到过莽古尔泰,居然会说出这样的话,而且还是当着这么多人的面讲出。
  “大元帅……”范文程听后,先是一愣,接着这口上喊了一声。
  但显然莽古尔泰并没有给范文程讲话的机会,“岳托,你来说说接下来我军该怎么办吧,战损这么大,辽东明军的姿态是愈发嚣张,现在他们已经占据了科尔沁地域的多处要冲之地,如果说我们对此没有任何表示,那么接下来的战事就算是继续咬牙坚持下去,恐意义也不大了,最好的结果就是你我带领着残部逃回大清,随后被国主因战败,丧失大清元气,砍掉我们的脑袋泄恨!”
  “那肯定是不可能的!”岳托神情严峻的看向莽古尔泰,语气铿锵地说道:“虽说我军在这月余间遭遇重创,可这对我军来说并没有伤到元气,既然叔父让我左翼大军汇合,恐叔父心中早就有了定策吧。”
  作为年轻一代中的佼佼者,尽管说岳托的年纪不大,可他自身拥有的才能还是很强的,经过这些年的征战,早已使得他养成了属于自己的作战风格。
  凡事求稳,稳中图变!
  年纪轻轻的岳托,早就形成了自己的大局意识。
  看了眼低头不语的众将,莽古尔泰看向岳托道:“既然你都这样说了,那本贝勒也就不拐弯抹角了,现在科尔沁地域的局势,对于我军来说是非常的不利!
  按照当前辽东明军,在科尔沁地域所掌握的这几处要冲之地,此时的他们已然是占据了先天优势!
  如果说我军不能在接下来的时间里图变,那么我们必然会再度被辽东明军分割追杀,恐我军会在极短的时间里,被辽东明军逐步蚕食。”
  莽古尔泰语气中带有阴郁,讲出了他连日来所忧的一种局势。
  岳托听着莽古尔泰所讲,陷入到沉思之中,在他的脑海中浮现出当前的局势,随后点点头道:“叔父说的不错,在接下来的时间里,如果我军不寻求改变,那么必然会乘胜追击的辽东明军分割围杀,尽管说我军已然汇聚一堂,可辽东明军的那种扰军对策,使得我军是疲于防备!!!”
  莽古尔泰、岳托接连讲出心中所想,这渐渐地也将话头移到了范文程身上!
  “如果说我军想要摆脱当前这种境遇,那么必须先打破辽东明军形成的这种战略大势,只有这样,也唯有这样,我军才有可能在接下来的战斗中取得胜绩!”范文程眼神中流露出果决,语气坚定地说道:“既然现在他们已经占据了这几处要冲之地,那么我军为何不能用辽东明军用的对策去对待他们?”
  战争永远是相互的。
  就算是战局对莽古尔泰他们已经极度的不利了,但是这不到最后一秒,这胜负之说就从没有明确。
  现在的大清兵尽管说丧失了先机,可若是能人为的去构建一次先机,那么莽古尔泰他们还是有机会翻盘的,毕竟论军队规模来说,毛文龙他们现在也不过是堪堪追上来了而已!
  而且辽东也不会再对他们追加一兵一卒。
  这也使得范文程他们依旧拥有可以翻盘的机会!
第092章
厚积薄发的辽东
  对赵宗武来讲,在科尔沁地域所爆发的系列战争冲突,虽说已经呈现愈演愈烈之势,但他从心底里相信毛文龙、尤世威他们!
  既然在开战前,筹建了科尔沁前沿指挥部,并且让毛文龙、尤世威他二人,担任科尔沁前沿指挥部的正副总指挥。
  那么赵宗武在率领剿总帅府本部,顺利抵达辽东承宣布政使司后,除非是涉及到规划的整体大势,否则他是绝不会干涉毛文龙、尤世威的指挥。
  同样来说,赵宗武也没有这个时间与精力。
  当科尔沁地域爆发冲突时,以赵宗武为首的辽东势力同样也没有闲着。
  这次为了一举荡平,盘踞在奴儿干都司的建奴势力,赵宗武他这一次可以说是下了血本。
  从九边防线召集重兵,千里迢迢的奔赴辽东。
  彻底贯彻辽东承宣布政使司一级战斗警备。
  全力支持科尔沁前沿指挥部。
  拥有这些前提后,也让赵宗武得以在抵达辽东承宣布政使司的月余间,进行了一系列安排部署。
  有道是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对一方势力来说,这战争打的永远是国力!
  如果说这一方势力底蕴不足,那么就算是你拥有再强的兵势,最终还是会被敌军给拖垮。
  作为辽东承宣布政使司的一把手,周文郁这些年一直在贯彻赵宗武的发展理念,用夯实到基层的方式,不断发展辽东承宣布政使司。
  为此,赵宗武不知与辽东承宣布政使司的一把手周文郁,进行了多少次具体商讨。
  沈阳·辽东承宣布政使司衙署。
  “国公爷,根据辽东这些年的快速发展,现辽东拥有的粮储,已可供应百万大军,无间断征战五年所需!”自从赵宗武率领麾下,抵达辽东承宣布政使司的这月余间,周文郁就一直在忙碌着,此番大军征战所需的粮食供应,确保剿总帅府大军,不会因为粮食短缺而造成的崩盘。
  看了眼端坐于主位的赵宗武,在下面的周文郁又道:“同时这还未触及辽东承宣布政使司地方所流通粮食,自接到前线传来的一级战斗警备,下官就在第一时间严令沿海府县,加大对于对外粮食贸易的征收,并颁布一定程度的政策贴补,让辽东承宣布政使司境内的商人,加大对于境外粮食的征收。”
  作为一名优秀的地方封疆大吏,你必须要在极短的时间,嗅到己方势力最为紧缺,以及可能会造成的隐患,确保通过自己的调度,使得己方势力不会出现这样的情况。
  其实早在尤世威传来一级战斗警备时,周文郁就想到了自家国公爷,一定会加大对此次战争的投入。
  相比较于完善的原始工业链,近些年辽东虽说也一直关注于粮食储备,但是因为赵宗武忙着平定、治理西北地区,整饬九边防线,这也使得辽东这些年丰产的粮食,一直都源源不断的供应出去。
  所以在一开始,周文郁他就一直在积极筹措。
  “这一点你做的极好!”赵宗武点点头道:“我军此番所执行的战略意图,是极为宏大的,因此在心底里一定要做好长期战斗的思想准备。
  就眼前本公所掌握到的情报来看,与八年前那支从辽东溃败的建奴势力相比,此时的建奴势力,在经过奴酋代善的治理,奴奸的帮持,早已拥有了脱胎换骨的改变,所此时的建奴势力,是一支真正意义上的可以全身心转换到对外战争状态,那一点也不为过!这是真正意义上的全民皆兵啊!”
  作为辽东势力的领导者,赵宗武的眼界看的很深远,他心中也非常清楚当前的建奴势力,究竟有多么的难缠。
  “粮食是确保军队安稳的基石。”但赵宗武这心中越是清楚,就越发的重视己方粮食供给,“尽管说本公已经在宣府镇,筹建了相应的物资调运中枢,并且为了锻炼西北地区的能力,让西北地区的各级官府担负起供应所需,可是在这里,本公还必须要向你周文郁下达一项严令!”
  看着神情严肃的赵宗武,在下的周文郁郑重的点头应道:“国公爷您直管吩咐,下官一定会完成任务!”
  跟随赵宗武这么长的时间做事,早已让周文郁他们,养成了雷厉风行的做事风格。
  赵宗武道:“粮食供应事关重大,尽管说辽东地方拥有大批量粮食供应,但是这区域间的中转,你一定要遣派得力干将来维持,一定一定要确保我方,不会因为某些突发的原因,从而导致粮食中转出现任何问题!”
  作为一场波及深远的战役,如果说因为粮食中转的某一环节,出现了些许问题,那么就有可能导致这场战役的最终失利。
  周文郁心中很清楚自家国公爷在担心什么,“国公爷您放心,辽东在经过这些年的发展,已顺利在地方筹建了完备的驰道交通网,确保各府之间的运输通畅。自从辽东相应一级战斗警备以来,下官便联合辽东地方驻防军,组建了驰道交通管控转运衙署,从省、府、县三级去确保驰道交通的绝对畅通!”
  作为辽东承宣布政使司的一把手,尽管说周文郁此时需要全力配合赵宗武,来打好这一仗,但是其也必须确保辽东不会因为这场战争而出现动荡,所以说这身上承担着巨大压力的,可绝不是赵宗武一人!
  “好!你做的非常好,”在看向周文郁停顿数秒后,赵宗武又道:“尽管说我军现阶段,在科尔沁地域对战建奴大军,的确是取得了些骄人的战绩,但这绝不是我们心中生出轻蔑之意的理由,为了达到这样的战略压制,我部在短短月余间的时间,就消耗了多达七百三十余万众银元!”
  周文郁点点头道:“是的国公爷,尽管说辽东有司已经最大限度的进行规避,但是战争所带来的影响,还是使得辽东地方的发展,出现了一定程度的停滞,甚至倒退的情况发生。”
  或许在缔造这支势力的初期,所有的压力皆压在赵宗武的身上,因为他身边的人才,或者是新来的,或者根本就没有,面对这样凶险的局面,他只能自己站出来去承担。
  但是生活在后世的赵宗武,心中也非常清楚,在这世上,任何事宜都不是一个人所能独立完成的,想要让一方势力做大做强,那么就必须要拥有一批志同道合的同行者,为此他用了十余年去发掘,去培养,去重用。
  终于到此刻,在他的身边,已经有了一大群极具能力的人才!
  赵宗武微皱眉头道:“战争爆发,在前期必然会给地方发展带来一定的影响,可有一点你心中必须要清楚,无论前线战争会迸发出怎样的凶险,你作为辽东承宣布政使司的一把手,一定要能够顶住这些压力,帮本公盯好辽东,确保辽东不会因为战争而出现任何隐患!自战争爆发的那一刻开始,本公的心思就不可能全部放在后方!”
  周文郁重重的点了点头道:“国公爷您放心!不管前方战事如何,下官一定会稳定住辽东地方,绝对确保大军所需的一切军需辎重!”
  这样肯定的回答,这样坚决的态度。
  就是赵宗武为什么当初力排众议,要让他周文郁去当辽东承宣布政使司,一把手的原因所在。
  尽管说周文郁说的并不多,但是通过字里行间的理解,赵宗武还是能够感受到,周文郁对于辽东地方的稳定,做出了非常巨大的努力。
  其实不单单是粮食供应,就包括军队所需的一切事宜,包括需要筹措的大笔金银,只要是赵宗武需要的,周文郁一定会在最短的时间去圆满的完成。
  正是因为有周文郁这种全力支持,才使得赵宗武能够在短短月余时间,就完成己方军队势力,对于接下来需要对建奴做的战争攻略。
  其实说到底,除了初期的战争爆发,具有一定的突发性,在后续的战争走势,那必然是经过人为诱导才能做出的。
  既然说你建奴能够遣派三十余万众大军,以奇袭的方式,突入到毗邻辽东势力范围的科尔沁地域,那么为什么我华夏陆军就不能用类似的战略部署呢?
  简单一句话,当初在跟陈奇瑜、洪承畴他们明确科尔沁前沿指挥部时,便彻底打开了赵宗武对外战争的想象力。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484/510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