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衣御明(校对)第502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502/510

  在未来的五年间,除非辽东地区的人口会突破一亿大关,否则赵宗武是不会再开建一处发展核心,尽管说奴儿干地域拥有着丰富的矿藏资源,但是现在的大明,正处于小冰河时期,这也使得该地域是异常的寒冷。
  没有粮食兜底的地方发展,那就像是没有根基的浮萍,稍有些风吹草动,就会出现毁天灭地的情况。
  与其在困难中度过,那倒不如先优先供应一处地区的快速发展,对奴儿干地域,仅仅先以占领、维稳为主,用奴儿干地域丰富的矿藏资源,先期供血正处于发展关键期的辽东地区,待辽东地区真正彻底的发展起来后,届时便可让奴儿干地域快速发展起来,而在这之前,需要将一切不属于己方的势力,尽数驱逐干净才行!
第118章
执棋者
  但想要完成以上战略,就必须尽可能的,扫清盘踞在奴儿干地域的敌对势力。
  只有这样,也唯有这样,才能让奴儿干地域,真正意义上成为辽东地区,发展的供血地和保护屏障。
  想到这里,赵宗武神情凝重地说道:“当前局势,对我军来说,固然有利,但是有一点,我们却不能掉以轻心!
  因为我军在这数月间,为了稳定奴儿干地域的基本大势,尽管在其他地域取得了大的进展,但是对于盘踞在木兰河卫的建奴残余势力,我军采取的是不主动接触的策略。
  所以这使得驻扎木兰河卫的多尔衮所部,在这短短数月的时间,必然经历一次大的快速扩张。”
  对于建奴不同时期的领导核心,赵宗武这心中很清楚,初期的努尔哈赤,中期的黄台吉,后期的多尔衮,如果说建奴势力,缺少他们三个任意一人,那么都不可能实现鲸吞大明疆域的战略。
  尽管说这一时期的多尔衮,在年龄上还很小,但是其根底已经形成,这些年的经历,使得多尔衮一直都在成长,没有父亲的庇护,使得他心中很清楚,自己的成长道路,必然是现实而残酷的。
  多尔衮在科尔沁之战,的确拥有一些闪光点,但是在此之前,建奴势力的主要核心是代善他们,再加上赵宗武麾下势力,那时的发展中心,是在西北地区,这也使得除了陈奇瑜以外,诸如洪承畴他们对多尔衮了解的并不多。
  所以在赵宗武讲完这些后,在旁站着的陈奇瑜,微眯双眼道:“根据科尔沁前沿指挥部传来的情报,多尔衮自与莽古尔泰他们分兵后,就像是被点醒一般。
  尽管说在科尔沁地域,与我军也爆发了很多冲突,但是他最主要的举措,就是不断聚拢科尔沁地域及其周遭的草原青壮,这使得他在科尔沁会战期间,麾下兵马得到了快速扩充!”
  接连点名多尔衮,这也让在场的众人,心中不由得重视起来。
  赵宗武甚至说道:“这是一位不亚于努尔哈赤的角色!”
  “国公爷,既然这样,那么我军,就必须尽快,除掉这一隐患!”洪承畴在听到这里,神情严肃地说道:“且不提我军,在接下来的发展中心,将回归辽东地区,单单是这样一位狠角色,如果说我军任由其发展,那么必然会对我军,在奴儿干地域的发展,带来极大的威胁!”
  无论是谁,在第一时间,听到这样的解释后,那第一反应,必然是要除掉,这样一位威胁极大的狠角色。
  但是就眼前这种局势来说,想要除掉多尔衮他们,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对于洪承畴的话,赵宗武并没有回复,反而是陈奇瑜抢先说道:“根据当前各部前沿指挥部,汇总过来的战情来说,为了稳定奴儿干地域的基本大势,我军此次出动的大军,尽数撒在了各处要冲之地,又因为不间断的叛乱,使得我军根本就没有多余的兵力去镇压这等规模的敌军!”
  洪承畴皱眉道:“仗还没有打,怎会知道我军镇压不了?”
  随着在奴儿干地域战事的顺利进展,这使得九边帅府上下,这心中难免会生出骄纵之意,即便是洪承畴也不免俗。
  但是在历史中,骄兵必败的例子,那绝对是数不胜数的事情。
  赵宗武挥手道:“尽管本公不想承认,但这就是现实,看似我军拥有着极大的威势,但是此战进行到如今,已经损耗了我军太多的金银潜力,如果说不能尽快结束这种战事,恐会让我军陷入到被动局面。”
  看似在这一战,赵宗武他攻取了大批疆域,尽管说代善他们,在这八年的时间,已经完成了初步开发,并且还让这些地方开发的不错,但是在赵宗武的眼中,这些都不过是一些初练地!
  这些地方的发展程度,甚至还不如西北地区的发展程度。
  随着战事的不断扩大,已经让赵宗武在其势力内,拥有着极高的威望,如果陈奇瑜讲这些,会有人反驳,但是赵宗武挑明这些,其他人绝对不会说其他。
  “为了尽快解决战事,同时也为了让麾下将士,知道自己身边依旧拥有一支强敌,本公决定用计,将盘踞在木兰河卫的多尔衮所部,向极东之地驱逐!”对于多尔衮所部的安排,这些天赵宗武一直在思考,可思考之后,没有什么比把他们,从陆地逼入欧洲玩的更好!
  上帝之鞭,既然能出现一次,那么就能再现一次!
  如果把建奴势力,放在华夏一族这层面上,那就是敌我矛盾,但如果放到世界之林这层面上,那就成了内部矛盾。
  让兄弟民族去攻打世界敌人,以后发展好了,身为大哥的我,也可以出去问候问候兄弟啊!
  坏滴狠!
  现在的赵宗武,真的是太坏了。
  或许多尔衮,还在为自己谋取到大义,而内心振奋不已。
  但是他不知道的是,就在他高兴的时候,自己已经被赵宗武给摆了一道!
  赵宗武现在拥有的势力,依然是扩充到了极致,能把奴儿干地域尽数收回,这就算是非常好的一件事了,这东北亚地域的气候条件,远远比不上南洋地域,尽管说他们的矿藏资源都同样丰富,但是论发展成本来说,还是更温暖一些的南洋地区适宜。
  除非是辽东地区麾下人口,能够突破到一亿,那么才能有余力去对外发展。
  有赵宗武在这定下基调,陈奇瑜、洪承畴他们,就不在为是否攻打而争执,遂继续以如何更快的驱逐多尔衮所部,而进行相应的战略部署。
  看着眼前的战争地图,赵宗武的心中,此刻明白了一句真言,“治国如烹小鲜,有些时候火候急了,就会让这道美味,彻底坏了味道,不急不缓,对于这中间的拿捏,是非常重要的一件事情,再者说建奴还远没有到真正毁灭的那一刻!”
第119章
九月
  时光荏苒,转眼就来到了,崇祯九年·九月。
  这样一个季节,在其他地方的气候,或许还处于高温末端,酷暑带来的炎热,或许还在骚扰着你,可是对于辽东地区,尤其是被赵宗武征服的奴儿干地区,所处的气候,已然开始下降。
  或许在白天,这温度还算适宜,但是到了夜间,就会出现大的骤降。
  “根据‘特区发展纲要’,吉林特区所辖十三边区,皆已部署到位。”陈奇瑜捧着手中的文书,语气铿锵地说道:“自吉林特区创建一来,我部所控疆域的治安,明显得到了大幅度提升,利用军管制度,来完成吉林地区,初期秩序的建设,可最大程度,降低我部对于吉林地区的投入。”
  陈奇瑜口中的吉林特区,其实就是奴儿干都司,只不过其只存在于过去,为了方便当下的实际统治,赵宗武就用吉林来替换。
  只是这个吉林特区,所辖疆域,要远比后世所见疆域,要大的多的多。
  它囊括了吉林、黑龙江、库页岛、外兴安岭在内的广袤疆域。
  因为现阶段的辽东地区,正处于势力发展的关键时期,所以说就算赵宗武拿下再多的疆域,也根本无法用大的资金,去投资建设,这块尚处开荒中期的地域,但这块蕴含无数矿藏资源的地方,又绝对不能落入到敌人手中。
  为了平衡这中间微妙的关系,赵宗武在经过很长时间的思考后,便想到了后世我党在广泛接收地方时,所用起来的一项制度,正是这一制度,使得那时的华夏一族,能够在极短的时间内,迅速恢复到正常的轨迹中去。
  或许说这过程中,可能存在着些许的瑕疵,但是这世上,又怎么可能存在,完美无瑕的制度体系呢?
  尽管这一制度的提出,会与赵宗武他当初提出的文武分离有一定的冲突,可当前所处的特殊时期,必须要用特殊的手段去解决才行。
  存在即真理。
  有些时候,过度想去解决一件事,反而会起到适得其反的作用。
  为了能够以最快的速度,稳定住吉林特区的局势,赵宗武在将这一军管制度,与九边帅府高层商讨、完善后,便让祖大寿出任吉林特区总指挥,同时抽调宋伟所部、贺人龙所部、高杰所部、王来聘所部、徐彦琦所部、耿仲明所部、刘兴邦所部、董用文所部、王国樑所部布防吉林特区。
  一口气将麾下九部精锐军团,抽调到这个荒凉的地域,这也展现出赵宗武想要开发吉林特区的决心。
  尽管说现阶段对吉林特区,不进行大规模的发展建设,但是这终究是需要为以后的发展建设,去奠定坚实的基础啊!
  虽说代善在率军占领了大批疆域,并且对该地域进行了初期发展建设,但是这在赵宗武眼中看来,那根本就不算什么。
  甚至还有些小家子气。
  为了让后世东北重工业区的威名,得以展现出来,被抽调的九部军团,便分别被赵宗武派驻到了亦春河卫(长春),刺鲁卫(哈尔滨),福余卫(齐齐哈尔),察刺秃山卫(通辽),毛伶卫(延吉),木阳河卫(海参崴),法因河卫(鸡西),柱邦(佳木斯),莽古塔(抚远),九处重要的地域。
  其中最东边的是莽古塔,最南面的是木阳河卫,最西边的是福余卫,最北边的却是沿着松花江依次排序。
  因为吉林特区,独特的地理环境,气候环境,尽管说以代善为首的建奴势力,对该地域进行了初期开发,但是这还远远没有达到赵宗武心中的目标,为了能够给后续开发建设,奠定坚实的基础,赵宗武在经过认真思考后,要以上述那九处重要的地域,进行核心区域的发展。
  通过驻扎精锐军团的方式,震慑吉林特区的地方,确保地方的绝对稳定,同时让军团开发所处区域,丰富的矿藏资源,独特的地理位置,必然会给上述地域,带来长久的发展动力。
  尽管说这里的很多地方,在当下来看,是十分荒凉的存在,但是有些苦难,有些重担,终究是需要一些人来抗下的。
  哪有什么岁月静好,不过是有人替你负重前行。
  生活从来都不容易啊!
  当你觉得挺容易的时候,一定是有人在替你承担属于你的那份不容易。
  恶劣的生存环境,亟待开发的周边,使得赵宗武在选择出镇吉林特区的军团指挥使时,就将自己麾下的猛将、精明之辈调了出来。
  “本公果然没有看错他们,出镇吉林特区的武将,皆是我华夏一族的人杰!!他们无愧于这一称号!!”因为心中很清楚这中间的艰辛与压力,所以在听完陈奇瑜的报告后,赵宗武是不加吝啬的夸奖起来,随后又微微一笑道:“能够不过一年有余的时间,就能实际掌控这样一块广袤的疆域,并且在所控疆域建立相对完善的秩序体系,恐只有我华夏陆军才能做到吧!!!”
  因为赵宗武心中所想的,并不是华夏一族固定的那一亩三分地,对于那些曾为遗憾的疆域,他必须要趁此良机,想尽一切办法去征服!
  诸如那外兴安岭、海参崴、库页岛、西伯利亚等重要疆域。
  或许说就当前的局势来看,华夏一族还不能在此真正扎下根来,但是先行将他们纳入到华夏一族的势力范围,那还是非常有必要的,毕竟以华夏一族的发展势头来看,只需给赵宗武十到二十年的时间,他就能让华夏一族的人口快速增添上去,有了人口基数,就会拥有最大的发展潜力,届时就可以顺理成章的发展这些疆域。
  尽管说这些地方,在世人眼中是所谓的苦寒之地,但是这种错误的观念,必须要在他手中给扭转回来。
  “是!我华夏陆军,无愧于当世强军这一称号!”对于赵宗武的说辞,陈奇瑜心中很是赞同,在说完这些后,陈奇瑜点点头道:“我军能在这么短的时间,在吉林特区发展出这样的局面,这中间就有远征待归的驱奴联军,在这过程中所取得的成就!!”
  赵宗武感慨道:“是啊!如果没有毛帅、刘帅他们的付出,恐我军也无法在这么短的时间,取得这般境遇。”
  自明确要驱逐盘踞在木兰河卫的多尔衮所部,赵宗武连同九边帅府,便制定了相应的战略部署。
  为了能够尽快梳理吉林特区,赵宗武就以多尔衮所部为诱饵,将残留在吉林特区内的建奴势力,一点点剥离了出来。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502/510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