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秦之帝国再起(校对)第10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0/716

  再一问,吕哲得知两人并不在同一个屯,黑夫在一名叫做健的屯长麾下,而惊的屯长正是交情还不错的枷。
  吕哲讶然:“取单个字的人真多……”
  的确,春秋以来名字只有一个字的非常多,有姓氏的少之又少。
  比如商鞅,他也是只有一个‘鞅’字,逢人自我介绍时起先是自称‘卫鞅’,并不是姓卫,所表达的意思是‘他来自卫国(卫地),名字叫鞅’。后来有了封地‘商’,成了一名‘封君’,他的封地名号也就成了姓,别人称呼为‘商君’,自我介绍也就换成了‘商鞅’。
  人们名字的第一个字通常是出生地或者封领,后面才是名字,至于氏那是大贵族才有的,有氏的人说明祖先非常显赫。
  吕哲在这个时代已经生活快一年了,受于信息不发达的限制知道的东西极少,因为平时与单个名字的人接触得多了,他对姓氏、名字的理解却是很透彻。
  有时候他会想:“如果某天有了封领,成了一名有封地的小贵族,那块封地恰好是在一名叫‘鬼’开头的地方,那就要把姓名换成‘鬼哲’了。”
  本来还想交谈许多,不过为了明天有精神行军,原本疲惫不堪的吕哲也就披着毯子在篝火的暖和下沉沉睡去。
  不知道是出于什么考虑或者限制,秦军每天只是日行三十里,不多也不少到了三十里就马上进行驻扎。
  一路向北,部队路过县城时,该县的县尉总是会领着一些郡县兵押送粮草进入军营。不过越是往北人烟便越稀少,有时候部队会专门驻扎上一天派出士卒前往附近的县城或是乡村取粮。
  这时,吕哲才知道秦军在国境内行军是不携带军粮的,粮草是由途径的各郡县提供。
  他有时候会想:“不提供充足的粮草是担心军队叛变?”
  反复半个月,对于没有这种经历的吕哲来说是一种折磨,由于走多了路脚底难免会起泡,他只能每晚躲在帐篷忍痛挑破水泡,隔天无论再怎么难受也不能表现出来。
  之所以会躲在帐篷中挑破脚泡泡是有原因的,这五百人中会起脚泡泡的人非常少,一些士卒起水泡会被袍泽嘲笑,军官也会有意识的排斥。
  吕哲明白那是为什么,那是一种不信任感。他现在终于知道袍泽们几乎都经历过统一六国的战争,没有作战经验的新丁会被老兵欺负,会被长官不信任。身为一名“现代人”的自尊心,他不想被人瞧不起,更不想被同僚们排斥。
  掩饰之余,可能是出了军营人的话也在变多,他听到越来越多的信息,不过可能是缺乏“代入感”的关系并不怎么在意。
  尽管已经快有一年,在秦军中亦是生活了五个多月,但是吕哲一直是处于那种被动的生活状态,那是一种无法思考的迷迷糊糊,一种什么都无法自我做出决定的日子。
  或许换了一种环境之后,每个人都会有一种格格不入感,长久以来他好像把自己当成一名看客?
  自军队开拔,周围的环境再次改变,经历的事情和接触得越来越多,不再是每天应付式的监督,不再是相对安稳的环境,好像一种无形的气氛突然间笼罩下来,将所有人都套得牢牢的。
  所有人的脸上或是行动都会表现出一种……怎么说?那是一种不在其中无法描述出来的氛围!
  得闲时,吕哲身边的每个人都在谈论战争,渴望有斩获的人当然有很多,但是一小部分人悄声细语的交谈中表现出来的是一种迷茫。
  “……五十万大军在南方集结,听说统军大将是国尉。”
  “六国已经灭了,本来以为会有几天好日子……”
  “更南的地方听说都是障林和毒雾,那地方有什么好?”
  “……我们是向北……”
  “幸好是向北,不是去南方!”
  “北方都是草原和沙漠……”
  吕哲知道征南的统帅叫屠睢,在印象中好像是个上任没多久就被杀掉的倒霉蛋?却不知道原来是三公之一的国尉。
  他不知道现在是公元前多少年,但是知道未来的历史发展,开始以为向北开拔是要去与匈奴人作战,不过听到的信息似乎并不是这样?
  不停地赶路好像成了一种生活习惯,每天依然会主动的被动的听到更多的谈论,有一次和枷聊天时,枷讲述曾经的作战经历……
  “楚人野蛮,战力甚强,攻其甚难。”
  “……幽王卒之甚幸,枷后随武成候(王翦)大破楚军,杀项燕于蕲,虏楚王负刍,平定楚国。”
  吕哲似乎愣了一下:“项燕?”脸色陷入一种回想状。
  枷谈得正兴奋:“正是!谈及楚国必言项家,项燕阵亡,楚国无将可用终破。枷当时虽是什长却也参与追捕,可惜项家一门尽数逃脱,追查甚久并无捕获。若不然,枷此时或是百人,或是五百主……”
  吕哲终于回神,大声“啊!”的惊呼打断。
  枷愕然:“惊惊咋咋做什么?”
  长久以来有意识无意识封闭自己的吕哲这段时间本来就过得艰苦,慢慢觉得这个“看客”做得实在辛苦。近期更是被听到的谈论影响心情变得郁郁,他以前不知道为什么会有一种莫名的紧迫感,这一刻却好像突然间回魂了。
  “是啊,项家……项羽?”吕哲一副惊愕的表情:“我可是在秦朝,这里不但有秦军横扫南疆北击匈奴,还有秦末起义啊!”
  幸好枷久了不见吕哲回答自顾自的离去,不然听到这么一句自言自语不知道会做出什么反应。
  “陈胜,吴广;刘邦,项羽……”
  一个个只是知道名字或者大概了解平生经历的人名不断在脑海里回绕。
  “现在到底是公元前几年?”
  像是沉睡许久突然醒来那般,吕哲低头看向身穿的秦军战袍,喃喃自语“祖龙死,而地分”刹那间脸色变得很难看,非常难看……
第0017章
苦秦久矣
  是啊,现在到底是公元前几年?
  从秦帝国准备在南疆用兵并且已经向南边征调兵力来看,目前南疆的战事正是处于准备的阶段,也就是还在开战之前。那么,现在是始皇帝多少年?
  吕哲对历史不是很熟悉,最重要的是不知道自己所处的是什么环境和当时的历史局势,这也是他不像其他穿越的“同行”在穿越后马上有一个明确目标的原因。
  很多小说中,主角穿越后马上听得懂说得出当时的语言,必须说这一点很神奇,非常非常的神奇!
  在现代,北京人不一定能听得懂四川话,就算能听得懂四川话,那好,非常好,听得懂四川话那听得懂陕西话吗?听得懂一种两种,那更多的方言呢?总会有许许多多听不懂的语言吧,但是他们在穿越后立刻得到“自动翻译”这个伟大的“技能”,不但听得懂且说得比当时的古代人都好,绝对不带走音差调的!
  对比之后,吕哲可能是所有穿越众中最苦逼的之一,他没有获得“自动翻译”这个必备的语言技能,有很长一段时间是处于语言不通的尴尬时期。后面听得懂了,说起来却是磕磕巴巴,最近说起来才通顺一些,不过还是会带着一些口音。
  花一段时间了解对谈中一些字和词在此时的含义,说话必需得小心翼翼不敢用错字和词,深怕一个字一个词在别人听来是一种讽刺或者挑衅。
  等待能够交流了,长达七八个月的不与人交谈的这种习惯难以一时改掉,他变得不善于沟通起来。哪怕偶尔跟人聊天,怎么问呢,难道问现在是公元前几年?喔,天!古人知道什么是公元前就怪了。他们倒是有说过是秦王几年,问题是他不知道秦王几年是公元前多少年……
  同时,长久封闭性的环境,类如未应征前只能待在大叔的家,被送来当兵之后只能待在军营,所处的环境缺少一种急迫感,信息也是那种封闭状态,他也就迷迷糊糊的混日子,记忆里关于秦末起义的信息处于“未激活”状态。
  有没有那么一种经历呢?就是明明有一种记忆,但是不遇到某种情况根本想不起来,然而突然遇到某种环境或是某句对话,封存的记忆就突然被触发了。现在吕哲就是这种情况。
  急迫的危机感一旦被触发就会变得一发不可收拾,心中所想和处事的态度与之心情泰然时变得截然不同。
  在那之后,吕哲每晚都会睡梦中被噩梦惊醒过来,好几次都是梦见自己在与反贼交战,每次都会在各种场合被敌军杀死。
  吕哲以前总是会带着笑嘻嘻的笑脸,现在每天都是阴沉着脸开始像海绵那般不断吸取行军的知识,了解营地应该怎么布局,跟识字的人学习认字。
  向北行军的第十九天,天开始飘落小雪,这支五百人的部队冒雪继续行进,很多缺少御寒衣物的人开始发病。
  生病的人依然跟着一起行军,有人照顾的病人还能跟得上部队的速度,没有得到照顾的病人就会落后,而在秦军的律法中行军误期是非常严重的罪行。
  驻营,所有人列队等待,在太阳完全落山之后会进行检查。序列中有误期者,同一个伍的士卒一军棍、伍长三军棍、什长五军棍、屯长十军棍、百人将十五军棍,误期者斩。五百主记过,到了一定的计过数不严重依然是军棍伺候,严重的话五百主也是被处斩。
  误期的人如果逃跑,会检查兵册,查询逃兵的贯籍,抓不到逃兵则父、母、兄、弟、妻、儿关押进牢,逃兵没有应刑那么父母脸上刻字变成官属奴隶,兄弟则是脸上刻字变为奴隶并且会被送去服大型工程的劳役,然而服那种大型工程劳役的犯人也就意味着死亡。最严重的是这家子世世代代都是奴隶,属于那种遇庆不赦,大赦不赦的待遇。
  而在秦人的社会,奴隶是分为官署奴隶和私人奴隶两种的。
  官方的奴隶一般是服各种国家工程的劳作,待遇非常差,时时会过劳死去。偶尔还会出租给付得起钱的人,这种被称呼为“租奴”,是一种有契约的人力租用,最短租期没有限制,最长不能超过三年。另外还有一种就是被当成赏赐,赐给有功劳的人,这也就成了私奴。
  通常意义上的私奴,一般来自服兵役期间对敌方势力的俘获,这种奴隶依然需要登记,二十等爵的每级爵位能够使用多少私奴都是有限制的,并且需要上税。至于私奴的待遇,那就看主人怎么去对待了。
  秦人已经在这种十分残酷的连坐律法社会生存了快三百年,深入到骨髓的警醒致使误期的人不敢逃窜,已经有两个误期的人主动领罚被处斩,一些序列中的军官也因此倒了血霉。
  吕哲十分庆幸自己序列中没有误期的人,不想挨军棍的他也在尽力在动员,让袍泽们互相照顾。
  或许是出于同一种心态,吕哲的新上司李良也变得更加体恤士卒,时时会拿出钱财以非常少的利息进行借贷,使得士卒有财货购置保暖衣物。
  话说,这个李良好像有点来历?吕哲以前的百人将叫木须,是一个木讷的淳朴壮年。李良是跟随更卒一起到达军营的,不知道使了什么法子从更卒序列调到征召兵的行列,在临出发前成为吕哲的上司。
  这人看上去长相斯文为人豁达,与之交谈时他总能让人有一种如履春风的感觉。而且他的为人处世极为老道,可以在极短的时间内结交同僚,时刻礼遇下属,常常几次接触后就能与人的交情变得非常不错。
  这时,几名军官正趴在雪地上挨着军棍,“噗噗”的入肉声带动着闷哼声,对于吕哲来说是声声入耳。
  他转头时,站在旁边的李良回应一个微笑。
  “这些日子还需要多谢你了,如果不是你,躺着挨军棍的可是我了。”
  “百主客气,这是属下该做的事情。”
  “你是一名屯长,鼓舞士气的方法用起来要慎重。”
  “……谨受教!”
  一段交谈,李良带着很明显的善意,等待吕哲重新看向执法场,这名百人将看待吕哲的眼神变得深邃。
  吕哲不知道李良的来历,更加不会知道李良对他成功鼓舞袍泽的做法感到吃惊和疑惑。
  在于现代人看来,动员和鼓舞是一件很平常的事情,有那么点社会经验和口才的人在特殊的环境里都能做到。但是!在于古人来看,动员与鼓舞是一项高深的学问,属于不传六耳的兵法。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0/71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