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秦之帝国再起(校对)第104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04/716

  吕哲坐在主位没有闲着,他正拿着一杆笔快速在竹简上书写着什么。
  说到笔,蒙恬现在已经改进了毛笔,并将改进的毛笔称呼为“狼毫笔”。
  以枯木为管,鹿毛为柱,羊毛为被。所谓苍毫,非兔毫竹管也——这是崔豹在《古今注》中所描述的。
  说实话,狼毫笔并不是狼的毛发来做的笔,那是一种羊和鼠的“毫”来做成。要真的是狼的“毫”,那一年整个华夏要多少狼毫笔?狼在华夏地区估计早被灭绝了吧!
  吕哲在写什么呢,他在按照自己的观察书写每一名军官的性格,依照典官的记录才初步判断其带兵的能力。
  军队中的典官其实就是“记录员”,他们主要负责点算斩获的首级,记录士兵们的功勋。还有一个,他们在军队中需要有偿的帮士兵们写家书,同时如果有来信也是由他们来转送给士兵。
  军队中记录功勋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这点绝对毋庸置疑。所以典官在军中的定位比较特殊,记录功勋加上书信的代写,两项相加起来使他们总是能得到士兵的尊重。
  屯长级别或者以下的将士是由典官来记录,从百将开始却是由掌佐(或长史)来记录。吕哲杀掉掌佐马彦之后,百将以上的军官功勋被身为主将的他接管,但是记录的工作依然是交给众多典官。
  既是指挥全军又是评价功勋,可以说是集权力于一身了吧?这样带来的结果就是军官们为了自己前途着想,要违逆吕哲的时候总是会有顾忌。
  苏烈对吕哲的感官原本很一般,认为不过是一个好运而被提升为军侯的家伙,后来更是运气好到成为临时主将。
  经过几战,苏烈能感觉出吕哲很重视重步兵,比之任何一员秦军将领都要重视重步兵。这从几次作战重步兵都被安排在最重要的位置就能够看得出来。
  一个重视重步兵的主将,对于包括苏烈在内的所有重步兵来说是一个天大的惊喜。主将重视,那还怕没有功劳可立吗?现在只要还是活着的重步兵,只要咸阳中枢核定功劳,他们最少也获得了五百亩功勋田,苏烈更是有可能升为军侯并提爵三等。
  可能是由于得到重视或者受到提拔之恩,苏烈对吕哲的感官彻底变了。这位起码两米以上的魁梧壮士,他现在对吕哲的爱戴到了一种难以复加的程度,要说还有谁比他更强烈,那当属弓箭部队的主官梅鋗。
  在这一段时间以来,弓箭部队也历次立下奇功,再则是梅鋗第一个靠拢向吕哲,在这种“一朝有权便使来”的环境下,吕哲会不照顾梅鋗吗?如此一来,梅鋗在军功簿上的成绩很好看,起码能够升三爵并晋升军侯。
  苏烈此时正悄悄观察年轻的主将,他不知道吕哲在写什么,能看出写的十分的专注。
  其实招呼人坐下又不招待,在任何年代都是一件非常不礼貌的事情,不过苏烈并不在意。几次共同的出生入死,一些礼节上的冒失似乎更能将人的距离拉近,要是吕哲客客气气苏烈才会有意见,随意的态度反而使他觉得自己在主将心中是一个心腹式的爱将。
  吕哲停下书写转头看向帐帘,这不是未卜先知,而是在梅鋗进来之前帐篷被外面的猛三拍了几下。
  梅鋗进来之后行礼:“参见主将!”
  吕哲含笑点头回礼。
  没有多余的客套,梅鋗径直道:“职有一件事情……”
  好吧,虽然词语造句不一样,但是梅鋗说的与苏烈的意思差不多,都是表达出瓯越溃兵逃向江陵难以避免,冒充瓯越人去偷袭桂越和闽越很冒险。
  一直含笑的吕哲等梅鋗说完才道:“你也自己找个位置坐下。”
  啊……华夏的文字实在太博大太精深了,那个“也”字让梅鋗一愣神,奇怪主将为什么对自己的建议只是笑笑显得那么冷淡,眼角余光发现苏烈坐在一旁才恍然:“原来我不是第一个来提醒主将的人。”
  不是冷淡,应该说是一直微笑表情的吕哲心里很高兴,他重用的几个人中苏烈和梅鋗发现破绽不奇怪,愿意来提醒说明他们是真正的将自己视为吕哲的部下,而且是那种尽责的部下。
  对主将提出异议是一件很有风险的举动,要有主将会恼羞成怒责斥或者弃之不用的心理准备。
  此刻正在对视的梅鋗和苏烈都是互相露出友好的表情。
  苏烈见自己不是唯一一个敢来的人心里感到欣慰,觉得梅鋗这个人真是不错,至少一直尽责尽职。他在想:“以后要与梅鋗多多交流才是。”
  梅鋗却是看见苏烈先来了,稍微一想也能猜出苏烈来这里的用意,觉得要是主将会发火也不会是自己一个人倒霉了。
  后面又陆陆续续有人来了,秦军之中来了苏烈、梅鋗、徐志……还有陈宣、义兼、雕定;六国出身的来了共尉、娩杓、赵显、昆川、武梁。
  再次声明,这时候人们的第一个字不一定是姓氏,而是出身于某国某地,实际上正式称呼的话应该单单叫出一个字,比如陈宣是来自陈仓的宣,那就直接叫“宣”。吕哲习惯于叫全名……
  刚才开会的时候有三十多人在场,此刻吕哲看着到来的十一个人,其中有熟悉也有陌生的,心里在想:“也不是没有人才,只是时间太短没有挖掘出来。”
  当然,不排除有些人是因为交情好结伴来的,并不是所有人都发现那个破绽。
  “你们……自己发现破绽的站起来一下。”看不出喜怒的吕哲见到有九个人站了起来终于露出微笑,“很好。”他看向三个没站起来显得有些局促的人,“你们也不错。”
  明知道来了可能会遭受怒火还敢来,真的是很不错了。
  估计想来该来的都来了,吕哲也没打算等了:“没错,瓯越战败后溃逃了,我们只抓住大概一万来个战俘,剩下的一万多溃兵已经有一千多人跑去江陵投靠那里的敌军。”
  呃,连跑去江陵的溃兵数量都清楚,他们发现自己的担忧真是多此一举。
  似乎是知道这些人在想什么,吕哲用着鼓励的语气:“你们真的很好!这么做并不是多此一举,这对我,对你们都很重要。”
  他们不知道重要在哪,一个个面面相觑露出苦笑。
  “非常重要!”吕哲收敛笑容:“不管其余人有没有发现那个破绽,他们没有来而你们来了!至少让我知道你们是可以用的人才,是将被我大用,注定会连连立下大功的人!”
  很有煽动性的话啊,哪怕冷静如梅鋗、苏烈、共尉这三个早先到来知道吕哲想法的人,他们也禁不住心里一阵激动。
  人之所以是人是因为有智慧有感情,那么人与人之间必然会有交情上区别,被主将亲自表达将会着重栽培,只要是一个人都知道这意味着什么。
  他们看着南郡目前的主将,那目光有着说不出来的热切。
  吕哲满意地看向脸上露出激动表情的十一人:“三天之内,军队将会真正的整编上来。”
  六国那些人不知道这代表着什么,没有太多的惊讶,毕竟之前吕哲又不是没整编过。
  秦军的军官们却是脸色一变,笼统的整编和真正意义上的整编是两回事,真的造册编制之后再盖上吕哲现在的印章,那可是会上报到咸阳中枢的。
  当文书被递送到咸阳,哪怕咸阳的国尉署不认可吕哲的编制,那些造册的军官包括士兵都不会被剔除秦军的官职和身份,国尉署只会刁难和责斥吕哲,严重的话吕哲会被革职乃至于丢进监牢,造册的军官和士兵却是没有损失。当然,军官可能会弃之不用,士兵却是不会。也就是说,六国出身的这些人就有了以后成为自由人的资格,不再会是用来填坑的移民。
  窃窃私语声先从秦军的军官们那边响起,帐篷这种环境下六国的军官自然也就听到了。
  共尉等人听明白是怎么回事之后,他们除了震惊还是震惊。
  这些六国出身的军官先是震惊随后心头一阵苦涩,像是在喝茶那样苦涩后泛起了甘甜,一个又一个走到主位的正前走道,他们缓缓地双膝跪地,可能不是那么整齐却是出自肺腑:“多谢主将再造之恩,我等在此发誓,必将追随吕氏哲至死,赴汤蹈火在所不辞!”
  称呼全称吕氏哲,那是一个很正式的誓言。
  梅鋗一愣,然后露出笑容。
  这是在收买人心啊,而且是“再造之恩”的那种恩惠,以现在的道德观,发誓之后那些人注定是将满身的百十斤肉彻底卖给吕哲了。
  徐志与苏烈一阵眼神对视相续发出苦笑,他们觉得主将实在是太胆大包天了,竟然没有经过中枢的允许干那样的事,难道不怕自己前途尽毁吗?
  “各位请起。”吕哲心里还是很满意的,这样至少是有一批忠诚的部下了。他看向秦军的军官们,拿出怀中的一个木椟:“这个是中车府令的回执(信)。”再掏出一块白绢,“这是蓝田将军的信件。”又掏出一个木椟,“这是内史令……哦,是北疆统领蒙恬蒙将军的信件”
  如果注意看,这三个所谓的“信”其实根本就是假的,其中一个木椟上面什么都没写,另外一个木椟根本就是刚才吕哲记录军官性格的那一块,白绢则根本就是即将送给江陵燕彼的命令。
  吕哲将拿出来的东西全部重新收好,他昂起头颅:“蓝田将军、北征将军、中车府令……”头昂得更高了一些,只差明说咱也是上面有人的,“知道这代表什么吗?”
  众人十分勤快地点头。
  “所以……”吕哲的表情变得异常严肃:“你们之中的不少人已经注定升官进爵。”他说的是已经快马递送咸阳的战功簿,“认为这样就够了么!?”,他缓缓地摇头,语气变得有些,怎么说呢,是诱惑还是蛊惑?他将语气放慢,“不够!本将注定是会封侯拜将的人,而你们,难道不想成为军侯,难道不想爬上校尉,难道不想萌阴后辈!?”
  连续好几个问句问得再冷静的人都会变得激动。
  秦军的军官是在想:“主将竟是跟两位将军私交甚密,陛下近臣也有交情,这样还怕功劳不被肯定吗?”
  六国的那些人却是在想:“能够获得出身(自由)已经不错,没想到跟着军主还可能做官?这简直是上天护佑自己啊!”
  吕哲心里在嘀咕:“按照这个趋势,南方糜烂已经是注定的。在这种情势下,中枢需要有人能在南方坚持至少四个月,根本不会驳回那些合理的要求。”
  唔!?出了意外吕哲也不怕,要是中枢事后算账也没关系,始皇帝没几年好活了,蠢蠢欲动的六国旧贵族在始皇帝死后绝对会起兵,他只要能撑上几年发展起来,到时候咸阳还能拿自己怎么样!
  当然,那是吕哲所能预料到最恶劣的情况,情况可能不会那么糟糕,毕竟徐氏、蒙氏和他都有交情,哪怕不帮助也不会落井下石。最重要的是赵高这个中车府令,他相信赵高出了那么大的力来安排自己,不会在没有达到目的之前就放弃掉。
  然而,真的是那样嘛?似乎徐氏只是利用,蒙氏只是想得到筑城之法,这两个氏族与吕哲只是利益上的交往没有多大的私交。
  好像也不对啊,蒙氏会怎么样是真的无法确定,但是吕哲起码与徐阳结拜,徐岩再怎么都要考虑这层关系才是?
  吕哲心里面有一个很独特的想法,后面咸阳所采取的态度将会决定他日后的选择。
  是的,就是那个决定未来的选择题!
  要是秦国能信任吕哲并委以重任,他将会尽自己最大的努力经营南方,在日后秦国面临灭国危机的时候站出来力挽狂澜。
  这不是狂妄,而是吕哲真的有信心训练起一支能战的精兵,同时也有信心在岭南开发出一块粮食出产地。而且呢,岭南这边的铜矿和铁矿数量不少,他是不懂治金,但是可以招揽人才,发展起来还是相当有底蕴的。
  治金发展起来了,各式各样的武器还会缺少吗?
  吕哲还有华夏两千战争史上的各个兵种在脑海中。他是没那个能耐训练出所有的兵种,可是秦国已经有的重步兵难么,三国时期东吴的提盾朴刀兵难么,唐朝时期的跳荡兵难么,明朝时期的投斧重战兵难么,更多的更多,最次且最没有含金量很容易训练出来的长矛兵也算上。
  一支有足够粮草且兵种齐全的军队,只要让吕哲有机会来发展,登上秦末的这个巨大舞台的军队绝对会是一支劲旅。
  相反,若是秦国不信任吕哲,他绝对会将这场战事一拖再拖,不排除有推波助澜的可能性,让南方的这场动乱持续个几年,乃至于蔓延到中原,最后……秦国怎么样关他屁事,他要南方要定了!
第0143章
一触即发
  整编军队远远没有想象中那么容易,一支军队的构成很多人只看见需要应付厮杀的战兵,其实并不是那样简单。
  一支超过一千人的部队,里面的战兵比例大概是一对五的定数。也就是说一名辅兵要照顾五名战兵的日常生活,包括在后勤上还有战时的物资携带。
  远程兵种上面,弓箭兵的辅兵要求更是达到更高,每两名弓箭手就要有一名辅兵来辅助,会这样是因为箭矢的挑选、准备、运用程序比较多。如果是一支弩兵部队,每一名弩兵更是需要一个专门的辅兵来照顾,概因弩箭的质量比弓箭的要求更高,同时弩机也需要辅兵去拉开弓弦固定住。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04/71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