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秦之帝国再起(校对)第134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34/716

  “郎”既是男人,“君”是雅称,按照这个时候的民俗,是女方那一族对女婿的称呼。也就是说,赵恒称呼吕哲郎君是想表达一个意思,那就是透露赵高要将女儿嫁给吕哲。
  吕哲停在赵恒两步之外,他口中说着“不必多礼”,抬手虚请赵恒一同散步。
  赵恒这才直立起腰看向吕哲,他详细地打量一下吕哲的面容,心里评价:“长相倒也是普普通通,称不上美男子。”在吕哲的虚请下跟随迈步,心里又想:“看长相做什么呢!且先为伯父探探这人的根底……”
  吕哲将赵恒带到重步兵的队列前面,指着排列整齐的军阵:“雄壮否?”
  心里在思考事情的赵恒闻言下意识看向军阵,看到的是一排排身高在一米八到两米的威武军士,又是一阵观察重步兵身上的重甲,连连点头:“雄壮!”
  吕哲高高举起右手,这就像是一个讯号那样,军阵中的军旗被不断摇晃,然后四万七千士卒高声呐喊起来。
  “嘿!嘿!嘿!”
  三声震撼天地的呐喊,吕哲又问:“威武否?”
  赵恒有点懂了,那是在作势,是在压迫。他这一次来根本不是来为难吕哲的,相反是带着特殊的任务,没有要对吕哲不利自然也就心里没鬼,他巴不得吕哲更加强大才好,神态十分欣喜的频繁点头:“威武!”
  吕哲看见赵恒脸上的欣喜爽朗的笑了,问道:“是府令派你来的?”,估计也就这样才能解释赵恒为什么会这样了。
  “是,也不是。”赵恒本来还不需要执礼甚恭,可是吕哲所带的部队给他的震撼实在太大了。他不等吕哲再问反而说起题外话:“您给家伯的信件都接收到了。”这是在点出他与赵高的族亲关系,而后才说:“这次前来是陛下的诏令,恒被家伯点选为副主官,主官还在后面。”
  吕哲能感觉到赵恒表现出来很明显的善意,他只当是信件的内容起到了应有的效果,赵高果然欣喜南方有一个倾向于他的统军人物,这才会派人表达善意。
  “主官乃是新任右丞相王绾委派的王昕,他是王绾的子侄,爵至公乘,现下职为典将军。”赵恒很详细的介绍完,又说:“他统帅两万部队押送三千五百车军械,目前应该还在南阳地界的邓县。”
  “典将军?”吕哲心里奇怪有这样的将军吗?
  赵恒解释:“这是一个临时的职位,给您封赏完毕回到咸阳就会解除,是个没有统兵作战权限的将军。”
  说到封赏,吕哲看着赵恒的眼睛,脸上带笑:“哦,封赏?不知道陛下的封赏是……?”
  被盯着看的赵恒霎时感觉到一种压迫感,他错愕之后笑着说:“您十分圆滑,给朝中诸位显赫大臣写信,家伯运作起来也方便一些。再则,您的功劳也是实打实的,陛下的封赏定然丰厚……”
  吕哲听到“实打实的功劳”这句话立刻警觉,那也就是说咸阳已经派人过来南郡查探过,不然哪里来“实打实”这个说头。
  中枢已经派人来过南郡,这个消息对吕哲是一个不好的消息。
  南郡从两个月前就已经在大动工程,那时是在建立兵堡、烽火台等军事工事,夷陵和江陵中间的平原不但在修整田亩也在挖新城池的地基。这些工程的规模很庞大,只要稍微一查探就知道是在做什么。
  “……陛下与百官商议,已经下诏任命您为南郡都尉,爵至少上造。鉴于南方情势恶劣,又加职征南中郎将。”说到这赵恒似乎有点兴奋,“这中郎将是陛下与百官商议后新增的武职,是仅次于将军的军职。您还是第一个成为中郎将的人呢,史官记录之下,您已经是一位名留青史的人物了。”
  心里正在思考咸阳会怎么对待擅自启动工程的自己时,吕哲听到赵恒的话不由“嘎!?”的发出诧异声。他依稀记得中郎将是东汉时期才会出现的官职,前期不过是戍卫皇宫的一种职务,后面演变成率军出战的一种武职。
  “只等您正式接诏,那就是南郡的都尉了,虽说南方各郡都有一个都尉,这个都尉官职一点都不稀罕,可是您就能安排南郡的防务,也有权建造工事。”赵恒说得有些意味深长,深怕吕哲听不懂似得,加重语气补充:“这是家伯特意为您争取的。”
  吕哲立刻明白了,那是赵高的人探查到南郡的工程,为了掩盖或者说补救才进行这样的安排。有都尉的职务,那么就可以运作一下,将擅自启动工程的事情淡化掉。
  “都尉有防御的职责却是没有出征的权力,家伯前去找徐氏家主交换,又由徐家主提议给予征战权力。家伯为了这件事情付出很多的代价和交换,因此任命您为征南中郎将才被当时还是国尉的王绾通报给陛下。”赵恒越说越严肃,看见吕哲露出动容的表情心里满意,犹豫了一下才说:“您可不要辜负家伯的喜爱啊!”
  喜爱?吕哲突然想起赵高非常喜欢说“人家”显得有些娘娘腔,甩开这些诡异的回忆,他很认真地说:“由我在外,府令在朝中说话的份量也大一些。”
  “不不不……”赵恒见吕哲会错意有些着急:“家伯是陛下的近臣,说话一直很有份量。”
  这下换成吕哲愕然了。
  “郎君。”赵恒说这两字的语气很重,“您可是要成为赵府的郎君,这是陛下撮合的。”
  什么意思?知道自己被任命为征南中郎将的吕哲还真以为“郎君”就是别人称呼中郎将的简称,现在看来却好像不是那么一回事?
  郎君这一个词在华夏历史上出现的频率非常多,春秋时期的郎君是美男子的称呼,到了秦朝则是族婿,东西两汉时则变成了妻子对丈夫的称呼。
  赵恒看见吕哲露出愕然的神情以为是受宠若惊,自顾自往下说:“陛下对您能够临危收拾南郡的局面也感到满意,见家伯对您欣赏,以为是家伯有意招您为婿,所以……陛下金口玉言,家伯也十分满意您的南方的成就,认为您是一个有能力的人才,因此也就顺应陛下的美意。”
  吕哲已经完全听愣了,始皇帝不是自己所想的那样,竟是满意自己能够临危收拾南郡,得知始皇帝的态度心里松了口气的同时,却听见赵恒说赵高要招自己为婿,脸色立刻僵住了。
  赵高是有一个独生女儿,吕哲依稀听徐阳说过闺名叫赵婉还是什么的,听说还是一个美人儿。只是,那是招婿啊,没理解错的话好像是入赘?这他妈的……
  秦朝时期的逋亡人、赘婿、贾人是身份最为低微的一群人,身份比之奴隶还令人看不起。
  赵恒说到一半看见吕哲脸色变差不由停了下来,他能看出来吕哲似乎并不同意这门亲事,脸上的笑容慢慢淡去。
  护卫在一旁的翼枷听到这里已经完全傻了,他可以一直认为妹妹要嫁给吕哲的,而吕哲自和妹妹翼秀相处也没有拒绝的意思。现在听到堂堂中车府令要招吕哲为婿,心里既是紧张也担忧地看向吕哲,他对吕哲有多少女子倒是完全没意见,只是担心府令的女儿不会接纳妹妹,见到吕哲脸上表情变得僵硬,他心里松了口气的同时却又紧张起来了。
  事实也是这样,吕哲现在掌管一郡,很快就是南郡与黔中郡的共主,身边只有一个女人才是不像样。而这也是当今社会的共识。
  吕哲面无表情地问:“你确认是招婿?”
  堂堂的皇帝近臣,掌管中车府,又保管天子六玺的赵高啊,这样的身份说要嫁女,想娶的人起码能绕咸阳一圈。赵恒觉得要不是陛下误会了已经无法改变,否则根本轮不到吕哲来娶,而现在他看吕哲的态度,竟像是不同意?这不但令他大出意料心里也开始变得恼怒。
  “伯父一半是迫不得已,一半也是满意吕氏哲在南方动荡之后的表现才勉为其难的顺水推舟……”赵恒脸上的表情也变得难看,“他竟然敢推辞……不!已经不是推辞,而是拒绝!”
  “家伯的女儿何其高贵,愿意下嫁予你是你的荣幸!”赵恒的口气已经变得僵硬:“你听到这个人人羡慕的消息竟然脸色如此难看!?”
  “嗯?是下嫁,不是招婿?”吕哲理解过来之后再次愣了,他是绝对不可能入赘的,哪怕会因为拒绝而走上造反之路也绝对不可能同意,毕竟这事关男人的尊严。听到是下嫁而不是入赘,他知道自己误会了,不由苦笑出声,脸上也恢复笑容:“府令要下嫁爱女于我?”
  连续的变脸让赵恒有些不明所以,不过见不是要拒绝倒是也不再恼羞成怒。他似乎想到了什么,一拍自己的额头:“是恒词不达意才让郎君误会,郎君爵达少上造,既是都尉又是征南中郎将,自然是嫁女,怎么可能是……”入赘这两字倒是没说出来。
第0168章
时不待我
  误会解除后,吕哲看向了翼枷,他看到的翼枷却是脸上带着微笑,好像……怎么说呢?就是好像对多了一门婚事并没有什么迟疑或者不悦的态度?
  稍微一想,吕哲自嘲:“也对,这年头三妻四妾正常得很,又不是现代在一夫一妻制。”
  错了,现在可没有什么三妻四妾的说法,更没有什么平妻之类的,这个时候的人们还真的只有一个妻子,其她不过是“姬”的一种。而“姬”大概是宠姬、舞姬、美姬,按照理解跟“妾”的性质很相像,只是称呼不同。
  相较起那些稀奇古怪的兴趣,吕哲对女人并不是太看重,他是那种和哪个女人在一起,只要不是太难看都无所谓的人。说难听点就是,曾经在一起的女人太多了,爱过、恨过、无奈过,除了解决生理需要,根本就不会倾入心力,总得来说就是感觉不会再爱了……
  从某些方面来说,吕哲其实对娶赵高的女儿心里感觉挺奇怪的,毕竟赵高可是历史上的大奸臣,娶一个大奸臣的女儿能不感觉奇怪吗?
  吕哲除了联姻计划之外还有一些想法,可惜的是与蒙氏的接触似乎并不成功,而似乎徐氏也根本没有做出反应。
  写了那么多的信到咸阳,最后做出反应的是赵高,吕哲对这一点有些无奈,他本想着与这两个军方大臣接触看看,哪怕得不到什么帮助也建立起交情,不过看来想得太轻巧了。
  已经统领北疆的蒙氏现在算得上是秦国最大的宗族了,蒙恬麾下有精锐秦军三十万,这是一股强大的力量。
  徐氏一族从徐岩的老子开始就是蓝田将军,徐氏的实力看上去只是中上层,不过他们的人脉比之蒙氏一族还要广一些。
  “本来也是打算有了一定的成就找某个家族联姻,现在这样也好……”吕哲想完对卫瀚吩咐:“命全军原地扎营。”
  卫瀚自是应命而去不说,翼枷脸上却是闪过一丝的轻松。
  是的,翼枷心里就是感到轻松,以吕哲现在的身份地位,翼秀怎么都不可能是妻子了,而看吕哲现在的状况未来也必然会有更大的成就。
  没有办法让妹妹成为吕哲的妻子,翼枷心里虽然觉得有些遗憾,不过吕哲也没有违背诺言,与翼秀相处得也不错。他想:“也许这也是一个不错的结果了。”
  旁边的社惊看了看吕哲又看了看翼枷,他的表情却是莫名地感到失望,似乎在嘀咕:“……还以为能靠着这层身份,没想到……”
  “呵!也罢,没有被两氏放在眼里,那么也无所谓……”吕哲没有愤怒,就是有一种无奈。
  赵恒正在大声介绍那些马匹的事情,按照他的说法,那些马匹是从陇西的牧场集中过来的,因此才花了那么多的时间,不然在半个月前他们就应该来到南郡。
  “……家伯有四个牧场,马匹十数万,可惜的是现在正是繁殖季节,否则这次带来的就不会是三千余马匹,该是上万才对。”赵恒是觉得这个定亲的礼物有些寒掺才特意解释:“您既然同意亲事,也该准备回礼,我回去的时候就该带上。”
  吕哲“嗯”了一声没有说话。南方不适合起兵作战,对马匹的需求并不迫切,他听到赵高有十数万战马心里不由开始在为未来做打算。
  秦国的祖先本身就是牧马的部族,因为保护国周天子才被赐予封地定居下来,在秦穆公时期还是那种游牧多过于农耕的状态,到了秦惠文王时期打了巴蜀才农耕过多于游牧,哪怕是到了现在也还保留游牧的一些部族。所以一直以来秦国就没有缺少过马匹,骑军的战力也不比草原胡人差,这个特点在长平之战时最为突出,那个时候秦军就有一支飞骑。
  秦国最大的牧场主是嬴政,他的文武百官们也有自己的牧场,赵高拥有十数万马匹并不显得夸张,像是蒙氏这种大部族的马匹家族掌握的足有三十多万。
  马匹就只是马匹,没有经过驯化的马匹永远都不是战马,而十匹马中能成为战马的数量不会超过三匹,十数万也不过才能驯化出三万匹战马。
  “三千马匹中,有一千战马,额外那些虽然无法骑乘作战,却是可以作为拉车牲畜。”赵恒说道这看到吕哲的表情有些奇怪,不由问:“是嫌弃少了吗?”
  吕哲被问得回过神来,如实说:“确实少了,要是再多一些就好了。”
  “哈哈!”赵恒听了不但不怒反而有些开心:“这就对了,自家人,有什么说什么。若是嫌少,你可以给家伯去信索求,想来是不会被拒绝的。”
  吕哲笑了笑不再说话,他并不是要组建大量的骑兵部队,在南方骑兵受限于地形根本施展不开。他是想着拥有更多的马匹来优化后勤体系,同时也为民间的开垦增加畜力,要知道现在民间拉田的主要畜力是马而不是牛。
  两人有说有笑一同进入邔县,吕哲从赵恒的话中了解到更多的信息,比如咸阳还真的没有将南方的动荡太当做一回事,或多或少透露出来的信息是专注于中原。
  “不当一回事?”吕哲心里有些苦涩:“是啊,在有更大的计划面前,南方的糜烂又算得上什么。”
  三川郡现在已经有十万精锐秦军,北疆军的十万大军又被部署在太原郡的交界,这正是始皇帝引而不发的证明。
  吕哲基本已经认定自己的猜测是正确的,刹那间他不知道是该为始皇帝的魄力而感到赞叹,还是叹息上位者无视民间的疾苦。
  宁做太平犬不做乱世人可不是说说而已,南郡只是动荡不到半个月就有二十多万人死在混乱之中,民生更是被破坏的不成样子。
  那些陷入割据的郡县,互相打生打死之下每天都在死人,根据探子的回报一些武装为了不让敌对得到粮食,而在大面积烧掉本来应该收割的农作物。在未来的一段时间里,南方各郡的粮荒已经无法避免。
  “也不知道南方各郡的人口分布。”吕哲没注意赵恒又在说什么,心里考虑着:“不若宣传一下,吸引其它郡县的人口来南郡定居。人是一切的根本,有足够的人口才有足够的劳力,兵源也比较充沛。只是对后勤的压力太大了啊?”
  大量的外来人口也有相应的隐患,且先不谈会混入细作什么的,要是外来的人有针对性的破坏一些什么,那时将防不胜防。不过吧,要真有人想要蓄意破坏什么,有没有接纳外来人口都会发生。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34/71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