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秦之帝国再起(校对)第136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36/716

  “……主将这样的安排想必已经有全盘考虑。”苏烈的想法比较简单:“我们先完成第一步的等待主将前来就是了。”
  其余的将领心想:“也就只能这样了。”
  看见同僚们如此举动,季布心里苦笑。他自那次惨败之后就意识到自己的不足,不想放过一个充实自己的机会。他觉得吕哲将作战部署的大略提出来是有用意的,而不是简单的让部下们去执行。
  “主将是在物色将领,有心培养。”季布比谁都想抓住这个机会,“可以预见,秦国无力顾及南方已经成为事实,在未来南方将会是主将攻伐的场地,为了攻取南方主将需要更多的统军将领。”
  不但季布明白这点,梅鋗其实也明白,乃至于许多人都明白那意味着什么。
  且不管愿不愿意,吕哲在未来成为南方其中的的一个霸主已经是既定的事实,毕竟吕哲已经完全掌握南郡,黔中郡也即将收入囊中。相较起其它混乱割据的南方郡县,有了南郡和黔中郡的吕哲还没有资格成为一方霸主吗?
  且先不谈秦国会在什么时候重新稳定中原,昂或是天下重新陷入割据。又不谈吕哲会一直效力于秦国,或者是割据自立。掌握两郡的吕哲所建立的功业绝对不会低,那么作为跟随吕哲的众人也必然会飞黄腾达。
  包括季布、梅鋗、苏烈、共尉等几个高级将领可是亲自听吕哲表态过,只等咸阳的态度明确,就要选择未来的道路。他们十分明白那意味着什么,现在是立业之初,想要建立功业的人若是不抓住机会表现,等待局势明朗下来所要付出的努力将会是十倍百倍,甚至可能再也没有机会成为核心。
  季布看向一脸沉思表情的梅鋗,心里想:“上次我已经辜负主将的信任,起点比他低了许多。在座之中,除了梅鋗之外还有谁在争取这个机会呢?”,看了看苏烈、又看向那些不知情的人,“苏烈比之梅鋗较为淡薄,这是苏烈的劣势也是优势。从主将这次命苏烈为征伐黔中郡治府统帅就能看得出来。”
  “好了好了,多猜也没有什么用。”苏烈站了起来,“明日既要快速行军又要攻城,各位同袍还是早些歇息吧。”说着率先走了出去。
  鬼使神差地,梅鋗看向季布,而季布同样也看过去,两人霎时都是一愣,而后笑了笑。
  已经走出去的苏烈拍着脑袋又走回来,他“哈哈”笑得比较大声:“忘记这是我的帐篷了。”
  一阵附和或是出自真心的笑声,各人也就相续告辞。
  苏烈等待同袍们离去才走进内帐躺下,闭着眼睛心想:“大战在即,主将这么做真的合适吗?”说的是鼓励各个将领的竞争,他虽然耿直爽朗不代表是瞎子,季布和梅鋗的神态都看在眼中。
  隔天天还没亮,整个军营就活了过来,由于不能埋锅造饭倒是不需要进行什么准备,在各级的将领约束下,部队开始向目的地进发。
  他们走了大概十里左右,沅水的水系弯曲幅度变大,显然是不可能再沿着岸边自己前行,到了这个位置也不再需要隐藏,也就更改方向进入骆摇所部走过的小道。
  苏烈的统军方式已经不能用中规中矩来形容了,可是说根本是按照吕哲的规划再行动,他除了必要的斥候小队有派出去之外,整支大军没有任何的分兵举措。
  “本来就是要靠近这个位置让守军发现,这样才能给骆摇创造机会。”面对季布的提问,苏烈有那么点理直气壮:“所以分兵合围啊,围三阙一什么的完全没有必要。”
  季布有点头大:“我们的部队数量多,集中攻击一处太过浪费了。”
  “不浪费,不会浪费。”苏烈摇着脑袋:“主将有吩咐,兵临城下时你和梅鋗各自领兵一支,卡住南面和西面。”
  梅鋗“嘿嘿”笑了笑:“不错,以其在城内混战,不如将敌军驱赶出来,而后在旷野掩杀或是俘虏。”
  季布发现梅鋗说完很多将领也都笑出来,他心下暗自皱了皱眉:“明明能更好的完成主将的战术目的……”
  很快,大军没有遭受任何阻击就来到治府城下,他们尽管早已经知道百越人不善于经营城防,看见五米多高的城墙破败失修也是一阵嘲笑。
  苏烈很认真的又把吕哲的命令看了一遍:“那就按照计划,季布和梅鋗各自率领一校,季布走西边,梅鋗走南面。”说完又在翻找令牌,一点都不像个统帅几万大军的最高指挥官。
  现在可不是开玩笑的时候了,季布和梅鋗恭敬的行礼,两人接过令牌就策马下去调动部队。
  苏烈看了看留在原地的军官们:“赵显你的任务是率领本部将攻城梯假设完毕,武梁的部队跟随其后进攻。”停下来又再看了看那封信,“雕定是主攻城门,要是骆摇真的打开城门你就作为先头部队杀进去。而后陈宣需要立刻进城支援。你们进去后配合骆摇攻取或是守护粮仓。”
  被分配到任务的军官都有些傻眼,他们看苏烈的举动,那分明不是苏烈自己想的,而是在按照吕哲写下的命令行事而已。
  “这都算什么事啊?”军官们既是傻眼又是无奈,搞不懂怎么会有这样的指挥官。
  苏烈对同僚们怪怪的眼神视而不见:“我呢,我则是统帅后续部队作为预备队,随时应付可能出现的意外。”
  不少军官撇了撇嘴,心里嘀咕:“就您这样的,还随时应付意外呢。”
  不管苏烈是怎么地搞笑或者说大失威信,也不管百越的守军是多么紧张地在部署防御,秦军对黔中郡治府的行动总算是要开始了。
  苏烈看向已经领军从左右两翼各自出发的季布和梅鋗,心里的无奈比谁都多:“主将还没有明明白白的表态,只是派人去接各位同僚的亲人罢了,这两个家伙都太心急了。”轻轻地叹息了一声,摒除杂念也就专心应对攻城了。
第0170章
项氏起兵
  急吗?有点长远目光的人看来,在还没有发生之前做准备是理所当然的事情,总好过事情发生的时候被弄了个措手不及。
  机会从来都是留给有准备的人,季布坚信这一点,梅鋗也同样赞同这一点,甚至是一直表现憨厚的苏烈同样也理解这一点。
  人站在什么样的位置所看到的东西都不一样,很多时候人们把这个解释为“阵营决定立场”昂或是“屁股决定脑袋”。当然,这个说的不是季布、梅鋗、苏烈等人,而是在遥远的会稽郡的一些人。
  南方陷入动乱了啊,而且是很多郡县一乱就不可收拾的那种。对于一直在经营和准备的项氏来说,这场动乱来得太早太突然了,以至于在动乱开始的时候大部分项氏的重要成员不在会稽。
  项氏想要布的局不会仅限在会稽一地,仅是会稽郡的布局也太小了,不符合项氏所要做的大事。
  范增出现在南郡,他带有南方很多郡县的地形图,如果不是有志吞南方乃至于天下的雄心壮志,项氏何必去绘制那么多地图。
  项梁常年在会稽郡经营,项伯却像是一个外交家一般行走于各地。
  项伯也是一个能言会道的人物,常年行走于四处联络党徒,在他的奔走之下各地的旧贵族形成了一个反秦联盟。
  这个反秦联盟是否牢靠根本就无所谓,他们致力于推翻秦国复起旧国,互相之间情报共享。一些秦国的官员也是这个联盟的一份子,很多情报就是经由这些在做官的人透露出来。
  民间一直在传言秦国酷烈,事实上秦国的赋税和徭役也确实重,但是暗地里没有人推波助澜的鼓吹影响会那么大吗?
  欲使国家灭亡必先毁其根基,国家的根基既是民心。谎言说一千遍一万遍就会成为真实,何况乎秦国的国策真的是太不珍惜民力了。
  项梁化名梁项成为会稽郡郡守的幕僚已经是两三年的事情,那时候的会稽郡守还不是现在的殷通。
  项氏在会稽郡经营当然也不是近期的事情,实际上项氏也不止在会稽郡有基业,只不过会稽郡是项氏经营得最好也是最成功的一个郡罢了。
  或许荒谬,不过事实确实是那样,南方各个郡的郡守被委派之后到达当地都会需要当地人的支持,他们的做法一般是招募当地有名望的人作为幕僚,形成一种“权与权”的结合。
  所谓的“权与权”并不难理解,既是郡守掌有“大义”,也就是国家(皇帝)给予的权利,而当地人对本地熟悉控制乡里,有着使郡守的政令能够被执行的“族权”。
  举一个例子来说明项氏对会稽郡的经营,身为会稽郡的郡守殷通根本不了解自己治下的实际情况,他所看到的只不过是幕僚愿意让他看到的,他所了解的只不过也是幕僚们愿意让他了解的。
  整个会稽郡有二十七个县,项氏持续经营之下控制了二十一个县。会稽郡中有三万的郡县兵,其中两万人已经被项氏暗中掌握,首府吴县五千郡县兵的将领也有三个军侯已经被项氏收买。
  什么叫处心积虑?项氏的经营就叫处心积虑!
  南方陷入动荡已经快三个月,会稽郡与咸阳中枢失去联系也已经快两个月,郡守殷通是看在眼里急在心里。
  殷通在心急什么呢?是心急于国家陷入动荡,痛惜民不聊生吗?不!他心急的方向有些诡异,是在急切的想知道其它郡的态势,然后做下一步打算。
  动荡来得太过突然了,好像是一颗石子投入湖面映起一连串的涟漓,而这道涟漓在湖面飘的时候像是起到什么变化,刹那间变成了大海的波涛。它没有半点征兆地突然十分汹涌,拍击得人心混乱。
  谁也没有想过,一个地方的动荡会在短时间内有那么大的影响力,哪怕是勾结百越入侵南郡的项氏也没想到会成为这样。
  在项氏的布局中,范增应该联系到南郡的六国旧臣民,成功地蛊惑那些人和百越人联合起来击败秦国的南征军,而后将战乱引到秦国的产粮地,也就是巴郡、蜀郡,达到破坏秦国国力的目的。
  只要巴郡、蜀郡一乱,项氏下一步的布局也将得到奇效,到时候暴乱的羌族会近一步的加剧蜀郡的动荡,与桂越合力像是占据黔中郡那样搅得蜀郡永无宁日。
  蜀郡一乱,秦国必然震荡,从各地抽调驻军前去蜀郡作战也就势在必行。
  项氏和众多躲藏在暗地里的旧贵族为什么那么做?他们就是想要让各地的秦军向蜀郡调动,然后秦国各地空虚的时候他们在民间煽动仇恨,以达到近一步削弱秦国的目标。
  一个庞大的计划不会只有一两步,事态进展到这里也只不过是这个计划其中的一小部分。到时候一直与项氏有联系的赵地张耳、陈余,韩地的韩成,他们将会进入草原联系匈奴头曼单于,蛊惑匈奴人进逼河朔,逼迫秦国在不利的态势下与匈奴展开大战。而这只是他们削弱秦国的第三步!
  没想到的事情发生了,范增也不知道搞什么竟是失踪了,南郡的六国臣民没有与百越人联合,而百越人的十万大军竟然败了,败在一个只有三千多战兵的秦将手中,最诡异的是这个秦将也不知道使了什么方法竟然收拢了哪些六国臣民。
  这个消息传到项梁耳朵的时候,他被惊得目瞪口呆,可以说完全就不敢相信!
  后面消息一再回馈,那个秦将叫吕氏哲,吕氏哲已经平定南郡,吕氏哲在打动工程,吕氏哲……很多很多个吕氏哲的消息……
  “这个秦将倒是有趣。”作为项氏的掌舵人,项梁无法接受布局被搅局的同时,他探知吕哲的举动,评价:“幸运地借势而起,他在南郡的所作所为倒是为秦国开了一个坏头,不全然是坏事。”
  说的是吕哲私下放走昭氏又收揽郑氏,然后动工大量工程的事情。这样的所作所为稳定了南郡,可是对于其它郡县的郡守来说却是一个模仿的机会,有利于项氏等反秦同盟分化秦国。
  项梁判断吕哲有自立之心后立即派了一个类似于使节团的队伍前去,不过会稽郡到南郡的路途非常遥远,途径的各地又是混乱不断,拖了两个多月还没有抵达南郡。
  南郡作为动乱起点又是第一个平稳下来的郡,很多有心人一直在关注,他们在等待也在筹划,而一些看不清局势……或者说根本不管什么局势的人,他们以为机会到了乘机而起。
  项氏与各方人马的布局到了这里已经被搅得乱七八糟,项梁无奈之下只能启动会稽郡的计划。
  自南郡动乱伊始,还没有蔓延到其它郡县的时候,幕僚们就一直在向殷通灌输一个思想,那就是秦国暴政,治国无法长久。
  要是对秦国忠诚,那么殷通应该杀掉幕僚吧?可是没有,心里本就对秦国了解的殷通也赞同这一点,他还没上任就与几个好友交流过时政,普遍认为秦国使用民力过头了,迟早要酿成大祸。
  殷通尝试过写谏书递交中枢,可是中枢一点都不接纳谏言,甚至还下诏怒斥,因此也才会被派到南方的会稽郡成了一个流放式的郡守。他听过一个传言,说是冯劫、王绾、李斯等朝中大臣也建议始皇帝与民休息,一样是惹得始皇帝大怒训斥。
  这一些事情让殷通产生了一些额外的想法,来到会稽郡后立刻经营势力,和当地的宗族、豪绅走得非常近。不然当堂堂郡守会没有察觉郡内的不对劲?他只不过是把那些异常当做是自己经营衍生的事件,而没有发觉努力经营的一切并不属于自己,而是属于项氏。
  因为项梁对殷通极力奉承与百般讨好,两人甚至成了好友。
  在衡山郡、庐江郡、长沙郡相续被南郡的动乱波及到时,那时殷通就找来项梁,问:“现在是我们的机会吗?”
  正着急等待范增归来的项梁犹豫再三,答:“现在动荡才刚刚开始,不清楚秦国会采取什么反应,应该继续潜伏才是。”
  南方郡县全部陷入动荡,各地武装四起,到处厮杀不断时,殷通再次找到项梁,说:“动乱已经越演越烈,各郡首府相续沦陷,郡县兵们也都造反了……这是上天要灭亡嬴秦啊。我听说先动手的就可以控制别人,后动手的就会被别人所控制。我打算起兵,你觉得呢?”
  一直没等回范增的项梁心里心急如焚,敷衍道:“我听说有一个叫龙且的人物,他最近很不安分四处招募青壮,显然是有不臣之心,不如派人捉拿于他,逼他造反,我们先看看郡内各县的反应,然后再做决断?”
  殷通一想“对啊,现在局势还不明朗,抛出一个小棋子来试探试探也好?”,随即同意项梁的建议。他哪里知道龙且是项梁子侄项籍的好兄弟,项梁也的确是想试探对会稽各县的掌控力,因此才会有这举动。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36/71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