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秦之帝国再起(校对)第178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78/716

  兵堡在建立之初就想过要捣毁,每个兵堡都有留下各自的措施。甲二号兵堡濒临汉水,地下挖空的一些位置只要拉断梁柱就会使整个兵堡下陷,因此倒也不需要准备多久。
  现在只是上午辰时一刻,梅鋗是该撤军,但清楚不是简单的烧毁刚刚建立来没来得及巩固的营寨和捣毁兵堡,而后军队甩着脚丫子向南跑就算完。
  历来军队后撤都容不得一点马虎,稍有不慎撤退就会变成一场溃败,梅鋗有补充过相关的知识,明白应该先做什么。他集结包括战兵在内的两万人,出营之后开始摆列简单的方形军阵,这一动静自然是被不远处的秦军发现了。
  南郡一方的营寨稍有异动少艾就得到通知,他被吊上巢车向东面看去,看到的是大约两万敌军正在号角声中排列队形。方形军阵可行军可进攻又可防御,他只当敌军昨天试探了几次还不够,今天一大早就想继续进攻。
  “弓弩手、床弩各自准备!”
  昨天营寨已经被打破了一道,不过南郡守军没有留下兵力,秦军重新占领后连夜修复,大概又恢复了大半的防御工事。
  少艾看见敌军开始在号角声中缓缓地推进,他又传下几道命令。
  司马欣的回复已经送到这座营寨,说是今天的申时就会抵达,少艾巴不得敌军继续进攻,他也已经想好第一道和第二道营寨在适当的时候放弃,吸引敌军深入营寨,用这样的方法造成一种营寨随时都可能失守的假象牢牢的吸引住敌军。只要他们能拖住敌军,等待司马欣的主力部队来了,那就是营寨外三万敌军的末日!
  不得不说,这一个策略是学自兵堡,少艾对昨天兵堡故意放开防线引入三千余己方士卒真的感到耿耿于怀,那三千秦卒逃回营寨的只有不到两百人,其余已经变成尸体被敌军用板车运到战场的两里开外,到现在为止近四千具尸体还暴露在荒野暂时没办法收敛。
  不断有秦卒僚望手在报敌军接近的距离,排好队准备射箭的弓弩手先后射出几枝箭矢,这些箭矢先后发出,有秦腔在喊“弩箭最远四百二十步,最佳三百步”“弓箭最远一百八十步,最佳七十步”。可以把这个举动看成是秦军弓弩手在校正,射箭有抛射、攒射、散射,在战前都需要进行确定,现下的华夏军队称呼这个叫做“丈量”。
  梅鋗看见秦军在射箭丈量皱了皱眉,秦国的箭矢之利到现在已经是深入人心,每支想要与秦军作战的部队还没开打前看见秦军射箭丈量都会感到心惊胆战。他在南郡八个多月也一直在操练弓弩部队,训练的方式与秦军别无二样,自己又是出自秦军,对营寨内的秦军箭阵要怎么摆设并不感到陌生。
  秦军箭阵多变,并不是说敌军进来射击范围就会放箭,很经常是放敌军的先头部队进入最佳覆盖范围,然后用连续的波段式箭阵向敌军先头部队后方发箭。这样的用意是阻断敌军的后续部队,梅鋗在夷陵之战中对付百越最常使用的就是这样的箭阵模式。
  前军已经上去,后面的军队被箭阵阻断,前方的部队继续攻人少是没作用,后面冲不上去,前方的部队是前进还是后退?
  箭阵的几种模式有各自针对的意图,哪怕明知道会发生什么事,除非能够成功将箭阵压制下去,不然知道了也没什么用。
  少艾在巢车上看见敌军停在六百步之外也皱眉了,六百步距离正是床弩够不着的位置,他暂时猜不透敌军集结上来又不进攻是想干什么。不是他不聪明看不出敌军的意图,而是南郡的部队来了之后立刻进攻,给他的印象已经定型为敌军想要攻破营寨,谁又能想得到梅鋗集结部队压上是为了撤退在做准备。
  梅鋗带着两万部队压上,营寨之内却是数千人忙着搬动柴火和洒下硝石和硫磺,兵堡那边则由次官高带着人下到地下室在绑纤绳。
  少艾看了看列阵不动的敌军,又看向不断有人在跑动的敌军营寨,正要思考敌军这是想要做什么,前方一阵“呜呜——”的号角声被吹响,两万敌军又开始在向前压进。
  两万人走动时,迈步的脚步声很大,守护军营的秦卒听着轰隆的脚步声握紧手里的兵器,弓弩兵的报号手一直在喊“五百九十步”“五百八十步”,听报数的节奏慢成那样,可见两万人走的速度有多慢。
  “好像……有点什么不对?”少艾看见敌军在五百五十步又停下来,再结合敌军营寨的举动,他要是再没想清楚就不配做一名偏将军了:“集结部队!”
  话音刚落,梅鋗已经带着部队来一个原地转身,后队变前队在“呜呜——”的号角声中迈步,这一次走起来倒是很快,不一会就撤到离己方军营大约两百步的位置,然后停下来又在号角声中原地转身。
  怎么办?少艾现在只有五千两百出头的兵力,察觉敌军有要撤退的意图,部队是下令集结了,可是敌军不是那么不管不顾的撤退,他算了算己方主力到来还需要四个时辰,哪怕要出去干扰兵力也不够啊!
  一阵沉闷的响声从兵堡方向传来,几万人被声音吸引看去,看到的是一直大约八百余人的部队早早就站在兵堡一百多米外,而兵堡也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竟是整个发出奇怪的动静倾斜着倒向汉水河。
  “果然是要撤!”刚才还只是猜测,少艾看到敌军自毁兵堡立刻肯定自己的看法,他让人降下吊篮,对着几个军侯大喊:“兵力调到东面来!”
  梅鋗这个位置无法看见兵堡倾斜到汉水河的全景,他看了一下秦军营寨,那里的秦卒身影在不断增加,显然是集结部队想找机会扑上来。
  虽是撤退,但是梅鋗也有自己的打算,他早早的弄出动静就是想让秦军察觉自己想要撤退,秦军只有五千余人,若是得知他想要撤退必会有些动作,他倒是想看看秦军会不会立刻扑过来。
  秦军若是出营扑来,那对于梅鋗来说就实在太好了,他正不甘心率军前来没有取得什么战果。只要秦军敢于脱离营寨五百步,他立刻会下令集结好的两万兵卒全军突击,在撤退前咬上那么一口。
  为了吸引秦军出来,梅鋗刻意放缓火烧己方营盘的时间,等了大概两刻钟不见秦军推开营门撤去拒马等障碍物,他带着失望的心情让人放火。
  从秦军营寨向东面看,能清晰的看见一股股浓烟升向天空,少艾却是迟疑着要不要打开寨门率军出去。
  梅鋗等待营寨的后续部队出来,又将兵堡的守军队列安排妥当,他亲自吹响了撤军的号角。
  两万六千余部队,阵列中的军官听到号角开始带着部队向南迈步,走在最前面的是原兵堡守军,其后是一千的藤甲兵。
  原兵堡守军和一千藤甲兵可是接到命令,如果秦军出营追来他们得到信号会停下来监督身后的客军,那时他们就会变成后队,梅鋗则会看情况寻找机会重创追来的秦军。
  少艾还在犹豫,见到南郡一方的两万六千余人离去近一里,他又询问了一下什么时辰,得到过两刻钟才会到午时,他算了算离主力前来还需要两个多时辰,叹了口气等待敌军离开两里再出去三千人远远吊着。
  五千人实在是太少了,梅鋗的撤军又明显是留下精锐在后队,少艾没有把握依靠五千人能扑上去咬住敌军两万六千人两个时辰。
  梅鋗率军走了三里路,得知秦军这时才派出三千人追上来,他有那么点期待地命令全军止步。可是追上来的秦军保持两里就不再追,且他派人返身欺进秦军马上就退。
  “敌军主将也是一个谨慎的人。”互相试探来试探去,梅鋗知道没机会了,要是敌军不接近到一里内不想再理会,逐下令:“全军继续向南!”
第0233章
都在等待
  战争不是简单的带着两帮人互砍就是战争,如果只是简单的互砍无论有多少人都叫斗殴。
  战争之所以是战争是充满了斗智斗勇,看似枯燥无味的试探一直是战争必要的步骤,在试探中猜测敌军首脑的想法,从中找到可乘之机削弱敌手,削弱到一定的程度再歼灭之。
  梅鋗一路被秦军吊在后面,直至接近邔县时吊着的三千秦军才停下追击。
  两万六千余人撤到邔县时,吕哲又来了一道命令,让梅鋗的部队进入城池,与城外的部队形成互守之势。
  梅鋗进城时看了看城墙,邔县的城墙并不像南陵城或是兵堡使用那种有棱角的布局,而是非常传统的长形结构,而城墙的高度也只有三丈。他命令部队到城内的军营安置,自己带着亲兵走上城墙走道。
  临战状态,邔县的原驻军正在从走道搬上箭矢、檑木、石块等守城物资,在某些城墙段更是架起柴火在烧油锅。
  梅鋗上了城门上方的城楼,从高往下看去,北面的城墙段一片忙碌的身影,目光转到城内看见的却是不少黔首在兵卒的指挥下清理靠近城墙的房舍。他很仔细的看了看黔首,发现几乎每个黔首都带着紧张的表情,显然黔首们没有想到邔县会成为战场心态还没有稳定下来。
  西、南、东,邔县的这三面城墙也在准备作战物质,这座城池的城墙是吕哲占据南郡之后在原有的老旧城墙上加筑,它不像南陵城或者兵堡会在城墙走道上设立防御箭矢的顶盖,不过女墙倒是加高了三尺,相距五十米也都筑造了一座砖块砌成的箭塔。
  有不少军官正在城墙上重复喊话,内容是教兵卒们在秦军射箭的时候要懂得躲在女墙后面,看那些兵卒专注倾听的模样,很像是在做临时抱佛脚的事情。
  邔县不是全部驻军的兵堡,注定没有办法构筑迷宫式的甬道,那么也就注定要顶着损失死守城墙,要是城墙失守城门又失,那就只能在城内的民居层层抵抗,不过那样一来不但民居不保,黔首肯定也要遭殃。
  其实梅鋗真的有些不明白,吕哲构筑外围的兵堡体系不是为了阻敌于南郡之外吗?怎么那么快放弃外围的阻敌防线,一下让战火燃烧到城池。
  秦军是有十万军队来袭,可是短短时间内秦军的一路损失了一万四千多,证明南郡的部队是可以在野外与秦军较量一下的。
  既是有能力,那为什么还没有真正试试就自己主动退缩,阻敌于外可以避免南郡的损失。连尝试一下都没有就退回来,那要对南郡的民生造成多大的破坏,又会对南郡黔首的心理造成多大的恐慌?
  周文和雕定听说梅鋗来了在北面城墙特意进城来找,他们看见梅鋗一脸的迷惑与不甘。
  雕定与梅鋗同事久了也就少了顾忌,立刻问:“鋗怎么一脸的忧愁?”
  梅鋗转身一看,见来人是雕定和周文,又见两人身上各自都带伤,而似乎周文伤得还挺重,道:“怎么有伤不好好安歇,出来吹风?”
  周文行了一礼退到旁边,雕定又重复问了一次。
  “一切尽在主上的掌握之中,鋗哪里有什么忧愁?”梅鋗可不是没心没肺的人,怎么可能在人前编排吕哲,他笑着问:“听说主上已经抵达鄢县?”
  周文回收观察城内的目光,为了战前跟梅鋗尽快熟悉,接过话头:“正是。主上已经率七万部队抵达鄢县。娩杓也已经来回运输四十万石粮秣到了鄢县。有兵有粮,将秦军阻挡在邔县与鄢县这一道防线必是不难。”
  “甚是啊……”随口敷衍了一下,梅鋗问:“乡里的黔首可是转移完毕了?”
  “早在收到秦军来袭的消息时,主上已经命人将乡里的黔首转移到城池之内。”周文在邔县已经待了接近两天,基本是清楚发生了什么事,“现下城内有口众接近三万。”指着城下忙碌的身影,“梅将军且看,搬送守城物资与在拆去房舍、加固城内工事的正是撤到城内的黔首,部分老弱则是被安排在城中府衙周边。”
  愣住了啊,梅鋗还以为吕哲会安排人将黔首转移到后方,没想成是集中到城池之内。他依稀记得吕哲似乎有个什么移民计划,要从北境的乡里移动人口到新筑的南陵城,邔县和鄢县附近马上就要成为战区了,怎么不是移往南陵城而是就近进入城池?
  梅鋗又哪里知道此一时彼一时,非战时将邔县和鄢县的黔首移民还有可能,现下这两个县面临战火,黔首又不像军队那么有约束力,每天能走个二十里已经算是快的了。在战时移民,期间被秦军咬上的机率几乎是百分百,这种条件下怎么迁移?
  南郡也不是移民计划,蒯通现在在后方做的就是这么一件事情,他三天之内已经向南陵城转移进去十六万,预计在两个月内就能将鄢县往南的三十余万人转移成功。
  在邔县与鄢县的左右两边,季布和翼枷也各自带着一千吕哲的秦军配合当地的驻军在安排转移事项,只不过相比起蒯通在后方的运作,他俩现在要做的就是舒缓黔首紧张的情绪,拖延黔首向后转移的时间。为此,三天之内季布和翼枷已经动了暴力机器,将一些喊得凶的人以扰乱地方的罪名处死。
  吕哲停在鄢县构筑防线是其一,其实防止北境民间生乱才是现阶段最重要的事情,不然他就该留下兵力之后亲自赶到南郡最北方的邔县,而不是停留在鄢县。
  鄢县的交通发达,南郡包括苍梧郡、衡山郡的消息也可以快速地送抵,除此之外在这个特殊的阶段,吕哲也不能无视其它地方消息。
  秦军没有南下之前,南方就被项氏的谣言搅得沸沸扬扬,先不说项氏集结二十万的兵力到底会矛头指向哪里,长沙郡和庐江郡吕哲亦是不敢放松监视。
  长沙郡的吴芮正在湘水一线和四氏联军死顶,能不能顶住是个未知数,不过看吴芮连归附吕哲请求援军的事情都肯干,可见吴芮是没什么信心能顶住四氏联军的进攻,搞不好吕哲这边还没有与秦军分出胜负吴芮就带人逃亡南郡了。
  庐江郡那边的桓楚还在倒向吕哲和项梁之间犹豫不决,如果项氏集结起来的二十万大军不是指向九江郡和号称要去攻打陈郡,而是兵锋指向桓楚的庐江郡,可以想象吕哲现在没有军队可调,桓楚在面临项梁二十万大军抵近时归向新楚也没什么值得意外。
  项梁趁吕哲与秦军大战时兵逼庐江郡是一件很有可能的事情,只要庐江郡归了新楚,那么项氏就能盘踞三郡,以庐江郡作为前进基地,到时候再窥探九江郡、衡山郡、南郡、长沙郡也就容易了许多。
  估计项氏等待这个机会也等了很久,不然也不会费那么大的劲在搅拌风云。
  吕哲与秦军厮杀一时半会不会分出胜负,项氏要是阴一点就停在庐江郡坐看吕哲与秦军拼个两败俱伤,若是考虑全局则一定会再次逼迫吕哲归楚,无论怎么选对项氏来说都有利。
  当然,那些都只是吕哲自己的猜测,不过真的不得不防。他现在也没有太好的办法,能做的就是在南郡尽快与司马欣这一路决出胜负,然后抽调部队回后方震慑。
  想要快速分出胜负有两种方法,其一是野战,不过吕哲对此实在是没有太大的信心,哪怕是知道南下的十万秦军只有六万战兵其余是辅兵,他也不觉得只有三万的战兵能在野外与秦军较量。那么只有选择其二,将秦军全部吸引到邔县和鄢县这一条防线来,等待共尉率军插到司马欣后方再以优势兵力两面合力夹击之。
  计划是有了,但那只不过是计划而已,能不能真的实现谁也不敢打包票,为此吕哲还准备了另外一路的奇军,那就是骆摇与武梁率领的苍梧驻军。
  说实话,吕哲自同意骆摇收拢百越蛮人成军之后,他也不清楚苍梧郡所部会膨胀到多少人。在他的部署下,骆摇和武梁对剩下的六千秦军或是招降或是格杀,解决完之后就该立即扑往枳县。
  除了华夏的那些势力,瓯越的反扑也是一个隐患,译吁宋早早就在准备报复南郡百越人的死伤,再有吕哲对百越的黔中郡的巨量掠夺,译吁宋不知道吕哲会面临什么情况倒还罢了,要是知道了肯定是会插一脚。
  在这种现状下,吕哲知道自己还没有到生死存亡那个地步,但是内外交困的局面已经在缓慢形成,要是不赶快解决南下的秦军,或者无法解决乃至于战败,那就真的是除了投靠新楚没其它路好走了。
  这取决于项氏的速度,也看吴芮能顶多久,还看燕彼是否能稳住桓楚,太多太多的事情搅拌在一起,一面情况失控就是塔罗牌倒塌的开始。
  正是在这种情况下,司马欣率领的六万秦军主力经过四天的行军进入南郡地界,于当日申时准时与少艾残军会合。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78/71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