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秦之帝国再起(校对)第203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03/716

  对于第一道防线的溃退桓楚似乎没觉得意外?他甚至眼睛连眨一下都没有,只是一直扫视左右两翼的楚兵。
  第一道防线的桓楚军崩溃之后,楚兵追杀了一段距离也被后面的鸣金声喊停并后退。
  不是项梁不知道什么叫掩杀之势,而是第一攻击序列的士兵也就那个样子,打了半个时辰没有体力不说,这些士兵可不是秦军那种士卒,说到底就是一帮打起来没组织、没纪律、没集体的“三没”部队,掩杀过去最可能的结果是被桓楚第二道防线挡下,而后因为过于突进陷入重围被吃掉。
  要知道两人都是旧楚的将军,算是一个体系的同类,楚国将军的用兵手段哪怕个别的氏族有自己的“秘笈”,可是数来数去也就那么几样,桓楚知道项梁的用兵,项梁又如何不了解桓楚的手段。
  见到楚兵也鸣金撤兵,左右两翼的楚兵也没有趁机袭来,桓楚没有觉得高兴反应有点失望。
  中央突破也要看实际情况,桓楚明知道第一道防线的士兵得到后撤命令会崩溃依然那么做,就是想让那些崩溃掉的士兵将楚兵引进第二道防线的包围圈,可是项梁很冷静没有上当。
  项梁呢?他见到桓楚营中的第二道防线兵力在运动也松了口气,他刚刚就是看到旗帜的移动发现不对劲,现在桓楚再次调动兵力说明刚才真的有布下陷阱,那么撤下疲惫之军的举动就是正确的。
  麾下的士兵互相厮杀,两军的主帅动脑筋拾遗补缺,且不论战场之外的图谋与算计,战场上一个防守一个进攻,还真有点棋逢敌手的样子?
第0277章
玩场大的
  战场之上的桓楚与项梁领兵较量,战场之外的吕哲在干什么呢?
  集合三郡民间才有的两支船队,一支船队已经将季布以及五万大军送抵番阳,另一支船队却是还在河上不断的杨帆航行。
  吕哲的这支船队到了长江与彭鑫泽支流位置的时候并没有拐入彭鑫泽这一条水路,他们是沿着长江还在不断的东进,从衡山郡的河段进入了九江郡的区域,抵达距离九江郡居巢县大约三十里的河段才暂时停了下来。
  庐江郡很重要,这点绝对毋庸置疑,可是对于吕哲来说庐江郡只是局部,他所想要的是创造一个可以休生养息的环境,因此目光所及处是整个南方,不单单是一个庐江郡的归属。
  怎么来创造一个相对安宁的环境呢?无非就是削弱敌对势力的实力。
  项梁水军十五万到庐江郡,或许不止会有十五万可能会更多,按理说要削弱新楚或者叫项氏,吕哲应该去到桓楚和项梁正在厮杀的战场?可是吕哲并不觉得项梁会是傻瓜,只去几万军队项梁或许会想一战,援军超过五万项梁如果不撇开脚丫子跑路就怪了。
  吕哲这次预计出兵多少?除开季布率领的五万前军,他自己带着的五万,后面可是还有将近十五万人在做出征的准备,总兵力没有季布向桓英、秦嘉说的那么夸张,但是也有二十五万。
  相信用不了多久项梁就该知道南郡秦军不再是吕哲威胁的情报,那时候项梁最有可能发生的事情是他会马上率军撤退,到了这时候不退才是真的脑子被门夹了。
  项梁一退,那时候吕哲是追还是不追?要知道追击最是消耗时间,那么战事要打多久,打到什么样的程度?别忘了吕哲不单单要救援庐江郡的桓楚,长沙郡的吴芮可是被四氏联军一再击败,现在吴芮还在长沙郡首府临湘苦苦支撑着。
  吕哲要做的是削弱项氏,不是彻底的消灭项氏,说实话他现在也没有能力去谈什么消灭项氏,毕竟要消灭项氏就等于是需要灭掉新楚。新复立的楚国因为有熊心这么个王的存在,拥立熊心的项氏在楚地不少黔首看来就是功臣,因此在会章郡和会稽郡这两个没有爆发动乱的郡,项氏的民心基础并不是没有,那么这样的战争该怎么个打法?
  在这个生产力低下,什么都要依靠大量时间来累积的年代,没有任何一个国家或者势力能够永无休止的进行战争,哪怕是拥有耕战制度的秦国不也是累积了一两百年才消灭六国吗?
  吕哲是从百越那里抢夺了大量的粮草,可是总有用完的时候,三郡之地的产出是否能够支撑数量庞大的军队?不能,在抢夺自百越的粮食消耗干净之后,三郡之地的产出撑死了只能养活十万不到的军队,而这还是没有给咸阳中枢上缴赋税的数值,若是讲需要缴纳的赋税去除掉,三郡能养活三万军队就算是不错了。
  萧何有统计过一个数据,五百万石的粮食按照吕哲这种用法,又是以工代赈又是不断用兵,也就是一直不断的集结大军作战,次次超过二十万以上,那么粮食将在一年半之内消耗干净。
  一年半啊,那么抢来的粮食吃完之后怎么办?所以吕哲不管是有心还是无力,他说什么都要争取休生养息的时间,而这个时间最少也需要一年,不但是对治下的农业进行进一步的治理,也要将之前那套屯田兵的制度执行下去。除此之外,商业的培养、物资的生产等等非常多的事情也需要时间。
  有着太多太多的事情了,吕哲不知道自己会做到哪一步,他所能做的就是尽力的去完成。
  “按照推演,桓楚最少也能挡住项梁十天的时间,超过十天必然会全军崩溃。”吕哲的下首,左边是苏烈、梅鋗等从夷陵就一直追随的部下,右边是司马欣等秦系的将领。他在讲的是关于直接下来的布局和策略执行,“在第五天,季布会率军赶去支援桓楚,刚才所说的支撑十天是连带季布带去的五万援军基础上,毕竟桓楚有季布的援军,项梁也会有后方的部队陆续会抵达。”
  是要消耗桓楚的实力吗?吕哲并没有特别的针对桓楚进行布局,只能说桓楚本来就是处在那样的位置上,吕哲布局的基础就是建立在这样的格局,然后利用局势再次做出最可能得到最大利益和结果的布置。
  “我们需要的就是项梁不断抽调会章、会稽的军队到战场上去,这就是为什么要营造桓楚所部苦苦支撑的原因,既是最大限度的吸引项梁全力去攻,也是造成新楚后方空虚。”吕哲看到司马欣的脸颊抽搐了一下,他理解司马欣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反应,无非就是觉得残酷罢了,可是战争有不残酷的吗?他顿了一下,环视在场诸君:“我们明日会抵达九江郡的历阳县河段,在那里得到近一步的肉食、酒、等补给,同时接纳九江舒氏的部分水军。”
  九江郡现在是缩小版的战国格局,那里至少有十来个大小不一的势力盘踞,舒氏是其中的一支,不过上次舒氏派使节前往南郡的时候已经表示归附,吕哲也一直在进行扶持,现在舒氏是九江三大势力之一。
  “之后,我需要一名将领留在九江郡,作为主将统领会留下的一万士卒与舒氏的三万人清除项氏在九江郡的驻军,切断他们与泗水郡的联系。”吕哲目光在左右两边扫视,像是在挑选人选。
  秦军一系还没缓过劲来,他们被吕哲目光扫视的时候根本没有求战意识,毕竟除了他们自己可是一个亲兵都没有带,这样怎么去统领军队?现下将领之所以有亲兵,那是在成为主将上任之后作为“触手”一般的存在,亲兵既是保护主将,也是为主将辐射全军,某些时候亲兵甚至在同等功劳之下会被优先提拔为某支战斗力强部队军官的主要职位。
  苏烈和梅鋗被吕哲目光扫视的时候也没有多么强烈的留下欲望,九江郡太小了,与之接下来的战事相比根本连芝麻都算不上,他们还是比较期待能够跟着吕哲在主要战场征战,不想留在九江郡。
  而且看看共尉吧,这个倒霉的家伙被派往衡山郡之后就是一个劳碌命的角色,次次大战没共尉的份,平时甚至连吕哲一面都难以见到,这样虽然是坐镇一方,可是现在才是起家阶段,长久下来战功立不了多少,以后可怎么办哟。
  哦,还有两个可怜的家伙,那就是义兼和徐志,这两人被派往苍梧郡之后一直是在钻林子与野人作战,现在更是得到穿越深山老林迂回去攻击巴郡的命令,该是怎么一个凄惨了得,不过好歹也是打仗,成功了战功厚重,比之共尉只能看家和带着军队来回跑要幸运得多。
  “……苏烈。”吕哲才不管他们在想什么,点了一个名字之后,“卫瀚、高、何怿,你四人,苏烈为九江郡所部主将,卫瀚为斥候官、高为左锋锐,何怿右锋锐。”
  锋锐不是什么正式的官职,就是一种临时的、用来统帅精兵类似于校尉的临时武将。在秦军之中,有一种部队会长期有锋锐官的存在,那是秦国的最强武力,也即是只有五百人不到的铁鹰锐士团。所谓锋锐,意思就如同字面的含义,其锋利其锐不可挡。
  “……”苏烈张了张嘴,他很想说要留下来带着那三千重步兵在实战中实验一下新的战阵,可是命令已经下达,不可违逆不可拒绝,只能站起来大声应:“嘿!”
  卫瀚呢?这个本来的传令官,后面成了斥候队军侯的人物,坐在在座将领几乎是最末位……连武将都算不上的武人,他和职位相同的何怿,另外一个在兵堡之战后才升职为军侯的高,若说身份足够的人不情愿,他们三人职位不高不低,可没有想到会得到这样的机会。
  三人差不多都是一愣神,而后激动地站起来吼:“嘿!”
  是“嘿!”,不是楚人的“诺”,不是赵人的“唯”,不是燕人的“是”,是大秦才会有的“嘿”。
  应命的字眼让右侧那帮秦系的将领们一阵侧目,司马欣更是脸上呈现苦涩。
  “何苦由来啊?吕侯既没有更改军队建制,又没有自立为王,制度、官职、行事作风依然是大秦模样,死了那么多将士是白死了。”不但司马欣在这么想,余下的秦系将领估计也有这样的想法。
  “那么……”吕哲站起来,走到身后挂着山川舆图的屏风旁,手指长江沿线,“余下的诸君,我们就沿着长江先一步攻击丹阳,为下一步的作战夺取一个立脚之地,等待后续的两万部队再次运输上来,然后切断项梁大军的后路!”
  亮了,听到吕哲终于道出一部分的战略意图,在场原本不明白为什么不进入庐江郡,而是绕了那么远来到九江郡地界的将领们眼睛彻底亮了。
  “这是一场超过四十万人的会战级别的大战啊……”
第0278章
芥蒂
  “主公,援军啊,援军呢?”一个浑身浴血右臂也没了的右领跪在桓楚身前哭嚎着,他麾下的三千多人在四天内来回争夺第一道营寨,现在只剩下不足一千人,而剩下的那些基本上已经失去战斗力。
  援军?桓楚已经收到来自于吕哲的信件,说实话对于吕哲的策略感到愤怒,那是拿自己在当诱饵去吸引项梁大军的注意力,首先想到的是在削弱自己的力量,是在拿自己和七万部下去为重创项梁做血肉盾牌。
  短时间内有援军跟没有援军没有差别,他们顶了四天了,在这期间与项梁的军队来回做拉锯战,死伤非常严重。
  什么牵扯住项梁主力,什么迂回后方形成前后夹击,什么援军会在需要的时候到来。桓楚愤怒啊,他是经过详细思考才决定归附于吕哲,没想到归附换来的不是强力的支援,是一封什么战略目标和目的的信件。
  理智上桓楚觉得吕哲迂回切断项梁的策略符合战争的战术,如果不是他拿血本在拼甚至会击掌而庆说一句“好计”,可是自己的部下每时每刻都在战死啊,那些是辛辛苦苦了半年积累下来的本钱,若是全拼光了以后可要怎么办!
  桓楚收到吕哲的信函,看完之后一度想要与项梁再谈谈,可是双方都死伤了那么多,他又于某次在战场上与项梁对话说出“不死不休”之类的狠话,没得谈了,只能继续撑下去。
  “明日!明日援军就会到来!”桓楚咬着牙,心里无数次诅咒吕哲怎么就那么狠,都还没有正式合并呢,就这么拿着自己当什么重臣去干这种注定会损失惨重的事情。
  “明天?呵、呵呵……”一阵惨笑,这个右领听了至少六次“明天援军会来”的话了,结果明天不但没有援军,连一根毛都没有。
  桓楚脸色很阴晴不定,七万部下四天之内损失了至少三万,池塘边的营寨还一度失守,后面又把丢了的营寨夺了回来,总算是还是维持了掎角之势,让中军营地有左右两翼的策应不至于被三面夹击。
  近两天内,桓楚军与项梁军一直在反复的争夺第一道和第二道营寨,若是到战场一看,那里其实已经没有什么营寨的影子,围栏、木栏、拒马等等的建材早全被破坏烧了。那里到处都是战死者的尸体,一些没有战死的士兵则是没人帮助抬回去治疗,到了夜里战场上那些被丢在战场上的伤兵,他们的嚎哭声简直把那里弄得像是一座鬼蜮。
  在南阳郡与南郡交界处交战的吕哲军与秦军司马欣所部打了几场能够停战,那是因为他们已经懂得了什么叫军律,且双方军官对士兵的思想工作也做的不错,顶多是停战后双方还存在隔阂,甚至是互相仇视,但是有军律压着出现兵变的几率会少一些。
  项梁和桓楚的部队呢?他们是有了基础的建制没错,可是他们是楚人、楚军啊,从春秋战国以来最“浪漫”的集体啊,最爱做的就是意气用事,最怪异的就是充满了思想,那可是一不对劲就喜欢哗变、暴动的楚人啊。
  打出火气了,打得眼红了,桓楚损失了三万多,作为进攻方的项梁也损失了将近五万,双方都有这么大的伤亡,要是军律严明的军队还有诸多的可能性,可是那些都是“浪漫”的楚人、楚兵,拼到现在只会消灭一方才能稳定军心。
  现在的浪漫指的可不是情爱上的小资情操,是一种没组织没纪律的代名词。而楚人的浪漫是春秋战国最有名的,列国无不清楚。
  “报!!!”传令兵嘛,人没到声先到,他来了之后单膝跪地:“禀告主公,右领古拒绝出战,并杀了前去催促的军法曹。”
  “哈?哈!”之前在跟桓楚说话的那个右领听到这话惨笑了,笑着“呵、呵呵……”白眼一翻软在地上,把旁边的那个传令兵吓了一跳。
  “死、死了?”传令兵很清楚的看见倒在旁边的右领睁着双眼却是没有呼吸。
  这右领分明是本来就气得呼吸不顺,身上又是受了重伤,听到那消息一气一急牵动了什么,就那么受不了的完蛋了。
  桓楚对着旁边的亲兵说了句“厚葬。”看向传令兵时变成了凶狠的表情:“命军法官拿下右领古,连带其军中亲族一并拿下!”
  第二次了,前一次拒绝出战的右领倒是没敢杀死负责监督的军法曹,而这次是动手了,这证明军心已经极度不稳,随时都可能发生哗变啊!
  “让桓熊带兵死守第三道营寨,同时命令左翼的俾将军敖卡威胁楚军侧翼。”桓楚知道不能再死拼了,需要适当的进行巩固,他也继续前去震慑和安抚将领们,再对士兵好好的喊上一阵话稳定军心。
  在出发前,桓楚特地将盘着的头发弄散,身上的甲胄也擦了一些血迹,这模样自然是有目的性的。
  “再次催促番阳的季布,明言告诉他,若是再不率军来援,我必取他首级!”桓楚恶狠狠地说着。
  季布呢?他其实早在昨天就已经率军离开番阳,营地则是留给了从南郡再次前来的三万部队。
  五万大军离开番阳后一路向东,行走了二十里到一个叫老林的森林里再次停顿,季布派出斥候随时关注十里外两军交战的情况,得到的军情是桓楚与项梁在进行拉锯战,战况十分激烈。
  季布十分清楚吕哲没有特意要削弱桓楚的意思,桓楚这次成为诱饵不过是适逢其会罢了,因此他虽然率军停顿下来却没有想过要眼睁睁地看桓楚陷入苦战。
  支援是一定要支援,可是怎么支援,什么样的支援方式最有效也最有利,那就要靠季布慢慢去琢磨清楚了。
  现在的华夏到处都是森林,军队往森林那么一钻,只要伪装一下除非自己点火或者靠得非常近,不难很难发现。十里亦是所有军队在战时通常的警戒距离,季布率军躲在这里自然是想要达到出其不意的效果,他现在正盯着山川舆图在思考怎么样才能达到出其不意。
  跟随一起行军而来的桓英却是不清楚季布的想法,见军队只离战场十里竟然扎营立刻想要跑去质问季布,后面倒是被秦嘉拦了下来。
  “英,现在翻脸无济于事,主公也要靠着他们前去支援,不能将事情弄得更糟糕了啊!”秦嘉死死拖着还在不断挣扎且破口大骂的桓英。
  很多事都是无济于事了,桓英自然是清楚这点,可是他就是气不过啊,那些吕哲军也太冷血了,都已经说了无数次前方血战得快要支撑不住了的话,可是次次得到的回答不是“主上没有下令”就是“战机未到”,这、这……太他妈气人了。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03/71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