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秦之帝国再起(校对)第213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13/716

  “自然了,要是能将会章郡打烂,又能夹击项梁是最好不过的事情。不能夹击的话,打烂会章郡并搅乱会稽郡也非常不错。”燕彼似乎知道很多?他诡异地笑了一下,“与项梁交战,和与泗水郡的楚军交战,有什么不同吗?”
  “你是说……主上真正的目标是泗水郡即将南下的楚军,之前所做的一切是在为这个前提做布局?”季布目瞪口呆了,依稀是记得一句“想要欺骗敌军就要把自己人都瞒住”,目瞪口呆的同时竟是产生一种敬服的心态。
  燕彼心里纳罕着呢,他也不知道一开始的布局到底是不是这样,不过他比较倾向于吕哲一开始就想这么做。
  “一样是打击楚军,与项梁的主力交战,我们的损失也不会小。因此将目标放在南下的泗水郡那一部是个不错的选择,一样能对楚国造成打击。”燕彼是在说服季布,也是在说服自己。
  天知道一开始是不是这样了,战争本来就没有常态,吕哲在开战前是有拟定战略目标,不过总是需要根据战争态势的改变而灵活地做出更改,要是情势不对还一头撞上去,那才是奇蠢无比。
  “后面的七万……”季布很好奇,“是要对付百越?”
  燕彼缓缓摇头,他也不知道后面的七万部队会被安排在什么位置,从吕哲一直以来的行事作为来看,事情还没有发生之前任何猜测都没有绝对性。
  “项梁兵临城下而不攻,该是几日之后就会撤兵,那时将军可斟酌收复庐江各县。”燕彼眼睛眨了眨:“至于桓楚……主上的意思是要对他很尊重,不要因为其麾下败的败逃的逃而有所怠慢。”
  季布很严肃的点头,不过河拆桥是在为以后做下良好口碑。他对桓楚的感官其实非常不错,觉得桓楚战败并不是战事指挥上的无能,只是其麾下的部队太乌合之众了。
  “那好。”燕彼站起来,“彼还需要马上回到南郡,这里就拜托将军了。”
  季布不缺礼数地拱手送别,看着燕彼的背影心里若有所思:“这家伙越来越怪了,且知道那么多的情报,现在他是在为主上做什么?”
  情报部门,哦……在这时候该称呼情报监,燕彼负责的就是这么个部门,他现在的身份是众多暗探的头子。
  “共尉……”季布念出了这么个名字,脸上也满满是担忧的神色。
第0294章
巨盗与叹息
  衡山郡被动乱造成的创伤一直没有得到恢复,吕哲派军拿下衡山郡后一度还将本地的黔首移动往南郡,共尉成为衡山郡的军政大总管后也没有足够的劳力来改善衡山郡的现状。
  整个衡山郡自动乱和移民后一直是维持在四十多万左右,两个月前吕哲倒是短时间的将目光转移到衡山郡,南郡的一些惠民政策也在衡山郡执行,不过相对于高速发展的南郡,缺乏劳力的衡山郡依然没有得到多大的改变。
  衡山郡在战国时期是楚国向中原进兵的军事重地之一,其本身的农业并不发达,当地的手工业受到战争的创伤也基本是被破坏,现下基本是依靠南郡输血才能维持社会的稳定。若是按照唐朝的定义,衡山郡该是一个糜州,既是有了这么块地盘比没有还拖累财政的疆土。
  吕哲取衡山郡是为了在战略上达到攻守兼备的作用,不然衡山郡比之农业相对发展得不错的苍梧郡还鸡肋,现在衡山郡也总算是到了该发挥出她该有的军事价值的时候了。
  七万大军的集结花了两天的时间,至于物资的调配倒是只用了一个下午,共尉轻装赶往军营时,七万大军早就是一副整装待发的状态。
  吕哲军的军律和建制与之秦军没有多大的区别,从某些方面,比如职权分配、调动事项、互相增补等细节上甚至比秦军要优良那么一些,所以共尉基本上是不用操什么心,到了军营再次与军法曹、掌佐核实吕哲发布的军令,七万大军也就出发。
  衡山郡地形狭隘,整个郡只有寥寥邾县、西陵县、鄂县、期思县、弋阳县这五个。当初盘踞衡山郡的邓宗发展到一定的人数后跨郡扩张拿下九江郡的安丰,后面义兼与徐志追杀邓宗也是拿下安丰,因此吕哲在九江郡也算是有块桥头堡。
  九江郡目前该是南方各郡中还在“诸侯混战”的一个郡。这个郡会还是目前这样的现状,与之吕哲、项梁、桓楚、陈余、田儋等人绝对脱不了关系,谁让九江郡处在秦、齐、楚中间呢?这样一来谁都会咬下一口,或者是培养代言人。
  在战国时期九江郡的归属权一直在变,后期是被楚国拿下。当然,那个时候九江郡这个称呼可是有两个,一个是现在的九江郡,另一个现在更名叫庐江郡。区域自然也不是现在的范围,现在的九江郡比起以前来要小非常多。
  共尉的衡山军团选择的是北上安丰,他们需要跨越一个多山地区,在后世这里叫大别山,现在的称呼叫衡山山脉,其地域与后世自然是有所不同,毕竟现在可是“两千多年前”。
  此时的衡山山脉估计不是两千年后大别山那样,山脉范围并不是太大,不过现在的山林基本都是躲避战乱躲藏起来的人,共尉在治理衡山郡的时候有派人来劝导山林里的人回乡,不过效果嘛,还真的不好说。
  前一段时期有一支流民或者叫武装从陈郡跑到衡山郡,进入衡山郡地界的时候本来是要安排地方定居,后面也不知道是什么情况竟是有一股一百多人的队伍跑进了衡山这片山林,共尉本来是要在这里从南郡回军后处理,得到吕哲传来再次出战的命令倒是把这件事情延误下来了。
  大军七万行走起来浩浩荡荡,其动静想小都不可能,躲避在山林里的人发现动静后会冒出来遥遥注视。
  前一段时间跑进这片山林的那一百多人也是爬上高处远远地看着大军经过,其中一个叫彭越的人看得目不转睛,看着那浩浩荡荡的大军下意识地张开了嘴巴。
  “这就是那个叫吕哲的军队啊?看着可比魏王咎的军队雄壮多了。”旁边一个看上去粗壮且满脸绕腮胡的人叫呼着。
  “嘿嘿!这就是什么旌旗如林。”彭越咧着嘴,“你听听远远传来的脚步声,一步一声整齐得不像话,真不是魏军能比的。”
  彭越是谁?他是昌邑人,常在钜野湖泽中打鱼,伙同一帮人做强盗。天下大乱后,他带着一帮强盗也学人起兵,倒是一度发展到五千多人,不过发展起来之后不但抢还在秦军控制中的乡里也抢魏王咎光复了的领地,结果秦军要打他魏军也要打,五千多人最后只剩下两千不到,一个月前败在魏豹的手中带着残余的一百多人逃到了衡山郡。
  “他们从这个方向是要去陈郡还是要去九江?”彭越脸上若有所思。
  “管他们去哪,大军出发后衡山郡该空了吧?那时候我们下山干上几笔买卖!”绕腮胡壮士露出黄牙一脸的傻笑。
  彭越是有这个意向,他们一百多人窝在山林里什么都缺,想要活下去总是要有所作为。
  “距离这里三十里有一个村落,黑去查探过,村落有两百余口,青壮只有二十人不到。”绕腮胡贼笑着:“那个村落可富着,每个月都有官军会有几十辆马车送去一些布匹和粮食。”
  “嗯?官军为什么要送布匹和粮食去那个村落?”彭越比较好奇。
  绕腮胡摇着头:“黑说那村里的女娘很多,应该是用布匹和粮食换身子吧?”
  “几十辆马车,近五百官军,每人干女人一次也不值那么多布匹和粮食,那村里的女娘身子是翡翠玛瑙做的啊!”彭越直接就大笑出声了。
  绕腮胡摸着脑袋:“那运布匹和粮食去做什么,总不会是接济吧?天底下可没有官府会做这样的好事。”
  “管它是什么,让黑明天再去看一次,咱们过段时间去干一票!”彭越才不管官军送那些东西到那个村落是做什么,他要的让一帮弟兄改善一下生活。
  “敢情好!”绕腮胡乐了,“覃在林子里找到不少人,在去之前咱们是不是先把这事办了?”说的是将山林里那些躲避战火的人拉到一起。
  自然是要干的,彭越现在极度缺乏人手,这片山林里目前已知的人该是有三四千人,基本上是以村落一股的模式待着,他一直想扩大自己的队伍,那这些人就是最好的来源。
  其实吕哲军送布匹和粮食到村里在很多地方都有发生,不过并不是一种无偿的接济,而是送布匹是让村里人裁缝战袍,村民出手艺劳动换取粮食,是惠民政策的一部分。
  率军出征的共尉没有千里眼也不是顺风耳,他还满心在纠结自己父亲后面又连续送来三封信件,每一封都是在要求立刻、马上背叛吕贼,然后攻击南郡为大楚立下不世之功。
  没错,共敖就是称呼吕哲为吕贼,说是一个窃取大楚大好江山又与、项司马、项大将军、项梁公,反正就是敬称的项梁。说是吕哲不知死活竟然与大将项燕之后为敌,让共尉为国、为项公诛灭此贼子。
  共尉每看见自己父亲称呼吕哲为吕贼、贼子就心里在颤抖,再怎么说吕哲也是提拔他于微末,自家父亲却是一口一个吕贼,张嘴闭嘴贼子的称呼,实在是……
  别说共尉根本就不想造反,哪怕是他想造反也要有那个机会才是,现在局势不明朗共敖就这么骂,可见身在楚国共敖会将吕哲的骂得更凶,要是让人知道共敖是他的父亲,骂的那些话又传到南郡,那他该如何自处?
  没造反机会的,吕哲军与楚军不同,甚至说与秦军或者其它复立的国家都不同。其他国家(势力)有私军性质的部队,吕哲军的将领们有的只是按照身份待遇的亲兵,军队却是建制分明,有军法曹和掌佐制衡之下想要造反除非先干掉一大批人。还有,吕哲军的将士,他们的家人大部分生活在南郡,欣欣向荣的生活让人有盼头,造反根本不会得到军心,这样一来造反不是自取死路吗?
  共尉现在是满心的纠结与矛盾,不是纠结说要不要造反的事情,而是自家父亲也不知道是被项氏蛊惑了什么,连自家儿子在吕哲军中都不顾了,难道就没有想过那么骂要是传出去,那时候他会遭殃吗?
  再则,共尉是吕哲麾下三大统领之一啊,可比共敖当一个没兵权、没权力的咸尹要重要得多的职位了,吕哲现在又手握三郡,这次战争要是获胜庐江郡、长沙郡也会到手,可能九江郡也会纳入治下,那时候就是起码五个郡的大豪杰。
  天下大乱已经是既定事实,以后会发生什么事情谁能提前判断?吕哲这样的人谁知道以后会不会成为更厉害的人物,不过作为一方霸主已经可以预期,这样的人是可以随时辱骂的吗?
  共尉的纠结就在于自家父亲骂是爽是爽快了,估计也没搞懂他的处境,以为他手掌大军又掌握衡山一郡想要造反易如反掌,所以才那么肆无忌惮,但是自家父亲根本就不知道吕哲治下与军队的制度,可以预见共敖的言论传到吕哲这一方之后,他是彻底的完蛋了。
  矛盾呢?是共尉在思考要不要先将发生的事情告知吕哲,又那些不准吕哲会有什么处置。
  “唉!”叹气,不得不叹,共尉觉得自己本来光明的前途就要为了这么一件事情而葬送了。
第0295章
暂除隐患
  衡山郡的七万大军北上需要上报,另外必需的备案也会有相应的记录。这样的记录不会固定有多少份,不过必定会有一份送往南陵城封存,一份送往吕哲所在的地方。
  身在番阳的燕彼在动身赶回南郡的时候也接到了一份非正常手续送来的记录,他看完之后松了口气,衡山郡没有发生什么令人不愉快的事情,七万大军北上安丰,作战计划也说得清楚明白,是要先攻取灊县和六县,好使安丰、灊县、六县、居巢连成一片,让这块区域与衡山郡的“鸿沟”取消掉。
  其实那是一个非常不错的作战计划,只要三个地方连成一片,那么以前暗中布置的势力与“本土”就算是没有障碍,非常有利于下一步针对泗水郡楚军的进攻。
  季布来后听到共尉按照军令出兵的消息也是大大的将压在胸口的巨石轻轻放下。
  一起从什么都没有打拼过来的兄弟啊,季布真的不愿意看到共尉走上反叛的道路,而他也是十分清楚衡山郡边上可是有不少军队在盯着的,一旦共尉反叛不止有彭鑫泽的五万,还有整装待发南陵那边的七万与在九江郡三万多人,总数十五万军队就会从三面直接杀过去。
  “我就说嘛,共尉怎么可能背叛主上。”季布这段时间很难得会笑,现在听到共尉按照军令出兵的消息笑得比较开心:“共尉按令出兵,彭鑫泽的五万可以过来番阳了吧?布可是对这支援军望眼欲穿,等他们到了再好好跟项梁较量较量。”
  较量?燕彼暗中撇嘴,现在的季布根本就不是项梁的对手,两人中季布基本是没什么大兵团作战的经验,人家项梁可是大将军项燕次子,虽然似乎也没什么大型会战的经历,可是项梁的底蕴不是季布这么个人能比的。
  “你那是什么表情?”季布因为这两天项梁没有发动攻城有充分的休息,又因为得到共尉出兵的好消息心情愉快,他说话也就没怎么和燕彼客气:“别用那表情,布可不怕项梁。与之对阵,看项梁的布置,除了人数优势之外,项梁似乎也就那个样子。”
  燕彼可不希望季布轻敌啊,彭鑫泽那边的五万援军过来之后还需要季布率领,要是季布轻敌把这五万部队葬送掉,那么事后怎么追究都没用了。
  “放心,布也就是心里痛快说话没遮拦一些。”季布脸上的笑容就没停止后,可见共尉没反对他有多重要。他与共尉的交情不赖,共尉不反局势就不会进一步恶劣,五万援军也会按照事先的安排过来,不开心就真的怪了。“呵呵呵”笑着又说:“那个楚军的什么子弟兵,还有那个叫项羽的小将所率的骑兵。这两支楚军还是很厉害的。特别是那支子弟兵,他们的近战相当凶猛,我军战兵之所以损失七千,基本是损在这支楚军手上。”
  “哦?!”燕彼还真不太了解战事的过程,他好奇的请季布好好说说。
  现在的季布与在苍梧郡一战的季布真的很不一样,以前的季布打也就打了,基本上是不会去对曾经的战事做记录和总结,而现在的季布在没有作战的时候竟然开始写类似于日记的得失了。
  所谓的子弟兵,只要是楚人基本上对子弟兵就不陌生,那是一种由氏族子弟组成的部队,是一支向心力非常强的武装。这种武装所效忠的对象自然是氏族的族长,从春秋到战国,乃至于楚国被秦所灭,氏族武装一直既是国家的军队却又不听从国家。
  也正是因为氏族私军不听国家,且氏族私军经常有反叛的事件发生,楚国这个在春秋战国时期领土最为庞大且人口不输于任何一国的国家,她有着健硕的身躯(疆土),有着众多的人口,却是一直都是不上不下。只有在春秋时期那种特别的社会环境下,春秋时期的楚国才能与周天子领导下的中原诸侯国较量。到了战国时期的社会现状改变后,楚国对中原的战事却是很难得有过胜利。
  氏族武装对族长的向心力强,族长要是对楚国忠心耿耿自然是能发挥出强有力的作用,现在的楚国基本跟项氏自己的家产没区别,因此项氏的族兵在对外战争中凶悍理所当然。
  季布特地为燕彼解释了一下什么叫氏族私军,让燕彼这个一直生活在北方的燕人算是长见识了。
  “项氏的子弟兵看数量该是近万?”季布还是挺佩服项氏的,竟然能够有这么多的家族子弟,从这里也能看出项氏在楚地真的是一个了不得的大族,“项氏这支子弟兵以布看来,战阵之上一人可抵五名士卒。”他说的是一个子弟兵比五个楚兵的作用更大,“对上我军的战兵,一个子弟兵我们至少要有三个人去对付。布清楚这一点,自然是不会骄纵轻敌。”
  燕彼眼睛习惯性的眯上了,楚国还真是一个有意思的国家,他觉得在接下来有必要好好让麾下的探子查查楚国有多少氏族武装,有多少氏族可以加以利用。
  两人正说着话,外面传来“主上有军情送抵”的汇报。
  军情是送给季布,说的是吕哲已经率军攻下黔县,而黔县可是离番阳有两百里,也就是说吕哲所率的大军短时间内是不可能靠近番阳了,让季布防范好项梁的大军,吕哲自己接下来会做什么倒是没有提及。
  “主上……离项梁大军越来越远了。”季布想不出吕哲到底想做什么。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13/71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