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秦之帝国再起(校对)第220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20/716


第0306章
秦系将领
  “你要怎么做?”吕哲问话的对象是司马欣。
  深入会章郡的八万部队中有三万是秦系士卒,司马欣或许是为了重新掌兵自己提议留下来牵制项梁的大军,好让吕哲能带着其余的部队快点赶往丹阳。
  拿三万人去抵抗二十三万,吕哲很难判断司马欣是哪来的信心。
  “征南将,职所知道的是项梁麾下士卒基本皆是从庐江郡强征的壮丁,二十三万人中只有不到九万是项梁的老底子。且看前几次的征战,除开那支子弟兵外,楚军也并没有什么过人之处。”司马欣措词详细,不过他知道这样无法说服吕哲,接着说:“现下丹阳为我军重中之重,征南将欲要加速赶去,唯有留下人挡住追赶的项梁所部。只要丹阳安稳,征南将能回军与职一同再战项梁本部。再则,庐江方向还有我军七万,两相配合之下,职有信心抵抗。”
  司马欣称呼吕哲叫征南将,那是按照秦国的传统,只有南郡系出身的人才会称呼吕哲为主上。
  吕哲用审视的眼神看着司马欣。说实话,他是与司马欣直接对阵过的人,有一句话叫“最了解本身的不会是自己,而会是敌人”,他所了解的司马欣在军事上的才能只能说平平,对司马欣留下来抵抗项梁有点没信心。
  拒绝?司马欣是第一次表示出作战欲望,这种欲望不会是他自己,应该说秦系的将校经过那么一段时间的沉寂之后开始有好战性了,若是拒绝不但打击秦系将校的求战之心,更多的是将原本平静的内部气氛给打破。
  秦系将校们在吕哲麾下并不是那么的开心,毕竟有过交战,双方都付出了伤亡,要是没有芥蒂那根本就不可能。
  吕哲在与秦军交战之后立刻向东征讨楚军,秦系将领们其实有点惊讶,概因吕哲表现出来的形象太过使人难以琢磨得透。按理说,若是像传言中吕哲要背叛秦国,那么现在秦国举世皆敌,最应该做的是将秦军设局坑杀再挥军兵力空虚的巴、蜀、汉中等地,可是吕哲没那么做,而是率军来打楚国了。
  抱着矛盾的心态,秦系将领们看了很久,他们亲眼所见的是吕哲的部队与楚军拼杀得相当激烈。一个蓄意谋反的人应该做的是蓄积实力,与楚国暗地有协议也罢,对楚军攻击意思意思也就行了,不应该是拿出家底不计成本的消耗,不然实力在作战中削弱了还谈什么造反?
  这些刚刚南下的秦系将领对南方的事态不了解,哪里知道吕哲与楚国没有苟且的可能性,他们看到的是吕哲拼尽全力在与楚国互相征战拼杀,因此心里对吕哲抵触心态越来越小。秦系的将领也不该这么沉寂下去,他们需要兵权才有立功的可能,而现在机会终于来了。
  “说说你的计划。”吕哲没有同意也没有拒绝。
  司马欣见吕哲没有马上拒绝不由心里暗暗松了一口气,他最怕的就是吕哲没有任何理由的拒绝,这样一来秦系的将校们在南方算是彻底没有出头之日了。
  季布、桓楚那边有七万,司马欣四处打听之下得知那七万人中有三万的老兵,是后面编组的战兵,另外四万也是从南郡北境调过来的辅兵,整体素质上绝对要比仓促抓壮丁充实兵力的项梁麾下兵卒强。
  会章郡的三万秦系士卒更不用说,不少是打过统一之战的老卒,他们建制齐全且渐渐适应了南方的环境,不像是刚来时的水土不服,执行了那些所谓的卫生条例后,再发生疫病可能性该是被降到最低。
  三万精锐秦卒,只要没有发生意外,哪怕是司马欣再无能也能在其余秦系将校的辅助下稳住阵线,那么顶住看似兵力雄厚但是良莠不济的项梁军几天估计不会有什么大碍,再说不是还有庐江郡方向的七万援军能遥相呼应吗?
  “嗯?”吕哲突然发现司马欣也不是在说空话,司马欣的阻敌计划十分有可行性,他在意的是司马欣也没有狂妄到说要在与季布、桓楚的配合下一直抵挡住项梁,而是说了一个保守的五天数字。
  摆在吕哲面前的已经不是司马欣能不能抵挡项梁五天,而是该不该在这个时候让秦系的将校们重新手掌兵权。
  秦系部队在吕哲麾下的时间也就才十来天,吕哲军那一套军中制衡体系和军律还没来得及在秦系部队中执行,而这些秦卒可没有家人生活在南郡,可以说没有得到过吕哲任何一点恩惠,因此这些秦卒不会像吕哲麾下其余的部队那样有约束性。
  “也罢,本来还想着在这一战之后对军中做出调整再让他们掌军,现在却是不得不稍作改变了。”心中暗自想完,吕哲慎重地看着司马欣:“五天为期。”
  大喜,司马欣心中无比的喜悦,现在的他算是在南方这个军团中走出第一步:“必不辜负征南将厚望!”
  吕哲却也没打算完全留下秦系部队,他划拨出来的三万士卒中,出身于秦系的有一万五,出身于南郡的士卒也是一万五。在将领方面,三万被留下来的军队中,六名校尉中秦系与南郡系各自占了一半,司马欣为主将,次将则由南郡系的唐杰来充当。
  这一次,吕哲也将翼伽留了下来,这个老友自从来到南方后性格有了变化,不再像以前那般洒脱,变得有些沉默。吕哲不希望因为自己与其妹的关系让翼伽的发展受到限制,也不想翼伽永远是亲兵军侯,总该委任出去奋斗,好建立功业。
  翼伽身份特殊,虽为军侯却是吕哲的亲信,有他留下很有意义。
  “你部作战时,庐江郡所部不会立刻前来支援。实在抵挡不住应该提前一天点燃六柱狼烟,季布斥候查看到会加速赶来,在此之前他们只会游离在战场之外。”那是早早就约定好的信号,吕哲必需要有做交代。
  司马欣抱拳致意:“嘿!”
  吕哲显然还有说完,他拿来山川舆图,手点在庐江郡东南部:“这里还有一支七万人的部队。”
  司马欣脸色大变,那里离会章郡太近了,看上去与季布所部的距离也就是一天,与项梁保持的是两天的路程,而似乎那七万人从来没有被提及过,显然是吕哲早早就埋伏下来的藏兵。
  战局都打到这一地步了,吕哲还死死地藏住七万军队,司马欣惊骇的是吕哲的隐忍,居然情势变得不利还隐藏一支大军一直没动,可见吕哲一直都在设局,到了这支藏起来的大军该动的时候,那时必然是项梁走进圈套的那一刻。
  “九柱狼烟,三个品形。”吕哲用着前所未有的严肃表情死死盯着司马欣的眼睛:“除非万不得已,不要调动这支军队。”
  什么叫万不得已?司马欣迟疑了一下还是问了,也不得不问。
  “到了全军覆没之局。”吕哲其实还是很舍不得的,费了那么大的心思进行布局,走到这一步真的异常不容易,那支军队本该是歼灭项梁所部的杀手锏,现在情势变动得扑朔迷离,杀手锏变成了挽救战局的筹码,估计很难继续藏下去了。
  司马欣心情突然有点复杂,是越来越看不懂吕哲为人了。他觉得吧,换做野心勃勃的人,该是会趁这个机会让他们这些秦系将校埋葬在南方,毕竟是他们自己要求留下来断后,这些在军令副本上都会画押留作记录,哪怕是全死了秦国也没有什么话说。他们之前还在赌吕哲到底会不会让他们全死在战场,好做到真正的掌握被合并的军队,现在看来是有点以小人之心妒君子之腹了。
  吕哲可没神奇到连别人在想什么全部知道,根本就不知道短短时间内司马欣的心态一直在变。他这么做的用意是无愧于一军之主,不管是秦系还是南郡系,那都是麾下的士卒,他所思所想就是避免麾下将士被无意义的消耗。
  “不敢辜负将侯期望!”司马欣对吕哲的称呼又变了,那是表达出一种心悦诚服的姿态。
  “将侯?”吕哲已经不是那个对如今的人情世故茫然的人了,他所知道的将侯是一支军队中受到将领爱戴才会有的称呼,而秦军的将领这么称呼,是真的想在其麾下听命效力。
  算是一个意外的惊喜吧?不过吕哲也没有太当回事,以司马欣为首的秦系将校们只要能用心作战,对此战的作用肯定意义非凡,至于想让他们完完全全的臣服,这条路还不知道要走多久。
  “你们依然可以且战且退,最好将战场移动到长江那边。”吕哲对司马欣解释一下半渡而击的军事战例:“立时我亦会在那里留下必要的策应部队。”
  半渡而击?那是历史上吴王阖闾起兵讨伐楚国的战例,发生在公元前506年,始作俑者孙武并不是一个无名之辈,恰恰的是孙武在华夏历史上是一位很有名的军事家,司马欣虽然没有读过孙武的兵法,可是对那一段并不是完全没有印象。
  留下司马欣和唐杰作为主次将,再有翼伽作为军法曹,三万人就地开始构筑防线,而吕哲则是率领五万部队开始昼夜兼程地往丹阳赶。
第0307章
什么情况?
  情势确实是变得令人看不懂了,项柱是有派人通知后面赶来的后续部队不再去拦截向丹阳支援而来的三万吕哲军,可是在项柱派去的人找到四万楚军时,两军已经遭遇。
  传递消息的延迟性就是这样,做出决定后能不能执行下去完全依靠传令兵是不是能找到部队,找不到部队那么这支没有得到新命令的军队必然是会按照之前的军令行事。
  统帅楚军四万后续部队的人是项柱的二子项英,这个今年只有十六岁的少年会成后续部队的统军之将其实跟才能没关系,依靠的是身为项氏的嫡系子弟的这个身份。
  项柱委派项英为后续部队的主将,可能是清楚自家幼子的本事,因此安排了两员心腹爱将作为辅助。在这种氏族中,能够成为所谓心腹爱将的人必有其过人的本领?毕竟这些人可都是需要辅助嫡系的人。
  四万楚军是在丹阳西北方向约十里的位置与吕哲军相遇。其实说相遇也不合适,西北方向基本是平原地带,代表你能看见我的时候我也能看见你,因此相遇这个“短距离”的词应该换成是互相发现对方。
  项英不知道丹阳城的攻防情况,不过从其父的军令看来,吕哲军的这三万援军似乎是拿下丹阳的障碍?
  何怿是带着部队从西北方向而来,项英是从东北方向过来。两支军队,楚军离丹阳是八里左右,而吕哲军这要稍微远一些与丹阳的距离达到了九里。他们之间,由于方位的不同,双方的距离该是有十五里?
  从他们的位置看去,丹阳那边遍处皆是烽烟,看似整个丹阳城都陷入战火,至于战况到底怎么样则都不清楚。
  舒道在发现从东北方向而来的楚军时,他眼皮直跳,心中在想:“围攻丹阳的楚军有八万,后面又来了四万?只有三万人该怎么个支援法。”是胆怯了,认为丹阳情势不明,带三万人过去根本就是送死。
  何怿也是心中颤栗,敌军数量实在太多了,本方的衡山郡所部七万人落后了一天的路程,他也在怀疑只有三万人能起到什么作用。不过,他就是个军侯而已,执行苏烈临走前的军令部队还会服从,要是做了与苏烈不一样的决定,那部队的军法曹就该剁了他的脑袋。
  “是要直接突进城内,还是……”何怿迷惘了,他见舒道靠过来,且舒道一脸的苍白,抢先说道:“舒族长,主上今晚就能抵达丹阳。”做了一个信心满满的表情,“这不,又多了一支前来送死的楚军。”
  “啊?”舒道有点惊疑不定了,他心里琢磨:“主上夜里会到?深入会章郡的部队可都是精锐……”,要是吕哲今天真的能到达丹阳,那还真是必胜之局,毕竟明天中午衡山郡的七万大军也能赶到,那时候就是重兵对敌了。
  舒道慨然说:“我等为主上效力,正该奋力杀敌才是!”
  “这家伙就是墙头草啊!”何怿一直保持着脸上满是信心的表情,“请舒族长约束麾下。”说着走向一名身穿校尉甲胄款式的军官,行礼后用着建议的语气:“亥校尉,还请与诸位校尉布开阵型。”
  亥在观看东北方向的楚军,那里的楚军正在转变方向,看样子是想挡住己方进城的路。他问:“突破进入城内,还是与这支楚军交战?”,不一样的目的所布置的队形就不一样,怎么说何怿也是苏烈指定的率军官,是该问一问。
  “敌军离丹阳较近,我军离丹阳较远。现在也不知道城内情况怎么样,贸贸然突进去不合适。”何怿心中想罢,再次行礼:“职以为该与那支楚军交战,逐渐占领丹阳西北方向的城外,而后联系城内。”
  几个校尉陆陆续续过来,他们商讨了一下,觉得何怿的建议比较稳妥,也就决定那么做。
  三万部队,战兵数量只有五千,有一万三千人是来自南郡的辅兵,剩下的一万两千人则是舒氏在九江郡自己拉起来的队伍。这种军队构成也就是只能简单的摆出一个椭圆形的布置出来,让他们去组成什么军阵就基本是不可能了。
  吕哲军的战法基本上是用战兵作为前导,较弱的士卒摆在后面,这样做很难说好坏,不过战力较强的部队在开战后不会那么快处于劣势。很多时候还用起勇猛的拼杀拉动起军队的士气,不至于会让较弱的士卒损失太多致使军心士气受挫,最后演变成全盘崩溃。
  另外一边的项英正已经决定无论如何都要拦住敌军,正在催促部队跑动。他发现远处的敌军停下来在改变阵型的时候大喜,随后是一阵阵迷惑:“对方不是援军吗?怎么不着急进城?”
  项柱给项英安排的一员副将听到了,他解惑道:“我军离丹阳较近,他们怎么都绕不开我们。”
  这员副将叫王武,原有历史上他降汉为柘县(今河南柘城北)令。楚汉战争中,率兵反于外黄(今河南民权西北),被汉将曹参击溃。
  项英有点不喜地看了一眼王武,世家子弟嘛,哪怕是真的不懂也不喜欢别人当着那么多人直接解释。他“唔”了一声看向另一员没有说话的副将:“父亲有言,贲右领战时该多多指教才是。”
  该副将一直都保持笑吟吟的模样,他叫贲赫,是淮南人,其人因为总是笑吟吟的表情且不太多话,总是能给年纪较轻的项英一种比较愿意亲近的感觉。他听到项英的话,回道:“少将军已经智珠在握,赫何必献丑呢?”
  另一旁的王武暗自在心中冷哼,十分不悦地看着像是笑面虎的贲赫,心里撇嘴:“倒是拍得一手好马匹,不愧是屁点本事没有,只会阿谀奉承的庸人。”
  “本将决议在丹阳前方五里拦住敌军,两位右领还要多多出力才是。”项英有那么点老气横秋地说着。
  贲赫与王武对视一眼,哪怕他们自己互相看对方不爽,有一点倒是相同,觉得志大才疏的项英说的轻巧,四万部队中绝大部分是刚刚从会稽郡征募的农夫,而敌军还不知道战力怎么样,现在说拦住敌军实在是太早了。
  不过吧,贲赫与王武可不会对信心满满的项英说什么风凉话,一起拱手抱拳:“愿为少将军分忧。”
  经过一阵疾跑,楚军的队形渐渐被拉开,远处在调整部队的何怿是一阵阵的纳闷。
  “那股楚军……”何怿说话的对象是几位校尉,“楚军主将。”他很难措词,“看着怎么像是不会领军?”
  几位校尉也是一阵面面相觑,楚军想拦住他们的去路是对的,但是做法太奇怪了,应该整支军队步调一致的行军,怎么是有的跑得快有的落在后面?
  “诱敌?”何怿真的是纳闷:“诱敌也不该是这样子啊!”
  校尉亥眼神锐利:“攻?”
  双方距离不过才五里,小跑一下,再加速形成冲锋,一刻钟之内就能冲到敌军面前。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20/71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