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秦之帝国再起(校对)第228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28/716

  项梁不愿意消耗实力又觉得打不赢,必要的示好是理所当然的。
  吕哲不想死拼被某某谁有了可乘之机,的确是该收缩回去发展民生,但是他认为必要的姿态还是该摆出来。
  撤军是肯定要撤,不过该怎么撤需要有一个章程,再则身为一个现代人哪会不清楚作为战胜方有什么权益?现在是楚国处在不利的立场,吕哲琢磨着说不定能从楚国那边敲诈一些东西?
第0319章
根基
  “叔父!!!”项羽一脸的不甘与屈辱:“我们就这么退了?!”
  浩浩荡荡而来,出征时带着雄心万丈和踌躇满志,现在却要灰溜溜地退走,这个前后的落差太大也太令人难以接受了。
  项梁脸色倒还算平静,天下大势还没有定型,以后的日子还长,一次失败并不足以下定论,只要能保存实力,最后鹿死谁手还不知道呢。
  明知不可为而为之要看什么时候,项梁有足够的忍耐力也没有被气昏了头,明明知道再战取胜太难还继续硬撑。他也于一日前得到从会稽那边转过来的军情,项柱进攻丹阳确实失败,从泗水郡南下和会稽郡出发的十二万大军最后只剩下五万。事实不是证明撤兵是正确的举动么,要是撞上去才真的是无法转圜。
  “羽儿,我们的敌人不止是吕氏哲。吕氏哲只是我们的敌人之一,现在的任何一国都是楚国的大敌,你明白吗?”项梁指的是楚国虚弱了,谁都可能来咬一口。他对吕哲的称呼变了,不再是称呼吕贼,用上来带着“氏”的敬称,这是一个很明显的信号,说明已经在思考怎么恢复两家的关系。
  “侄儿不明白!”项羽正是知道项梁想要与吕哲消除敌对才觉得耻辱:“将士们死伤十数万,会章郡更被吕哲打得糜烂,我们还想着服软,主动与吕哲交好。侄儿只知道这是奇耻大辱!”
  “呵呵呵……”项梁竟然还笑得出来?他看着项羽:“打不过人家,暂时的服软没什么不对,只要能让项家的实力保存下去,做什么都是值得的。我们主动向吕氏哲服软并交好是一种策略。你要记住,不可敌时只能忍耐,一时的忍耐是为了日后的复仇。往昔有越王勾践卧薪藏胆才有三千越甲吞吴,古人尚且能明白,我们更加好明白。现下的服软能麻痹吕氏哲最好,不能也要尽力消除吕氏哲对我们的敌意,好保存实力以图后事。”
  什么卧薪藏胆,什么勾践,什么以图后事,项羽一个字都没听进去,他知道己方明明还有二十多万大军,齐国也有七万人即将南下,吕哲调来战场的兵力满打满算也就二十多万,楚国并不是完全没有力量去拼一把。
  还有兵力可以拼一下,打出真正的最终胜负,讲什么服软什么交好,那纯粹是被打了右脸自己凑上左脸继续挨抽,项羽觉得没什么比这个更加屈辱的事情了。
  “齐国的七万?”项梁眼皮眨了一下,齐国田氏可不是什么为盟友两肋插刀的好人,齐王儋更不是什么好东西,不然那边赵王歇都催人泪下的求援了,齐国怎么一兵一卒都没派出去。
  齐国答应派出援军有什么意图项梁能猜出来,那不过是一种虎视眈眈,是对吕哲也是对楚国。要是吕哲真的要败,齐国南下军队就会是楚国的盟军。但要是楚国会败,那么齐国南下的兵马就要该摇身一变成为咬楚国一口的恶狼。
  “齐国占了赵国巨鹿局部,一度想要将手伸进燕地,这些事情羽儿都知道吧?”项梁也没指望满心怒气的项羽回答,自己径直往下说:“赵国危急,齐国口头答应赵王歇的求援却是在隔岸观火。结合占了赵地争夺燕地的事迹,羽儿还认为齐国南下的大军是可以信赖的盟友吗?”
  项梁没有用“目光短浅”去形容齐国,不但齐国会这样做,换作是楚国有这个机会也会那么做。一切概因六国一直都是这个德性,有肉绝对会扑上去咬一口,咬完咬不死才会讲什么共抗大敌,在此之前只会眼巴巴地盯着碗边,从春秋到战国都已经成为一种既定的惯性了。
  旁边的项伯有些闷闷不乐的插嘴:“羽儿啊,我们退回会稽不但是防止吕哲不顾部队疲劳可能会出现的进军会稽,还是在提防齐国南下的大军,更是在留出余力威慑齐国,防止齐国对泗水郡下手啊。”
  九江郡现下大部分都落入吕哲手中,泗水郡霎时成了一块飞地,会对泗水郡下手的人非常多,但如果可以选项氏绝对不乐意泗水郡落在齐国手里。
  赵国在被秦国打击,燕国土地贫瘠,韩魏没发展起来,吕哲不会昏了头北上,在未来一段时间里原六国中的齐国是最可能变成巨无霸的独一份。
  齐国复国之后短时间内拥有七个郡,中原又是个人口稠密的地区,新齐短短三个月拥有二十五万兵力,而这还是齐国还没完全消化七个郡的原因。只要给田氏更多的时间,七郡近五百万口众再征募几十万大军完全有可能。而齐国能成为巨无霸的原因不光是治下口众多,还因为齐国本身的商业十分发达,统一之战时齐国是未战而降,齐地没有被战火摧残,要说谁最可能在短时间恢复战国时期的实力,乃至于变得比战国时期还强,当属齐国无疑。
  项梁不知道秦国博士曾经与始皇帝的谏议,秦国博士是有根有据的拿出“实料”在劝谏始皇帝应该早早扑灭齐地的叛乱,不然齐国将会变成大患,而说得与项梁所想的那些几乎完全吻合。
  现在的天下大势与原本历史上已经完全不同,不应该拿原有的历史来判断当下局势。在原本的历史上,陈胜与吴广吼那么一嗓子,各地纷纷响应起兵,那么多的人起兵势必形成互相厮杀与兼并,将各郡县打烂没什么好稀奇。
  而现在呢?以黔首之身起兵的不是没有,但是六国贵族起兵的更多,短时间内各国贵族消灭那些不听号令的武装复国成功,他们所得到的郡县保存要相对完整得多。在这种有利条件下,只要给予相应的时间恢复到战国时期的水准还是非常有希望的。
  项梁对未来趋势有着自己的判断,他甚至想过哪怕是吕哲获得泗水郡都要比齐国田氏占了泗水郡要好。吕哲是楚国的心腹之患,这点项梁从来都明白,可是吕哲有一个致命的弱势,那便是吕哲非王孙,实力再强都不会被诸国王室视为同等身份。
  项氏为了要抬出熊心作为招牌,明明整个楚国的家底都是项氏的,他们为什么不干脆称王?一方面是因为楚地民心,另一方面则是不想当那个出头鸟。
  现下局势尚未明朗各国王室还没来得及将注意力转向吕哲,等待天下大势相对稳定,无论是哪个国家的王室成为霸主,最后都会针对吕哲。
  想要被诸国王室接纳光靠实力会举步维艰,其实项梁在抬出熊心成为招牌之前已经做好打算,等待天下重新恢复稳定,他就会行事“田氏代齐”的旧事。
  “您这是单方面的退让,就不怕撤兵之后吕哲再无我军在旁威胁,致使吕哲贪心不足地进逼会稽?”项羽的口气已经变得不客气了,在用质疑的话逼问。
  “所以说羽儿该多学学。”项氏家主项梁没说话,项伯却是不得不教训后辈:“吕哲崛起一年,没有稳定的根基,他会冒险行事吗?”
  项羽不服,转过头不愿意看到项伯。
  “羽儿!”项伯本来就是满心的郁郁,见小辈敢对自己不敬不由加重语气:“想吕哲明明有余力吃下更多的郡县,可是为什么一开始只愿意只窝在南郡?衡山郡和苍梧郡还是后面迫不得已才攻下。那是因为吕哲明白贪多嚼不烂,占领了地盘有时候不是得到好处而是多了一个累赘!要是吕哲是一个昏头昏脑的人,他有机会拿下庐江郡、九江郡乃至于更多的郡,老早就吃下了。如果他过早扩张,地盘庞大而根基不稳,哪怕手里有再多的兵都架不住四处奔波平叛。要是吕哲敢于在根基未稳的时候吃下庐江郡和九江郡,乃至于更多的郡,这一次就该是大楚战而胜之!”
  “胡说!”项羽顶嘴:“如果地盘大是坏事,为什么每个人都在拼命扩张!我们只窝在会章会稽就好了,又何必劳师动众的征讨!”
  项梁摆手让怒气冲冲的项伯别再刺激项羽了,他也瞪一眼敢于和长辈顶嘴的项羽,先是让项羽道歉,而后才说:“楚地,楚人,我们光复名正言顺,哪怕有人不服也会屈服于大义民意而心有忌惮不敢作乱。吕哲非楚人而占楚地,想要维稳治下只能用心倾力使民得利才能获得民心。你听明白了吗?”
  项羽不愿意听明白,周边的人却是露出恍然大悟的表情。
  从头听到现在的陈平也在暗地点头,只有当下的人才明白外来者想要统治一地有多么困难,而吕哲显然也是清楚这点才会步步为营的扩张,不是那种肆无忌惮的疯狂占领地盘,然后自己被自己拖垮了。
  “吕哲……”陈平得承认,他对白手起家且发展不到一年能打败项梁的这号人物感到深深的好奇了,“那是怎么样的一个人,二十岁的年纪竟是有这么冷静的头脑?看其发展的趋势……这次击败项梁之后,俨然在南方成为比楚国实力更加强大的霸主。他下一步会怎么做呢?”
第0320章
受迫于齐
  下一步怎么做?
  人生如棋,走了一步就会有下一步,直至棋盘终结。吕哲还有许许多多的难题需要解决,不过当下项梁撤军周边已经没有有威胁的军队,他最想做的进一步地将会章郡给掏空。
  会章郡位处东南,是后世的江浙一带。现在是秦一统之初,她并不能谈不上有多么富庶,吕哲所想的掏空并不是要挥兵继续抢劫财帛,而是迁移口众,收刮会章郡的文学典籍等等。
  “七天,我们再耽误七天,那时候季布、桓楚、司马欣等人也该带着部队返回庐江,到时就是我们撤军的时候。”
  其实吕哲还想看看楚国会不会反扑,来确定项梁是不是真如蒯通所说已经投子认输。楚国若是真的认输,他们在短时间内就不用担忧来自东面的威胁,少了这一面的威胁就能专门应付来自百越的再次北上。
  并不是说赢了楚国一次就完全将楚国这个威胁去除,而是短时间内楚国不会再生与吕哲交锋的心思,这是一种奇特的心理反应,并不完全是因为实力的关系。
  会章郡并无特别的特产,想要掏空会章的吕哲到最后发现想要掏也没什么好东西,本地人口更是因为战乱大多逃向了会稽郡,想要迁移却发现大多剩下的是老弱。
  “呵呵,一战让会章郡变得民不聊生,我们真是作孽。”吕哲心情不错,才会有这样的调侃。
  老弱要之无用,真迁移这些人到南郡只会增加负担,一时间发现没什么“好东西”能动,撤军似乎能够提前了?
  在收拢部队期间,北面的斥候传来了发现打着齐国旗号的军队,数量为七万。
  “七万齐军?”吕哲大感意外。
  齐国与燕国起龌蹉的事情吕哲并不知道,但是赵国不是面临大秦的征讨吗?齐国支援赵国之后竟然还有余力调遣七万军队南下支援楚国?
  吕哲哪里知道齐国一兵一卒都没有支援赵国,他发现有七万齐军南下心里瞬间觉得应该对齐国的实力做重新的评估。
  哪怕是吕哲想错的方向,但是齐国会越来越强是毋庸置疑的,毕竟在一统之战中齐地没有被战火摧残过。
  “齐军支援楚国是真,更有可能是捅向楚国心窝的一柄匕首。”蒯通莫名其妙的说了这么一句。
  变得对时政敏感的吕哲一愣就反应过来了,他听懂了蒯通的话,齐军南下之势并不猛,看不出是急援楚国该有的样子,且看齐军的位置,能杀向九江郡也能直扑会稽郡,分明是抱着多个目的而来。
  “此战我军得胜,齐军知道这个消息必然不会来招惹我们。”蒯通近一步更加透彻的直指根本:“现下为大争之世,哪有什么盟友可言?我们与楚国是鹬蚌,齐国是要做得利的渔翁。”
  大争之世?并不能完全这么说了,那是形容春秋时期的名词,现在相续复立的国家才多少,可不是那种数百个势力争锋的年代。
  “撤之前将楚军大败的事情传播出去。”吕哲“呵呵呵”笑了一小会,补充:“可以将楚军的损失夸大几倍。”
  蒯通与吕哲的默契越来越好了,一瞬间就明白吕哲的意思。那是要诱使齐国扑向会稽,哪怕致使齐楚交恶。
  这一战楚国败了是不争的事实,先后丢了二十万的建制。在这一战之前楚国有多少兵力?该是二十五万左右,然而在庐江损失了近十万,丹阳那边也没了小八万人,而似乎项梁的子弟兵似乎也损失了近三千人。损失的那些都是项氏处心积虑建设起来的军队,可不是那种拉上农夫上去凑数的乌合之众,可以说已经劳筋伤骨,齐国要是发现这点绝对不会放过楚国。
  吕哲不希望齐国南下,可是只有七万齐军很明显无法吞下楚国,只会产生一个两败俱伤的状况罢了。
  “可惜了,我们根基未稳,不然可以从中做一些文章。”蒯通是真的在可惜。
  “已经达到了我们想要的结果,接下来该是应付百越,同时也该将庐江郡稳定下来。”吕哲一点都不贪心。
  长沙郡暂时放弃已经成为现实,就像蒯通所说的那样,军队膨胀的速度太快了,秦系的十一万,舒氏的三万,骆摇招抚的近七万百越人,还有杂七杂八凑起来的约六万,林林总总算下来吕哲麾下竟是有近四十万,这个数字太恐怖了。
  吕哲是很渴望麾下有数量庞大的军队,可是他知道在什么时期该保持多少军队,而不是说不管什么时机军队越多越好。
  南郡是吕哲治下发展得最好的一个郡,可是养十二万军队已经是极限,再多就支撑不下去了。
  衡山郡一直没怎么用心开发,主要是人口制约和被战火摧残太过严重,她只能养活三万左右的部队。
  苍梧郡倒是要好一些,吕哲先后向苍梧迁移了近十五万人口,那边百越留下来的农业体系底子还在,稍微操作梳理一下养个五万军队不成问题。
  说起来,要是能解决百越的威胁,苍梧郡的发展前景远要比南郡好。南郡毕竟是被开发了上百年的一个郡,该挖掘的潜力已经被挖掘得差不多。苍梧郡受于人口的制约一直没能开发,民政方面的文吏前去考察,发现了很多适合于耕种的平原和盆地,亦是在澧水这条河系周边发现很多矿产,可以说苍梧郡是一个还没有被人使用过的宝地。
  吕哲在接下来会将大部分军队进行整顿,保留十五万作为战兵,其余下的兵卒会再次淘汰一些,或是复员或是整编为屯田兵(辅兵)。他计划用半年的时间来整编军队,也是时候该好好整顿一下了。
  远远吊着项梁大军的季布、桓楚等部队集合之后已经撤向庐江郡方向,在他们转道庐江郡的第三天,吕哲聚拢起来的二十万大军也从水陆两路启程,开始撤回南郡。
  得到吕哲果真从会章郡撤离的消息,回到吴县的项梁心里大大松了一口气。
  项梁现在面临很多苦恼,因为与吕哲一战的战败,楚国朝堂的风向在变换,以前不敢对项梁多说一句话的朝臣现在竟然有胆子说三道四了,而似乎求援而来的七万齐军也成了麻烦。
  楚国朝堂有胆子与项梁叫板并不值得意外,毕竟项梁出征不但没有取得庐江郡还丧师近十五万,威信肯定是要大受打击。他们早就受不了楚国是项氏一言堂的氛围,哪有不借项梁战败而归发难的道理?
  项梁是败了,可是不代表他能任凭阿猫阿狗出来叫板。面对朝堂上的责难,项梁不但没有退缩甚至还举起了屠刀,杀掉不少敢于呱躁的人。
  现在是什么局面?说得现实点,现在就是乱世,手中有兵才有说话的底气,手中无兵再唧唧歪歪,败了手里还有二十余万军队的项梁会跟他们客气吗?
  这是彻底的撕破脸了,不过项梁那也是被逼的,要是没有齐国七万大军停在边境威胁,他还有那个闲工夫用手腕与那些呱躁的同僚来“文”的。可是呢,经历一败再有七万齐军在边境上虎视眈眈,他只能快刀斩乱麻对那些叫板的人来“武”的。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28/71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