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秦之帝国再起(校对)第230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30/716

  真正做到宗族对民间的影响哪怕是到了天朝时期都没有办到,现在是什么年岁,又怎么可能做到?吕哲要的只是一个“名与分”,定下规矩,在日后想要针对谁时能有个现成的借口。
  对于文官的增多现在没有什么太好的方法,现在读书人可不是拥有纸张后知识易于传播的那么多,想要弄什么科考制度纯属是做梦。在识字率不高的年代,想要吸引识字的读书人方法不多,要么是学曾经的大秦无限提高读书人的地位,要么是学曾经的齐国办什么学宫。
  很可惜,吕哲这里似乎没有吸引读书人的条件,若说地位吕哲自己不过才彻候官职为征南将军,比起那些王室一点优势都没有,给不了读书人崇高的地位。学宫嘛……吕哲手下有什么拿得出手的文豪吗?也就是某某什么子,亦是可以“称子”的人物,如孔子、孟子等等的宗师人物。没有宗师级别的人坐镇,办学宫估计该被天下人笑死。
  其实啊,吕哲对现下士子的才能也是心里有些没底,觉得大多是只会空谈的废物。
  显然吕哲是将现在的士子都当成如宋、明……还有“我大清”时期比较“典型”的那些人了。现在还不是儒家独大的年代,哪怕是儒家独大,汉唐时期的儒家士子也没有那么不堪。
  当然,若是觉得现下的读书人是“不识五谷”的废物,那可是大错特错。现在可是百家争鸣的时代,识字的读书人并不都叫士子,哪怕是士子也不是读死书死读书的“文化人”,百家之中的士子们基本都是专精于某一个“学科”的人物,哪怕能力不强也不是只会读先人哲言的废物。
  吕哲的认识误区自己不知道,他没有说过相关的想法其部下也不了解,不过不管怎么样,他们一致认为自己这一方暂时确实没有可以吸引百家士子的条件。
  “那就让舒氏没费什么劲就掌握那么大的地盘?”苏烈的口吻很迟疑,九江郡怎么说都是地处要冲,中原诸国和楚国想要进犯都要途径九江郡,将这么个地方交给舒氏实在大不妥。
  武将都是从军事的角度在思考,有了苏烈的率先发言,梅鋗也说出了自己的看法。
  梅鋗觉得九江郡就目前而言是防御中原诸国的桥头堡,齐国现在已经掺和到南方来,天晓得舒氏在齐国或者楚国卷土重来的时候会闹出什么事情,确实是要掌握在自己手里比较心里有底。
  共尉却是依然一言不发,虽然吕哲没有多说什么,可是共尉身上的污点再怎么都洗不掉。别人是儿子坑爹,共尉是儿子被坑爹,实在是有苦说不出来。现在共尉正处于一个尴尬阶段,若不是吕哲亲自点名,他甚至都没想过来参加这种重要的会议,只想把自己关在某个小屋子里不再出现才好。
  吕哲从来都不是一个拖拖拉拉的人,不处理共尉是因为没什么好处理的。共尉在这一战除了丢下军队不管之外,从头到尾都没有什么造反的事迹。吕哲深深觉得大秦的法制很不错,不想开一个不好的先例,一切依照法度处理才是最合理的。那么共尉该获得什么样的惩罚,回到南陵后按照军法处置也就行了。
  “偏向的绥靖政策吧。”吕哲缓了缓口气:“具体该怎么办,回到南陵之后再议。”
  可不是二战时期英国首相对德国采取的那种绥靖政策,吕哲的绥靖指的是一种监控式的控管,说得再明白点就是庐江郡必需拿下,那么他们就要治理四个郡了,无力也无剩余资源发展九江郡,那就让舒氏顶缸,也算是吕哲这一方势力与中原诸国、楚国一个不是缓冲区的缓冲区。
  “另外,还请蒯先生和萧先生先行回到南陵,配合燕彼着手准备幕府开牙。”吕哲把这件事情拖得够久了,与项梁一战之后也是时候该开府建牙,好对立功的将士们进行封赏。
  开府建牙?听罢,在场无不露出欢喜的表情。他们等待这一天等得够久了,自己这一势力兵力都膨胀到四十多万,一个个却还是顶着什么统领的非正式官衔,觉得自己功劳足够的人早想领个将军当当。
  共尉脸上也有欢喜的表情,他刚才可是看见吕哲说话的时候眼睛看的是自己。他怎么看不出吕哲这是在暗示,也就是说除了应该得到的惩罚,他的功勋一点都不会少。
  “这就好、这就好……”,说实话,这是共尉得到最好的结果了,还有什么地方觉得不满意呢?
第0323章
凄惨不过吴芮
  此时的南郡已经是一片欢乐的海洋……
  好吧,言过其实了,什么全民陷入欢乐的海洋那是一种夸张用词,不过得知前方击败楚军,大军即将返回南郡时,黔首们心里的开心是有的。
  出征的大军基本是南郡的子弟,他们听说此战歼灭楚军二十万,郡主麾下兵卒损伤不大,哪怕不为了吕哲的获胜欢欣,也该庆幸自家的亲人活着归来。
  郡主?是的,黔首一直是称呼吕哲为郡主,这个称呼已经用了将近一年,都习惯了。
  那些还没来得及被调上去战事却已经结束的军方将士心里有开心,更多的却是一种失落。一场双方投入总兵力超过五十万人的大战啊,这种战事自己竟然没有参与,除了感到可惜之外也会觉得以后无法在参与作战的袍泽面前抬起头来,而战功嘛……
  有那么一些人的心里是最复杂的,这些人是已经整装完毕却没有调上战场的秦系将士。
  这些秦系将士是先与吕哲的部队干了一场,最纳闷的是十数万精锐没干赢,而后成为吕哲麾下一员忐忑地等待会面临什么样的命运。
  什么报复、什么挖坑埋了的事情倒没发生,也不知道以后会不会发生。不过有将近六万秦系将士被调上去参战,而似乎参战的秦系将士还多多少少立下了一些功劳?他们基本上可以确定被挖坑埋了的几率非常低,有参战的那些秦系将士差不多算是融合进吕哲麾下了,没有参战的秦系将士以后该怎么自处还是个难题。
  不管怎么样,南郡面临秦军南下、项梁进逼、百越北侵等等事情算是解决了其二,现下也就百越还在长沙郡那边肆虐。有了吕哲早期统军击败过百越的事例,南郡黔首觉得百越人也蹦跶不了多久,只要解决了百越,南郡怎么也该平静一段时间了。
  说到长沙郡,吴若再一次于罗县战败了,只领了三千余败兵一路逃窜向北,四氏和百越人追到湘山附近的时候放弃追击,吴芮等三千余长沙郡败兵仓皇地逃到南郡地界的州陵城外才停了下来。
  吕哲率着大军从会章郡撤军的同时,吴芮带着十个护卫也在往南陵赶。
  吴芮独抗四氏和百越支撑的时间只有两个月不到,在这期间里他先是向吕哲表示归附,而后不断不断的请求援军。
  表示归附的时间大概是吴芮初次在郴县战败,在这阶段他因为是被连氏的象兵打败,撤往耒阳时麾下还有十五万左右的部众。他在当时上表其实并不是真的要归附,而是想要取得吕哲从军事器械、粮草上的支援。
  鉴于确实需要有一方势力挡住百越的北侵,吕哲当时明知吴芮归附不过是个权宜之计也发去换装下来的一些戈矛等兵器还有十万石粮秣。果然吴芮得到兵器和粮秣之后绝口不再谈什么归附,而是换了一种口吻重谈什么两家友好之类的虚话。
  第二次上表归附是在吴芮于耒阳的第二次战败,这一封上表的用词比第一次上表更加的谦卑和诚恳,而这时吕哲正率军与南下的司马欣作战,根本就没空搭理吴芮。
  耒阳不在南郡,吴芮也不是吕哲,注定耒阳不会有南郡各县新起的城墙,结果就是四氏和百越的三十余万人猛攻之下吴芮再次战败。
  再次一败的吴芮倒也没输光家底,他带着八万残军在距离耒阳约六十里外的湘水和耒水交流处建立起一道隔江的防线,而这时吕哲再次心甘情愿“上当”的送来了一批兵器和粮秣。吴芮见到吕哲派人送来的兵器和粮秣之时,说实话他心里不是计谋得逞骗来支援的得意,而是一种吕哲自己假意归附还愿意屡次支援的错愕感。
  湘水和耒水可不是什么小河流,两条大河几乎是贯通整个长沙郡,可以想象八万残军怎么防都无法将两条支流给防严实。所以毫无意外的,四氏和百越从吴芮无法设防的河段渡河之后,吴芮再一次战败,而这已经是一个月连续吃到三次的败仗。
  短短时间连续三败,若不是吴芮在乡间甚得民望,他麾下那些士气低落的部下早该全部一个不剩的弃之而逃了。
  甚得民望的吴芮再次败逃临湘这个长沙郡首府,他带着残军入城时临湘黔首得知四氏和百越杀来。
  吴芮也不知道是演戏还是真心,当着众多父老掩面而泣,嚎哭没有做到保境安民,连续让众多子弟倒在百越屠刀之下。
  且不管吴芮是不是在演戏,百越人杀来可是真正的事实,临湘城经过一阵恐慌之余,民间三老竟是在这种环境下为吴芮再次聚集了三万的青壮,可见吴芮在长沙郡的民望到底有多高。
  连续吃到败仗,吴芮心里对独抗四氏和百越是真的没底了。这时的他已经意识到四氏与百越的联军气势迅猛,不是长沙人自己能独抗。再则,吴芮连续两次上表吕哲的事情已经做了,在吕哲明知是计还愿意支援的前提下,他若是不把这件事情当回事就该自取灭亡。按照现状,无论是真心还是假意,归附吕哲已经成了唯一的选择。既然已经决意归附,那长沙郡可就不再是他吴芮的禁脔,而该是吕哲的领地了吧?
  吴芮派人带着长沙郡相关的印玺和图鉴、典籍等等赶去南陵,有这样的举动可不再是空口白牙谈归附,而是真心诚意将长沙郡拱手奉上了。
  不过……长沙郡归谁似乎已经不是败退到临湘的吴芮说了算了吧?
  等待吕哲有空闲关注长沙郡,四氏和百越联军的“势”已经成型,那时候吴芮再奉上“真心诚意”还有个什么用?要是吴芮早这么干,吕哲还能抽出余力派遣援军过去,虽不说能击败四氏与百越的联军,可是将战线稳固下来……再不济拖延更多的时间总能办到。
  失去了郴县还有耒阳可以固防,失去了耒阳还有湘水和耒水可以作为依托,败到了临湘城下?别说吕哲该集中兵力应对项梁的进逼了,哪怕有多余兵力再投入长沙郡那个烂泥潭也是被埋的份。
  不会有援军,也不再有物资的支援,得到这个回复的吴芮万念俱灰,长沙郡是真的完了,他辜负了长沙父老的厚望,不但没有做成保境安民且让百越蛮人成了长沙的统治者。而一切的一切,他觉得是自己不自量力,没有在最适当的时候真正的归附吕哲获取援军。
  吴芮满心的羞愧,再次败退到湘山的时候一度想过要自裁以对长沙父老。可是他怕,不是怕死,是怕长沙郡永远被那帮蛮子统治,所以他告诉自己暂时不能死,要死之前也该先将长沙郡从百越人和四氏那里光复。
  吕哲先胜南下秦军,后面又击败项梁进逼大军,这两个消息是吴芮到了州陵才从州陵驻军官口中得知。
  之前还以为是惹恼了吕哲所以没有援军,知道吕哲不但与南下秦军作战甚至要应付带着二十多万大军逼来的项梁,以为不是吕哲不派援军而是无兵可派,他抓住了一丝丝复仇的希望。
  那是一种通俗的心态,毕竟长沙再怎么说都是一个郡,没道理吕哲不要,吴芮会这么想当然是往好的方向在自我催眠。
  自我催眠很有效果,哪怕是只有一丝丝希望也好的吴芮压根就没有问吕哲在不在南郡,就带人往南陵赶。他心中已经准备了无数的说词,甚至膝盖都已经准备完毕,只祈求四氏和百越人立脚未稳,还没有来得及祸害长沙,求吕哲立即发兵光复。
  吴芮从某一方面来说很幸运,他抵达南陵城的时候吕哲刚好回到南陵,求见的第一瞬间也被吕哲接见。
  吕哲从来都没有见过吴芮,他看到的吴芮是一副狼狈到再也不能更凄惨的模样。
  能想象只有二十来岁的人却是满头黑白交替发丝的样子吗?再配上那深凹的眼眶和满是血丝的双瞳,一副麻布衣跨在骨架子身躯的模样。
  “这分明就是一具丧尸啊?”吕哲连续战胜,率得胜之师回归是一副神采飞扬的模样,看到吴芮惨状心里想象到了未穿越前一些影视形象。
  吴芮看到吕哲的第一瞬间立刻跪地,哑着嗓子:“主公,芮万死,还请主公降罪!”
  什么情况?吕哲是上前扶起不是,光站着也不是,那句不似人声“主公”太具有震撼性了。
  “咳咳!”蒯通是和燕彼一起咳出声,两人一直拿眼示意吕哲赶紧做点什么,在场的可不止有吕哲麾下,魏王咎、赵王歇、韩王成派来的使节可都在呢。
  这些使节的动作很快,他们本来是来庆贺吕哲击败南下秦军,也想摸清楚吕哲下一步会怎么做的。而现在他们已经知道吕哲战胜了项梁,该多一项庆贺的理由,又该赶紧搞清楚吕哲击败楚国后到底会怎么表态,哪想会看见这么一幕。
  “芮万死,还请主公降罪!”吴芮这么做令吕哲尴尬,可是他现在能做的也就这样了,说什么都要先把从属的名分定下来,不然……
第0324章
免得误会
  要说在场诸人除了吴芮之外谁的心情最为复杂当属桓楚。
  长沙郡是吕哲最先开始暗中经营的一个郡,也是吕哲的第一位盟友,从某种意义上来讲桓楚也正是看到了吴芮与吕哲结盟后得到种种好处才靠拢过去。
  有道是造化弄人,桓楚这个靠拢向吕哲比较晚的人,得到的支援比吴芮更多也更有力,这一切都是建立在吕哲觉得出国来势最凶猛也对南郡更有威胁。若是换成吴芮那边被楚国攻击,桓楚心里清楚吕哲不会支援庐江郡而是会驰援长沙郡,支不支援不看哪个郡是由谁掌握,而看会对南郡造成的威胁更大。
  百越的部落太多了,一百多万口众的百越人有着至少四个部落联盟酋长,显然在吕哲看来百越的威胁要比楚国来的小,会出现如今的结果一点都不让人意外。
  现在,桓楚的底子基本没了,可是庐江郡没有并落入楚国手中,虽说桓楚失去了庐江郡的掌控权,可是已经成了吕哲麾下,未来总算还是有点盼头。吴芮却是不但将长沙郡丢了部下也死伤殆尽,算起来还是吴芮惨一些。
  吴芮迫切想要吕哲承认是其麾下一员的举动桓楚心里也理解,想要从百越那里夺回长沙郡只能依靠吕哲出兵了,没有了一切的吴芮也只有得到吕哲的承认才有可能得到兵力抢回长沙郡。没有吕哲的支持,吴芮哪来的人力物力,是没可能再手掌雄兵的希望了。
  燕彼可不能让诸国使节误会什么,他更是看到桓楚一脸的复杂,因此不得不解释来龙去脉。
  吕哲与吴芮是盟友关系,这个是必需讲清楚的。不是吕哲手中的长沙郡丢了,是吴芮掌握的长沙郡被攻占,长沙郡一样是被百越占了,可是从谁手中被攻占意义大不同,吕哲未曾一败的名声相当重要。
  这些使节为什么来南郡,又为什么眼巴巴低姿态地求见吕哲?除了吕哲现在实力雄厚之外,更多的是因为吕哲有百战百胜的威势在。若是让他们误会吕哲吃了败仗,那“金身”岂不是破了,吕哲在他们眼中的分量肯定是要打折扣,不然接下来可会耽误与诸国使节的商谈。
  燕彼在那边与诸国使节笑声交谈,靠得近的桓楚一字不差的听进去。
  桓楚听到燕彼在介绍之前南郡与庐江郡、长沙郡的关系,那句“桓公久仰我家主上,真心诚意归入我方,因此发兵急援”听得他的胯下有些疼,似乎吴芮上表归附还在他之前,不过说起来吴芮也确实不地道,哪有上表归附不将印玺、图鉴、典籍等物一起奉上的?
  在燕彼讲来,诚意比什么都重要,有没有诚意关乎到会得到什么样的回报。那是他将事情解释清楚后在暗示这帮使节,不管他们是抱着什么目的而来,可千万不要有糊弄的心态。
  楚国出兵三十万都败在吕哲手中,诸位使节之前和现在的心态并不相同。之前他们不过是觉得吕哲强大,可心里还是认为南方是两极对抗,过来恭贺吕哲击败秦军,一方面是恶心秦国,另一方面结个善缘。现在吕哲连楚国都击败,且眼见就要将庐江郡和九江郡纳入治下,两极对抗的局面已经被打破,南方显然是吕哲独大了。
  吕哲成为南方霸主的雏形已经显现出来,且无论怎么看吕哲麾下都是兵精将广的样子,若说之前是来结个善缘,现下就该是一种巴结的心态了。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30/71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