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秦之帝国再起(校对)第249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49/716

  将土地分赏在苍梧郡会有诸多怨言,南郡的土地都有相应的规划,后面吕哲也就重新规划了一下,将衡山郡和新得的庐江郡考虑进来。
  随着土地将要进行分赏,有了土地自然也就需要耕作的人手,吕哲麾下基本是跟随崛起于微末的人,注定是没有数量庞大的族人来耕作,那么对奴隶的需求也就伴随而来,在城门那边如果吕哲不问到关于奴隶的事情,听到诸多述求的燕彼也会找机会向吕哲汇报。
  这些事情并不是一朝一夕能够解决,也不是吕哲一人能够处理得来,他已经在考虑建立如三省六部的部门来处理相应的事务,这些都还要在后面与众部属好好的参详,不过前提是有足够的主官。
第0353章
事有急缓(下)
  三省六部自被创立起来就在华夏执行了千多年,证明其职能分配拥有相应的合理性,但是有什么样的行政部门能不能发挥出应有的行政能力看得最多的还是执掌的人,也就是说有好的制度也该有好的执行人。
  吕哲现在就缺制度的执行者,要是没有相应的人才,搞出的制度也只是制度,无法有效的行使下去。
  “叔孙通现在在哪?”吕哲觉得应该从相应的礼法入手,只要把相应的礼法第一步完善起来,那么也能改善一下外人对他们的印象,这样一来收拢人才留住的几率也会比较大。
  “叔孙通?”蒯通还真知道:“不是被燕彼请来南陵了吗?”
  关于叔孙通是谁吕哲倒是想起来了,依稀记得是前后两次向刘邦进言,第一次说得太深奥了刘邦没听懂,后面得到任用还真把汉国法礼完善下来的人物。
  “南陵?”吕哲下午正好没事:“那派人请来吧。”
  话音刚落呢,燕彼的声音立刻传来:“主上,人我已经带过来了。”
  吕哲转头看去,燕彼带着一脸“先见之明”的笑容,他的身边站着一名年纪约四十来岁的人,看其穿着有点像日后的儒生。
  叔孙通身穿一身白色的长袍,看见吕哲目光转过来立刻躬身行礼:“山野之人参见吕侯。”
  为什么谁谁谁见到某个位高权重的人总是喜欢第一句自称“山野之人”呢?吕哲微笑点头:“叔孙先生曾为待诏博士,可不是什么山野之人。”说着比了一个请进的手势。
  “皆为旧事了。”爽朗的笑一声,叔孙通一点怯场都没有,毕竟始皇帝那么威严的人都侍奉过了不是。他进门之后先是上上下下地打量了吕哲一下,而后问:“敢问吕侯,您想要的是什么样的礼法?”
  态度不礼貌,问话也奇怪,吕哲觉得这又该是一出高人故弄玄虚的把戏。
  叔孙通确实是在故弄玄虚,不过也真的是在观察吕哲的面相。现在有点本事的人多多少少会学周易,也相信什么样的面相会有什么样的命运。既然是有心投效,他自然想看清楚即将投效的人的气度和面相,而显然吕哲卖相不错,虽说年轻了一点可是身材高大魁梧,面容也是端正,再配合近一年发号施令多了总会有上位者该有的气度。
  “我想要什么样的礼法,你就能思量出什么样的礼法出来?”不是吕哲在刁难,而是叔孙通的态度就是那样。
  “礼无外乎是周礼,法却有众多。”叔孙通笑着说,意思还真的是吕哲想要什么样的礼法他都能斟酌出来。
  这下吕哲倒真的要好好思考一下了,他倾向于法治社会而不是人情社会,但却不是秦律那种动不动就割鼻子砍手脚趾的法度,并且这个年代识字的人也就那么多,其实相当多的人根本就不知道律法到底有哪些。所以,他觉得律法是该有,可是应该尽量的简单易懂,不然法律压根就不是法律,不过是权贵欺压平民的一种工具。
  没有详细的思路,吕哲哪里会轻易的说出要求。他笑了笑不接叔孙通的腔,而是看向燕彼问道:“公示的事情做好了?”
  “写榜张贴,亦是下告游缴到乡间呐喊。”燕彼怎么觉得吕哲的心情好像很不错?说着看向蒯通,一脸的询问。
  蒯通向旁边点了点,示意两人一边说。
  燕彼会意走了过去,等待蒯通来了低声问:“主上心情愉快,发生了什么美事?”
  “美事?”蒯通细想了一下,似乎除了能成功收录张良之外也没其它什么特别的事情。他示意燕彼过来可不是为了说张良,而是想与燕彼谈谈关于怎么援助赵魏韩三国的事情。
  对于他们来说,休生养息是必要的喘息过程,可是不代表就应该关起门来不做事。赵魏韩三国,其中一个是拖住秦国的重要势力,另外两个则是充当缓冲区阻止齐国将触手伸到南方的屏障。
  “啊?”燕彼似乎没想到蒯通会说那些,先是一愣,而后沉默了。
  援助赵魏韩的方法并不太多,除了物资就是出兵,而显然出兵根本不可取,不然会破坏休生养息的既定政策,那么也就只有从物资上考虑了。
  “我建议主上向赵国输粮被拒绝了。现下赵国不缺人,组建五十万大军也是易事,缺的只有粮食。想让赵国拖住秦国脚步,输送粮食是最可行的方法。”蒯通知道燕彼是坚定的反秦派,而且燕彼从某些程度来说对吕哲的影响力也高,希望燕彼能劝劝吕哲。
  “输粮?”燕彼差点跳起来,他用疑惑的表情看了一眼正在与叔孙通不知道聊什么聊得高兴的吕哲,转头问:“你的意思是赠送粮秣?”,要是蒯通真的回答白送,他绝对敢一拳直接打过去。
  “用粮食换人口。”蒯通不是不知道粮食的重要性,对于他们来说粮食还可以耕种获得,但是赵国一旦完蛋可就不是损失了粮食那么简单。
  没有了赵国拖住秦国,不是还有齐燕吗?这句话燕彼没有说出来。他知道自己的短板在哪,一些事情上没有蒯通的目光那么长远。
  “我们现在不缺财帛,粮食也有囤存,缺的是时间和人口。”蒯通显然是有详细思考:“再则,赵国的存在不但能拖住秦国,也能牵绊到列国的力量。”
  燕彼呐呐地说:“主上恐怕不会在这当口做出支援赵国的事情,那与主上缓和与秦国的关系违背。”
  “所以不是支援,而是商贾的事。我们说需要做的只有几件,其一鼓励治下商贾运送粮食到赵国,在赵国换取人口;其二官府以高额的价格收购商贾带回的人口。”蒯通说的事情并不复杂,不过是一套简单的行政命令而已。
  燕彼再次看向说笑着的吕哲,沉吟了一下才说:“我们为新兴势力,列国都不着急,我们何必……”
  “这正是我们被列国接受的大好机会。”蒯通打断燕彼有些幼稚的言语,他深深担忧吕哲也是想,如果吕哲真的也是抱着这样的想法,那么他们的成就绝对高不到哪去,能作为南方霸主算是最好的结果了。
  “可是……齐和燕不是赵国的传统盟友吗?他们没有一兵一卒前去支援赵国,甚至赵王歇请求粮食援助也被拒绝。”燕彼说得十分犹豫。
  “齐燕是齐燕,不过是一帮鼠目寸光之辈。没有赵国挡在前面,齐燕就要亲自面临秦军的攻伐,连这一点都看不到,他们也不过是冢中枯骨罢了。”蒯通用着鄙夷的口气:“大敌当前,不支援赵国甚至还在内斗,他们再一次被秦所灭不过是时间问题。”
  不得不说,燕彼觉得蒯通说得非常有道理。他细想了一下,若是齐燕没有任何行动,而他们支援赵国,那么必然会在反秦势力中拥有好名声,对于他们日后攻略中原也有很大的好处。
  “……他们被灭与不被灭不单单是关乎到他们自己,别忘了我们是身在什么处境。现在哪怕牺牲一些利益,只要能换取更多发展的时间,对于我们来说比什么都重要。”蒯通真的是苦口婆心了。
  “先生!”燕彼还是第一次那么真心诚意的称呼蒯通,他行礼道:“我这就去对主上进言。”
  蒯通还想说更多呢,燕彼却是立即迈步向吕哲走去。
  正在与吕哲畅聊的叔孙通见到燕彼走过来立刻停下话语站了起来:“没想吕侯对儒家也有诸多了解,真是令通意想不到。今日多有叨扰,还盼再有与吕侯深谈的机会。”
  吕哲哪能不知道儒家,毕竟儒家自西汉董仲舒搞什么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之后一直独霸官方。他刚才与叔孙通聊天也不是说什么特别的事情,不过是将自己所了解的儒家几个典故说了一下,然后又问问儒家现在的现状而已。他是一点都没有表示推崇儒家的态度,可是叔孙通似乎不这么想。
  有一个了解儒家且愿意接纳儒家的当权者,不但对叔孙通来说十分重要,对于天下儒生来说也是一件难得的事情。
  今天对于叔孙通来说确实是遭遇了天大的惊喜,他本来不过是来试试运气,希望能得到一官半职。官职是暂时没有获得,不过他惊讶地发现身为五郡之主的吕哲竟然了解儒家,且从吕哲说表现出来的态度来看,似乎也不像列国当权者对儒家的不屑一顾,这不是惊喜是什么?
  燕彼现在可不顾得叔孙通是由他引荐了,频频拿眼看着客套半天就是不离去的叔孙通,只差出言让其滚蛋。等待叔孙通终于识相的离开,他语气比较急的将蒯通刚才所说的话复述了一遍,然后专注看着自家主上,就等着回答。
  这一下倒是让吕哲意外了,他没有说过不支援赵魏韩,只是还没有想清楚该以什么样的姿态来支援,且这件事情太大也太复杂,哪里是短时间内能拿出决议的事情。
  吕哲露出哭笑不得的表情,然后怒瞪一眼站在远处假装抬头看屋顶的蒯通:“你们……一个拐弯抹角,一个被拉出来当枪。”说着摇了摇头。
第0354章
目前现状
  冬季已经到来,天下各处的烽烟陷入短暂的沉寂。
  战场上的烽火停了下来,各势力有的开始潜伏舔自己的伤口,有的是趁战事稍停频繁的调动军队,更有的是抓紧时间在理清自己的内政。
  赵国作为秦国第一个攻伐的目标,失去了太原全郡和砀郡局部之后,赵王歇下令征兵五十万,同时不断派遣使节前往各国继续求援。
  燕国在东北面的扩张随着冬季的到来自然是已经停止,他们已经完全杀入半岛,接近现代的“三八线”位置。另一方面,燕国在广阳郡与齐国的争夺却是还在继续。
  在广阳郡方面,燕国屯兵五万,由燕国大将臧荼率领;齐国也屯了五万的大军,统帅齐军的是宗室田都。除了齐燕两国,一支数量约八万人首领叫陈胜的武装也占有了涿县、范阳两县。小小广阳郡一时间成了所谓的三足鼎立。
  齐国的军事动向除了在广阳郡那边屯兵之外,一支七万人的齐军还是停留在会稽郡边境。两地的屯兵只是占了齐国少数的兵力,除却十二万各有任务的两支齐军,还有数量在二十万以上的齐军正在各地不断操练。齐国军队在短短半年之内达到三十二万的数量似乎还觉得不够,齐地各地还在大肆的征兵。有消息称齐王儋许下雄心壮志,要建立起一支为数百万的大军,喊出的口号是要报秦灭国之仇。
  然而军事只是齐国众多动静的一部分,齐国民间的农、商、工也在以惊人的速度发展,可以预见齐国在未来必定会是诸强之一。
  楚国自项梁战败之后的处境不太好过,北面有齐军威逼,再有刚刚获得的泗水郡成了飞地,更有南方吕哲后面必定会有的报复,说不人心惶惶谁也不信。
  项梁战败,项氏在楚国的威势必然会受损。在这种现状下,一些以前敢怒不敢言的人开始有了胆气,这样一来楚国朝堂怎么不会纷争不断?
  秦国方面,攻下太原郡和砀郡局部后,随着冬季的停战,王奔和徐岩各自在巩固占领的地盘。在后方,咸阳中枢加紧募兵的同时,一些军械物资也在向王奔偏师徐岩主力那里调拨。
  看上去风雨飘渺的秦国,她的内部却是一片风平浪静。以前还会有人怀疑始皇帝隐忍不发以待诸丑现形到底对不对,可是看到短短半年有那么多的人跳出来,谁还看不见以前隐在暗处的洪流有多大呢。
  秦国朝臣看见半年之内新占的领地全失,跳出来的叛逆是那么的多,每一个都被吓出了一身冷汗。始皇帝能统一天下一次就还能做到第二次,他们开始觉得先期的放纵或许是正确的,不然始皇帝还在世都是这般模样,若是始皇帝御龙归天,下一任皇帝继位后天下这般模样也不知道有没有能力平复叛乱。
  秦国内部的平静自然是因为始皇帝的威望支撑,可是威望能镇服内部却是无法阻止秦国越来越艰难的环境。
  现在的秦国除了要扫平中原的叛乱,北面的情势也越来越严峻,匈奴的头曼单于已经决议南下,这一次匈奴纠集了草原三十万胡人目标直指河套,而秦国的长城军团因为一再的被抽调参与中原平叛,原本接近三十万的长城军团只剩下不到十五万。
  蒙恬收到草原胡人即将南侵的消息后不断向始皇帝进言征兵,可是秦国现在需要应付的战事实在是有点多了,哪有兵力补充长城军团的不足。在蒙恬一再的进言下,始皇帝下令章邯从少府整编了三万的刑徒,得到这三万刑徒的长城军团也不过才十八万。
  北境的边境线太长了,只有十八万兵力的蒙恬不止一次悲观的对长公子扶苏说,长城军团需要防御的地方太多,草原胡人一旦南下恐怕是防不住,若是匈奴人愿意决战倒还好,匈奴不愿意决战采取多路进兵,战火会延伸到上郡境内。
  中原和北境还不是秦国全部的战区,蜀郡那边也很久没有上报过好消息,最近的一次上报给咸阳的消息是秦军在沫水兵败,羌人和百越人杀进了严道县,造成一片生灵涂炭的惨况。
  那些还是明面上的事情,还有一个势力是秦国上下闭口不言但又不得不对付,以吕哲为首的一帮人。这个势力还扛着秦国大旗,不过却是实实在在的叛逆。
  吕哲接受始皇帝的诏书后,挥兵接近四十万攻伐楚国,这个消息传到咸阳的时候不少人都愣住了。
  按照很多人看来,大秦册封叛逆是行使缓兵之计,吕哲这个叛逆接受诏书也是为了得到喘息之机,任谁都没有想过吕哲接受诏书后会真的依照诏书的命令行事,吕哲接受诏书之后就该窝着发展才是?
  早在一年之前谁也不知道吕哲是哪根葱,可是近一年来关于吕哲的消息实在是有点多,人们最早听到关于吕哲的传闻是在始皇帝二十八年(公元前219年),那时候听到吕哲带着不足四万残兵战胜十万百越,听闻者莫不以为自己是听错了。
  百越趁秦国没有关注南方连续北侵,黔中郡和长沙郡的百越人一度比华族都还要多,黔中郡更是在始皇帝二十六年(公元前221年)的时候被百越全郡占领,所以秦人对百越人并不是一无所知。
  本来南郡被百越渗透又爆发暴乱有吕哲站出来收拾残局对于秦国来说并不是一件坏事,在吕哲成功平定南郡后,秦国朝堂也有想过要重重封赏,当时拟定封赏的少上造加征南中郎将后面也确实是封赏下来。
  后面,吕哲出人意料又是在情理之中,竟是在南郡执行自治,说实话秦国对此是有相应的心里准备。
  军队之中全是六国遗民,这些遗民对大秦恨之入骨,有可能会对大秦抱有好感吗?其实吕哲只是自治而没有立刻挥军秦地已经是坏消息中的好消息。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49/71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