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秦之帝国再起(校对)第260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60/716

  很多人刚开始的时候不理解,认为事情对的就是对的、错的就是错的,怎么能够因为所在的集体把错误的事情说成是正确的。
  这样的迷惑和怀疑亲军甲士们以前也有,但是他们上了战场,在鲜血随时都会抛洒,生命时时刻刻可能丢失的时候才了解到,原本所谓的对错就是那么简单,集体的利益必需得到维护,如果连立场都不一致,怎么又能让人觉得是集体的一份子。
  “很好!敌人不会因为你出卖袍泽而留你一命,不懂得维护集体的利益,那么永远都不会把自己当成集体的一员。”翼伽目光扫过去,那些淳朴的、平常的,长得好看的、长得丑陋的:“你们是一个集体,上了战场很多时候需要袍泽在你危险的时候去救你。你们要时刻牢记,维护你的袍泽等于是在救你们的性命!”
  很多人很想问,对待敌人是应该站在同一个立场,那么对待非敌人是不是也能不讲事情的对错。
  “我知道你们在想什么。”翼伽笑了几声:“当初我也有这样的疑问。知道主上是怎么回答的吗?主上说,当兵就要横、要愣,错了没关系,无论是对敌人或是非敌人,首先就是要维护集体,只有有了这个集体,你们有可能活着。”
  什么意思?是哪怕面对黔首,不管是不是做错了都要横要愣?
  “哈哈哈!想对黔首耍横耍楞?”
  翼伽是发自内心在笑,他当初问吕哲,为了维护集体是不是对治下的黔首也不用管对错?吕哲给出的答案很清晰,说是士卒可以对黔首耍横耍楞,在黔首面前身为军人不能搞内讧,做错事了要道歉也该是文官去对黔首赔礼道歉,可是回营之后犯错的军人该打就打该杀就杀。维护集体荣誉感不是让这个集体变成野兽,所以也就有了军律的存在。
  军队要有精神气,一支没有精神气的军队能叫军队吗?培养且让他们觉得自己是集体的一份子很多时候并不简单,甚至在某些时候还要牺牲一些平常人的利益。
  吕哲为什么划出专门的驻军区,为什么严令整编操练期间军人不得离营?那是在最大限度的不让集体感变得扭曲。先教出集体感,再来加强军律,只要有了集体感再用军律配合,一支军队也算是初步形成了。
  军人就该刚强,在民间犯错能管军人的只有军队的军法,打杀那是军队内部按照军律的处置,其他人不该伸手。所以很多时候能看见军人犯错地方官插手被顶回去,向民间道歉的事情也是由文官在做,只有需要用到军人的性命去收买人心的时候才会演上一出挥泪斩军人的事情发生。
  翼伽对士卒的教育在继续,另一处也在谈论教导军队的方式。
  现在是每时每刻都需要用到军队的时候,吕哲必定会有限度的纵容军人,毕竟想要生存需要军人去挥头颅洒热血,没有军人的存在别谈什么继续扩张,连能不能安稳的活下去都是个问题。
  “可是……那样不太好吧?容易造成军民矛盾。”
  “矛盾?集训期间,他们脚都迈不出军营,怎么产生矛盾。”
  “那可以出营了之后呢?要是士卒蛮横地欺压了黔首,这不是让黔首痛恨军队吗?”
  “所以主上下了军令,士卒不得离开军营一步。”
  “我是说以后,能够出军营以后!”
  “不是还有后期的那个什么思想教育嘛,第一步先将军队给练出来,让他们有点丈夫的样子,然后再教育他们该对谁蛮横,对谁应该爱护,一步一步慢慢来嘛!”
  争吵的人是两个文官体系的人,一个是身为文官但是偏向军方……或者说无条件支持吕哲的人,另一个是很快成为一郡郡守觉得太过纵容军队会产生不良后果的郑君。
  “思想一旦成形,按照主上的说法,那就会变得根深蒂固,想要再次扭转千难万难,不能为了快速让士卒有集体感,然后不去教导他们应该善待黔首啊。军队,军队,没有众多的黔首会有兵源吗?军队的存在不是为了守护边疆的安全,不是为了保护黔首吗?”
  “那个……不是说了吗?会教的。再则,军律也在修改和完善,会用军律来进行约束,你的担心纯属是多余。”
  “多余?!怎么就是多余!不一开始就紧紧地抓住,要是出事再来处置,会造成不良影响啊!”
  燕彼知道郑君的担忧是对的,也知道郑君说那些话不是在说给自己听,加大说话的声音是朝着自己,可是说出去的话是想被不远处盯着军营看的自家主上注意。
  郑君的声量确实是不小,不但吕哲听见了,周边的人就没有一个是听不见的。
  “你认为郑君说的那些怎么样?”吕哲问话的人是共尉。
  “这……”共尉也不知道是不是该按照自己的真实想法说。
  “我觉得郑君说的是对的。”吕哲不是在说反话,郑君的担忧不是无的放矢。可是,他哪怕知道是对的也不会做出更改,不更改与什么上位者的面子,破坏自己的权威之类的无关。他对周边的人说:“我们现在需要的不是一支文明之师,爱戴黔首的军队我们训练不出来。”
  文明之师?就是那个什么不拿百姓一针一线的军队。话说,这样的军队真的是很理想,可是并不是所有人都能带出这样的军队。
  现在是什么时候?是秦一统又天下崩裂的年代。再直白一点,现在可是公元前啊,不是现代。所谓的什么思想觉悟,什么高尚德操,那是需要在一定的环境下才能培养出来。
  吕哲是在什么环境?是在一个不是那么艰苦的环境,没有什么民族到了生死存亡的关头,军队失去黔首的掩护就会被追上干掉,军队需要依靠黔首的施舍才有一口吃的,不是没人愿意加入军队,是人人都想加入军队获得良好待遇的环境。
  军队不艰苦,士卒不是衣不果腹朝夕不保整天被追杀,上天入地就没一个能睡安稳觉的环境里。这里的黔首现在还不叫百姓,他们需要的是一支能打胜仗不是被追得屁滚尿流,不会杀人只会替老弱修房子挑担水的军人。
  善待黔首是好事,任谁都愿意爱戴这么一支军队,可是这是建立在他们有安全环境的前提。
  只要军队能不断的扩张出去,在外一直有胜利的消息传回,将边境越打离自己越远,让他们不至于陷入战火摧毁家园,军队越是凶巴巴,黔首就越加觉得军队剽悍,觉得这样的军队才是军队。
  年代不同,思想不同,觉悟更加的不同,军队在很多时候可以有限度的纵容一下。
  吕哲想要军队快点成形,能够自保的同时可以强力的扩张,他只能在善待黔首的同时又纵容军队。
  再则,军队整编完毕之后,吕哲治下的黔首似乎也没有机会遭受军队怎么样的欺压,他已经在构思民间的保安系统,民间归民间,军队归军队,不再是驻军既是行使军队的职能又维持民间治安。
  说白了,警察维持治安的系统嘛,吕哲怎么会又不知道这个。他想得十分的透彻,建立警察系统可以安置一些老兵,也让军队减少与民间的接触,那么会造成的矛盾也不会那么多。这样一来军队保持该有的骄傲,治安也不会因为不再维持治安而变澡,有事情的也是另外一个系统去背黑锅,实在是好的不能再好了。
  那边的郑君还在继续劝谏。当然,他是一种隔空的劝说,哪敢直直白白地对着吕哲吼。
  “吼什么吼!”吕哲实在是受不了了,他对郑君招手。
  郑君一脸的诚惶诚恐,可是终于引起自家主上的注意力,他心里其实是高兴的。
  “燕彼是暗探头子,你对他吼什么?”吕哲一脸的不高兴:“都快是一郡的郡守了,有什么话直接来说。”
  郑君能看出吕哲是真的不高兴还是假的。他觉得吕哲是真的在不高兴,因为小心翼翼地又将自己的想法述说了一遍,恳求自家主上能在建设的军队的时候对行政体系也有一些关注。
  “你好好去想想改怎么做好一个郡守该做的事情。”吕哲也不是那么不高兴,郑君还没有成为一名郡守已经在为文官体系思考,其实从另一方面来说也是一件好事。
  “这……以后郡守没有了管军的职能,属下是怕……怕出了事情无法控制。”郑君适当的表现出了担忧。
第0370章
欲望(上)
  会出问题的,迟早是会出问题的。
  建设军队所有人都乐意看见,毕竟现在就是大大的用兵之际,没有军队就等于没有安全。军队的建设也都愿意支持,可是训练出一支只有集体没有对错那么极端的军队,要是失控了该怎么办?
  很多人都清楚对军队的重视不等于是要放纵,可是他们不理解这么显白的道理自家的主上为什么会选择视而不见听而不闻。
  瞎操心?有会军队的军律来约束士卒?真的有那么简单吗?
  好多个问号在很多人的脑袋上悬着,他们并不觉得一支已经被放纵的军队是军律能够约束的下来。因为人学坏很快,学好却可能需要用一辈子的时间。
  “他们纯粹是瞎操心!”吕哲笑着对周边军方体系内将校说。
  身为军方一员,主上优待军队自然是将校们十分欣喜的事情,他们才不会去管文官体系担心的那些事情。
  吕哲对军方优待,只要是军队体系中的人都能看出,不过从另一方面来说吕哲的优待是有前提性的,那就是军方要团结在吕哲的周围,他们也明白这一点。
  如果是在现代,军方的这些人知道“军阀”这个称呼的含义,他们肯定会明白吕哲为什么那么做。
  不就是笼络军方吗?在战乱的年代,只有军队才是一切的根本,有点头脑的人都会先获得军心,其它如军民矛盾、武官会骄纵等等,那些都是可以暂时放下的“小事”。
  吕哲如今的身份和地位都是军队所带来的,他很清醒的认知到民心重要,可是军心对他来说更加的重要。再则,他只是在教育军队的士卒该有一个集体感,没有让他们去欺压良善吧?后面也会进行思想教育和用军律来进行约束,事情都还没有发生怎么文官体系的人会有那么大的反应呢?
  难以明白不等于不明白,其实自从军政分离的命令被下达,文武之间的区别就已经存在。文官体系在劝谏、在抱怨、在担忧,种种的种种就是在发声,提醒吕哲至少应该考虑一下地方上的事务。
  这种现象是每一个集团中文武都会发生的事情,当自己的君主完全将注意力和喜好性偏到某一面的时候,不管文武都会尽力的增加自己露脸的机会,吸引君主的注意力。如果要用两个字形容,那就叫邀宠。
  “主上,分为三期,第一期一个月,第二期三个月,第三期半年。这三期下来,若是合格的士卒超过预定的数量,那……”季布腆着脸,他已经知道自己将会出任一方军团的军团长,领的将是中郎将衔,怎么着都该为军方争取更多的好处。
  吕哲正在与韩信说话,听到季布问最终的军队数量,他乜视一眼季布根本就懒得搭理。
  秦军的威胁已经初步的解决,十万秦军士卒中选择留下来的士卒不到一半,另一半已经分批发送盘缠让其归乡。
  为什么说是初步?答案就在于秦军已经没有建制,可是难保留下的人真的会与南方集团是一条心,天晓得日后战事不顺或者处于窘境那些留下的人会不会有其它的心思。
  原本预定的主战部队是十五万,可是原本定于全批南下由秦军组成的南部军团建制已经不存在,那只有适当的增加兵员。
  同时,随着秦军建制的消失,必定是会引起后续的反应,毕竟秦国留在南方的军队从建制上消失了,各部将校归附的归附,没归附的都被关着,大秦用来牵制吕哲的资本已经不存在,那么肯定是要做出进一步的反应。
  在吕哲料想中,日益显得艰难的大秦是没有兵力再行南调,其实就算是大秦有富余的兵力,没有集中起足够的兵力能一次性扫出南方集团,大秦也不会选择再大动干戈。
  现在的大秦需要应付的战事太多了。
  大秦作战历来是喜欢以平推的方式一路横扫过去,那么也就预示着秦军的兵力哪怕比敌军少也不能少太多。
  中原军团南下的十五万建制消失了,等于说中原军团的兵力没了差不多三分之一。中原军团的成立是要扫平中原的叛乱,在面对山东诸国全部复立且恢复国家的行政和建立军队,二十五万的部队很明显无法形成优势的兵力。
  想要扫平中原,面对已经复立且建军的赵、齐、燕,只有二十五万的兵力绝对不够。秦国细作做过刺探,赵王歇发疯似得扩军已经将赵军的总数量扩充到接近六十万,复立的齐燕两国也在疯狂的扩军,等到秦军解决赵国之后还不知道会膨胀到多少。
  赵国扩军,大秦对这个其实并不是太担忧,概因赵国在战场上步步失利,军队扩充是扩充了,可是没有经过良好的训练,哪怕是扩充到一百万士卒,秦军在战场上面对那些连训练都缺少的赵军很有战而胜之的信心。
  齐国和燕国有赵国作为屏障,有时间来对新扩的军队进行训练,秦军晚一天解决赵国,齐燕两国的军队战斗力就会更加强一分。
  为了能更快的解决赵国,秦国不能只依靠二十五万的部队,那么为中原军团补充兵力也就势在必行。
  秦国还在掌握的各郡,大量的青壮接到服兵役的通知,他们先是集中到内史郡,形成建制之后分别开拔向在太原郡和砀郡的王奔或是徐岩所部。
  大秦中枢预计在来年开春之前将中原军团的兵力增加到五十万,分别是北路的王奔所部二十万,南路的徐岩三十万。
  只要冬季一过去,哪怕是相应的辎重没有抵达,两路秦军也会立刻发动攻势。
  急了点,可是秦国别无选择,列国已经坐视赵国单独扛了那么久,他们不能奢望列国会一直坐视下去。
  北疆军团在蒙恬的恳求下也增兵了五万总数二十万北疆军。现今的蒙恬正在玩命似得构建兵堡体系,在北地和上郡面对草原的方向打算修建起一条比南郡吕哲修建的更加密集和更加坚固的防御体系。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60/71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