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秦之帝国再起(校对)第278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78/716

  “那个……只要有人过来传播知识主上就愿意资助,这个是不是太……”燕彼觉得这件事情太夸张了,有钱也不是那么花的。
  吕哲有钱,有花不完不知道该怎么花的钱,不想复制什么稷下学宫,可是弄座百家学堂算什么。
  “是啊,连商家这种逐利的市侩之徒都公开接纳,名声不好吧?”叔孙通是一万万个不赞成啊,特别是儒家的死对头,现在衰弱到不成样子的墨家竟然被吕哲高看,这件事情必须阻止。
第0401章
百家?(下)
  百家争鸣?吕哲还真没见过百家一同竞争是个什么样子,且随着战国结束学派也消亡了不少,他就是想凑齐百家也凑不齐。
  儒家?商家?墨家?杂家?诗家?阴阳啊、纵横啊、兵战啊、林林总总,现在能数得上的也就不到二十个学派,其中商家和墨家算是最势微的两家。
  墨家的教义不被接受纯属是跟不上社会变迁,商家更多的是自己找死了。
  奇货可居的那位算是把列国王室给吓惨了,秦国当政的那位到底是不是赵氏赢姓现在还有人在说闲话,始作俑者正是出自吕哲五百年前……还是两千年前来着?算了,不管多少年,自吕不韦从一介商人成为秦国相邦,后为秦国权臣,再搞出一个什么假父,商家自此算是彻底的倒霉了。
  现今来到南陵城的学派不少,不过不可能是要前来投靠,他们就是想就近观察一下吕哲这个新近崛起的诸侯是个什么样的人。
  吕哲崛起需要很多人的承认,一些鼓吹自然也是必不可少,那么出资资助一些学派成了能收买舆论的有效手段。
  “估计到时候挤在一块是争吵居多。”蒯通的神情有一种莫名的兴奋,他指向被划为学宫群的工地:“主上规划的学堂间隔都比较近,又是采取混合教学,同一帮学子能自由的选择求学于哪个学派,到时候有得闹了。”
  其实现在在南陵城的学派以儒家的人最多,这里面当然是因为叔孙通的广招党朋,他们借助于吕哲需要有人编制礼法的便利,一个个都担着这样那样的身份。
  现在的党朋还不是“结党营私”的意思,就是一群有相同志向的朋友。
  吕哲有去和那帮儒家人士聊过天,说实话真的没看出这个时代的儒生有多么能说话,有点搞不懂儒家的空谈名声是怎么来的。他所见的儒家人士,虽不敢说有什么治世之才,可是还真就没有遇见夸夸其谈的人,有些话甚至十分的符合实际。不过有一点倒是被证实了,儒家很会说,实际的动手能力……是差了那么点,但也不能说不会动手。
  “闹吧,有得闹才有思想碰撞,说不准能擦出更多的火花,比如那位叫郦食其的猛士,最近不是和一个叫陆贾的猛人卯上了吗?”吕哲一直没搞清楚一件事情,郦食其到底算是纵横学派还是儒家学派,而那个叫陆贾的倒是自称纵横士。
  现在很多人都不固定是哪一派的人,就像蒯通这个是法家而又不是法家的人一样,蒯通不但学法家著作也学阴阳、兵家、杂家,而郦食其似乎什么也都涉及一点,新出现的陆贾自称纵横学派但是很多言论看着与儒家无异。
  要是吕哲深知秦末历史,他会发现很多活跃于秦末的文士,他们玩的是儒术为骨其它学派为表皮,主要原因是儒家在现在的名声真的很不好。
  众人见吕哲说起郦食其和陆贾就有点莞尔了,最近郦食其确实是和陆贾卯上了,他俩究竟是怎么认识的已经无从考究,不过似乎是因为吕哲攻不攻岭南开始有了口角。
  郦食其自了解吕哲的战略意图,然后又恶补了一下吕哲和麾下众人探讨出来的开垦手段,详细的研究和思考吕哲南下意味着什么,从一个坚定的北上派变成了鼓吹南下的坚定南下派。
  陆贾自然是没可能知道吕哲的战略布局,他是从旁观者的角度来谈论时势。
  在外人看来,吕哲已经在南郡站稳脚跟,向周围的郡县辐射出去后,衡山郡、九江郡、庐江郡、苍梧郡结合起来,显然是有资格北上参与中原大战。
  无数的能人,他们亲自走了一圈,从民间看到的是黔首对吕哲统治的接受,各地的民生发展状况虽然皆有不同,可是相比起还处于战乱的中原,吕哲治下显然已经是不错的情景。
  在很多人看来,只要吕哲自己不出昏招,将五郡之地治理好显然是有王霸之资。
  什么是昏招?指的是吕哲竟然没怎么重视中原,把目光转向南方那些不毛之地。
  南方有什么?有原始森林和无数的野兽和虫子,更别谈恶劣的环境,吕哲应该做的是消除与百越的仇恨,抽出身来在掺和中原战事以其能获得名望。
  放着列国征战不休,现在与列国广结友谊,刷存在感等等的事情不干,缩在长江一线发展也就罢了,竟是浪费绝好机会去征讨莽荒之地,这到底是什么眼光啊?
  郦食其就是因为该不该南下的事情和陆贾开始争论。
  确实,南方真的就是一片看起来打下来也得不到任何好处的荒芜之地,但是他们哪里知道百越对吕哲意味着什么,然后有个出海口又代表着什么。
  郦食其不好泄露吕哲的战略部署,论战起来只能说一些旁枝末节,大谈木材、香料、矿产。
  陆贾就该程之以鼻了,南方有那些东西不假,问题是有人吗?没有人就等于没有劳力,哪怕是有金山银山没人去搬,那也是摆着好看啊。
  第一次郦食其华丽丽的败退,他前去找还算谈得来的郑君,然后又纠集了一帮对南方还算了解的楚人,杀将到陆贾下榻的地方。
  楚人开发南方少说也有将近三百年的时间,历史上曾经一度还打到了现代的越南境内,对南边的出产有多么丰富有着深度的了解。
  陆贾也是楚人,见郦食其约一帮楚人过来大谈南方物产丰富感觉很无语,他也没有着急反驳什么,甚至郦食其约过来的那帮人说漏了还帮忙补充了一下遗漏。
  郦食其大喜,以为陆贾招架不住败北,还没来得及摆出胜利的姿态,却又是被陆贾深深的打击了一次。
  南方有丰富的物产,曾经的楚国开始南边疆土不假,可是……可是楚国从来都对南方(岭南)没有实际的统治地位,只是以百越诸族称臣听调不听宣的方式,也即是名义上的统治。
  吕哲怎么看都与百越势不两立,没可能学楚国的模式来占领南面,那么丰富的物产在百越人没完没了的袭击下能利用吗?
  话说,百越不打会战,喜欢躲起来玩偷袭的名声早就天下皆知,而这也是最难以消除的麻烦。
  忍不住的郦食其有点抓狂了,哪怕是知道会受到处罚都将吕哲那一套占其地、破坏其文明、出重金夺女杀男的说法道了出来。
  什么!?灭族,从精神和肉体上将百越完完全全的灭族?说完的郦食其就等着陆贾露出惊恐或者耻与为伍的表情,没想陆贾竟是两眼发光暂时不与郦食其争论了,还恭恭敬敬地请郦食其帮忙引荐。
  郦食其以为自己赢了,应该摆出胜利者大气度,他真的帮陆贾引荐了,没想这才是争论的开始。
  吕哲见到陆贾的时候,陆贾自称是纵横家,说出身份后亲自问吕哲关于灭族的事情是不是属实。
  灭族?吕哲当时就愣了,看了看一脸“等着您处罚”的郦食其,然后点头承认。
  陆贾是一个有意思的人,开始与吕哲商议灭百越具体的细节,类如抢一个百越女人,这个女人生育过没有,多少岁数,长相……然后又开始大谈对于百越的孩童该怎么灌输文化以绝百越的根(文化入侵),对吕哲出重金让亡命徒去收割百越人尤其觉得是一大壮举。
  吕哲都不知道自己为什么会与一个陌生人畅聊灭一族聊那么久,等回过神来的时候,他发现陆贾和自己聊完又开始与郦食其对呛了。
  一个人怎么能复杂成那样呢?刚才还在大谈灭族细节,回过头又和郦食其争论到底是先南下还是该北上。
  就在吕哲带着人到宫城城楼吹冷风的这时,陆贾和郦食其估计还是在对喷着口水。
  出现一个陆贾,吕哲能看出这家伙是有本事的人,他觉得南陵应该还有没有被挖掘的人才,因此才会想到起学宫、资助百家等等,以此来增加百家对自己的好感。
  有钱到了吕哲这份上,他真的有种钱不知道该花在哪里的烦恼,又得蒯通提示应该广派人手奔走列国,也没想干点什么,就是拿着财帛到处乱砸,学统一之战时的秦国用金钱开路,至少是先在列国的朝臣那边搭上一些线,以后想要伐交也才能有相应的基础。
  叔孙通马上就要出任使节前去楚国商议联姻事宜,和楚国谈罢还需要辗转千里赶去邯郸,在这个当口吕哲搞出一件想要起学宫的事情,说实话他真的不想离开南陵。陆贾的出现给他有了一个由头,因为陆贾看着就像是一个能说会道的人,他正在寻找机会让吕哲改派出使的人选,自己则留下来,好在吕哲资助学派这件事情中使儒家得大利。
  哦,其实郦食其在叔孙通看来也是一个不错的人选,最重要的是叔孙通算是看出来了,陆贾和郦食其其实并不是什么纵横家,他这个儒家宗师要是不能两人不经意的言谈中察觉有“儒骨”的“破绽”,那还称什么儒宗!
  事实上吧,现在的儒士真的太多太多了,而且都是披着一层外衣,有那么点集百家之大成的意思在内。
第0402章
设想
  百家,吕哲最为重视的其实也就那么几个,而有了这几个学派,想要将社会进入良性发展也算是有门了。
  首先是兵家,想要恒强,无军事没有安全保障,扩张更是无从谈起。这个学派若说是为国根基一点都不会显得夸张,可惜的是这个学派也是最难以招揽且不知道该从何招揽而起的一家。
  吕哲懂得非常多的论著,他已经抄写出相当多的军事著作,挑出部分供给麾下将领借阅,也开了两次速成班为武将讲解。
  教导实际战例的课程并不困难,难的是怎么让将领们去将学到的知识灵活应用,吕哲亲自教导的武将其实也不多,不过是那些从夷陵跟随起兵的心腹,所以从某些方面来说他不但是众多武将的君主,更是这些武将的授业恩师,这也是为什么他对军队实际掌控力那么强的原因之一。
  在接下来,吕哲会挑出关于讲解战术的一些著作,先教给部分将领,然后召集基层军官由亲自教授的那些将领进行讲学,会达成什么样效果不太好说,不过也算是进行一次试验。
  吕哲的举动并不显得多么的特立独行,其实在秦军这样的教导方式已经进行了差不多一百五十年,秦军的百将级别到军侯这个军阶,他们都会从一些下派的人那里学到相应职责的知识,这也是为什么秦军善于阵战的主要原因,毕竟属于百将、五百主、军侯的列阵知识被教导,已经有了相关的战术素养。
  要是按照现代的学法,秦国的军队是在培养基层的士官。多么先进的思想,对吧?吕哲在当初了解到升任百将需要进修就察觉出秦军对百将升任要求的用意,那是在用这些合格的士官来确保军队对战术的执行能力。
  既然察觉出秦军已经在做,吕哲没有理由舍弃不用,甚至他应该做得比秦军更加彻底一些,毕竟现在传播知识还是比较开放性,哪怕是倾尽所学的教导也不会被骂傻子,也就只有世家把持知识的年代,什么都喜欢捏着藏着。
  军队强,国家的安全有保证,但是光是军事强悍不足以强国。
  对于兵家的招揽吕哲已经在做,他到目前为止还没有招揽到所谓的兵家,不过在其它方面倒是进行得相对顺利,特别是在墨家和医家的招揽上。
  在春秋时期,墨家管得比较宽,在农业、工匠、医学、兵事、礼仪,似乎墨家都喜欢插手一下。
  墨家将手伸得太长了,得罪的也就多,所以墨家越是强盛敌人也就更多。到了战国时期,因为招惹到的敌人多,经过多方的围剿以及打击墨家逐渐走向虚弱,因此演变成隐宗和显宗两个分支。
  光从名字上来区分,很容易就能理解什么是隐宗和显宗,不过是一个隐藏式的发展,另一个入世罢了。
  在后世,很多人总是以为墨家就是专门干工匠之类事情的人,其实可以把这一类当成是入世的显宗。
  墨家的显宗是吸取了教训,不再将手伸得太长,专注于比较不得罪人的事业,他们又不想放弃恩惠于民的事业(或者说教义),那么自然是选择了对谁都有好处的工匠事业上面。
  在吕哲治下有那么一群人,他们被称呼为匠师,不但懂得工匠的手艺对于治金其实也有相应的工艺,在相当偶然的情况下吕哲才知道有个别的匠师是所谓的墨家学子。
  墨家学子啊,听上去就觉得相当的上档次,其实看着根本没有什么学子的气派,他们气质普通、样貌普通,甚至在工艺上说实话也没有多么令人赞叹的技术。
  吕哲起先比较茫然,概因所谓的墨家人士不该都是高人吗?要会他人所不会,要懂他人所不懂,结果那些所谓的墨家学子只是会的东西多一些,并无超前的工艺。
  这就对了啊,哪能随便发现几个墨家学子就是超人,这个年代的墨家正在面临转型期,他们还在摸索着自己该做什么,什么才是墨家的发展之路。
  话又说回来,一样是人也分高人或者普通人,墨家或许有相当优秀的人才,但是绝对不会是吕哲所发现的那些。
  吕哲特意将墨家学子唤来,一问之下发现这些人懂得比较多,有些人虽然是匠师,可是更加拿手的竟然是农事,更有明明是墨家学子但是懂得是兵事,连医术什么的都要懂上那么一些。
  墨家懂兵事一点都不令人意外,他们玩的就是兼爱非攻,哪个小国被强国攻打就去帮忙守城,所以尤其善于守城。
  一阵长谈,吕哲意外的发现墨家还懂得操练武士。是武士而不是士兵,墨家有着一套训练剑士的传承,吕哲听了大概自己想象了一下,那根本是现代训练特种兵的那一套。
  与杂家这个学派比起来,墨家其实更像是杂家,不过什么都不是太重要,吕哲需要的是接触墨家和吸引墨家,让那些真正的能人来到治下为其所用。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78/71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