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秦之帝国再起(校对)第326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326/716

  等了那么一小会,吕哲重新迈出脚步,进入偏殿时看见的是披头散发的田广和田荣。
  两人的发簪不见了,一头长发有些乱糟糟地劈头盖脸,身上那一身华丽的服装也扯乱了,看去衣衫不整活像是遭遇了惨无人道的蹂躏。
  吕哲才不相信打一架就成这模样,肯定是两人来到偏殿后自己动手伪装才有现在看上去凄惨落魄的样子。
  田广和田荣见“正主”过来也不行礼,“哎哟,哎哟”的叫唤两声,由田荣说:“粗鄙无礼的秦狗,齐国定要与之势不两立。在吕侯的地方发生这样的事情,希望吕侯能够为我俩讨一个公道!”
  过犹不及了,适当的表现一下可以,但是一直都在假装和演戏有什么意思,且那话连吕哲也骂进去了,毕竟吕哲也是“秦人”啊!
  “我听说,齐国是最早出现勇士的‘国’。”吕哲上上下下瞧了田广和田荣很多眼,“呵呵”笑了几声,不等两个家伙继续表演转身就走。
  齐国确实是最早有“勇士”的国度,那是出现在齐灵公时期的齐国,齐灵公受创“勇爵”,将殖绰和郭最两个收保费的地痞流氓封为“勇士”,希望能借游侠(既黑社会成员)的武勇来挑战晋国的霸权。当然,齐国挑战鼎盛时期的晋国下场是极其悲惨的。
  吕哲说那句话的用意一点都不复杂,意思就是在讲“别以为我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两个强奸不成反被操的可怜蛋,你们演戏演得太假了”。更是对齐国表现出了“无视”的态度,分明就是在做出警告,类如“给老子安分点”“你们的武勇在我眼里不值一提”之类的意思。
  田广和田荣见吕哲只是来逛了一圈,话也只是说了一句就走,两人一阵错愕之后面面相觑……
第0488章
不干正事
  毛病啊,没事找事,小偷小摸习惯了改不了那种没事也要搞点事情出来的坏习惯,看来齐国是嫌弃日子过得太美好了,不想要那种惬意的生活。
  吕哲知道那是齐国在自持身份,也是想要试探底线,是代表秦国的冯劫和董翳忍耐力,也是他这边会容忍齐国到什么份上。
  秦国对齐国是什么态度很好猜,看冯劫和董翳当场发飙就知道秦国哪怕是可能面临多条战线也不示弱。那是一种“我强恒强”的强者气概,面对田广和田荣的挑衅给出了最直接的回应,欠揍那就直接揍,完全不客气。
  吕哲也不是当受气包的人,齐国想试探那就来,他是绝对不会容忍齐国伸出爪子而无动于衷的,不管齐国想要向哪里伸出爪子都是直接剁了了事。
  不过话说回来,齐国恢复的速度真的有够快的,短暂一年多的休生养息就按捺不足想要展现存在感了,他们也绝对不是忽视了赵国让出通道之后秦军会兵逼齐国边境,那么就是认为除了应付秦国那边的一条战线之外还有余力再开一条战线。
  想必田广和田荣已经从冯劫和董翳毫不迟疑就大打出手试探出秦国的态度,面对赵国那边的龟缩,秦国肯定是要进军齐国,秦齐的一场大战肯定是要来临。
  吕哲所表现出来的态度也很明确,他才不管齐国想要干什么,但是敢将手伸进势力范围肯定是要回击。
  “都很强硬啊!”田荣错愕之后就开始收拾身上乱糟糟的仪容,一边收拾一边说:“秦军会来,我们动魏韩吕哲那边也会派兵迎战。”
  田广也一样是在收拾,他无所谓地撇了一下嘴,轻蔑道:“秦国是想做最后的努力,趁匈奴人没有呼啸南下之前,用最大限度的努力试一试能不能夺回中原的控制权。”
  “呵,难道秦君以为我们还是曾经的那个齐国吗?”田荣弄完衣服开始弄头发:“现在的齐国绝不可能是当初那个兵临城下不战而降的齐国,秦国也不是那个横扫中原不可一世的秦国。”
  战国末期,秦军兵临边境齐国不战而降,不管是有着什么样的借口,这个污点永远是洗不清了,齐国上到君王下到众臣都视那一段历史为奇耻大辱。
  正是因为齐国曾经一兵未损就不战而降,列国就没有一个瞧得起齐人的存在,都视齐人为胆小鬼没用的窝囊废,那种鄙夷是怎么掩藏都掩藏不住的。
  齐国为什么会在复国之后有了实力就迫不及待的想要对楚国强势?还不是一种自卑的体现,想用蛮横的态度来找回那么一点点可怜的自尊心。事实上七万齐军兵逼会稽郡的时候,齐国那边根本就不知道吕哲正在与项梁大战,还是在七万齐军到了会稽郡边境才得知的。
  楚国哪怕是会章郡在战火中被打烂,与吕哲一战也损失了近十三万的部队,在面对齐国蛮横的时候没有表现得半点软弱,齐国在面对这样的事实下再一次的展现什么叫“市侩之国”的本能,没有如之前部署的那样直接攻入会稽郡,而是看到有便宜占立刻就将注意力转移了,转到了因为九江郡被吕哲攻取,楚国成了飞地的泗水郡。
  咬下了泗水郡大概五分之二的地盘,齐国在面对看不起自己的魏韩时彻底的狂怒了,齐国是有污点没错,可是弱小到连一郡之地都没有的魏韩,弱小到合起来不足五万人的魏韩,竟然敢瞧不起已经有七郡之地、数十万军队的齐国,果断是要将魏韩给消灭了,抢其地、灭其国祚、烧毁其宗庙,反正怎么解气怎么来。
  当然,在这之前半残不死,不懂怎么尊重强者(齐国)的楚国应该先教训教训,那样自尊心才能得到满足。
  复苏的经济环境,多达近百万的军队,齐国真的不是什么弱小的存在,然而最近所发生的局势变动让事情变得好像不是那么简单。
  南方那个该死暴发户,也就是刚刚又战胜了百越人的吕哲,这个家伙竟然公开表态魏韩受其保护,然后又要与赵楚联姻。那么齐国攻打魏韩,或者攻打楚国似乎变得有点复杂了啊!
  魏韩的保护者,赵楚的女婿,暴秦的吕县侯,这该死的吕哲怎么会和那么多国家扯上关系?原本并无太大关系的诸国,因为吕哲的存在都有了一点联系,不管那个联系是好是坏,联系就是联系。
  齐国打魏韩,吕哲既然公开表示保护,齐军一动魏韩吕哲肯定是要出兵。同时嘛,吕哲是赵楚两国的女婿,秦国那边……
  虽然楚国是被吕哲打残的,可是有齐国欺压楚国的事情在,只要吕哲稍微妥协点什么条件,楚国肯定要发兵出口恶气,浪漫且小心眼的楚国绝对很乐意干出这样给齐国找难受的事情。
  赵国主动龟缩,仅剩两个郡之后看似实力被削弱,可是龟缩之后只要休整一下绝对会爆发出很强的生命力,意识到局势在往对赵国有利变化的赵国朝堂肯定是会心里感激出这个主意的吕哲,更别谈吕哲是赵王歇的女婿(或孙婿,未定中)。只要吕哲能搞定秦国在那期间不打赵国,那么赵国也绝对乐意出兵齐国,毕竟齐国可是将属于赵国的巨鹿郡咬下了不小的一块啊!
  板着指头数一数,只要有吕哲参与会有几个国家打齐国,已经有魏、韩、赵、楚会与吕哲一同胖揍齐国,还有一个因为广阳郡发生诸多不愉快的燕国也肯定是不会放过痛打落水狗的机会,那就是魏、韩、赵、楚、燕、吕哲。而这还不算完啊,全世界数得上号的都去打齐国,秦国怎么也会来插一脚吧?那等于是在和已知的整个世界作对啊!
  搅屎棍,暴发户,低微小人,什么难听骂人的话齐国上下恨不得全部按到吕哲头上,他们从来就没有想过局势会因为一人的存在变得那么的复杂,只要惹到了吕哲就有可能代替秦国成为举世公敌,还是第一顺位的举世公敌。
  本来嘛,发现这一个现象的齐国是万万不能再去招惹吕哲,反而要竭尽全力的拉拢吕哲,哪怕是不成为盟友也别当成敌人。可是齐国那可怜的、为数不多的、曾经遭受打击的……自尊心真的是受不了,不试试总是觉得不甘心。
  这一次试探让齐国……至少是让田广和田荣明白了一点,吕哲不是一个软弱的人,或者是吕哲不知道齐国的强大。
  再说一次,八个郡的疆土,繁荣的经济,近百万的军队,齐国很强大,强大到有那么几个名将完全可以像螃蟹一样横着走。
  有着横着走的实力,齐国怎么也不甘心趋于平凡,所以面对一次、两次的挫折,注定是不会马上回头,不撞个头破血流那就绝对不是齐国人——哪怕田氏的王室跟齐灵公的姬氏王室没有半点血脉关系,那也绝对要继承齐灵公那个专门不干正事,就是为了捣乱而捣乱的顽固基因!
  “派人通知后方,一定要拦住燕国的使节团,不使他们来到南陵。”田广笑起来还是满文雅的,只是说的话就比较小家子气了:“看少了燕国吕哲还怎么接受列国恭贺!”
  “我们呢?”田荣追着问:“是继续试探,还是收敛起来,按照之前的商议决定,开始结交?”
  “一次(试探)而已。”田广无所谓啊,只要不会严重到双方开战,这么一点点事情他是认为没什么关系的,因此说:“试探出底线了,不打魏韩,吕哲并不会与我们交战。那么可以试一试关于楚国。”
  说的是去招惹楚国,看看他们招惹楚国时吕哲又会是什么样的反应。
  两个都三四十岁的人在商议怎么继续捣乱,他们的话完全是被走廊上的值班甲士听个一清二楚。也不知道田广和田荣是认为室内没人不会被听去,还是没有想到宫殿结构压根就没有隔音效果?
  吕哲并不知道走后齐国正副使会说什么,不过事后是肯定会得到汇报的。他去警告完齐国那边,拐了个走廊要去看看冯劫和董翳。
  议政殿不止是一个殿,除了正殿之外还有着相当多的偏殿,另外就是附属的建筑一点也不少,吕哲走到半路的时候有甲士来汇报,说冯劫和董翳没有待在殿中,经过允许后去了殿外西南方向的凉亭。
  走到半路的吕哲想了一下还是改变方向,等他来到凉亭处,看见的是没有受什么伤和衣着也不显得乱的冯劫与董翳。
  “齐国很有意思啊。”冯劫看见吕哲来了立刻就说。
  是很有意思,相当的有意思,吕哲不难猜出冯劫话中的另一层意思,那是在表达说“喜爱给人捣乱的齐国也就那个样子了,不管齐国是强是弱都不会对秦国造成什么麻烦”,事实上喜欢捣乱的齐国谁接近谁就有麻烦,那么就等于齐国成了魏、韩、赵、楚的麻烦,魏韩有麻烦也变成吕哲有麻烦。
  “齐国恢复速度很快。”吕哲不觉得冯劫有什么好乐的,他接着说:“你们下手蛮狠的,那两个家伙都鼻青脸肿了。”
  “呵!”冯劫给的回应真是简约。
第0489章
为什么
  强者就该拥有强者的自信,哪怕是面临困境都要有一颗勇于接受任何挑战的强悍气概,不因为面临困境就表现得卑弱,没有这种强者的心态哪怕是能强悍一时也绝不可能强悍一世。
  秦国自不断变法以来慢慢拥有强者的自觉,正是那种勇于迎接任何挑战的心态,让秦国无论是在顺境状态还是逆境局面都不依不饶地坚持着,迎着不管是怎么样的困难逆流而上。
  秦国能一统天下,哪怕是曾经的一统天下也绝不是出于运气,是上到君王下到庶民都在向共同的目标努力奋斗。
  一统后的秦国陷入了一种迷惘期,曾经气盖天下的君王一度迷恋长生,朝堂臣子个个隐退,民间的黔首也失去了奋斗的目标。
  灭掉列国成为大秦帝国的秦国,他们在那么一段时间里可能没有发现诸多的隐患。
  始皇帝有点迷信长生,又过度使用民力造直道、修骊山皇陵、造阿房宫等等。
  几个在一统之战中立下不世功勋的臣子,那些曾经战败过的战将是带着污点消失,如王翦、尉缭等少数的几人也带着“功高盖主惹其患”的担忧光荣隐退。
  民间的黔首是为秦国付出最大的人群,没有他们缴纳赋税,没有他们舍生忘死,大秦又哪能有这般的成就,可是功成名就之后得到最少回报的也是他们。
  事实上也只有发生逆境的时候人才会去思考到底是出了什么问题,大秦一统天下只维持了不到三年的时间,从小小夷陵演变而成的分裂,除了旧有疆土之外,花了十年的时间才灭掉的列国相续“诈尸复活”,他们就不得不去思考究竟是为什么。
  “为尊者讳,为贤者隐”的普世法则下,始皇帝的一切过错不是没人想到,他们当然知道始皇帝迷恋长生,因此才让一些术士有条件来搞东搞西又进了谗言,如什么“祖龙死,而地分”,又有什么“亡秦者胡”,再来个“出海寻蓬莱,可得长生药”等等操蛋的事情。
  除了那个什么长生不死,始皇帝似乎也远远没有之前的贤明,修建直道是没有错的,毕竟现在虽然没有“国与人相似,一国中枢为大脑,强悍军力为心脏,道路为身之血脉”之类的说法。简单点就是有道路才能将疆土链接起来,道路畅通的国家才能保持有效的统治。
  可是呢,修路哪里是一朝一夕的事情,众臣不断建议可以放缓了来修,慢慢的修,一年修一郡,四年就是四个郡,三五十年就能将版图上的郡县都用道路链接起来,那么大秦的江山虽不说永固,可哪里出了什么事派军前去总是方便的。
  始皇帝不知道是怎么了,好像是急不可耐一样,拒绝了放缓的建议,恨不得一夕之间将直道延伸到大地的尽头,先是用那些战俘,后面竟是大规模的征召徭役,搞得全国上下从俘虏到黔首、罪徒起码有两百万人投入修路大业中去。
  修路啊,公元前2XX年的修路啊,遇山开山、遇水搭桥,完全是用人力而没有机械工具的手段来修路啊,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情,特别是官府压根就不是那么在意修路的时候那些“工人”的生活环境、吃食待遇、安全问题等等。
  到了工程器械满地爬的现代,哪怕是修路一个不小心都会有死伤,那么在公元前修路的危险性可想而知。
  秦国有统计的数据(不保证完全准确),仅仅是两年不到的时间,修了赵地到秦地、魏地到韩地、燕地到赵地,另外就是内史郡到上郡那边那条用来保证在胡人入侵时能用到的直道,两年不到已经有超过三十万人因为各种原因成了冷冰冰的尸体。
  两年,三十万人成了垫路的尸骨,说实话还可能是秦国有保证饮食不的不间断,到了“我大清”那一时期,洋鬼子骗华人当猪仔一样的运去南美洲,修南北铁路,每一根枕木下都有一个华工的尸体,那跨长数千里的铁路有多少根枕木?所以两年只完蛋三十万人其实并不是多么大的损失,而这可不是开什么玩笑话。
  修直道、建皇陵、起阿房宫,再来一个将原本列国用来防御草原胡人的旧有长城连接起来,华夏大地的青壮从各地被征召徭役的数量达到一个非常恐怖的数字。或许被征召的徭役秦人只是占了少数一部分,可是别忘了修建东西是需要资源的,那么在后面收罗资源的人力又有多少,需要的资源会有多少,那么多人每天会吃掉多少粮食。
  生产力低下的年代,一下子起了那么多的大工程,民不堪负是其一,其二是对大秦的国力消耗也达到令人难以想象的程度。
  没人知道始皇帝到底在急什么,就像是没人知道曾经强极一时的大隋是为什么非要在一两年内修建好大运河一样。
  杨广是单纯为了游玩能够在大运河行走大船?骗鬼呢!杨广明明不是一个荒淫无道的人,那不过是李唐“下克上”造反成功后“书写”的历史。不过两个强极一时的帝国都是过度的使用徭役才导致灭亡,这点倒是没什么好争议的。
  经历了大变的秦国上下开始反思了,停掉了相当多的工程,可是他们绝对不会意识到一个根本的问题,那就是对外战争获得了胜利,获得了好处的不是皇帝就是达官贵人,为了能够取得胜利付出最多的黔首们没有得到……或者是得到的战争红利跟所付出的不成比例。
  秦人不想打生打死了,他们流了太多的血得到的却是太少,发现秦人不再好战的大秦中枢不理解那是为什么,或许也懒得去理解。他们在面临困局的时候,不知道是该说经过深思熟虑或者是一拍脑袋,八十万的军队被拉起来,但是武装起来的秦军却再也没有了那种“闻战而喜”的“惯性”,不管是长城军团还是中原军团,好战性都不是统一之战能比,也不是自“商鞅变法”建立二十等爵以来的“虎狼”。
  发现了啊,只要不是瞎子都能看得出来秦人不再好战了,若不是秦律在支撑着,逃避兵役夷三族的秦律在,估计受到征召选择逃跑的人会多得是,哪怕是被征召来了但是失去好战性,不过是麻木的听从军令在战斗,再也见不到那种为了斩获一颗首级拼命的狠劲了。
  司马欣率十五万大军南下攻吕,要是好战性还在,哪怕是水土不服还是什么的,不说战胜有“天时、地利、人和”的吕哲,可是突围总该是没有任何问题的。无法突围?那就像是那些先辈一样,操家伙拼了,直至战死到最后一人。可是没有啊,真的没有,他们付出了那么多,流了那么多的血,得到的东西太少太少了,少到不知道为什么要去为了少数人的富贵拼命。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326/71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