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秦之帝国再起(校对)第336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336/716

  保证至少有二十万部队在岭南战场,不过这二十万并不是说某个士卒去了岭南战场就是一直待到战死或者得胜,是某支部队在岭南战场服役多久的时间,到了服役期限之后再与其它部队更换,吕哲把这项策略称呼为轮换制度。
  到了今年秋季时分,现在在攻伐岭南的部队将会有十万的建制被调回来,相应的会有十万的建制替补上去。部队轮换的初步方案是三年一次,每次轮换的数量不定,还是要看实际情况,必要的时候甚至是不轮换。这一次针对岭南的轮换是特殊情况,也是全军在整编期间才会遭遇的事情。
  关于部队轮换的事吕哲并没有正式发布,很可能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也不会发布,毕竟现在是战争根本就停不下来的战事多发时期,不是那种维持相对和平的环境。
  朝会在继续,身为北部军团长的共尉却是一直心不在焉的姿态,还是吕哲重复呼唤了三次才从某种失神的状态中回过神来。
  “北边的态势在未来有什么改变?”吕哲又重复问了一遍。
  共尉的父亲共敖已经抵达南陵,最近共敖正频繁地拜访在中枢的人,也不知道什么情况共敖甚至去求见吕雉这个不完全的楚女。
  吕雉本是单县人,后面才随着家里人迁移到泗水郡的沛县。单县的所在地在宋地,单县现在算起来是齐国的领土。要认真的追寻起来,吕雉能称呼宋人、齐人、秦人,就是楚人这个身份有点有点没相关。
  共尉已经因为那个不靠谱的父亲连长期待在衡山郡统领一个军团的事情都避讳,现在这个专门坑儿子的不靠谱父亲来到南陵非但不消停还很活跃,这都是什么事啊?
  共敖拜访的都是谁?只要是能和楚人扯上那么一点关系的人都在拜访之列,似乎是在为了吕哲解除与楚国的战争状态而努力。
  话说,共尉算是吕哲麾下的重臣了吧?毕竟再怎么说也是独领一个军团的一方大将。那么共敖来投奔儿子,虽然身上没有什么职务,可是已经确定不走了,那是不是也算是吕哲治下的一份子?
  都是个吕哲治下之人了,儿子是吕哲麾下的大将之一,本身又是一个有谩骂过吕哲的污点存在的人,哪怕不避嫌也不应该一来就开始上蹿下跳,惹得共尉都快急白了头发。
  “北边?”满脑子都是乱麻的共尉一时间还真不知道该怎么说。他很想揉一揉自己的太阳穴缓解内心的犯愁,可是这么个场合做那样的动作似乎不合适,只能用沉吟来理清思绪,过了那么一小会才答:“北边的陈郡和泗水郡现在有魏韩两国,魏韩现在为主上的保护国。”意思就是没什么不妥的。
  吕哲眼睛眨了眨,他对共敖来到南陵之后搞得动静一清二楚,看到共尉一脑子里乱麻魂不守舍的模样,很清楚到底是为了什么。
  共敖不断拜访与楚人身份扯得上联系的官员,那些官员碍于共尉的面子自然是要进行招待,可是对于共敖动不动就大谈什么“楚人一脉”就感到万分的头疼了。
  萧何是执政,他在招待共敖的时候很经常是只要话题扯到“楚人一脉”就立刻岔开话题,共敖要是表现得不依不饶就赶紧借口公务开溜,搞得自己的家还要因为躲避跑到街上吹冷风的次数并不少。
  什么叫楚人一脉,往小了说不就是大家都是楚人出身的嘛,这个没有什么好回避的。可是现在是个什么情况,他们大都是在吕哲麾下任职,对目前的现状也感到万分满意,若说共敖在一些私事上求助,只要不碍到律法的事情帮帮忙也就是了。但是呢,共敖想的是众臣们能对吕哲施加影响,且不谈众臣能不能对吕哲产生影响,以吕哲臣子的身份去干楚国得利的事情,这事是身为臣子能干的吗?
  现在一些楚人出身又在吕哲麾下任职的人都被共敖给拜访怕了,他们是对共敖的拜访能避就避,不能避也创造条件来避,个别一个人都快听见共敖两字立刻就做出下意识蹦起来要落荒而逃的模样,搞得共敖两字都快与神经过敏成为同一意思了。
  北边除了陈郡和泗水郡还有几个郡是与吕哲的疆土接壤,共尉负责的是针对陈郡、泗水郡、南阳郡,而巴郡、汉中郡这两个与南郡接壤的地方是由吕哲自己关注,很明显共尉忘了交代南阳郡的事情了。
  “主上说南阳郡?”共尉额头瞬间就冒出冷汗了,身为监视北边动静的大将竟是忘记还有那么一个郡,且这个郡是三个监视郡中最乱的一个,那是一种很严重的失职行为。
  吕哲心里在叹息,共尉有那么一个坑儿子的爹真是不幸。
  共尉是坐不住了,他缓缓地站起来走到正中间的走道上,在众目睽睽中对着吕哲跪下,诚惶诚恐道:“职失职,请主上赐罪!”
  失职是可大可小的事情,往小了说是玩忽职守该撤职,往大了说不但要撤职还要下狱。吕哲不知道共尉是不是故意这么干,深怕因为是一方军团长被自己的父亲利用身份搞出更严重的事情,还是共敖已经在借共尉军团的身份在搞什么事情,所以共尉才闹出现在这么一个不应该也最不会犯的错误。
  “先回位置将事情说完。”吕哲没有马上表态。
  共尉脸上的表情似乎愣了一下,也不知道是感到意外,或者是自己期盼的事情没有发生,因此才会出现非常明显的错愕。他感激也是感动地对着吕哲行礼,回到座位屈膝坐下后开始介绍南阳郡的情况。
  南阳郡在曾经那么一段时间里是被秦国掌握,上一次秦国派司马欣南下攻吕之后,也不知道是力有不逮还是出于什么状况秦国开始有计划的撤出在南阳的军队和行政单位,吕哲在发现秦国的举动后也没有派兵占领,因此南阳郡也就形成了一个权力空白。
  类似于权力真空的现象在南阳郡只是维持不到两个月,秦国撤出与吕哲无动于衷,南阳本地很快就像是一个小型的战国时代那样,在极短暂的时间内以县乃至于是乡形成割据,一度达到大大小小首领之类的人有上百个,每一个首领麾下的武装数量从数百到数千都不相同。
  有出现首领,那么肯定是会存在向外扩张的情况,上百个大大小小首领互相攻打,搞得南阳郡几乎就没有消停过地爆发小型战争,一直是在今天那个势力完蛋,明天某个势力增加了一些地盘,后天那个刚刚增加地盘的势力又被一个或者多个联合的势力给灭了。
  “嗯?数百人的斗殴……叫战争?”吕哲情不自禁地笑了。
  大概是战争吧?数百人怎么就不能叫战争了呢!倭国几十人的村民之间械斗都叫战争,请命还得正规化地吼嗓子“君上(大名)请给属下增援十个人,若是不能攻取城池属下提头来见”。之前是多少人,增加十个人竟然就能攻取城池?这是逗乐的吧!不过话说回来,倭国所谓的城池也就是一个小破村子而已。
  共尉不知道自家君主是在笑什么,他也不知道那该不该称呼为战争,尴尬地笑了笑才继续说:“经过大概一年的互相攻打,现在南阳郡有三个比较大的武装,不过部队最多也是维持在三万人左右的数量,最少的只有八千人。”
  吕哲点头表示理解了。
  迁移到吕哲治下的南阳人非常多,毕竟没完没了的战火连天谁受得了,都想找个能过点正常人该过的平和环境过日子。人该跑的几乎全跑光了,南阳郡的人口肯定是要急速的减少,那么当地的势力哪有足够的兵源?所以南阳本地的势力部队少是完全可以理解的。
第0508章
封赏与思量(上)
  进行了十六天的朝会差不多进入尾声,在接下来的阶段是最大的重头戏,那边是关于礼仪制度的初步制定和有功人员的封赏。
  礼仪制度说起来非常复杂,按照现代的话来说就是扯到国体的事情,将会决定一国内部的基本制度。叔孙通等儒家人员目前只是完成官员的服饰制定,也确定下来基本的君臣之礼。
  其实关于官员的服饰早就有了,像是什么样的身份能够用什么皿具,什么样等级的官员应该穿什么颜色等等,在秦国就有一套很严格的服装规定,若是没有达到相应的等级去穿戴越级的服装是一种有罪的行为。
  吕哲很清楚规定什么人能穿什么不能穿什么根本不可取,那将会极大的限制人生自由,甚至会打击某些制造业。不过不管是秦国还是之前的周室制定这么一套行政律法也是有相应考虑的,首先就是从服装的穿戴上来分出等级,激发一种叫作使人分发向上的欲望,同时也是在培养荣誉感。
  对于服装进行限制很难说好与坏,不过从历史的发展趋势来看,限制服装或许能够达到某些激发向上的欲望,但是根本算不上是什么好方法。
  现代培养荣誉感的手段是发有特别含义的勋章,吕哲认为以其去从限制应该穿什么不能穿什么入手,不如就借鉴勋章制度,然后在勋章的等级与相应福利上建立起一套制度。
  几乎是完全照搬秦国关于服装限制的那些儒生本来是还想坚持一下,可是听吕哲谈到生产力限定等等的理论立刻就是一副“虽然不知道在说什么,可是好像很厉害的样子”,再有管理商政的娩杓大谈关于限制服装会对制造业、商业造成什么样的打击,说得好像十分严重的模样。一贯喜欢附从君王意志的儒生,他们得到来自娩杓递来的台阶就不再坚持了。
  勋章制度是新鲜事物,吕哲只是提出一个概念,让下面的工匠去进行关于样式的设计,但是什么样的勋章会获得什么特权什么福利还是靠儒生来做。
  不限制服装不代表就放弃为官员制定专门的服装,什么样的品阶的官员应该穿什么款式、颜色的衣服依然会执行,不过吕哲把常服和礼服的概念拿了出来,刻意强调在设计官员礼服的时候一定要款式华丽。
  对于礼仪制度儒家学派还是比较拿手的,但是该怎么来设计礼服那就有点业余了,因此儒生无论再怎么排斥与各行各业的匠师进行沟通,也得捏着鼻子进行交流。
  事实证明君王下达指示对于骨子里活着就是想当官的儒生来说,事关他们能不能在这个新生政权有容身之地,哪能不尽心尽力去干。在那种“一切就看这次”的急迫感,和来自君王的最高指示下,儒生们竟然是拿出了拼命的态度,在短短十来天之内就与各类匠师合作,不但商议出关于官员常服、礼服的设计,相应品阶的服装也都制作出样板。
  吕哲在观看样服的时候,有那么一瞬间在心里无比的佩服那些儒生,十来天的时间竟是能制定出从县一级到中央官员的服装,而似乎无论是常服还是礼服都是有模有样。
  常服既是平常穿的衣服,那自然是不需要多么华丽,一般就是怎么舒服怎么来。儒生在设计的时候还特意加入了一些官府元素,既是在服装的图案上进行设计,什么样的品阶有专门代表的图案。
  对于礼服吕哲的概念是在一些隆重的场合需要穿到的官服,既是上朝或者在处理公务乃至于是祭祀时会用到的服装。上朝就不用说了,处理公务指的是坐衙,祭祀无论在什么时代都是严肃且重要的场合。在这些特定场合的所需气氛要求下,儒生与各类匠师商议出来的礼服充分展现出别有的设计天才一面,果然是怎么华丽怎么来,而且不同的品阶华丽程度还有区别。
  当一件件用丝绸做成的衣服在特意选出的衣架子(模特)穿着步入议政殿,早已经看过的吕哲仍然露出了“惊艳”的表情,更不用说那些起于低微出身现在却是一方重臣的人物会有多么的欣赏了。
  其实还是有从颜色的选择来进行入手,例如县一级别的官员无论是常服还是礼服颜色都是取绿色,郡一级别除了郡守之外都是取绯色,郡守与中枢管理一部取紫色。还有更详细的划分,比如郡六曹也是绿色,中枢不是管理一部的官员服装为绯色、红色、绿色。其中又有严格的划分。
  九品中正制现在还没有产生,所以只能是按照主官、辅官、从吏来进行划分,不过吕哲从中还是看到了对品阶的严格划分。
  秦国的官服划分也有关乎到颜色,紫色也是在君王以下作为最为高贵的颜色,而灰色则是秦国身份低微的人所穿的颜色,没有任何身份的人是穿白色,所谓的“白身”就是这么来的。
  对于官服的制度既然是吕哲已经首肯,那么当然是没有人提出异议。而关于勋章的制作则是没那么快,现在也只是制定了三套。
  第一套为大小是长两寸宽一寸,显示为一种盾牌形状中间竖着一柄剑,勋带为红色,分为金、银、铜。这一套的勋章名称叫帝国功勋章,非有特殊杰出战功者难以获取,每块在颁布时都会刻上年份。
  第二套为长一寸半宽板寸,整体为圆型,两条麦穗呈现弯曲围绕外边,正中雕刻一道城墙模样,依然是分为金、银、铜。该勋章文治武功皆可获得,但是需要达到一定的战功或者政绩,同样会在颁布时刻上年份。
  第三套也是金、银、铜三个级别,不过针对的颁布对象是属于军方人员,勋章的主体会有至少五个系列,主体外形为椭圆形,是看勋章获得者是什么兵种而有不同的图案。
  勋章的种类在未来肯定会在增加,目前的三套只是一种不成熟的试行尝试。
  另外,吕哲是仔细的想了再想,秦二十等爵的制度并不是适合在自己治下。会得出这样的结论比较复杂,首先是他们行政体系与秦国不一样,其次是有太多的六国人了容易产生抵制情绪,最后吕哲手上也没有完整版的秦国升赏规章。
  经过多次的讨论,吕哲最后确定执行类似于周王朝的爵位制度,既是公、侯、伯、子、男的五大等级进位,同时在每一个爵位又划分一级、二级……五级的小等级。五大爵位的等级划品看上去无比的简单,但是从某些方面来说又无法满足需求,最后又增加了一种荣誉爵位,既是勋爵,不过勋爵不再划分小等级的五个级别。
  在大框架的五大爵位和勋爵的划分之外,关于文治体系和军方体系也要适应的做出调整。
  新生的体制是建立士官制度,“士”在华夏历史上的分量很足。文员那一方的“士子”“名士”,只要有“士”这个字眼本身就是一种提高身份的称呼。在很早以前军队也不是谁都能加入,例如“武士”“士兵”就是一些士族阶层的小贵族,也就是在“井田制度”下有封地的人才会有资格加入军队为国家服务。到了战国时期“士”的身份地位才遭到弱化,例如文士不再是需要国家认证,军队也不再只是招募小贵族一般不需要劳动只是训练搏杀技巧的武士。
  “士”这一阶层的制度规划还没有确定下来,毕竟军队的士官制度好办,牵扯到非军队的士阶层就不是那么好定义了。
  军队的士官制度现在已经在禁军这一建制试行,针对的是那种死活没办法识字无法晋升为五百主以上军官的基层军官。索性的是吕哲的军队已经是有发送军饷的那一类,只要在特殊战功的时候才会授田,因此无上限的士官长……就是一级到无数级的士官等级才能够实施的下去,无非就是增加军饷额度而已。
  在南征之战中,司马欣、季布、骆摇都是有扩土之功的大将,他们中季布和骆摇都是为国家夺取一郡之地的有功之臣,司马欣现在还没有完全拿下岭南不过占领的土地面积一点也不比季布和骆摇少,因此吕哲肯定是要大加封赏。
  吕哲虽然是已经夺下南方大部分土地,可是中原和秦地,另外楚国包括更西南的位置……总之世界实在是太大了,肯定不可能因为三人平均夺下大约是12.13万平方千米的土地就来个至高的封赏,毕竟还有那么多的地方没占领,一下就封为公爵,那以后要是再立功了要怎么办?
  当然,开疆扩土是一件很值得大赏特商的功勋,封赏太低了不但显得吝啬也会使人失望,那么就需要一个额度。
  吕哲拿出的方案是封赏司马欣为一等子爵,季布和骆摇为一等男爵,每人再按照实际功勋赏赐财帛与田亩。
  除了司马欣、季布、骆摇三人之外,很多人也在这一次封赏中列为一员……
第0509章
封赏与思量(下)
  军功能够获得封赏,那么文治呢?例如为了征战顺利忙死忙活的萧何以及其属官,一些对国力增长有贡献的人,一些在特殊领域有成就的人,是不是也该让其付出得到回报,用国家行为来进行奖赏?
  司马欣为一等子爵,季布和骆摇为一等男爵,军方的一些将领也获得了该有的爵位,像是周文、武梁、唐杰、何怿等获得军功的人,他们最差的也得到了勋爵的封爵,相应的财帛和田亩也按照功勋赏赐。
  萧何这个为战争和民政做出特殊贡献的人,他被吕哲封为二等男爵。
  蒯通这个军师也因为在战争中因为出谋划策,他被吕哲封为三等男爵。
  娩杓这个对吕哲治下商业起来很好的治理作用和疏通规划的人,他被吕哲封为五等男爵。
  这一次获得封爵的人数超过三十人,最高是一等子爵,最低为五等男爵,勋爵因为是特殊荣誉则是不计算在爵位福利之内。
  其实封赏的爵位会比较低一方面是吕哲觉得还有太多的土地没有占领,现在封赏太高日后会无赏可赏。另一方面也跟吕哲现在才是个侯爵有那么一点关系,要不然扩土了那么大的面积怎么也该出现几个侯爷了,只是他们这一势力想要出现侯爵级别的臣子,除非是吕哲称王或者成了皇帝,不然哪会有“一山二虎”的情况出现。
  一个又一个获爵的名字被念到,他们用着兴奋的表情出班接受封赏,每个人在接受封爵授赏的时候必然是需要双膝跪地,被吕哲用剑抵在肩膀上再进行一套宣誓效忠一般的礼仪。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336/71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