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秦之帝国再起(校对)第342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342/716

  韩国当然是希望盟约能够签订的,同时张良也不是怕吕哲见死不救,韩国上下早就做好了心理准备,说难听点韩国只有抱着吕哲这根粗腿才能平平安安的存在下去,失去吕哲的保护哪怕没有秦国,齐国和楚国肯定是要吞并韩国的。
  “这是我王书写的盟约。”张良太光棍了,吕哲的话刚说完,他就拿出了盟约,快得让吕哲都看不清楚是怎么掏出来的。他说:“我王已经签字盖印。”说着做出一个呈献的姿势,“还请吕侯过目。”说完递给了猛三。
  吕哲是真的没看清那道用黄娟作为材料的盟约是张良从哪里掏出来的,稍微愣神之后从猛三那里接过盟约。他很仔细的一字一字看过去,韩国显然是被渗透到一定份上了,正式的盟约上面已经有标点符号用来分段,文字也是从左往右的格式,不再是那种从上而下。
  盟约中韩王成很清楚且详细地写出了关于双方的义务和责任,每年应该上缴多少征税也是按照事先商议的数额来定。同时,作为吕哲的保护国,韩国在宗主国爆发战争的时候也有义务出兵助战,出兵的规模不能少于韩军总数量的三分之一。
  当然,被保护的一方韩国有什么义务,那么作为保护者的吕哲也就会有什么责任。盟约中关于吕哲有责任保证保证韩国不受侵略的条款写得很清楚,但是不像吕哲无论是主动还是被动爆发战争韩国都有出兵的义务,盟约没有写上韩国想攻打谁吕哲必需出兵的责任,是让作为保护者的吕哲自己决定是不是派兵参战。
  盟约中有一项事情也说得比较明细,算是作为弱势一方的一种自我保护,因而明确写明韩国有权力在必要的时候商定是否继续接受吕哲保护。不过吧,下列又有一条说明条款,那就是解除盟约需要受保护和保护的一方都同意。
  总得来说,这份盟约在过去还是现在这个时代还是很公平公正的,毕竟受保护的一方只要不是被保护者压迫过甚,他们自然是乐于看见自己的保护者越强大越好,那么从财力和兵力上帮助保护者强大本身就是受保护者的天然义务。
  吕哲确定盟约不需要再商议后立刻签字盖印,算是从文字上确定双方的盟友关系。
  等待盟约被确定下来,张良立刻就露出了轻松的表情,总算是有心思将所知道的情况一一说来。
  八万秦军取道南阳郡向会盟地点慎进发的这个消息已经是传遍天下,魏国那边高度戒备的同时魏国相魏豹也后知后觉地向吕哲的行营赶来。
  齐、燕、赵、楚四国在接到有八万秦军向会盟地点进发时,各自做出了差不多的举动。
  齐、燕两国本来已经向慎行军的大军立刻停了下来,除了本来就有的军队之外,一支二十万的齐军和一支十万的燕军也不知道从什么旮旯地方冒出来,赶去与之前的部队进行会合,并展现出气势汹汹的姿态,然后才接着往慎进发。
  赵国除了原本参与会盟明面上的二十万,在东郡那边也突然冒出了十万,他们在会合后没有继续往慎行军,而是停在了薛郡的藤县(后世也叫藤县),是派人联系列国,也包括派人找吕哲,似乎是要得到什么确定之后才会继续往南走。
  关于楚国的消息是不需要张良述说的,毕竟楚军借的路是向吕哲借,楚军的动向自然是在吕哲的严密关注下。楚国也做出了停止不前的动作,不过也不知道是没预先准备策应部队还是隐忍不发,后面倒是没有冒出新的楚军。
  “新一轮的中原之战是要在慎预演了。”张良的脸上没有担忧,可是也好不到哪去:“您能控制各国军队不在慎交战吗?”
  “唔???”吕哲用着怪怪的眼神看着张良,他又不是后世一样取国号为韩的宇宙霸主,哪有那个能耐去操控他国。
  张良也就是挣扎一下,齐国四十万、燕国十三万、赵国三十万、楚国十万、魏国八万、韩国三万、秦国八万、吕哲这边二十五万,这么多的军队汇集在一个地方,说实话已经不是谁能真的控制得来的了。
第0519章
要“世界大战”了?(一)
  其实吕哲比较纳闷啊,这个国家几十万,那个国家几十万,慎这么个地方能堆下总数达一百三十七万的军队吗?同时军队需要人吃马嚼的,不是有多少人就能有多凶,列国能保证那么多军队的粮食吗?
  若是像之前列国最多带二十万军队,吕哲还真的担忧会在慎那么个小地方爆发“世界大战”,可是当知道列国最少也是十万军队,最多达到了四十万,他就不是那么担心会爆发什么“世界大战”了。
  很显然的道理嘛,打仗可不光是带人拼命,军队的数量越多对后勤补给的压力就越大,打起来呼啦啦喊人上去拼命容易,可是现在的列国有能力拉扯那么长的战线,在慎打一场不知道什么时候会停下来的战争吗?
  “吕侯说的有道理,可是……”张良邀请吕哲前去大帐左侧的山川舆图前,指着彭城这个位置:“齐国已经向彭城连续运送了将近小半年的粮秣,兵器、甲胄等军械也没有断绝过输送。”
  敢情齐国从楚国那里夺了泗水郡局部设立沛国之后也没消停下来,还一直在做战争准备?而齐国似乎真的发展得相当不错,在准备中原之战的同时还有余力向彭城输送粮秣、军事器械,这肯定不是为了这次会盟做的准备,是一早就想着要向南扩张啊!
  “先生能大约估算一下彭城的粮秣和军事器械足够支撑五十三万大军用多少时间吗?”吕哲一听齐国在彭城囤积物资,怎么还会认为齐国在慎打不了战。
  慎离彭城不足两百里,魏韩兵力太少也没可能防住齐国,齐国只要再出动十万左右的军队,从沛县一直向南进攻,魏韩是绝对难以守土的。只要打通了道路,齐国囤积在彭城的物资就能够向慎输送,更别谈齐国本土的军队和物资还能源源不断的供应上来。
  张良显然是一直在严密关注齐国的动向,听吕哲一问,几乎是没有任何思考当即答:“该是能维持五十万大军半年的供应。”
  能讲粗话吗?要是能的话,吕哲很想破口大骂一句“草泥马拉戈壁”,他的领地隔着魏韩很难去关注到齐国的动静,魏韩很明显是早就知道齐国在彭城囤积战争用的物资!
  魏韩早就知道齐国在准备物资没有通报吕哲,这是把吕哲给坑了啊,要是早就知道这个消息,吕哲肯定拿下长沙郡见好就收,最多也就是摘下成熟的“果实”闽南郡和南海郡,哪还会去打什么岭南。
  “你们……”吕哲现在去计较那些显然是没必要了,再则也责怪不起来,人家之前压根就没有义务进行通报,现在是互换盟约了才有互通消息的义务,只能口风一转:“若是在慎爆发大战,韩国怎么自处?”
  之前吕哲和蒯通等人猜测魏韩是想借这一次会盟勾引齐军入侵,好使吕哲能够帮他们解决来自齐国的威胁,没想到魏韩确确实实是有这样的打算,同时也不需要魏韩去勾引齐军了,齐国早就拿定主意要吞了魏韩的土地才会在彭城囤积物资。
  齐国在彭城囤积那么多物资不会满足只是将魏韩领土吞掉,若是单单对付魏韩齐国只需要出动二十万大军就足够了,其过程要是没有外部因素最多也不会拖上多久时间,毕竟魏韩的羸弱不是传言传出来的,是真正就那么弱。在彭城囤积了五十万大军足够六个月的粮秣、器械,齐国这是想要吞掉魏韩之后试试吕哲的斤两啊!
  韩国怎么自处?韩国太弱,可以说就没有什么自处的实力,要不然也不用当吕哲的保护国了,张良张了张嘴重新闭上,只能是以苦笑回应。
  虽然不知道会发生什么,可是事情已经到了这个地步,吕哲也没必要藏着掖着:“若是让韩国前去南阳郡,魏国若是缔盟也照此处理。怎么样呢?”
  南阳郡现在有三个势力盘踞,并不算在任何国家的疆土之内,吕哲出动五万战兵就能扫清障碍,要是真的在慎爆发“世界大战”,不管是魏国还是韩国是绝对顶不住的。
  张良露出了惊喜的表情,惊喜之后是感动,颤着身子给吕哲行了一个稽首大礼:“良代我王感谢吕侯,此恩永世难谢!”,最后拜了三次才重新站起来。
  是该惊喜,是该激动,跪下拜了三拜算是礼小了,毕竟吕哲是要出动大军扫清一个郡让魏韩有重新安身立命的土地,这是要延续魏韩的国祚,还有什么样的恩情能比得上?
  后面魏豹急匆匆的赶来,得知吕哲的承诺后也是行跪拜大礼,一边拜的时候还一边嚎啕大哭,最后有那么点傻愣傻愣地问:“南阳离秦地太近,若是秦军来攻?”
  秦军还来攻?当秦国上下没有脑子么!一旦在慎爆发大战,吕哲铁钉钉要被卷进去的,那时候不是秦国考虑来不来攻魏韩,而是站在旁边一边抗击草原胡人南下一边呐喊为齐、燕、魏、韩、楚、赵……当然也缺不了吕哲,对着这帮叛将、逆贼什么的狂喊“加油!”了,最好是全部拼得筋疲力尽,秦国集中力量收拾完草原胡人,然后调转军队再来一次统一之战。
  要是真的打起来,吕哲、魏、韩肯定是一个阵营,齐和燕现在已经站在同一立场,就不知道赵与楚会怎么选择。不过可以肯定只要吕哲与齐燕开战,有岭南战线和陈郡战线,吕哲兵力被极大牵扯的时候,楚国是不介意趁吕哲没有余力的时候收复失地的。
  赵国那边会怎么选择?吕哲觉得赵国站在旁边看风景的几率会比较大,一边看风景一边收复之前失去的疆土,秦国在与草原胡人拼命,齐、燕、楚和吕哲、魏、韩拼命,一时间赵国就有时间在奋发图强,赵国又怎么可能不试图做一下渔翁?
  “这情势……”吕哲送走张良和魏豹后做的第一个动作是抱着脑袋:“变得有些史无前例啊!”
  蒯通和萧何等人在外人走后立刻求见,进来时看到的是吕哲脸色前所未有的阴沉。
  吕哲将情势详细介绍了一下,最后问:“天下态势变成那样会有多大的几率?”
  听完的一众人等都晕懵了,他们一时间怎么可能回答得上来?
  也不知道是过了多久,蒯通突然笑道:“主上,情势不至于变成那样吧?”
  “哦?”吕哲想的是最糟糕的局面,很想听听蒯通会什么好的一面可以介绍。
  “秦国希望我们打生打死,那支坚持观盟的秦军是来搅局的。”蒯通从来都是这么认为的,可是也赞同吕哲除了出兵交战不然挡不回去的说法。他顿了顿,过了一小会像是要等大家全部稳下心神,这才继续说:“齐国在彭城囤积物资,攻打魏韩取地毋庸置疑,可是不代表齐国要继续南下与我们开战。”
  攻取了魏韩现在的地盘,齐国确确实实是会与吕哲接壤,但是也仅仅是接壤而已,他们最大的敌人是秦国,在秦国没有消亡或者遭受最大的削弱,齐国再招惹实力不弱的吕哲显然是添一强敌死敌,要说齐国有把握一战而灭掉吕哲,那招不招惹显然都无所谓,可是吕哲像是能一战就被灭掉的势力吗?
  哪怕是齐、燕、楚联合进攻,最多也就是把吕哲压缩回成了只有南郡、衡山郡、苍梧郡这三郡的势力,毕竟吕哲就是一个乌龟流的,打不过进攻,但是依托三郡的防线死守,在治下五百万人口大多集中在上述三郡的情况下,吕哲死死防守不是齐、燕、楚想灭就能灭的。
  “主上致力于先灭掉瓯越、闽越、南越的大部分人口是走了一步好棋,要是真的发生齐、燕、楚三家联合攻打我们的恶劣局面,最多也是放弃南征。损失了大量人口的百越已经无法对我们造成大威胁,那么所谓的南、北、东三线夹击也就不存在。”蒯通轻声笑了几声,接着说:“楚国攻打我们是为了收复失地,齐国或许也能抢下一些地盘,燕国能得到什么?再则,哪怕我们失地,我们是从谁手里抢来的地盘,不是楚地么,齐国抢了楚地,楚国能善罢甘休?他们的同盟又能持续多久?”
  吕哲听着听着脸上的表情是从“狂风暴雨”慢慢转为“阴天”,最后从“阴天”又成了“阴转多云”,很快就要“多云转晴”了。
  “所以……”蒯通要是不说几句就掏起葫芦喝口酒,肯定要更有军师范,看上去也更靠谱许多。他擦了擦嘴角的酒迹:“所以最坏的结果也就是我们固守三郡,等待齐、燕、楚内讧了再打回去。”打了个响嗝,“说不准到时候能一举灭掉楚国这个大患,还能将东海郡和泗水郡完全收入囊中。”
  吕哲之前怎么就没发现蒯通有这样的智慧呢?他之前也就觉得蒯通多多少少能提点政务或者军事上的建议,现在看来……蒯通这个酒鬼的战略目光和对态势的分析能力都很强啊!?
第0520章
要“世界大战”了?(二)
  有时候心态很重要,吕哲在听蒯通讲了最坏的结果后仔细思考了一下,似乎情况也就是那么回事。
  在南郡、衡山郡、苍梧君这三个郡,黔首对于吕哲的统治没有什么不满的地方,尽管吕哲的崛起不过是两年之内的事情,可是吕哲再怎么也是扫清战乱恢复平和,对相当多的人有活命之恩,他们有什么理由不对吕哲感到爱戴?
  更重要的是,吕哲已经将律法进行改良,去除了相当多致人残疾的恶法,很多人平时也是靠着吕哲的一些工作才有收入养活家庭,更加改良了关于徭役的方法,这在其它地方可是没有的事情,黔首们还能有什么不满意?
  现在的人还是相当淳朴的,统治者的善意基本上不会被当成狼心狗肺,讲求的是别人敬一尺就回一丈,所谓有恩必还有仇必报,要是吕哲真的需要喊救命了,有的是操家伙上去拼命的人。
  蒯通显然是非常清楚吕哲在治下获得的民心,因此才会那么有把握守住至少三郡,而不是说九江郡、长沙郡、庐江郡,包括新占领的闽南郡和南海郡,这些郡县也能保得下来。说实话,南郡、衡山郡、苍梧郡吕哲撒出去多少滴水,涌出的泉就有多大,取决的就是那个“滴水之恩,涌泉相报”的普世法则。
  猜测情势会变得相当恶劣,吕哲自然是要做好充足的准备,他不再奢望这一趟会盟之行会波然不惊,心里已经有经受惊涛骇浪的足够准备。
  一些行政命令很快被吕哲写了出来,关于民政转向备战级别除了向在行营的萧何亲自交代并以文字写下命令之外,一些要发送到各郡的文书也全写了出来。在军事的准备上面,对于常备军的指令不会有太多,需要的是有一套符合实际的战时动员,最直接的就是延长各郡县季度兵的服役期,同时也让各郡县随时做好将季度兵集中到南陵,或是领取器械,或是补充粮秣,随时随地等待命令进行参战。
  这一下真的是有些风声鹤唳草木皆兵了,萧何本来是想说这样会对内政的发展造成极为恶劣的影响,可是他仔细琢磨了一下,吕哲发布的命令似乎也不会对社会引起太严重的动荡,无非就是加快兵器等器械的制造数量,让各地在多少期限之内将分散的粮秣集中到南岭,至于季度兵延长和备战以前也不是没有过,差别就是这一次不是演习,是真的有可能要干仗了。
  关于越城的整顿是吕哲还没有出发前去会盟之前就已经在做的事情,这一轮的指令是老的越城依然赶制军事器械,新的越城建设也开始动工,前后的差别就是停止与不停止。
  粮秣向南陵集中也不是多大的事啊,南陵作为吕哲这一方的中枢,历来就是疆域内的资源集中地,这一次不过是从各地平时囤积的粮仓内调集粮草而已。
  搞清楚那些命令是怎么回事,萧何又产生了新的感慨,他觉得吕哲操持起来的行政体系也着实新奇了一些,好像平时已经将该做的战争准备都做好了,真的要爆发战事的时候,从行政命令看去是有那么点风声鹤唳草木皆兵的模样,但是对民间的影响还真是着实不多。
  这套行政体系很类似秦国,可是从根本上来看又不一样,萧何再怎么也是执政,看多了参与多了也就有了自己看法。
  萧何大概听吕哲讲过什么“战时体系”,也就是在所有人都不知不觉的情况下用一个又一个行政,一环套这一环地在做各自的事情,平时本来就已经在运作,得到命令后整个体系就能快速的运转起来。因为平时就已经在做,命令被下达后就不需要手忙脚乱,那么看上去也就是各个官员变得更忙了一些,不是那种平时什么都不做,等待事情来临时的忙死忙活的模样。
  没有足够多的人才,吕哲预备起来的这套方案说白了也没有多么复杂,就是建立起分散的仓库,各地在交纳赋税的时候本地留下多少向中央交多少,在局部战争的时候某个战区附近的仓库接到中枢的命令向最近的军团提供粮秣。这本是为了减少运输成本的浪费,在必要的时候当然也能将平时留下的粮秣运往中央。
  蒯通又提出了几个建议,第一是南郡的季度兵向南陵集中,苍梧郡和衡山郡的季度兵向庐江郡运动,九江郡的季度兵向寿春(治府)靠拢;第二是来自苍梧郡和衡山郡的季度兵,两郡的季度兵协同庐江郡本地的驻军和季度兵可以适当地摆出进攻的姿态;第三是包括北部军团、东部军团和从南陵后续被调上来的常备军、辅兵、季度兵,摆明阵势不需隐藏堂堂正正地列出来。
  “包含常备军、驻军、季度兵,有必要的时候甚至将屯田兵也摆明车马,我们用总数一百四十万的军队摆在明处。”蒯通抬起手握成拳状:“看他们谁敢无视我们的怒火。”
  恐吓战术吗?摆出最强的阵仗,做出最凶狠的姿态,明明白白告诉列国吕哲不怕大战,使那些想要搞事的人投鼠忌器不敢妄动?
  不过这样一来吕哲除了南边在进行岭南战役的二十万军队,几乎所有兵力都是在北线和东线,对秦国那边的防御就形成真空了啊!
  蒯通面对有人提出这样的疑问只是“啧啧”两声,似乎不想回答那么掉智商的问题。
  “秦国会向列国开战,在目前秦国所要面临的态势下独独不会与我们交战。”吕哲是君王嘛,蒯通可以不屑回答,他是要说清楚的。
  为了形成蒯通所需要的局面,吕哲自然是不能继续向慎进发了,他需要停下来让后方动起来,至少是要等季度兵完成调度,形成一个初步的局面才适合继续向慎动弹。
  有一件事情吕哲是必需要搞清楚的,那就是这么个大动静会消耗多少粮食,之前的囤粮在真的爆发大战之后又能维持多久。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342/71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