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秦之帝国再起(校对)第362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362/716

  始皇帝亲征?似乎没有这个可能性。吕哲所知道的是始皇帝病重,以前是一个月要昏厥三四次,现在成了一不小心就会昏过去的状态,因此病重状态下的始皇帝哪怕有心也无法亲征。
  除非是诓骗的策略,否则臣子无权决定这么大的事情。而现在秦国诓骗吕哲不会有任何好处,反而会激怒吕哲,让吕哲加入攻秦序列。那么……是扶苏来南方了?
  送走了列国的人,吕哲派人将一同离去的董翳又喊了回来,第一句话就问:“扶苏可是被下诏成为太子了?”
  董翳显然是早猜到吕哲要问什么,立刻就答:“回君侯,太子确实是来到南方了。”
  始皇帝还真的册立扶苏为太子了啊?吕哲虚请董翳安坐,又问:“翁丈是什么说法?”,他口中的翁丈自然是赵高,而赵高与扶苏可是有仇。
  董翳眼睛眨了一眨,叹道:“陛下册立长公子为太子,部分国家权利也已经转给太子。太子掌权之后,府令保管的一些天子印玺已经被太子拿去。”
  这一切就解释得通了,之前的秦国虽然强悍,可是在一些国策战略的反应上一直存在迟疑,那不是因为始皇帝病重不好处理政务吗?扶苏被册立为太子又获得了始皇帝赐予的一些权利,那是始皇帝为了在自己死后扶苏能顺利登位在做打算。
  吕哲开始明白了,难怪蒙毅会那么冒险亲自南下,也不惜抱着丢命的风险甘当诱饵,那是蒙氏为了扶苏登位必做的下注,一切所作所为不过是想让扶苏能够立下战功,而现在秦军已经成功的突袭赵军,似乎斩获还相当不错?
  “是的,突袭的第一天,赵军措手不及治下折损大概是在七万人之间,另外齐燕联军太过着急前来救援赵军,被苏将军率军歼灭了两路的齐燕联军,那么齐燕赵仅是在五天之内就损了将近二十万兵力。”董翳有种不知道是该骄傲还是担忧的情绪。
  齐、燕、赵三国五天之内折损将近二十万?吕哲听得露出了吃惊的表情。齐、燕、赵联军大多是新兵没错,可是秦军也着实太强悍了一些吧!
  “苏将军是一员悍将,还是一位熟读兵法的悍将,另外几位蒙大将军旗下的大将也南下了。”董翳脸上表情似乎有些苦涩:“为了让太子立下大功,蒙氏一系可算是冒着北疆被突破的危险在调兵遣将,另外徐氏……也大力支持,所以……”
  所以秦国对南下削弱齐、燕、赵三国是势在必得的态度,怎么也要让扶苏立下难得的军功,好在始皇帝驾崩之后有足够的威望带领秦国继续走下去,因此这一次南下的秦军绝对不会只是五十万!
  “翁丈是什么意思?”吕哲问得非常认真。
  董翳调整一下心情,说道:“府令请求您能尽量帮助秦国,还说这是对您对秦国都是有利而无害的好事。”
  吕哲需要思考一下赵高话中的意思,仔细想一想赵高的话并不是需要反着理解,那也证明赵高与扶苏的矛盾还没有强到不顾一切的地步。
  其实只要全局的来思考一下也就能明白了。
  原本历史上的赵高在军中并没有多么大的助力,甚至可以说他一切的权力都是先来自始皇帝后来自胡亥,没有足够根基之下扶苏根本就不会把家奴赵高放在眼中,这样一来扶苏的行为肯定就会直接且强势。
  现在呢?赵高在秦军之中是没有助力,可是他的女婿是所谓的南方霸主,秦国又担忧那个南方霸主加入攻秦序列,在这种现状下扶苏哪怕是再怎么讨厌赵高也不会完全得罪死了,而是会尽可能的谦让和拉拢。
  赵高是秦国的中车府令,又能够代始皇帝掌管天子六玺,可以说除了官位不怎么样之外,财帛与荣誉已经是巅峰,要说他对秦国完全没有感情那是不可能的。同时,赵高所处的环境也不是不抗争必定死的地步,只要扶苏适当表达出善意并承诺自己登基之后会优厚赵氏,赵高也绝不会疯癫到愿意看着大秦灭亡。
  秦国在试图挽回颓势,走的路线是从解决上层的矛盾开始,这一步是对还是错?从某些方面来说,能当大官的人背后肯定会有一个大氏族,哪怕不是大氏族也会是大豪族,因此策略看上去好像是对的,毕竟先团结起这帮人才不会从上而下的崩坏。
  “我知道了。”吕哲说完开始沉思。
  董翳见吕哲一脸的沉思也不敢说话。他心里的复杂并不是凭空而来,一个武将没有多么强的文化底蕴竟然在干文官应该干的事情,这已经是一种变相的流放。
  秦国内部到底是发生了什么变化?扶苏身为太子南下亲征,无论是蒙氏一系,还是王氏一系,甚至是与扶苏有矛盾的赵高都在全力配合,那是不是说明秦国终于又放弃了内部纷争再次团结起来?
  团结一致的秦国不可战胜,这在战国几百年的历史里面已经一次又一次被证明。现在吕哲有一个疑问,是秦国的豪族、氏族们团结,还是连带黔首也团结?若只是朝臣之间暂时放下矛盾团结,秦国顶多就是上层结构稳固保证不被灭国。要是朝臣与黔首又像是一统时期那样精诚合作,秦国所爆发出来的能量就该令人好好的掂量一番了。
  吕哲认为朝臣想要团结容易,但是黔首想要恢复到一统时期就困难了,毕竟朝臣是一个国家的利益即得者,国家灭亡了他们的荣华富贵也就没了,可是对于黔首的影响却是少之又少,说不准一再的重税重赋之下还巴不得换个不是那么苛刻的收税对象呢。
  “是啊……”董翳满满的感慨:“身为臣子,一切的利益都是建立在祖先曾经立过的功劳和自己对国家君王的贡献。一旦国家亡了,他们或许能投降,但是投降之后绝对不会比现在风光,还能挽救一下必定是会全力以赴。”
  吕哲听出了董翳话中那酸溜溜的味道,他能猜测尽管各豪族、氏族是团结了,但是必定伤害到了中门小户的利益。
  秦国现在的人口是五百万左右,看秦国以前社会环境的稳固,有产者该是占了绝对多数。而有产者又分小户、中门、豪族、氏族,其中小户和中门肯定又占了绝大比例,豪族和氏族一国之中的数量基本是有一个恒量平衡,一旦豪族和氏族比例太高,那也就是说土地兼并太过激烈。
  在秦国中兼并土地很难办到,概因有秦律在保护恒产者的财产神圣不可侵犯,但只要是法律总会有漏洞,以前秦国政治清明不会有人去走漏洞,但是现在嘛……可真的不好说。
  天下大乱之后,获得始皇帝封土在六国土地的那些人,他们的财产肯定是损失惨重。而有人获得就会有人失去,这是亘古不变的铁律,秦国现在需要大家族出力,为了抚平这些大家族的利害关系,秦国自然是要给出可以抚平矛盾的利益,那么只能是牺牲一些无足轻重的人,中门小户也就成了被牺牲的对象。
  “秦国的危险暂时是解除了,但是一旦再有什么差池,内部……”吕哲没有再说下去,不过他的意思很明显。
  黔首依然不当一回事,中门小户的利益受损,秦国为了当前的危机做出了割舍,这份割舍看上去无足轻重,可是秦国需要进行多场大战必然会继续压榨黔首、中门、小户这些人,那也就会极大地加大他们的不满。
  一个国家的基石是重臣、豪族、大族没错,可是更为重要的是保持社会稳定的中产人家。秦国现在的策略是在摧毁国家的稳定,要是战场上一再得胜倒是没有什么,但是一旦落败,那就等着内部不断爆发暴乱和起义吧!
  “呃……”董翳不太懂吕哲在说什么,但是听上去怎么有种心惊肉跳的感觉呢?
第0558章
秦改国策
  一个国家的社会结构是否平稳真的取决于中产家庭,这是维持一个国家是不是在良性发展的重要证明,一旦中产人家大量的破产或是被迫逃亡,国家源自中产家庭的税收就将形成中断。
  另外,有恒产的中产家庭是最愿意保护国家不被侵犯的人,他们不像无产者可以漠视国家灭亡,毕竟无产者没什么好保护的东西。
  被侵略的时候无产者除了性命已经没有什么好失去,甚至无产者最渴望国家动荡。因为除了烂命一条实在没什么失去所以不在乎,任何动荡的根源就成了在动荡中窃取一些好处……甚至是窃取国家的机会。
  中产者也不像豪门大户,豪门大户除了财产多之外还有人多,豪门大户面临入侵或是动荡的时候可以待价而沽。事实上每当面临灭国的时候,出卖国家最多的就是豪门大户,概因他们有足够的实力,换个主子之后还能锦衣玉食的过日子。
  其实从某些方面来说,中产者才是国家的基石,他们没有豪门大户待价而沽的资本,又不像无产者除了烂命没有什么可以失去。中产阶级不愿意看到动荡,一旦国家征召最先相应的就是中产者,概因他们害怕动荡会使他们的财产受损。国家被入侵,最先相应抵抗入侵号召的人也会是中产者,概因无产者没什么东西能失去、豪门大户叛国求保、中产者的财产会在战火中失去。
  秦国为了保证高层的团结在牺牲中产者,吕哲不知道是哪个糊涂蛋行使这样杀鸡取卵的蠢策略,用这样的手段哪怕是秦国度过了眼前的难关,但是社会的动荡因子却是已经埋下,只要有一个火星失去财产的中产者必定会与无产者站在一起报复高层,从而使国家被摧毁。
  “建策的人是卢生。”董翳一脸的痛苦:“王氏、蒙氏、徐氏等等高门随后附议。”
  秦国完了,吕哲心里突然冒出这个念头,卢生是术士不是什么智者,这个术士还是列国打进秦国内部的细作,为的就是勾引始皇帝追求长生。
  现在卢生这个列国的细作用利益来使高门们同意建策,也能想象得到高门在天下动荡中损失到底有多大,不然这些高门怎么会看不出卢生建议中的坏处?看来已经是损失到不好程度的地步,不然不会饥不择食到这种程度。
  “太子有反对吗?”吕哲记得扶苏是一个有仁慈之心的人,似乎很慈悲来着?
  董翳果然说道:“太子自然是反对的,提出的意见也和您说的那些差不多,但是……”说到这里停了下来,犹豫了一小会才说:“但是陛下最后拍板了。”
  “真是可惜了啊!”吕哲没有发表更多的看法,而是很认真的问董翳:“董将军,若是我请你相助,可愿意?”
  董翳似乎愣了一下,有些没反应过来。
  “本侯麾下有相当多秦军过来的武人,司马欣、少艾、李珩、周兴……现在获爵者比比皆是,有恒产封地者更多。”吕哲笑吟吟地看着有些不知所措的董翳:“有珠玉在前,董将军不妨好好考虑一下?”
  “不用考虑了。”董翳缓缓地站起来,面向吕哲行大礼:“职董翳,拜见主上。”
  表面上露出大喜表情的吕哲心里其实也愣住了,他就是看董翳这人很不错也顺眼这才出言试探能不能招揽,没想到董翳倒是一点犹豫也没有就投效了。
  “主上崛起之势已经形成,大秦中的高门大户前来投效者路上不知道有多少,翳只不过是比他们早了一步。”董翳倒是一点都没有隐瞒自己的想法,又说:“在您向内谋说‘秦人可续秦’之后,国内是什么考虑翳不知道,但是已经南下的人,听闻者无不动容。”
  也就是说,秦国到了几乎是最危机的时刻这一现状没人反对,他们已经做出了最坏的打算。秦人吕哲在南方另起炉灶,起炉灶之后从来没有主动攻秦,反而是一面压倒列国以免向南开扩,秦国上下对吕哲有敌意无法避免,但是也视为秦人的另一条退路?
  “嬴姓赵氏的典故主上可听说过?”董翳看见吕哲一脸的沉思,也不知道是出于什么目的提起这个话题。
  所谓的嬴姓赵氏指的是秦国的王室来历,这里并不是要说始皇帝嬴政怎么怎么的,而是隐晦地提出秦国王室与赵国王室其实是一祖同宗……
  在春秋战国时期,秦国和赵国是一对不折不扣的冤家。赵国作为秦国最强劲的对手之一,一直时时处处和秦国作对。而秦国也正是在战国末期干掉了赵国才得以统一中国的。可是,很多人也许想不到,这么一对不共戴天的死敌,其实是“一祖同宗”的关系。
  也就是说,他们都是一个老祖宗的子孙,而且,在早年间,赵国的祖先是有恩于秦国的祖先的,甚至可以这么说,如果没有赵国祖先的庇护,也许就不会有后来强盛的秦国了。
  那么,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秦国和赵国很靠谱的有明确记载的祖先,可以上溯到舜时代。据《史记》记载,舜时,秦和赵的先祖大费就“佐舜调驯鸟兽,鸟兽多驯服,是为柏翳。舜赐姓嬴氏。”大费有两个儿子,长子大廉,次子若木。若木的四世孙费昌,“为汤御,以败桀于鸣条”。
  意思是说费昌是驾御马车的能手,并且他依靠善于驾御马车帮助商汤打败了夏桀。而大廉的玄孙孟戏和中衍,则为商朝的国王帝太戊“御”,成为国王的专职马车驾驶员。从此以后,大费的子孙作为殷商王朝的驾驶员家族,立下功勋,逐步成为商朝的诸侯。
  从善于驯养动物到善于驾御由数匹马拉着飞驰的马车,大费家族的技能获得了质的飞跃。到了商纣时代,中衍的玄孙中潏生了一个儿子叫飞廉,此人以“善走”著称于世,据说能够“日行五百里”。
  飞廉生有两个儿子,长子恶来,次子季胜。恶来这名字一听就凶神恶煞的,不是没有理由,此人以神力著称,和善走的父亲一道成为纣王的帮凶。周武王讨伐商纣,恶来被一起镇压。
  父亲飞廉跑得快,溜了,隐藏起来。后来,季胜的重孙造父“以善御幸于周缪王”,并且,在一次针对周缪王的叛乱中,“造父为缪王御,长驱归周,一日千里以救乱。”马车的作用在西周时期相当于咱们现在的汽车,也就是说造父相当于咱们现在的车王舒马赫一类人物,是数一数二的快车手。
  这下就可以知道飞廉为什么善走而且能够日行五百里了,原来,这个家族祖传的绝技就是飞车。古人惜字如金就是害人,一个走字,就没说是腿走还是车走。造父因此得到缪王的封赏,赵城成为造父的封地,从此造父的子孙就以赵为姓氏,其后世子孙创建了赵国。
  那么秦国呢?原来,恶来死的时候,也已经有了儿子,他的儿子叫女防,这一支的子孙因为造父的得宠也在赵城居住并生存下来,并且渐渐的得到了周王室的宽恕,开始出来做官。比如女防的重孙大骆,按辈份也就是造父的堂侄,就成为了专门帮助周孝王镇守西部边陲,抵御西戎的将领。大骆有个儿子叫非子。
  这是个有心人,大概是叔祖造父的发家史点醒了他吧。他开始虚心学习祖传绝技,并且有所发展,成为养马的好手。养马其实就是驾车的一部分,当年传说造父之所以能够成为快车手,除了技术以来,善于发现和饲养良马也是一绝,曾经驯养出了骥、温骊等名马。非子明白,自己的这一支再怎么发展,在赵城也只是寄人篱下,是旁支。所谓此地虽好,不是久留之地。于是他跑到犬丘这个地方,开始养马。
  由于他养的马又好又壮,很快名声远播,被推荐到了周孝王那里,成为周王朝的“弼马温”。这个弼马温很尽职尽责,远比齐天大圣强,很快就得到了孝王的器重。孝王决定好好的重用他,让他成为大骆(也就是恶来)这一支可以继承宗嗣的嫡系子孙。这样他将来就可以继承家族产业。可是,这事遭到了申侯的反对,因为申侯的女儿就是大骆的原配妻子,而且生有嫡子成。
  大骆是镇守西陲的将领,周孝王怕引起内乱,便放弃了让非子继承大骆这一支宗嗣的打算,但却给了非子更好的补偿和更高的荣耀。他决定让非子获得他这个家族最古老的祖宗嬴姓的继嗣权,赐非子姓嬴,并把自己的土地秦城分封给他,让他的子孙世代为周王室养马。由于非子还没有正式的爵位,因此秦国被称为附庸之国。
  周厉王年间,西戎反叛,非子的异母兄弟成被杀,非子又获得了父亲大骆这一支的继承权,从而成为真正的恶来这一支系的嫡系子孙。从此,秦城和赵城就分别成为了飞廉的儿子恶来和季胜的子孙的封地,后来他们各自通过努力建立了自己的国家。而通过这段故事,我们应该知道,秦国和赵国的共同祖先就是飞廉,而秦国的祖先是飞廉的大儿子恶来,赵国的祖先是飞廉的小儿子季胜。
  这就是秦国和赵国的起源……
  董翳提起这些的含义很深,他最想表达的就是自己不是看到秦国不妙了才叛秦,而是很多高门子弟都在“开枝散叶”,他也是董氏中的“被开枝”的一员,还请吕哲不要误会。
  保证家族的延续性一直是华夏的“门风”,吕哲对此并没有什么看法。说实话,他对于秦国能够对治下众臣的氏族那么容忍感到吃惊,略略一想却也明白那是类似于“破釜沉舟”的一种反击手段,为的就是让那些氏族少了后顾之忧,能够全心全力的为国效力。
  “我明白。”吕哲很肯定地在点头,他又从中看出了始皇帝开始在放弃中央集权,所以问:“廷尉现在……?”
  董翳答曰:“已经不是廷尉了,现在是三川郡守。”
  李斯被贬官了?这对于吕哲来说可是一个天大的消息啊!
第0559章
诱人的假设
  吕哲意识到秦国变化的重要性,现在的秦国似乎又走上了国策变动的道路,不过远还没有到“变法”的阶段。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362/71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