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秦之帝国再起(校对)第365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365/716

  “幸好你们之中没有人收到列国的好处,不然……”吕哲拖了一个长音:“就该有甲士进来拖人了。”
  吕哲治理疆域讲的是依法办事,治理军队更是讲求军法,起哄的人虽然做得有些过却是达不到违法的地步。他们很清楚自家主上已经做出了最严厉的警告,接下来谁要是在商议中瞎起哄,那可就构成故意喧哗之罪,在军中喧哗之罪有大有小,重可砍头,轻可鞭挞三鞭,怎么定罪就看是在谈什么了。
  “方才已经有很多人讲述不接受册封的理由。”吕哲含笑看向刚才下场展现才华的几个人,算是进行安抚。然后用右手的手指在长案上有节奏的敲了敲,良久他才问:“除了蒯军师认为应该接受册封之外,还有哪位认可?”
  偌大军帐之内一片静悄悄,不少人在面面相觑,也不是没人狐疑地对视怂恿。虽然还是有点迷糊,但是现在还有谁会看不出自家主上的态度?
  娩杓是沉静良久后第一个开口说话的人,他很明确地表示应该接受秦国的册封,然后又讲出自己为什么同意,大体讲的是跟所负责的商事有关,为了增加说服力还罗列出近一年来与秦的商贸往来,谈到若是缺了秦境的马匹等牧畜来源会产生什么影响时,不少人听得脸色剧变。
  其实娩杓不用说那么多的,他只需要说起与秦交恶乃至于交战会失去牧畜来源就足够了。
  在场的以军方将领为居多,几乎每个人都知晓失去牧畜来源会对即将在建设的骑军造成什么样恶劣乃至于是致命的影响,更别提军方的肉类食物也是依靠与秦通商获得,一旦失去了唯一可以购置牧畜的渠道,会有什么样的变化可想而知。
  “说你们小鸡肚肠还算轻了。”吕哲冷着脸:“你们为我部将,日后都会是开国功臣,心态却还停留在过去。为了一丝内心爽快,遇事不做深思熟虑,我怎么能对你们委以重任。”
  这一下不止是心情忐忑了,原本没有冒出来的冷汗也冒了出来,刚才那些下去表演的文臣更是悔得肠子都青了,只希望吕哲不要记在心里才好。
  “你们。”吕哲抬手点了点郦食其等几人:“身为文臣行事不要过度卖弄口舌,有的是给你们展现才华的机会。此前诸事便算没有发生,日后定要引以为戒。”
  几个文士赶紧弯腰下拜认错,明明知道吕哲是在借机敲打,直立腰杆的时候还要露出一脸的诚惶诚恐,也不怕累得慌。
第0563章
百万军聚,只为一会(上)
  山有扶苏,隰有荷华。不见子都,乃见狂且。
  山有桥松,隰有游龙。不见子充,乃见狡童。
  ——《国风·郑风·山有扶苏》
  在后世,人们对于扶苏这位公子是一位什么样的人充满了好奇,许多史学家认为若是由扶苏继承秦二世大秦一统的局面至少能维持两代,不会像是十八公子胡亥矫诏登基后二世而亡。
  《国风·郑风·山有扶苏》是什么意思呢?
  山上有茂盛的扶苏,池里有美艳的荷花。没见到子都美男子啊,偏遇见你这个小狂徒。
  山上有挺拔的青松,池里有丛生的水荭。没见到子充好男儿啊,偏遇见你这个小狡童。
  从这里可以看出始皇帝对长公子的出世带着多么大的期盼,渴望新出生的男孩能够是一个俊俏的美男子,愿其能像大鹏、扶苏树一样扶摇直上九万里。
  吕哲对于这位秦长公子亦是充满了好奇,很想亲眼见一见这位传说中集俊美与仁慈于一身的男子。他很快与扶苏约定好见面的时间与地点,在时间到来后带着蒙毅迫不及待的出发了。
  战场之上其实没有太好的见面地点,稍微有什么风吹草动都是在各方的严密监视之下,因此只带几个护卫来个清淡点的见面成了不可能,那是在给列国一举击杀吕哲与扶苏的机会。
  想要低调一点不可能,吕哲也就来个反其道而行,大张旗鼓的集结全军向秦军所在的营地方向布阵推进。
  当然,所谓的全军并不将魏、韩、楚三国军队算进去,吕哲集结的是麾下的二十五万大军,三万魏军、二万韩军、二十八万楚军全部被留在原地,只有魏王、韩王、楚王连带项氏在军中的重要人物都一同带上。
  吕哲军经过近一年的整军,整军期间极度注重队列严谨,在布阵推进时有号鼓控制步军的迈步踩踏节奏。自军队推进后,天地间就一直出现整齐划一的踏步声,使得得知动静的列国军队与秦军注意力全部被吸引了过来。
  人一满万便是密密麻麻,二十五万人列成阵势,一个方阵一个方阵的步军占地便是以十数里来计算,浩荡的军队随着号鼓踏步行走,再有将近六万骑兵一人双马在左右两翼随同推进,整个画面看去自然威武雄壮,声势也非同小可。
  吕哲率军向秦营所在方向推进,齐、燕、赵三国没人清楚吕哲为什么会突然间向秦营推进,摸不着头脑之下竟是有些期待。概因他们也发现秦营里面动静不小,号角声阵阵之下有种像是大战将起的意思。
  观看吕哲军缓缓推进的所有君王,特别是赵、魏、韩这三个从晋国分裂出来的后裔情不自禁地想起了晋国,想起晋国又不得不记起那支在赵、魏、韩三个氏族拼尽全力才消灭的智氏武装。
  在华夏的军队历史上,能做到整齐划一的军队不多,第一支不靠号鼓便能使士卒迈步节奏一致的军队是晋国智氏上军。晋国军队全部都是以贵族武士组成,所谓的上军是“上、中、下”三军中的一支。这些军队不是什么常备军,是晋国各大氏族的家族军队,只是在国君发出号召的时候才出战。晋军向来有好整以暇的偏执追求,其中又以智氏军队尤甚,无论是在作战还是行军都保持严谨性,临阵时的战法犹如波浪一拍又一拍万分有节奏,在对楚作战中履立大功,算是春秋争霸时最为精锐的军队,没有之一。
  秦军也追求好整以暇,是在晋国之后对整齐划一要求最为严格的列国。在武士阶层没落的年代,列国皆是征召农民、商人等非贵族参军作战的年代里,秦国为了保证有一支足够精锐的军队设立了蓝田大营,一直是以全国之力蓄养五万到十万的大军。正是因为有蓝田大营的存在,为秦国培养出了无数合格甚至优秀的基层军官,屡次临时扩编之后这些军官分配到新组建的部队很快就带动新的军队形成战斗力,是秦国能一统天下的秘密之一。
  吕哲军在向秦营方向逼近,秦军那边也在大肆调动军队,不一会儿秦军辕门被打开,一队队身穿灰色或白色、黑色的秦卒踩着“轰隆”的脚步声鱼贯而出。
  先是戈矛兵,随后是长矛兵和弓弩手,等待战车兵走完,更大的“轰隆”马蹄声中背上背着劲弩、腰间悬着长剑的骑兵像是永远没有休止那般涌出。
  单骑走马是赵武灵王首创,亦是所谓的“胡服骑射”,但是将单骑走马发挥出最大作用的人却是秦国的武安君白起。长平之战中,秦军用单骑走马切断了赵军的后勤补给线,使得四十万赵军缺粮之下投降。不得不说,武安君是用学自赵国的知识用在了赵军身上,并在单骑走马的较量中“山寨货”战胜了“正版货”,在四十万赵军被坑杀后,这件事情里充满了双方都不光彩的讽刺。
  “秦军有至少十万单骑走马……不,不确定是不是单骑走马,秦军骑卒背后有劲弩,除却没有吕哲军骑兵的骑枪,看去十分相像!”
  “秦军走马冠绝天下,天下马匹又被秦国掠夺,举国两百万马匹,有十万骑兵不足为奇,只是不知道与吕哲军的骑兵孰优孰劣?”
  “看!秦军也在列阵,他们还是以五百人为一个小方阵,以五千人一校为一个大方阵,每个大方阵又在号角声和旌旗摇动中变位,且看看摆出的是防守还是攻击阵形。”
  “是行军阵!”
  所谓的行军阵有很多说法,一般是采取一字长蛇队形,但是秦军的空间很难形成足够的长度,因此只能中规中矩的摆出一个四边形的长角阵列,又按照兵种的分别安排什么兵种在什么位置,这样的行军方式可以用短暂的时间完成防御阵型或是攻击阵型的变换。
  其实吕哲军在推进时也是四边形的长角阵列,这是一种临战前最经常出现的行军阵形,有利于根据敌军的变动采取针对性的变阵。
  秦军和吕哲军都行动起来,齐、燕、赵三国的军队自然不是干瞪眼看戏,他们的军营中敲打着战鼓,人吼马嘶声显得非常吵杂,在吕哲军与秦军相距大约三里都停顿下来后,齐、燕、赵三国的营盘辕门才被打开,随后士卒慢跑着出营。
  从出营就能看出一支军队的质量,吕哲军和秦军出营时不管是疾是缓都保持比较严谨的队列整齐,齐、燕、赵三国的军队出营却是人混在一起像下饺子一样的涌出,别说什么队列严谨,百人队与百人队不走散就算不错了。
  “差距太大了。”项梁离吕哲所在位置不算远也不近,间距是二十个马位。他的旁边皆是项氏一族的族亲,项籍(字羽)一直紧紧跟在他的右侧:“羽儿,楚军中除却子弟兵,只有五万精锐能像吕侯和秦军那般,你还认为伯父的策略有错吗?”
  项羽现今虚岁不过十四,人长得却是人高马大,身材也是极为魁梧。他听到伯父项梁的话很不服气地昂起头:“秦吕的军队是精锐没错,但是我大楚亦是不差。若是让孩儿统帅子弟兵与他们交战,一万对五万不在话下!”
  “呵呵,一万能打赢五万,但是不管是秦军还是吕侯麾下的军队都不止五万。”项伯含有深意地说:“勾践卧薪尝胆,方有三千越甲吞吴。”
  “给孩子十年……不!五年,只要五年还能也能练出十万、二十万、三十万精锐。我们大楚男儿不会输给任何一方!”项羽那双重眸闪烁着凶残,握着缰绳的手也是爆满了青筋。
  周边项氏一族的大人们听到项羽的话都是露出欣慰的表情,一些与项羽同辈的少年郎则是既羡慕又钦佩。
  “兄长。”项权压低了声音:“真要把羽儿送到吕侯那边为质吗?”
  项梁倒是丝毫没有压低声音:“吕侯他人不选,独独选羽儿,那是吕侯也知道我项氏麒麟儿非同凡响。”说着看向一脸愤慨表情的项羽,“能忍人所不能忍方为大丈夫,也借这件事情雕琢羽儿吧?”语重心长地专注看着项羽,“能吃得苦中苦,才能成为人上人。暂时的屈辱算不得什么,你前去后不但不能以仇人看待吕侯,还要凡事恭敬有礼,若是能学武安君‘师之、败之’,才算是项氏雄儿!”
  以彼之道还施彼身,项梁的意思很明白,那就是让项羽想方设法博得吕哲的好感,从吕哲那里学习本事,日后用从吕哲那里学到的本事击溃吕哲。
  项羽什么话都没有说,只是慎重地对项梁点头。他将目光移动到吕哲所在的位置时,恰好是一阵阵号角声响起的时候,不但吕哲军中的号角在被吹响,秦军那边的号角声也是绵长的吹奏。
  “呜呜呜——”的号角声中,吕哲策马缓缓地向前,除了他之外没有任何人跟在左右,同时对面也出现单骑向前的情况,想必秦军这边的单骑是扶苏?
第0564章
百万军聚,只为一会(中)
  此时,二十五万吕哲军已经变阵成为一个半月形状,同时秦军也缓缓地成为一个半月形状,两支军队摆出的偃月阵形让双方的左右两翼间隔距离剩下不足一里。
  在吕哲率先策马而出的时候,对面的扶苏也是出阵向前。两人的距离足有三里根本看不清楚双方的面貌,向前一里之后几乎是同一时间向身后摆手,两军的本阵又是阵阵的号角声被吹响。
  苍凉的号角声其实充满了游牧民族的色彩,秦国是主动融合了戎狄,秦人之中也还有游牧部落,秦军采用的是战鼓与号角作为军号;吕哲出于秦军,起家的骨干也基本是秦军出身,自然是会将秦军的一些习惯留下。
  号角声中,面对面的两支大军同时以缓慢的节奏向前推进,双方阵营中旌旗猎猎,秦军这边身穿灰、白、黑三色战袍的士卒像是波浪那般的滚动,吕哲军这边身穿红色战袍和黑色战袍的士卒也是交替着前进,一种紧张气氛仿佛让空气变得有如水银一般的沉重。
  在秦军和吕哲军互相推进的时候,离得较远观看的齐、燕、赵三国君臣们无一不是瞪大了眼睛,他们的手握成了拳状,有些沉不住气的人甚至已经在呢喃或是大吼“打呀”“快打起来了”之类的话。
  齐王儋与赵王歇、燕王夏三人在面面相觑,他们实在是没搞懂吕哲怎么会突然率军过来,更不知道眼前这一幕算是什么。
  “马上要到劲弩可达的射程范围了!”
  不知道是谁吼了那么一嗓子,让所有人都目不转睛地瞪着,似乎是在万分的期待两朵“乌云”从两军中升起。
  没有敲梆子声,也没有彼此起伏的口令声,更加没有期待中的“乌云”平地而起,吕哲军与秦军凸出的左右两翼已经互相接近到不足一百米,正中间的半圆线士卒间隔大概也就是三百米。
  若是从高空鸟瞰,吕哲军与秦军两支合起来约有四十五万的部队已经缓缓地形成并排,整个阵势的外围看去是两边椭圆形,在中间部位有一个不规范的圆圈被严密的围了起来,两个小黑点在靠近三米不到的时候,无论是红黑色的吕哲军还是灰、白、黑三色的秦军都在同一时间停了下来。
  视野向更远的地方延伸,东北方向有三股色彩正在涌动着,他们互相在靠近、会整、分流,白色是齐军、紫色是赵军、绿色是燕军,起码五十万人在移动之下地面上到处都是人影。
  齐、燕、赵三国联军离吕哲军与秦军所在地大概是十里之外,五十万人的调动可能是缺少沟通经常会出现不同颜色的对于横插,结果是来来回回移动了半天像样的阵形还没有布置起来。
  “见过太子!”
  “见过吕侯!”
  吕哲在打量骑跨在战马之上的扶苏,扶苏也在观看同样是骑跨战马的吕哲。
  两人皆是身穿黑色甲胄,胯下的战马也同样是雄峻非常,他们互相见礼之后又互相看了很久,不约而同的露出笑容,几乎是异口同声:“不如下马……”,又一起停住,同一时间开口:“善。”
  不得不说,这默契显得有些诡异,也让原本都带着严肃表情的两人一阵错愕之后嘴角都露出了笑意。
  可能是在北境当监军经常巡视晒太阳,在吕哲眼中的扶苏是一位看上去皮肤黝黑的人,可能是继承了始皇帝肥胖的基因,扶苏身材看上去有些丰韵……好吧,丰韵是形容女子,其实应该用富态?
  什么扶苏长相斯文、皮肤白净,身材高大修长带着仁慈之风之类的描述,吕哲要是知道是谁在史书上乱写绝对给赏几耳刮子,概因他看见脸上带着笑的扶苏分明就是一个有憨厚气质的半中年胖子!
  “能帮个忙吗?”扶苏试了几次想下马,腰扭来扭去竟是无法从一米七左右的马背上落地,他看见吕哲利索地扭身跳下战马不由出声求助。
  “……”吕哲一阵失神,愣愣地还在战马背上重复扭腰抬脚动作的扶苏,过了一小会才说了声“好”走过去。
  “和你想象中的太子不一样吧?”扶苏的腰部被吕哲托着成功地抬脚成并排,又在吕哲的托扶下落地:“其实是听说你酷爱单骑走马临时起了效仿的心思,不然苏应该乘坐战车来的。”
  这是吕哲第几次失神错愕了?他刚才走过去的时候一直在观察秦军的动向,直至自己靠近扶苏的时候秦军之中也是平静如常。而扶苏呢?他能感觉到扶苏一点紧张的情绪都没有,很像是接受一位友人的帮助那般被托住,很信任吕哲能扶好就跳下马背。
  这就是扶苏吗?一个身材高大肥胖总是脸上带着憨厚笑容的胖子,这个胖子似乎还有点自来熟,下地之后就碎碎念说一些关于吕哲在南方所作所为的事情,言语之中没有特别华丽的词藻,很多时候还会露出佩服的表情,像是很羡慕吕哲能够从无到有,又在对异族的征战中立下不世功勋感到由衷的钦佩。更为令人惊讶的是什么?是他对了吕哲这个所谓的秦国叛将从头到尾就没有展露过一丝丝的敌意或防备!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365/71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