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秦之帝国再起(校对)第367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367/716

  显然,秦国也想要得到混凝土的技术,对于吕哲治下越来越多用水泥铺成的道路也是有着难以想象的渴望。
  果然啊,接下来扶苏真的提起了关于水泥路的事情。
  “大秦愿意拿什么技术来换呢?”吕哲并无反对意见。
  秦国对道路的重视可以说是历朝历代最强的,没有之一。有秦一代之后,任何一个朝代再无大规模的建设过道路,不是不知道道路畅通对国家的重要性,而是被秦国的例子给吓到了。
  直道的修建需要大量人手,水泥路需要的人手并不比秦修直道简单,说实话水泥路的寿命还要比秦直道短上不知多少。秦国肯定是看到吕哲两年之内修起那么多的“国道”,不知根底之下以为水泥路好修,因此才渴望获得,全然不理解吕哲治下道路修的快是跟人力的分工有关。
  “吕侯想要什么?”扶苏见吕哲愿意交换立刻就是大喜悦。
  吕哲犹豫了一下,迟疑道:“全套的流水线工艺?”
  有点欺负人了,流水线全套工艺的秘密是秦国国力比列国低却在制作生产上胜于列国的法宝,吕哲不过是需要帮助秦国建造水泥厂和教导现代工程队都会的分工和选段。
  话又说回来,吕哲所知道的知识是领先这个时代两千年以上,似乎也不算欺负人?
  扶苏倒是爽快,立刻就拍板决定换了。他可是知晓吕哲麾下也在执行流水线制作工艺,只是一个重要的流程和细节不如秦国,拿这些秘密来换对秦国来说非常重要的道路修建法,秦国不吃亏。
  接下来,双方又敲定了不少可以交换的东西,直至齐、燕、赵三国联军总算是整理好军队开始迫近的时候,即将分别之际扶苏又提起了关于骑兵能冲锋肉搏的事情。
  “太子,不是哲小气,也不是哲不愿意,而是秦国拿到了未必是好事,且代价高昂得秦国难以承受。”吕哲一脸我没说假话的表情,心里补充:“连我都付不起这个代价。”
  “这样子吗?”扶苏一脸的思索,最终点点头也不知道是明白了没有,回答了一句“知道了。”又苦笑请吕哲帮忙扶上马。
  吕哲感觉很无奈啊,为了在齐、燕、赵联军迫近之前扶苏能跑路,只有过去帮忙。他一边帮还一边碎碎念,有着一种谁也搞不懂的怨念。
  终于骑跨在马背上的扶苏含笑问:“我们是朋友了吧?”
  吕哲没有马上回答,他走到自己的坐骑旁利索地翻身上马才微笑说:“是啊,我们成了朋友。”
  扶苏叹息了一声,低声呢喃:“希望不会在战场上兵戎相见。”说着又展现憨憨的微笑,大声喊:“吕侯,后会有期。”笨拙地比了一个拱手为礼的姿势差点从马背上掉下去,稳住后又喊了一句,“下次再见就该称呼汉中王了!”,话音伴随的是远去的背影。
  其实吕哲有听到扶苏的呢喃,他注视着扶苏远去的背影神情有些复杂。
  是不是会与扶苏战场兵戎相见并不取决于他俩,是秦国能不能屹立不倒恢复强大,也要看吕哲是不是能在秦国倒下之前有足够的势力横扫天下。
  策马回到本阵之后,吕哲立刻就问齐、燕、赵三国联军的动向,得知已经靠近十里范围之内,他下令军阵脱离与秦军的接触,然后看向一脸闷闷的蒙毅:“内谋,你可以回去了。”
  蒙毅似乎早知道会这样似得,点点头问:“那近万秦卒?”
  吕哲咧嘴一笑:“扶苏太子将他们当成见面礼送给本侯了。”
  “……”蒙毅瞬间表情变得错愕。
  说什么扶苏拿军队当见面礼送人当然是假的,但是吕哲向来有收编秦卒的癖好……
第0567章
除非有神罚!
  吕哲回军自然不是掉转屁股就跑,该是保持相对严整的阵势缓缓后撤,撤到足够的距离之后还要在齐、燕、赵三国联军到来之前摆下防御阵形。
  两支军队的脱离没有冒出一点火花,他们相续后撤到间隔二里之后,秦军是面对齐、燕、赵三国联军的方向列出了待战阵形,而吕哲军也是面向东北面开始变阵。
  “如何?”借着都在调整阵形的空档,蒯通一脸迫切地问。
  不是在问吕哲与扶苏聊得怎么样,像蒯通这种人一旦提问就会牵扯到战略层面,那会是那么简单。
  吕哲看一眼蒯通并没有马上回答,他还需要从看似闲聊的话语中进行品味,大体的猜测秦国的现状。
  毫无疑问,秦国并不想与吕哲大动干戈,甚至是在极力的避免与吕哲交战。另外,吕哲也能确定秦国的国策正在改变,扶苏接管之后的秦国将与始皇帝掌控的秦国成为一个国家两种姿态的局面。
  “……北疆被蒙恬经营得固若金汤,草原胡人想用两个月呼啸到咸阳城下几乎是不可能。”吕哲扭头看向正在变阵的秦军,“北疆暂时无忧,扶苏又率军选在这个地方与齐、燕、赵会战,想必是有什么凭仗。”
  蒯通不知道秦国北疆是怎么个无忧法,但是得知这个消息很重要,意味着秦国只需要一定的力量就能拖住草原胡人,那么将攻秦希望几乎全托付在匈奴人能够威胁咸阳的齐、燕、赵肯定是要抓狂了。
  “不是我们这种密集但是不大的兵堡,蒙恬是在北疆建城啊,一座又一座武城。”吕哲不知道是该笑还是哭:“这种分阵线的掎角之势防御链,别说是不善攻城的胡人,哪怕是对攻城不发怵的中原军队,碰上了也该生出无处下嘴的茫然感。”
  武城嘛,既是屯兵城,在华夏体系里武城非常多,始创者是春秋时期的赵鞅,既是赵武灵王的孙子辈。在西方的话,蒙恬建立的那些小城池,白人会称呼为城堡。
  “要是那些武城不毁坏,在未来会扩建成为一座又一座满是黔首的城池,要是蒙恬能把整个河套建满武城,我华族就能在那里繁衍栖息……”吕哲一脸的佩服,是真心感慨秦国不愧是启动无数大工程的国家,果然是一出手就是大手笔。
  “陛下快不行了吧?”蒯通一脸的奇怪,一字一顿:“只有陛下有这样的魄力,也是趁他还在才能做成这样的事情,换做任何一位新皇必然会遭遇难以想象的阻力。”
  始皇帝的患病早就不是什么秘密,吕哲与扶苏亲自见面又从秦国的国策迅猛地转变中抓住脉搏,蒯通竟然是能从秦国不计代价的构建北疆的防御体系就猜出来?
  “不是啊,那只是其一。”蒯通没有半点始皇帝要完蛋的开心模样,反而是语气沉重:“很明显的事情,若不是陛下快支撑不足了,扶苏绝不会成为太子后立刻南下亲征。”他仰头看着天空,语重心长道:“这会是一场大型会战,秦军的参战部队最低数量必定超过六十万,扶苏太子手握六十万雄兵,那是陛下在为扶苏太子接位做准备。”
  吕哲还真忘记蒯通是学帝王之术的了,凡事都是从人心来入手。
  “蒙毅、苏角等几个北方重臣亲自南下为扶苏太子保驾护航,有扶苏太子在中原军团的徐氏一系只能俯首听命。北疆的蒙氏一系向来是扶苏随扈(支持者),这样一来太子扶苏就算是有了长城军团和中原军团两支大军在手,必然能顺利登基。如此这般,哪怕秦国国内会有什么动荡也不会动摇秦国根基。”蒯通语速有点快,但是说得异常的笃定。
  看待事情的角度问题,吕哲看的是秦国国策转变的影响,还真的没有想过扶苏能不能顺利登基的问题,经过蒯通那么一阵解释,吕哲才恍然。
  以人聚为群,以群成为国……不说得文绉绉的,按照武侠小说的话来说就是,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更加直白一点就是人与人之间必然会存在矛盾,何况乎是大小家族林立,以千千万万人形成的一国?
  “也对,只要是人就绝对不会受到所有人的喜爱,有支持者就会有反对者。陛下在的时候,是以铁血手段消灭任何敢于冒头的宵小之辈,这样是镇压了不臣服者,但是也逼得一些人不得不躲避在暗面。”吕哲脑海里冒出了那个皮肤黝黑的胖子:“新皇登基,那些躲起来的家伙不出来跳一跳怎么可能?”
  “确实。”蒯通赞同道:“特别是列国,陛下在就敢攻秦,一旦秦国换了新皇必将更加……”,说到这停了下来,概因看见有一辆战车打着赵国王室的旗号被前方的游骑拦了下来。
  列国联军是靠近了,可是他们发现吕哲军与秦军几乎是并着排列阵而待时发怵了,他们不知道吕哲是不是和秦国和好,或是达成了什么协议,立刻就是停下迫近的姿态,然后由赵王歇派出李左车前来探听虚实。
  几十万军队铺开占地很广,因为地形的关系更不可能是绝对的集中,秦军加上吕哲军合起来是将近四十五万的军队,范围大概是占着十来里的面积。齐、燕、赵联军折腾了半天也是调出五十万人,所占的面积更是不小。他们能够选择为交战的地点有很多,但是一场战争总会分出局面战事与主攻方向的侧重点,现在对于齐、燕、赵三国联军来说最“重”的进攻地点自然是扶苏所在的位置,偏偏这里又是吕哲军与秦军的汇集点。
  李左车乘坐的战车不止有吕哲军的游骑在拦截,秦军的游骑兵自然也不会放过,他是一路上喊着“我乃赵王使节,前去求见吕侯”才没有被拦下来切片研究,不过也是提心吊胆了一路。
  交战时不拦使节是从夏朝就延续下来的习惯,在夏商周(春秋战国)时期有这样的规矩不难猜测,那是因为不堵塞一方进行投降,或是不战而降商议投降条件,现在这个习惯还被保留下来。其实还有另一个看上去怪怪的行为,只是到了战国就不再出现,那就是一个国家给前来侵略的敌国军队进行犒军。所以说华夏礼仪之邦是有点道理的。虽然一些行为,看上去真的很奇怪……
  “吕侯……吕侯……”战车一到,李左车跳下战车一边喊着一边行礼:“为什么这样,是为了什么呐……”
  是在问为什么吕哲的军队会和秦军并肩列阵,难道吕哲是要站在秦国这边对齐、燕、赵三国开战吗?
  “王上一直在等候您派人前去下礼,公主与相应人等也一直在等待您的接纳,还请吕侯三思啊!”李左车终于是跑到吕哲坐骑前面了,一到就是深深地弯腰一礼。
  吕哲没有看李左车,他在看的是停下来看上去无边无际的齐、燕、赵三国军队,离得太远了三个颜色的士卒静静待着,无数的旌旗正在风的吹拂下飘动。他很仔细的看了一会竟是没有看出齐、燕、赵三国摆得是什么阵形,收回目光后问李左车:“你,你们,他们,真的要靠这样的军队灭秦?”
  不是吕哲瞧不起齐、燕、赵联军,而是三国除了人多势众之外真的没什么可取之处,且看着统兵的主帅也不怎么样,这样的组合要是能灭掉没有内乱的秦国,那除了老天坚定站在列国那一边给予秦国“神罚”,不然就没其它的解释了。
  “呃?”李左车也看向了本方的军队,看到连想样子的军阵都摆不出来不由感到尴尬。他就近看了看吕哲的军队,又看向秦军,看到的是一队队排列整齐的士卒,由队列又形成的严密军阵,像是受极了极大的打击:“箭在弦上……”
  下一句就是“不得不发”,除了齐国之外的赵、燕没有多少物资来维持庞大的军队,话说是上百万军队,可是大部分士卒都是临时拉起来的。灭国之后的列国,多少典籍为秦掠夺,多少统兵的家族也被迁移往秦地,他们也确实没有什么练兵大将来操练军队。
  秦国强大到能灭六国,是因为什么?
  吕哲能够迅猛地崛起,是因为什么?
  毫无疑问,都关乎到有一套练兵的手段,因此军队的质量才能得到保证,也能在屡次的战争中获得优势。
  古代悍勇的将军常见,但是据有练兵才能的将军比帅才还难找,一国之中要是有一名懂得练兵的将军,那真的是比国宝还国宝。
  下意识的,吕哲看向了离自己不远的项氏一家子。他死盯着楚国不是为了什么,就是因为项氏也有一套练兵的传承,而似乎项氏的练兵传承还满厉害的,至少吕哲在短期内就练不出比项氏子弟兵更强的军队出来。
  吕哲得庆幸自己是在楚国还没有站稳的时候给予那么一棒子,要是等项氏稳下来再想去打击,那就不是一次借长江水道的闪击能成功的了。
第0568章
愿否?
  若是说之前吕哲还担心秦帝国在多方的围攻下迅速崩塌,近一步了解秦国现状之后,特别是知道北疆已经被蒙恬将军经营得固若金汤,他是真的确定秦国暂时无忧,该担心的反而是齐、燕、赵三国在陈郡被秦军一锅端了。
  南下的秦军是精锐,还是一支恢复了好战性的精锐,这点吕哲可是就近观察出来的。他看到的齐、燕、赵联军呢?除了一部分能称之为部队之外,相当大部分根本只能用“武装”来称呼。
  很多时候数量确实是能敌过质量,但是要数量多到一定的恒量,齐、燕、赵联军不比秦军多出五倍的话,吕哲看不出齐、燕、赵联军对上秦军有任何取胜的影子。
  更多的时候,军队不需要完全是精锐,但是起码该有点军队应有的样子,不是穿上战袍拿起兵器就能称呼为士卒,还需要经过一套正确的训练。
  对于一个国家来说,有一位练兵大将远比有百名悍将来得珍贵,原本的历史上刘邦屡战屡败,可是耐不住有一个练兵大师韩信源源不断训练出军队,精锐无可披靡的项羽大军就是在持续的消耗战中,被刘邦用好几个人命换项羽的士卒的一条命,换着换着给堆死的。
  想起了韩信,吕哲情不自禁看向不远处死死盯着自己的项羽。他不知道项羽有没有学到项氏的练兵知识,而似乎原本的历史上项梁战死后项羽麾下就没有再出现过新的强军,最后手中的精兵越打越少,饮恨于乌江。
  项羽当然看见吕哲看过来了,他做出的举动是瞪大重瞳给盯回去。这少年对于上次吕楚之战的结果一直都不服气,认为吕哲是避重就轻袭击了会章郡才使得楚军疲于奔命,最后两军主力更是没有做决战项梁就引兵而退,在他看来要是两军决战胜负尤不可知。
  “干什么!”项梁是位眼观八方耳听六路的人物,怎么察觉不到项羽的举动:“隐忍,说过多少次要隐忍,你这是卧薪尝胆该有的样子吗?”
  “人为刀俎我为鱼肉啊……”项伯也低声说:“羽儿,你这是逼迫吕侯现在就杀掉我们。”
  项羽脸色僵住了,挤出一个比哭还难看的笑容,还没有表示愤愤不平,却是看见那边的吕哲在对他招手。
  吕哲的举动自然是在众目睽睽之下做出来的,霎那间不知道有多少双眼睛看向了身穿楚国风格甲胄的项氏一家子那边。
  离项氏一家子不远处,魏王咎与韩王成早就隔着战车的间距低声交谈了良久,先前是在讨论吕哲与扶苏见面都说了什么,现在看到吕哲的举动,两人都是很感慨的说项氏的一些秘闻。
  项氏掌控楚国,熊心虽然是贵为楚王实际是个傀儡,这些其实都不是什么秘密。正因为不是秘密,列国的君王对于项氏一家子其实是持排斥态度,毕竟他们是君王啊,君王就该有君王的尊严,臣子架空君王这种事情哪怕不是发生在自己身上,可只要是个君王就不会对架空熊心的项氏有什么好印象。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367/71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