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秦之帝国再起(校对)第373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373/716

  哦,所谓的“有等贵族”是很正式称呼,毕竟公、侯、伯、子、男每一阶级都有五等。
  申屠嘉简直就是爱死这个只要肯努力有决心就能往上爬的社会环境了,并且社会环境的公平性是对所有人而言的,有功必赏有过必罚,也没见那些早期跟随主上的人没有获利功劳就成为贵族,后来追随的人却是因功不断获赏升爵,这样的环境难道不是公平的吗?他相信不止是自己愿意为这样的政体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只要是不傻的人都会爱上这样的环境,看看在雨中依然士气高昂行军的士卒们就知道了嘛!
  还有变化更快的,申屠嘉从来都没有想过局势的变换也是那么诡异,自己效忠的主上率军前去陈郡的慎会盟,原本想着该是要和平上一段时间,很多人都不知道暗自叹息多少次没有立功的机会了,没想到不但没有迎接来和平,好像还闹出了天大的动静。
  一骑又一骑的快马在乡间来回奔波,一道道狼烟从北一直往南延伸,看到的人无不是心中巨震,下意识要哭丧着脸用疑问句吼一嗓子“主上在北边战陨了?”,硬生生地忍住之后脑子里开始想着“主上战死,那主上有没有骨血继续带领我们走下去,过这种只要肯努力就能变好的生活?”,乱七八糟的想法随着鸿翎急使的快马呼喊总算是雨过天晴。
  原来统治者没事,现在没“阿弥陀佛”,佛教还要等东汉明帝时期才会传入华夏,不然不知道有多少人要虔诚地双手合实狂念“阿弥陀佛”来安慰自己受伤且差点绝望的小心灵。
  对了,现在虽然有黄老学说,但是也还没有道教,所以什么“三清在上”“道尊慈悲”的口头禅也念不出来,人们在知道发生什么事情的时候就是默念一句“祖宗保佑”,一些壮年在呐喊“万岁!”“万胜!”,妇孺们则是露出喜悦表情情不自禁呢喃“太好了!”。
  全境动员了啊,要是建国的话,那就是举国动员……
  话又说回来,八郡之地,百万大军,吕哲怎么不建国呢?不知道有多少人心里在怪怪的想。
  那些发自内心的语言都是有理由的。在吕哲的统治治下,社会环境保持相对的稳定,一直持续不断的官府有偿劳动工程也一个接着一个,不懒惰怎么也是饿不死,肯努力的话就能改善自己的生活,没人希望这么一位统治者昙花一现就没了。
  壮年得知全境动员就更加有理由了,现在谁不知道当兵有军饷,吃、喝、穿、兵器都是由军队提供,且统治者无比重视军功,再则就是那身战袍实在是太得体太好看了,就是统治者不大举的募兵令人失望。现在全境动员,小伙子们似乎是要有机会成为军伍一员,怎么会不兴奋?
  妇孺的喜悦就更有理由了,统治者要打大战,官府的订单就会激增,家里的农田出产的粮食会卖一个好价钱,下发到户的战袍制作也自然是变多,她们就不用怕因为变得和平没有除了家务之外的活可以干,怎么也能继续为家庭挣多一点收入。
  申屠嘉当时是在南郡的安陆,是作为一县的驻军最高将领存在。那时候刚好是义务兵操练的季节,他负责的一县八千多适龄男子的操练事宜。他还记得全境动员的命令下达后,那些被集中操练的男儿们发出了震天的欢呼声,不少人还在喜极而泣的吼叫“终于吃兵粮了!”。
  其实吧,吕哲麾下的士卒待遇真的不错,吃喝皿具全是军中提供不算,普通的士卒一个月最少是一个半两,军官的军饷更是一阶比一阶多,像是申屠嘉成为校尉之后一个月就有五百个半两的军饷。
  现在一个半两可是能购买一石的稻米,要是杂粮的话起码是三石以上,一石头就是好几十斤。一亩田一年能产多少粮食?上田大概是有个五石左右的出产,中田四石左右,下田顶天了就是三石。
  每一户的家庭所拥有的农田多寡不一,但是大多数人一年忙死忙活也就是那么四五个半两的收入,粮食蔬菜可以自己种,但是买布、买盐、一些生活上的零碎再算进去,四五个半两哪里够?一年都难得能尝一小片肉,苦哟!
  当兵啊,当兵哪怕是士卒身份一年都有十二个半两,要是能立功成为伍长、什长、屯长,那就是三十六、六十、一百二十的差距啊!哦……成为百将很多人压根就不敢想,大多数人的最高的愿望就是能成为一名军中的屯长,概因识字太难了。
  八个郡,有一个半中原面积的大小,人口数量大概是五百五十万左右,可是统治者只愿意保持四十五万常备军,那就差不多十二个人才有一个吃兵粮的。最重要的是什么?是大多数当兵的都不是八郡的本地居民,至少有二十万是跟着统治者在夷陵起家的底子,后面更是从中原涌入非常多,结果就是好几百万的本地人只有十五万左右吃上了兵粮。
  家里有人当兵和没人当兵真的是两种生活,那些有人在军中的家庭,不但在乡里得到官府的极大优待,光是每个月送回的军饷就能极度改善家庭的生活。
  有人当兵的家庭官府什么都多照顾着点,其实这点大多数人都能理解,谁让这一户人家有男人在干那个叫什么来着?哦!对了,就是保家卫国来着!说是正因为有他们的存在,大家才能安安稳稳的过日子,不会出现哪个杀千刀的家伙冲进来烧杀抢掠还淫辱家中的女子。这些都对,保家卫国的军户是很值得官府重视,但是不止是他们想保家卫国,好吧……其实是谁都想过上被官府重视的日子,家中除了普通吃喝之外也能时不时割点肉加餐,可是统治者就是不扩编军队啊!
  全境动员?太好了!那是不是自己也能成为军队的一员,家中的老人逢年过节有官府送来慰问品,黄脸婆能接的订单也会增多,孩子也能免费去那个什么学堂读书识字,另外自己的兄弟在去应聘官府工程的时候也会被优先录用?
  当兵有风险,但是这年头兵荒马乱的,哪怕是不兵荒马乱出门一个倒霉都有可能被野兽给啃了,人活着就是需要面临种种的危险,与当兵能改善家庭生活环境,能获得普通家庭没有的优待,这些都算个屁!再则了,战死了不是还有长达二十年的那个叫什么延续性抚恤吗?自己的家庭也算是荣军户,黄脸婆哪怕是再嫁,父母和孩子还能得到官府的照顾,值了,哪怕是战死沙场都值了,人活着不就是为了父母高堂和子孙后代嘛!
  踊跃啊,到处都充满了欢呼的人群,随处可见高喊“报效主上,死战、死战!”的棒小伙。一些稍微上了年纪的壮年也是满脸的容光焕发,他们会比较矜持地嘱咐自己的父母妻儿好好过日子,上了战场不战死就为家庭搏个未来,战死了也有官府的照顾,准备拿这百十来斤肉撂在沙场上血拼了。
  全境动员之后,因为本来就是义务兵操练季节,这个县几千,那个县上万,人口多一点如南郡瞬间在册五十来万士卒,少一点的郡如闽南均和南海郡一两千也没什么好笑的,八个郡超过百万大军就拉起来了。
  由于吕哲一直都在向民间下发制作战袍的订单,一百多万适龄的男子或是健妇身上是不缺一件战袍的,但是说实话兵器数量并不是那么足够,一百多万士卒只整编出大约六十万手上能拿制式兵器的人,其余要么是两手空空,要么就是自己携带的民间兵器,说实话从木棍、锄头、铲子到传了好几代的戈矛啊、长矛啊,什么都有。
  无数支队伍集结其实不是什么容易协调的事情,特别是对大兵团调动最拿手的吕哲不在本土,要说有搞出什么大乱子倒是没有,但是新集结的部队被一帮军官带着瞎转悠却是不少,最后还是司马欣受命回到南陵才算是得到控制。
  哪几个县的部队在什么地方集结,哪一郡的部队集结完毕之后开往哪里,说起来并不是太复杂的事情,可是对于发号施令和统军的将领来说却是一个不小的考验。
  另外呢,百万大军是集结起来了,可是后勤补给该怎么办?萧何原本就忙得团团转,现在不但要调度吕哲本军的后勤,境内的百万大军后勤也要调控操作,短短的两个月也不知道增加了多少白发。
  上位者一动嘴,下位者跑断腿,攻楚方面军建立之后,季布像是疯狗一样叫嚣着“灭掉楚国,占领全境”,申屠嘉这一校人马和众多在向楚境进发的部队不就是冒着秋雨在跑腿吗?
第0578章
即将到来的乱世重典时代(四)
  申屠嘉这校人马并不是唯一一支在向楚境进军的部队,毕竟是攻楚方面军嘛,他们的方圆十里之内至少有六万友军也在向楚境开进。
  会盟地点究竟发生了什么事并不是所有人都知道详情,像是申屠嘉只知晓己方与齐燕展开会猎,在会猎上以微小的代价歼灭了齐燕的会猎军队,并俘获齐国的主将田荣和燕国的臧荼,对于其它则是一无所知。
  好好的会盟变成了会猎,与之魏韩的“保护条约”倒是签署并宣告天下,但是为什么突然进攻楚国呢?
  后面倒是有消息传回来了,原来是吕哲与熊心都遭遇到项氏安排的刺杀,两位君王人物自然是有惊无险的瓦解了刺杀,反而将项氏七口以及其心腹将领一网打尽了。
  项氏竟然丧心病狂外到刺杀自己的君王?似乎也不是不可能的事情,毕竟项氏是楚国权臣举世皆知。权臣嘛,肯定是不拿君王当回事才敢当权臣,所以有胆子刺杀自己的君王也就能够理解了。
  可是、可是,项氏刺杀自己发誓效忠的君王也就罢了,竟然连吕哲都敢于刺杀……不可饶恕,简直不可饶恕啊!!!
  吕哲与熊心联名昭告天下,项氏刺杀没有得逞反而遭到灭杀,列国中的秦、齐、燕、赵自然是不太相信的,但是吕哲治下和楚境却是对此深信不疑,谁让项氏就是权臣的存在。
  另外,秦、齐、燕、赵虽然不相信项氏会在数十万大军中进行刺杀,但是从君王到臣子都是三缄其口,毕竟只要是个上位者就对权臣心有忌惮,项氏是楚国的权臣,他们难道为其平冤昭雪,估计自己的臣子也向权臣之路努力吗?再则,吕哲现在可不能得罪,不说马上也是君王人物,列国都还指望着能就近购买物资将这场战争的成本降低呢。
  昭告天下的内容没那么简单,但是秦、齐、燕、赵注定短时间内是无法得到完整内容的昭告,只有吕哲治下和楚境有快骑奔驰地向各郡各县送去榜文。
  原来是楚王已经决议与吕哲永久和平,为达到“终战”的目标两家联姻,楚王室将与吕哲成为一家,楚境两郡作为嫁妆归属吕哲所有,吕哲与楚王室熊女大婚之后诞生的麟儿将被封楚王。
  联姻合并,两国变为一国,楚王将会久居南陵成为安乐公,这一切看上去好像儿戏啊?
  就这么“终战”和平了?不知道有多少人得知这样的消息时,露出一脸目瞪口呆的表情。也不晓得有多少人在目瞪口呆之后,内心里的想法到底是什么。
  吕哲治下的终生自然认为这是一项源自邦交的伟大胜利,只是迎娶楚国王室女就能和平的并纳两郡,简直是太划算了。
  会章郡和会稽郡的人又是怎么想的?身份高的人太清楚楚国与吕氏哲之间的差距了,双方若是真的爆发灭国之战,楚国能给予吕氏哲一方沉重的代价,可是本身绝对无法幸免,绝对会是血流成河全境悼白的局面。最重要的是什么?熊心这位放羊娃没有什么雄才伟略,一直以来也被项氏压制得太惨了,没有什么野心的同时也没有保住楚国的能力。
  没有相应的能力,以和平的方式延续祭奠祖先的生存,谁能说熊心的选择不对呢?总好过杀个血流成河之后祖先也没人逢年过节进奉香火吧!
  楚王室熊女与吕氏哲联姻,日后孩子会成为楚王,这对于一些不甘心楚国灭亡又很明白灭亡无可避免的人来说是一个不小的安稳。王嘛,总是要有封国的,有楚王也就会有楚国,楚国只是用另外一种别样的方式延续,并没有真的消失了。
  有接受现实的,那么当然也会有不接受现实的,在本土的项氏一族在得知族长项梁和几位重要家族成员被杀之后,他们干脆利落地揭竿而起,喊着“楚王无道,勾结外人灭楚国国祚”,是国贼,是必需天诛的国贼。
  项氏不愧为楚国权臣,所谓的权臣并不是那么好当,必然是要网罗足够的爪牙鹰犬,不但要在中枢位高权重,在地方也要与本地势力盘根错节,否则这权臣怎么当得下去?
  揭竿而起了啊,项氏是大族,族中青壮没个万儿也有八千,可惜的是有太多的子弟兵跟随前往陈郡,能够组织成兵的子弟也就不到一年人。同时,项氏控制的军队也大多外出,在项柱揭竿而起喊出“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吸引有野心有抱负的人,吸引过来的人除了原本的党羽之外,十万的大军都组织不起来。
  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可算是被喊出来了,可惜喊这句话的人是项燕的第六子项柱,项氏本就是南方大氏族,喊出这种话的蛊惑力哪是一介平民白丁能相比的?再看靠拢过去的都是些什么人,不是氏族就是豪族,这样一来什么显耀管制官位都是被那些高门子弟占着,平民白丁过去也就是当个大头兵的命,吸引力也就被无限的降低了。
  项氏自称为起义,但是只要一天吕哲与熊心没有真正的合并,熊心就有大义名份在,第一时间就传檄两郡全境,将项氏定义为叛逆。
  内有熊心将项氏定义为叛逆,外有吕哲军打着报仇雪耻的旗号大军压境,原本聚拢到快超过十万人的项氏叛军在半个月内竟是发生了逃兵不断的情况,好好的近十万大军不断不断地减员,直到有当地的豪族打出“击叛逆捍卫王权”的旗号与项氏叛军发生交战,项氏麾下的军队竟是跑得不足五万。
  有第一个打出“击叛逆捍卫王权”旗号的豪族,那就会有第二个第三个第四个……项氏叛军原本占据二十三个县,但是又在短短半个月内连接失去十四个县的控制权,一些原本投靠项氏的豪族也开始反水,仅仅是一个月的时间项氏只能将兵力不断的收缩,吕哲军都还没有杀进会稽郡疆土,项氏最后竟然只剩下占据吴县在苟延残喘。
  其实谁都不傻啊,项氏揭竿而起要是能顺风顺水也就算了,大家跟随或许能搏个更好的前程,但是项氏很明显就是无法与拥有八郡之地、大军百万的吕哲抗衡,难道大家要跟着无法避免灭亡的项氏一条路走到黑?
  再则,身为楚王的熊心都不玩了,来个什么“终战”和平去当安乐公,他们跟着项氏搏不到更好的前程,但是怎么也能在吕哲手底下混口饭吃吧?
  明知不可为而为之需要大毅力,其实更多的时候都是被逼的没活路才会梗着脖子走到黑,有另外选择的时候谁愿意寻死。
  不断不断有人弃暗投明,吕哲军所到之处都是城门大开,当地的望族拿出粮食来犒劳慰问,以至于所谓的攻楚成了到处接收城池,吕哲军士卒进城之后还受到了市民的夹道欢迎,这都算是怎么个回事嘛!
  申屠嘉冒雨经过十来天的行军,部队抵达会稽乌程的时候,迎接他们的当地县令的笑颜,连带两千乌程守军也是早早地队列在敲响欢快节奏的鼓声。
  派五百先期进程,确定没有埋伏之后又是第二批一千五百士卒进城接手城防,申屠嘉知道又一个功劳轻易到手了。
  申屠嘉领着剩下的三千士卒进城时,乌程的黔首们站在道路两旁欢呼着,从一些窃窃私语中他算是明白了,原来已经有人早就前来乌程,不但与官员守军谈好了条件,关于黔首在吕哲统治下会过上什么生活也传开了,难怪一座有四丈城墙的城池会不战而降,也难怪当地的黔首会夹道欢迎。
  投降之后文官依然留任原地当官,守军也将视情况接受整编成为吕哲军的一员,黔首更是能享受吕哲治下该有的一切免税和官府订单。话说,不是走投无路谁会傻乎乎地进行抵抗?再说了,楚王熊心都自己去当安乐公了,他们做贞洁烈女……啊不,是想当忠臣也没得当嘛!
  和游玩似得,攻楚方面军没有遭遇到像样的反抗就一个城池一个城池的接手过去,一直是在接近项氏叛军盘踞的吴县三十里内才算是遭遇到有点样子的交战。
  前方的几支友军已经和项氏叛军干上了,申屠嘉这支部队却是受命待在乌程,军令上给的安排是在当地等待一支队伍,那支队伍的首领叫钟离眛,他们会护送一个很重要的人物到达乌程。
  钟离眛是谁申屠嘉不知道,但是他很好奇什么样的人会是季布认为很重要的人物,竟然在进攻项氏盘踞吴县的时候需要一支五千人马的部队进行特别的护卫。
  所谓的重要人物是一个只有八九岁的小女娘,姓氏名称是什么申屠嘉不会傻乎乎的去问。不过嘛,他见到钟离眛的时候倒是很诧异,概因钟离眛这人看上去身材高大魁梧不说,其人也有一种沙场悍将才会有的气质。
  由这么一位沙场悍将当保镖,且攻楚方面军的主将季布亲笔写明那个小女娘很重要,申屠嘉是一点也不敢粗心大意了,直至新的军令被下达之前,他才从能聊得来的钟离眛口中知道那个小女娘的身份……
第0579章
非战之罪(上)
  小女娘还能是谁呢?
  吕哲当初派出好几路人马前往各处,其中的几路人马顺利地接回了包括蒯通、萧何等人在内的一些人,但是派入会稽郡的那一路人马却是聊无音信。
  项氏在会稽郡根深蒂固,三百人马进入会稽郡怎么可能会不知晓?那个时候正是项氏刚刚得知范增死于吕哲之手的时刻,得知那进入会稽郡的三百人马是吕哲的部下,项梁等项氏族人还没怎么着,龙且这位项氏的得力干将立刻就带人前去围杀。
  三百人皆是有马代步,哪怕是龙且部署再怎么周密,逃出那么几个也无法避免。这几个逃出去的人,他们有的是在返回南郡的时候被围捕杀死,有的是因为躲避追捕逃进深山老林成了猛兽的口中食,只有一个叫黑夫的士卒因为幸运地碰上了钟离眛才得以幸存下来。
  钟离眛本是会稽郡一县军侯,他因为率军与项氏麾下爪牙交战过,在战败之后带着数十人也一直在躲避追杀。
  因为楚国复国成功,曾经与项氏麾下龙且交战的钟离眛,他得知黑夫是吕哲军的士卒并且在被龙且带人追杀,那刺出去的剑才改了个轨迹只是划伤而没有捅进黑夫的胸膛。
  他们的相遇和所经历的事情能书写成至少五十万字的故事,不过似乎也不需要详细的描述?
  申屠嘉知道这个小女娘是自家主上早在一年多前就派人前去寻找的人时,他一时间提起了最高的警觉度,深怕一个保护不周出了什么闪失。
  “是占领会稽郡的关键人物吧?”
  话说,九岁的小姑娘,那么一年之前就是八岁。一个八九岁的小女娘,得是思维多么奇特才会往要抓回去当女人的方向想?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373/71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