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秦之帝国再起(校对)第394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394/716

  事实上南亚目前还真的只有瓯雒国和少数的几个城邦的存在罢了,大部分区域都是野人的栖息地。在公元前的南亚的环境称不上舒适,一年之中有三个季节基本是断断续续的雨季,秋季更是雨下个没停,哪怕大片土地都是无人区,其占领价值也几乎是无,不是因为荒凉,荒凉至少还能开发,是太多区域只要到了秋季必然变成藻泽地带,占领下了又能怎么样?
  大片的土地被茂密的植被和森林给占据着,想要开发需要的劳动力不是小数目,古蜀国的开明氏经过两代的人开发也不过才开扩出方圆不到四百公里的国土,阻止他们前进脚步的很多时候并不是敌人,是恶劣的环境。
  在这么一片土地里,瓯雒国所谓的精锐也就是对上野人才会有压倒性的优势,毕竟南亚除了瓯雒国之外也就只有少数的城邦,且那些城邦所谓的“城”其实就是一些寨子,里面生活着相对“文明”一些的人。
  说那些城邦有文明估计是胡说八道,一个没有自己文字的族群怎么能算得上“文明人”呢?大概也就是一些进化到懂得建设寨子的部落罢了。
  如此一来可以想象瓯雒国的精锐部队是在南亚才能称得上精锐,拿到华夏大地上去,随随便便一个列国的军队估计就能把瓯雒国那些所谓的精锐打得满地找牙。
  当南亚首屈一指的“精锐”碰见了来自汉国的军队,战斗在刚开始的时候还能互相较量一下,不过在很短的时间里战斗毫无意外地演变成单方面的屠宰。
  当一名汉军士卒将最后一个没来得及逃跑的敌人砍倒在地,现场看去能站立的人只剩下汉军士卒,他们之中有些人正茫然地四顾,似乎是没太明白战斗怎么进行不到一刻钟就结束了?
  “医护兵寻找受伤或战死的袍泽,其余人整队!”
  来自军官的口令声将很多失神的汉军士卒回过神来,他们就在满地都是尸体的现场开始重新整队。一些穿着白挂但是前胸后背都有红十字的士卒也步入交战场地开始翻找,偶尔找到一名己方受伤的士卒就是一阵呼喊“担架”,找到战死的袍泽也是呼喊人过来抬动。
  太雷人了,不过没办法,谁让吕哲就是那么奇怪的存在,在公元前二一六年出现医护兵似乎也不是那么难以接受的事情。
  医护兵这个兵种是近一年才出现的新兵种,大抵是一些经过外科培训的士兵,他们大多只能处理一些简单的外伤和伤口止血,只有少数一些经过特别培训本身又是医家学派的人才有更精湛的医术。
  吕哲费了很大的功夫也没有搞出高度酒精,更没搞明白怎么去验证血型,所以为失血过多的人进行输血什么就别想了,医护兵在目前就是一个“安慰奖”之类的存在。
  就是这么一个“安慰奖”之类的存在却是无限度地提高了士卒的士气,也没有太高深的学问在内,只是因为受伤的士卒总算是有人搭理,且看医护兵以来就检查伤口掏出白布止血什么的,心里会有一种莫名的安全感而已。
  爆发的交战确实还没有一刻钟的时间,但就是那么短暂的时间里追击而来的三千瓯雒国士兵至少是被干掉了五百人,汉军这边付出的代价不过才战死十七人、轻重伤五十四人。
  一个点名下来,己方以轻微的代价获得接触战的胜利,带队的军官自然而然露出了轻蔑的表情:“这就是敌国的军队?”
  没错了,这就是瓯雒国的军队,也就是在南亚能够称王称霸,不然以开明氏与秦国的仇恨,开明泮能集结起十几二十万的军队为什么不去找秦国的麻烦。
  开明泮估计也是了解地理环境带来的士卒体格差距,一直以来才会在强烈的仇恨下不去招惹秦国窝在南亚。
  在真实的历史上,赵佗建立南越之后进攻瓯雒国,以大概五万左右的军队用了大概二年的时间就把开明氏的瓯雒国给灭了,从这里确确实实是能看出地域所带来的兵源素质差距,也能想象得出并不是依靠什么人种都能够建立霸权或是成为区域性强国。
  前锋三千部队遭遇不明数量的汉军,开明节得知初战失利的时候迟疑了。
  当然,被击败的瓯雒国军队压根就没法说清当时是怎么一种情况,那么开明节也就不知道前锋是被埋伏还是什么。
  “太高、太大、太有力气了,我们的士兵就是被那么一顶,然后整个人都飞了起来。”描述交战经过的一个瓯雒军官脸上满是恐惧:“一个汉军能够对抗五名我们的士兵,我亲眼看见一个落单的汉军被我们十来人围攻,他杀死了我们六个人才不小心被后背偷袭,临死前还能投掷出战剑(其实是刀)杀掉我们一个士兵。他们体格占有,也非常的凶悍。”
  “胡说,我们的士兵都是与丛林蛮(特指野人)厮杀出来的!”有人跳了出来:“肯定是你们不小心中了埋伏,为了战败在找诸多的借口!”
  逃回来的军官也不争辩,只是露出了苦笑:“武勇的耐茶芹,您可以带着部下前去亲自见证敌军的凶悍。”
  开明节也是苦笑出声,三千前去追击的部队最后逃回来一千不到,谁也说不清楚汉军的损失有多少,但是从几个逃回来的军官描述看来,汉军的损失该是微乎其微的。显然还是国王看得比较透彻,很清楚一旦华夏那边的人对脚下的土地有野心,那么就不能用硬顶的方式来抵抗,只能用华族人的那一套礼仪或者规矩来软抵抗。
  “不管怎么样,请允许我率领部众前去血洗耻辱!”耐茶芹弯腰又将双手摊开,他行的是一种绝不属于华夏文明体系的礼节。
  部众既是部曲,也就是一个家族的私兵,这么看来属于达罗毗荼人种的耐茶芹该是瓯雒国中属于本地土著的贵族一系?
  对了,还有一件必须说明的事情,印度是在英国殖民之后才成为一个统一的国家,在此之前是分为十八个邦国。另外,种姓也是需要到大月氏人入侵印度才被带进去,不过一般是集中在印度北部区域,一直到唐朝军队击败突厥,迫使突厥西迁之后,其中的一支突厥人杀入了印度灭掉几个邦国,印度南部才出现种姓制度。在此之前,也就是在现在的公元二一六年,罗毗荼人种才是印度支那那边的主流人种也是统治阶层。
  在目前这个阶段,印度支那的土地上,也是处于战乱频发的时刻,概因被匈奴击败的大月氏在后世约是伊朗和巴基斯坦的土地上建立了大夏(即贵霜),被匈奴打得跟狗一样的月氏人面对罗毗荼人种却是神勇无比,他们目前已经干翻了阿利安那、旁遮普,正在向阿利安瓦尔塔进军。如果历史不出现差错的话,印度人自己的阿育王将会率领罗毗荼人抵抗大夏的入侵,但是很快雅利安人也会来插一脚。
  因为有布拉马普得拉河和众多山脉的存在,印度文明压根就难以进入到南亚区域,同时南亚这边的人想要北上也十分困难,特别是以军队模式入侵,所以吕哲心中想着从南亚陆路一直入侵到不管是叫印度还是天竺什么的,基本就是一个妄想。当然,吕哲可不了解那么多,所以仍然执着地入侵南亚。
  那个叫耐茶芹的达罗毗荼人种贵族带着部众去了,他这一次的下场可比那支前锋凄惨许多。之前是汉军没有时间进行埋伏,到了耐茶芹带人过去的时候,汉军已经有足够的时间来利用地形设下埋伏,其结果就是耐茶芹带去的两千左右部众几乎全军覆没,只有他被不到十个亲随保护着逃离屠宰场。
  再次面临战败,开明节这次没有什么好犹豫了,哪怕是战象部队还没有出动过,但是他也完全熄灭了与汉军再战的心思,带着部队转身退回了瓯雒国。
  开明泮在值得开明节与汉军发生交战的时候很生气,劈头盖脸的骂一顿之后,又一支新的使节团被派了出去,期望用这样的方法来拖延汉军前进的脚步。
  陈绍这支器械部队组装完毕赶上来时,瓯雒国的部队已经完全龟缩回凉山防线,这令期待许久的工程兵心里无比的失望,他们还想着能看看密密麻麻的粗大弩箭射死大象的场面,那该会是多么壮观的画面啊!
第0619章
看不吓死你(上)
  远在南陵的吕哲是在骆摇发动对瓯雒国入侵之后的三个月才得知有代表开明泮的使节团正在赶来,他是不清楚使节团的皋通在历史上是记载能制造一张弩杀掉三百人的“神仙”,不然绝对会在第一时间准备召见。
  对于华夏列国来说,瓯雒国是哪根葱没人知道,汉国的众臣还是因为自己效忠的对象自入侵才知道这么一个国家,不过说实话正忙于内政和军队训练的汉国众臣们谁也没去在意瓯雒国使节团的到来。
  主持内政的是执政官萧何。执政官这个官职现在已经是正式的官职,相当于是各国的丞相品阶,不过在汉国执政官是专门管理民政,没有插手军队的权利。
  两年之间,因为大发战争财的关系,萧何主导民政的建设可以说是非常顺利,毕竟各郡县除了上缴该有的税金之外有四成是能留在本地进行基础建设。
  也因为各郡县不缺资金,萧何才能按部就班的来进行安排,更能按照计划中那样开始让各县根据自己的特色进行发展。
  萧何目前主要的精力是在安排农业、牧业、家畜业和工业上面,得到吕哲的同意之后,苍梧郡是最先获利的一个郡,随后是衡山郡和长沙郡。
  皋通是走苍梧郡那条路线来到南陵,在路途中他看到了许多,包括苍梧郡内遍地的农田,还有那正在建设中的一个又一个村落。他没太看得懂汉国的很多事情,例如农田的分布和村落的建设模式。
  其实苍梧郡本身就是一个发展农业有利的郡,她有着一片广大的平原,在屯田兵得到允许放火开垦之后,大片的土地经过梳理很快变成生田。因为是军队模式的开垦,在分工上面自然是与民间不同,皋通所看见的农田压根就是一种集体劳动模式,劳作的人充满了组织性,吓得他以为汉国的黔首就是那么有组织性和纪律性,这样的农夫只要发配兵器就能成为士兵了啊!
  村落的建设就更加简单了,地广人稀之下谁也不乐意分布得太广,因此农庄也就出现了。吕哲没穿越之前可是有接过建设农庄的工程,在为治下黔首设计的时候,毫无疑问是会将现代的产物用在当代,所以皋通看见就是布置合理且带有现代色彩的村落。
  普一进入苍梧郡的时候,尽管是看到了那么多,可是皋通被吓一跳之后也就舒心了,因为他看到的苍梧郡虽然是在开发和建设当中,但是说实话真的略显荒凉。
  或许在发现汉国地广人稀之后皋通会暗自松了一口气,心里暗暗的想:“看来战火摧残了汉国的大部分人口,只要人口不多,那么汉国就该想想入侵南方是不是有价值了。”
  说来也是,偌大的苍梧郡也就三十来万的人口,这么点人能开发出多少土地?看去当然是显得荒凉了。皋通会那么想也不是多么莫名其妙的事情,在自动化工业发展起来之前,人口就是一切,没有人口就不会有充足的劳动力,没有人口也就意味着有足够的生存空间,那么侵略性自然也就高不到哪去。
  皋通越是靠近南郡地界才发现什么叫人口众多,他看到的是一片又一片的村庄,而似乎汉国的人也太忙碌了一些,不是在农活季节也行走匆忙,一些人家的妇女更是好像不得清闲一般不是在捣弄一些稻草就是在喂鸡喂鸭。
  南亚那片区域的人都很懒,主要是因为区域环境气候问题,山林之间的水果太多太多了,哪怕是一年四季不用劳作也不会被饿死,这样一来谁乐意去忙死忙活?
  皋通没有狭隘到认为汉国黔首忙碌就是生活困苦,他能看见汉国黔首的村庄建筑看上去不错,且那些黔首似乎营养非常不错,更重要的是每个人似乎都带着一种拼搏的目标。
  似乎是有必要推翻一下自己的猜测?汉国不是人口稀少,在苍梧郡所看见的一切是这个国家的统治者已经逐步在开发南边的土地,而似乎在路上的时候也能看见有军队在护送(或是监视?)黔首南下,是不是意味着汉国在将北边拥挤的人口疏导到南方?
  移民啊,虽然现在“移民”这个词还没有出现,但是大概的意思只要智力正常总是能理解的。汉国在不断地向南方迁移人口,明摆着就是土地占领下来后自然是要利用,期间皋通也得到一个难得的空档,用着口音怪异的楚语问了一名汉国黔首。
  皋通得知这些黔首向南迁移并不是被迫的,到底是不是如那个黔首所说不是被迫不清楚,但是那个黔首说得比较实在,他们要是愿意去南方定居,按人头算每人都能至少被分配到土地,且是越南方分配的土地越多,耕种多少年内分配到的土地无权买卖,多少年之后土地完全归于私人所有,那个时候土地就能自由买卖了。
  土地?在南亚土地并不值钱,只要是有勇气有人力,随随便便占下一块土地耕种是非常轻易的事情,皋通比较在意的是关于黔首说到关于向南迁移的黔首有义务出丁的事情。
  皋通还想问更多,那个黔首却是被呼唤走人了。他之后就不断向护送自己的汉军试探,他的理念里“出丁”的意思就是献出青壮成为士兵,那岂不是所有向南迁移的汉国黔首都会成为南侵的士兵?汉国似乎没完没了地在向南方迁移黔首,要是这些人都会成为士兵,那简直太可怕了。
  “成为士兵?”听到这么说的人都是一致的嗤之以鼻,用着瓯雒国那些人所不理解的语气说:“为王上驰骋疆场不是人人都有资格的。”
  什么!?不是每个人都有机会成为士兵,这简直是不可思议外加荒谬!
  在瓯雒国这些人的“世界”里,士兵就是一些服徭役的货色,在战争爆发之后每个国家只要能做得到,就恨不得将所有能动弹的人武装成为士兵。
  现在汉国的士兵在说什么?他们说汉国的黔首想成为士兵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简直是开玩笑嘛这是,不成为士兵汉国的黔首怎么服徭役……等等!汉国没有徭役的说法?这、这、这……世界观崩塌了!
  作为护送瓯雒国使节团的军官,那个五百主似乎也乐意炫耀一些事情,他带着可恶的嘴脸进行了解释。
  怎么说瓯雒国也是古蜀国的延续,一些华夏的制度和礼仪都在瓯雒国被传承,他们像是在听天书一样的听着那个汉军军官的炫耀,并且是一种完全无法理解的表情在听着。
  皋通知道越多就越感到心虚,汉国似乎是不同于任何一个周天子分封文明体系的存在,那么开明泮制定的计划适用于显得怪异的国度吗?
  一直是在渡过长江向南陵赶路的途中,瓯雒国的每一个人都像是在梦游,他们不理解为什么不用服徭役,也不明白统治阶层凭什么在召集黔首劳动的时候要有偿支付,更加难以想象的是为什么汉国黔首想要成为士兵会那么难。
  一路护送的汉军,从那个五百主到普通的士卒,他们时时刻刻都在表现得骄傲,毫不掩饰一种莫名其妙的自信,更令瓯雒国愤怒的是这些汉军看自己的事情从来都是轻蔑的态度。
  瓯雒国使节团的愤怒在看到南陵城的时候消失无踪了,他们剩下的只有目瞪口呆。
  每个看到南陵城高耸城墙的人都会惊愕,站在城墙之下充分了解到自己的渺小,从瓯雒国来的使节团自然也是一样。
  “太、太雄伟了啊,简直是神才能建立的高墙!”一个瓯雒国的官员在看到南陵城墙的时候情不自禁就发出了感慨。
  护送瓯雒国使节团的军官用着高傲的语气说:“知道这些城墙有多高、多宽、多少道吗?”被震撼得张大嘴巴的人瓯雒人没有搭腔,他又会带着炫耀的口吻继续说:“这样的城墙只用了不到一年半的时间建城。”
  一些知识较多又有智慧的瓯雒人立刻就是全身一震,然后眼眸里满满都是恐惧,可怕的创造力,可怕的人口优势,有着太多太多可怕的事情了。
  瓯雒国的国都也是按照华夏模式在建城,既是那种“匠人营国,方九里,旁三门,国中九经九纬,经涂九轨。左祖右社,面朝后市。”的样式,可是瓯雒国的国都说白了也就是一座与汉国县城差不多的城市。
  南陵城的外围有三道城墙,第一道城墙高约七丈三尺,第二道城墙高约九丈,第三道城墙差不多也就是九丈高度,且无论怎么看雄伟的城墙的长度都非常长,它们只用了一年半的时间就被筑成,如果汉军士卒不是在说谎的话,汉国的创造力建制令人无法形容。
  “你们路上看见四五万人居住的县城就觉得大,事实上五万人左右的县城在我国起码有一百三十个以上。”说话的汉军军官脑袋都快昂上天去了,用着下巴对着一帮土包子:“十万人以上的县城至少也有四十个,而我们的国都在我离开之前里面居住的人口足有五十万,现在肯定是超过这个数字。”
第0620章
看不吓死你(下)
  实际上该五百主在两年前是一名百将,他在南下时南陵城的人口是五十万没错,但是两年过去了,南陵城的人口到目前为止已经突破了八十万。
  南陵毕竟是新生汉国的首都,可以说是一国的政治中心所在,必然是会吸引人前来居住,因此两年的时间增加三十万居民并不算夸张。
  八十万人口的城市?皋通一阵阵的失神了,光是南陵就有八十万人口,那么汉国的总人口该是多少?另外,一个国家的首都就有瓯雒国的总人口数量,瓯雒国还和汉国打个屁啊!
  人口啊,人口代表着劳动力,人口代表着兵源,在这个有人口就等于有一切起源的社会环境里,疯子才会去与一个首都的居民就比自己整个国家人口还多的国家交战。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394/71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