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秦之帝国再起(校对)第407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407/716

  到了军侯级别以上的斥候官很少会亲自上阵,若要清楚的区别的话,一校建制以上的军队斥候官,他们其实更像是一个管理调度的文员。而这个文员除了调度斥候之外做得最多的是记录情报,从中过滤出有用的情报,交给主将进行参考。
  军侯级别以上的斥候官责任很重,犯错的机率更是无限高,概因他们需要对情报做出判断,总不能发现点什么都要上报主将,若是这样主将干脆什么都别做了,整天光是过滤有用的情报时间都不够。
  很多时候什么样的情报有用,什么样的情报是属于无用,那都需要斥候官有丰富的经验和敏锐的嗅觉来判断,判断正确当然是功劳,判断错误受罚还是小事,遇上因为判断错误导致情报被埋起来没有上报,事后要是主将追求最严重都可能掉脑袋。所以说,每一支军队的斥候官任务很重,获得功劳很快,但又是一个风险极大的军中职位。
  卫翰是在邔县与秦之战正式走入吕哲的视野,他是首个判断出当时南下秦军军中出现疫病的斥候官,吕哲才有后续针对斥候侦查到的情报来布置战略,用极为轻微的代价就包围了该支秦军。
  有相应的才华总是需要有足够的施展空间,吕哲慢慢摸清楚斥候官的特性后,卫翰成了吕哲第一个针对斥候官进行军官观摩的人选,在卫翰不断升任为更大规模军队的斥候官的同时,吕哲也算是认可了卫翰的才华。
  韩信就曾经做过千人队级别的斥候官,说白了斥候官不止是一个调动军队“眼睛”的人物,还是一个需要有足够判断力的情报官,更是一个不是副官的副官,大杂烩的性质注定了所要注意的方向很多,必要的时候更是一个要集中骑马斥候救场的救火队员。
  特殊的性质也就有特殊的发展空间,吕哲后面不断将注意力转移到各支部队的斥候官身上,发现特殊的职业给了这帮家伙不亚于一军主将的施展空间,若不是性格天生有缺憾或是后天的不足,很多斥候官都能够成为一军主将的人选。
  韩信被调入整编中的第五军团时,有那么一段时间是作为卫翰的佐官而存在。
  所谓的佐官并不是正式的军职,其实一种书记官类型的副手,还担任亲卫队的职责。
  韩信能成为卫翰的佐官当然是出自吕哲的安排,吕哲没有过多的时间给韩信按部就班来“人物养成”了,所以只能将韩信推给相对全能的卫翰,希望卫翰能够传授韩信一些基础的知识。
  可能有点搞笑,但事实就是那么个情况,韩信虽然拥有相当多的军事知识,可是那些都是从书上学来。兵书说白了也就是一个参考价值,真想成为一名优秀的指挥官,不可能所有事情都按兵书上的知识不做灵活运用,只会死搬硬套。
  卫翰很清楚吕哲的用意,他除了有闲暇时对韩信讲一些实际案例,更多的时间就是用颁布的任务在进行“调教”。
  像是现在,明明是在魏韩疆土之内行军,几乎是不可能遭遇遭股敌军的情况下,小股的贼伙辎重部队自己就能解决,为了给韩信更多的实地经验,卫翰都将韩信派出去为辎重部队进行周边的护送。
  护送辎重部队是一件看似很轻松的活,可是实际上并不是那么简单,辎重对军队的重要性不是傻瓜都能清楚认知,那么哪怕是有万分之一的可能性会遇袭都要时时刻刻紧绷精神应对。
  韩信很明白不会有不开眼的贼伙来袭击辎重运输队,毕竟第一军团和第二军团就是从这条路线行军,周边要真的有匪盗什么的早就被梳理过,可是他一点都没有放松。
  护送辎重运输队之所以说不轻松,不止是来自敌军有可能的袭击,还要防止运输途中有民夫会逃亡,素质参差不齐的运输人员爆发矛盾。
  若是汉军的辅兵运输队,什么逃亡基本是不可能发生,要知道汉国国内不知道有多少人巴不得有上战场的机会,辅兵时时刻刻都盼着能转为正军,不上战场永远都不可能有转正那天,运输辎重到前线却是会根据战局的变化有机会参与作战,他们好不容易能更接近战场一些,有毛病了才逃亡。
  韩信护送的却不是汉国的辅兵辎重运输队,是来自魏韩两国征募的民夫。
  魏国和韩国一直是势微状态,且他们立身的土地也不是原来魏韩传统区域。因为复国之后到处逃奔,好不容易有了块领土之后魏韩肯定是要建立王城,那么对治下黔首的剥削肯定也是严重,这样一来也就谈不上什么获得民心。
  有那么一段时间里,陈郡逃亡吕哲治下的人口非常多,吕哲将领土治理得不错,两相对比起来魏韩治下的黔首也就更加不会归心于魏国或是韩国,结果就是逃亡的人越来越多,魏韩无论是征兵或者经济也变得困难重重。
  后面还是在吕哲正式与魏韩确定盟约(宗主国与藩属国)的关系后,为了不使魏韩虚弱到连国内乱兵、匪众都无法应付的地步,吕哲才支援了魏韩一些物资,也限制魏韩境内的黔首逃亡治下。
  近几年来魏韩本来是能得到稍微的喘息之机,毕竟不太懂春秋盟约那一套的吕哲对魏韩的剥削并不是那么夸张,对于“征税”的额度一直是保持在很低的要求。可是呢,魏韩自己又玩脱了,他们有了吕哲的保护和支持本该是着力发展经济,也借汉国在与秦、齐、燕、赵的频繁贸易中分上一些汤水,结果是贸易有参与,但是得到的财帛没有被用在恢复民生上,有一部分是用在了发展军队,更多则是被王室用来修建宫城和享受去了。
  世上什么都怕比较,一个顿顿能吃个半饱的人,他看见别人连吃都没得吃的时候会感到满足,但是他看到自己只能吃个半饱其他人却是顿顿大鱼大肉,那非得自怨自艾或是干脆自暴自弃,猛一些的就干脆走上了不归路。
  魏韩两国治下的黔首就是那些个能维持吃半饱的人,他们看到的也基本是两个极端,汉国治下的黔首没有诸多苛捐杂税,一个个虽然算不上是过着人间天堂的生活,可是比起魏韩这边的人,可真的是好太多太多了;他们也能看到齐国和赵国,齐国还好一些,虽然也是苛捐杂税很多,生活也尚算过得去,只是徭役好像是多了一些。赵国就更惨了,苛捐杂税也罢,徭役众多也好,生活在随时可能成为战场的土地还真的是倒了八辈子霉。
  复杂的周边环境和不懂珍惜的统治阶层也就给魏韩的黔首带来了诸多的复杂性,他们之中不缺安于现状的人,也不会缺少不安于现状的人,这样的人多了又被征募徭役加入运输队,光是奇奇怪怪的事情就发生了不少起,什么成群结伙要推着粮车跑路,什么不安分的家伙蛊惑众人途中脱离队伍要占山为匪,更离谱的是意见不同的内讧也时有发生。
  韩信作为保护这样运输队的其中一名主官,他又能轻松到哪去?
第0644章
韩信的北征(下)
  环境越是复杂,但是要能支撑应付下来,必定是能累积足够的经验得到成长,复杂多变的环境给予了韩信足够的锻炼,这对于一名学子诸多兵法的青少年来说,算是弥补了不够牢靠的基础。
  韩信算起来是吕哲的徒弟,他的身份注定会爬上高位,以前在闽南郡历练的时候倒是没多少人知道这一层关系,但是被编入第五骑兵军团之后想再隐瞒就不是那么容易了,毕竟第五骑兵军团是南陵整编。
  有了那层关系在,军中的一些的袍泽必然是会刻意结交,应付多了韩信也不像原本历史上人际关系上那么木讷了。所以说,他自被吕哲千里迢迢接过来之后不但是改变了人生经历,连带性格上面也与本来的历史上完全不同。
  很多人都拥有了新的人生轨迹,季布便是其中之一。
  在原本的历史上,季布不过是作为一名悍将而存在,其发展历程说实话虽然精彩,但是得到的成就却是非常有限。而现在他的人生却是不一样了,作为最高成为吕哲麾下三大军团的军团长之一,早早被封了男爵不说,新一轮的论功行赏中也成为子爵。
  汉国现在可是只有一个伯爵、二个子爵,与之司马欣升任伯爵之后被安排在中枢任为太尉难以再获大功不同,五等子爵季布和骆摇,他们一个现在是在南方作为南征军团的军团长入侵瓯雒国,另一个则是任命第一波出兵北上的主帅。
  可以想象,骆摇只要能灭掉瓯雒国,那么爵位攀升那是肯定的事情;季布作为第一波北上的大军统帅,只要能打得出彩,在评论功劳中必定是要比骆摇更加占优势。毕竟嘛,一个是历来华夏不怎么重视的南方,另一个是率军攻打中原,不是吗?
  早在半个月之前,季布就已经率军北上,韩信护送辎重运输队抵达相县的时候,相县的守卫异常森严,可是驻防部队的数量似乎并不多。
  相县如今已经成为汉国北上大军的前沿补给基地,这里到处都是圆形桶装的粮仓,伴随而之的是一道道的壁垒。
  壁垒有防御性质,可是壁垒也有隔层作用,可以防止一旦起火,火势被蔓延开来,熟读兵书的韩信如何能看不出这点?他向某个驻军的军侯交差,被吩咐前去中军营盘向一个叫申屠嘉的军侯报到,日后他这一百骑兵的队伍就将归入申屠嘉那一曲(千人队)序列。
  韩信前去见申屠嘉的过程十分的鼓噪,不过是归属建制,然后互相熟悉一下。
  申屠嘉自然知道韩信是谁,他对于季布丢过来这么一个身份特殊的人其实是比较复杂。
  吕哲历练韩信并不是什么太大的秘密,先是遣派到闽南郡熟悉血型搏杀,后面又被调到丹徒学习战场侦查,这一套流程下来谁还不清楚吕哲对韩信这么一个徒弟是带着无比的厚望在培养?
  这么一个人物被分配到自己麾下,申屠嘉是担忧多过于欣喜。
  申屠嘉自然是欣喜韩信的到来会让汉王重视自己这一曲,那么吕哲重视自然是会诸多关注,他只要表现优异绝对便于上位,可是战场上谁都不是绝对的安全,哪怕是一曲之军侯都可能报销在战阵之上,何况是一个需要冲锋陷阵的百将?
  随时都可能阵亡,韩信的身份特殊让申屠嘉十分怀疑自己这一曲极可能被一直放在后方,那还搞个屁啊?
  申屠嘉的担忧来了个截然相反,他已经得到命令,一旦韩信率军归入建制,那么他这一曲就要立刻出发北上。
  非但没有被安置在后方成为可有可无的存在,反而是极为可能被安排危险任务,申屠嘉要说不纠结那是不可能的。他没有得到谁特别的提示,根本就不是那么明白该怎么来对待韩信,是放在身边保护着,还是派出去?
  韩信被奇怪的眼神看多了早就习惯,他也从来都没有想任何人解释过什么,心里却是清楚自己的师傅一定会把自己放在危险的位置,不然达到历练的目的。
  这一次参与北征,韩信在事前已经得到吕哲的“有言在先”,出征之后不会有什么特殊待遇,什么地方危险肯定是会被放在什么位置。若是韩信能在这一次北征之中安然生存下来也立功升职,未来自然是有前途保证,而这一点与普通人并无区别。要是韩信在执行军务的时候遭遇危险,也不会出现全军为救一人而打断作战部署的事。但是,吕哲也明白承诺,韩信要是表现优异,日后在与草原胡人的交战中必定会给予重要任务。
  韩信可不是原本历史上那个性格木讷不善交际的人了,他觉得有必要和自己的上司沟通一下,也就隐晦地表示申屠嘉不要因为自己身份特殊有什么担忧,只当是一个普通的百将差遣也就罢了。
  申屠嘉是聪明人,听见韩信说得那么明白还有什么疑虑呢?他算是明白自己这一曲注定是要经受考验了,什么地方危险绝对是被派往哪里,这对于能力不足的军侯或是一件天大的祸事,但是对于他来说却是一个难得的机会。
  在一个满心想要有所建树和另一个怀着踌躇满志心态的背景下,一支千人为曲的骑兵队也就从相县出发了。
  必须要说明的是,一再的整编之下,汉军的建制已经逐渐与秦军有了区别,五人为一伍、十人为一什、五十人为一屯、百人为一队,在这里汉军却是抛弃了五百人为一将的建制,后面是千人为一曲、五千人为一校、两万五千人为一师,五万人为一军。
  也就是说,基础建制到百人为一队,在这之前与秦军仍然是一样的,可是汉军取消了“将”和“五百主”的建制和官职,将五百主改为千人队,也就是“曲”这个建制序列的司马,司马是军侯的副官,正式的称呼是“曲司马”,而五千人建制的“校”也有司马这一副官的存在,正式的称呼是“别部司马”。
  师以上再无司马一职,取而代之的是师主官为偏将,副官为卑将。军的主官为中郎将,副官为偏将。军其实就是军团,军团以上还有集团军的建制,像是国防军就是一个大集团军建制,主官是将军级别,统军的将军出自将军府推荐,由汉王吕哲确定。
  不要觉得“师”在后战国时代听起来别扭,其实“师”这个这个单位绝对不是到了现代才有,早在春秋时期“师”就是华夏的军队传统单位。另外“军团”这个单位首次出现也是在晋国称霸的春秋时期,军国主义下的晋国兵力实在太庞大了,“师”这个建制单位无法满足指挥需要,“军团”的建制也就运应而生了。
  倒是集团军这个建制单位嘛……不用说,肯定是出自吕哲的手笔,其出现也并非是什么偶然,就跟称霸时期的晋国兵力太多需要新“单位”的需要是一样的,比“军团”这个单位建制更高级别的体系当然是要建立。而还有比“集团军”意思更加明了的称呼吗?
  目前的北上汉军就是一个集团军的规模,韩信所在的曲并不是第一支参与到进攻序列的单位,在他们呼啸北上之前,早有一万骑兵被分为十个千人队在不断驰骋于齐属泗水局部。
  申屠嘉这一支骑兵进入齐国所属的泗水郡局部时,所看见的是一片兵荒马乱的景象,乡野之间不断有黔首成群结队在逃亡,齐属沛国的城池要么是被第二混编军团攻下,要么就是紧闭城门在被围攻,旷野之上压根就没有齐军的踪影。
  平野没有什么敌军,韩信他们自然是不会遭遇到什么像样的厮杀,事实上游动于交战区域的汉军骑兵做得最多的就是截断任务。
  所谓的截断任务当然既是封锁某个交战区域,使得敌国的信息无法顺利的传递。
  同时呢,骑兵队伍很多时候也要驱赶逃难的黔首朝某个方向集中,让步军能够将黔首管束起来,或是被集中安排,或是让完成辎重运输的辅兵在回程的路上将黔首带回国内。
  原本以为一到就会进行激烈厮杀的申屠嘉和韩信自然是有些懵了,连带一直有所期待的曲司马钟离眛也是茫然不解。
  豪华阵容啊这是,一曲的军侯是申屠嘉,曲司马是钟离眛,百将之中有韩信,另外还有夏侯婴、徐阳。这些人之中每一个在原本的历史轨迹上都是不简单的人,封侯拜将的有之,成为国之丞相的也有,但是绝不是出自吕哲的刻意安排。
  相对于一些人对执行军务的茫然,夏侯婴心里却是轻松中带着复杂。
  吕哲一度要求齐国交出刘邦,可是齐国这一次却是拗上了,宁愿付出更多的代价赎回被俘的田荣也不愿意以刘邦交换。
  现在的刘邦可是担任沛国相来着,汉军第一个开刀的位置就是泗水郡,除开必须拔除齐国钉在南边的突出部之外,何尝没有吕哲针对刘邦的意思呢?
第0645章
欢迎来到新时代(一)
  是“师傅”不是“师父”,是“徒弟”而不是“徒儿”,从中就能看出吕哲对韩信的态度。
  师傅换成师父也不知道确切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可以确定的是名称的转变是从胡人统治华夏开始。一个意思是“兄弟”级别另一个则是“父子”级别,这里就能看出文明的差异。
  因为年龄也就是差六七岁的样子,吕哲与韩信在很多时候是亦师亦友的关系,现在不过才十七岁的韩信正是最适合历练的年纪,投入“名将养成”的吕哲哪里真的舍得一开始就将韩信安排到危险的所在,讲求的就是一个循规蹈矩的渐进模式。
  其实这与汉军北上的布置也有直接的关联,汉军第一骑兵军团、第二混编军团、第五骑兵军团作为先行北上的序列,自然是要先寻找一个突破口,那么非齐国本土的泗水郡局部作为突出点自然就是最适合的用兵地点。
  骑兵大规模征战在华夏不多见,或许应该说除了武安侯白起曾经在“长平之战”大规模运用单骑走马切断赵军补给线之外,华夏的军事历史上压根就没有出现过骑兵大规模参战的记录。
  第一次采用这种战法的汉军缺乏实战经验,需要用很多的实际交战来验证很多猜想,一开始肯定也不会是立即投入到大规模的奔袭之中。
  摊上这么一个初战,不但是韩信这一曲进行很多琐碎的任务,先行北上的第一骑兵军团也是这么个过程。
  早期北上的第一骑兵军团,他们在齐国所属的泗水郡局部进行很多低难度的奔袭,目标基本是定在乡野,随后才是将攻击的目标盯在野外驻扎的齐军身上。累积了差不多一个月经验的第一骑兵军团,等待第五骑兵军团抵达的前三天,他们才在季布的命令下取道睢水一线,朝东北方向进军。
  第一骑兵军团是累积足够的经验开始到了奔袭阶段,将目标定在了率军南下支援泗水沛国的田广兵团身上。
  汉齐双方的军队已经在下邳区域进行过几场大战,五万没有携带辅兵的骑兵对上十五万齐军。交战的开始就是汉军骑兵不断利用速度进行交插袭击,又用高速的行军速度切割包围,结果自然是田广还没有回过神来的时候两万齐国前军崩溃,齐国后军也在极短的时间内被打散,剩下田广所率的八万中军就近躲避进入下邳。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407/71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