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秦之帝国再起(校对)第410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410/716

  汉军进攻之前已经将情报做到最好,没有成功使用骑兵夺得城门,后面分批抵近城下的汉军也不是那么轻松如意地进行部署,在第一支汉军步卒抵达广陵城下时,广陵三处守军的瓮城驻军率先出动,双方在广陵城下的首场厮杀也就开始了。
  首支抵达广陵城下的汉军步卒为数是一千预定中的夺城先锋,该支部队能够续骑兵之后第二部分到达,注定不会是什么行动缓慢的兵种,正是一些以装备皮甲的轻便步兵。他们距离广陵城大约三里地的时候,作为广陵掎角之势西边的瓮城守军最先出战,两千余齐军也算是抓住了汉军赶路而来疲劳的疲劳期,普一交手也算是打得有声有色。
  齐军率先主动捕捉战机并不是什么稀奇事,也足以证明齐国按照在这里的守将不是愚蠢之辈,若真的是愚蠢的家伙才会坐视汉军站稳阵脚。
  广陵守军主将在瓮城一部与汉军交战时,他又从城中调出三千人,其中的二千五百齐卒是直奔瓮城而去,另外的五百齐卒则是往邗沟方向而去。
  在汉军后续部队出现在广陵可及视野的时候,原先与汉军前驱交战的齐军脱离战场,撤退的方向却不是来时的瓮城,是广陵主城。
  突袭方案宣告失败,周文当然是觉得可惜,不过他也没有纠结太多,取巧突袭不成无外乎就是以实力破城罢了,对于事先早就做好充足准备的第三混编军团来说,一场硬实力的攻城战也是检验部队的机会。
  作为第三混编军团的军团长,也就是中郎将周文,他的轻松心里是有底气的。他很清楚这一次汉军北上是做好很多作战部署方案,并不是第三混编军团在唱独角戏。
  第一骑兵军团在徐志的率领下成功阻击了田广南下兵团,随后就向东海郡的东南方向运动,此时此刻数万骑兵正驰骋于淮水北岸,大规模的骑兵穿插作战不是为了攻下某座城池,主要目标就是将东海郡南部与北部切割开来。
  从一些渠道证实而来的消息,齐国朝堂所理解的是整个东海郡已经变成一个大战场,汉军看上去无所不在,几乎每个能够传递军情的地方都在上报发现汉军大规模部队。
  齐国不是没有努力进行抵抗,可是就如同田广遭遇骑兵显得两眼抓瞎不知道该怎么应对那样,经常就是命令下达给某个地方的驻防齐军去哪里支援,结果这支齐军在半路上就是遭遇汉军骑兵的突袭,要么是崩溃要么就是被歼灭,让齐国朝堂显得无所适从。
  直至汉军第三混编军团拿下盱台和围攻广陵期间,齐国原先在东海郡的十来万驻军,只要是出城向某个方向运动,那么该支军队不是消失在编制上就是被打残,吓得后面接到命令的齐军压根就不敢再冒险出城,被逼迫得急了干脆派上少数部队应付式去送菜的也不是没有。
  汉军第五骑兵军团加入参战序列的时候,泗水郡北部的齐军遭遇跟东海郡的部队如出一辙,若是安生待在城内驻守还没什么,一旦出城离得稍远一些,立刻也是招来大队汉军骑兵的突袭。
  军队出城会招来汉军骑兵的突袭,这样一来不成兵团规模的部队压根就在旷野待不住,齐国临时想在战场进行大兵团集结又需要从各个城池抽调兵力,这就形成了一个死循环,只能是从战区外面抽调部队,而无法让战区内的齐军动弹。
  显然,吕哲对于骑兵的第一阶段运用没什么复杂的地方,不过是利用骑兵的高速机动性进行搅乱战争态势,针对性的布置就是用在吃掉任何一支敢于出城的齐军,将整个大战场进行局部分割和封锁,再用非骑兵军团来一场个个击破的战略。
第0650章
欢迎来到新时代(五)
  使用骑兵将一个大区域进行切割与封锁,让大区域战场成为一个又一个局部战场,期间对敌方的支援部队进行拦截与劫杀,该种战术是首次出现在华夏战场。
  在此之前,华族军队任何对骑兵的运用无外乎几种,像是武安君白起用骑兵拦截和破坏粮道,又有庞涓大规模使用战马代步将骑马步兵运用在快速增援目的上。
  拥有最多战马的胡人,他们现在对骑兵的运用十分简陋,那种骑马冲锋的场面几乎是看不见,趋于庞涓用战马进行代步,到了战场下马作战,该种战术。骑马射箭在目前并不是胡人的专利,秦军、赵军、燕军也有这样的能手,只是相对于华族来说胡人自小习惯了骑马,胡人与马为伴自然是骑术要超过华族,因此胡人的弓骑兵数量较多罢了。
  必须说明的是,胡人的弓骑兵并不是多么厉害的兵种,在以往的边境冲突中,胡人对上秦军的弩骑兵经常被打得满地找牙,胡人与赵军的白戎、白狄骑兵对阵也是吃亏状态,燕军在与胡人的交战中也是处于优势状态。
  华族毕竟是科技文明领先于胡人的族群,虽然差不多都是拆用角弓,但是在箭镞的材料上却是天差地别,胡人的箭镞要么是骨头做成、要么直接就是木头,华族的箭镞基本为金属材料,在杀伤力和破甲能力来说几乎是没什么可比性。
  在秦一统天下又由汉取代之前,华族对阵草原胡人一直是优势状态,这里有华族不缺战马的关系,也有科技工艺上的领先,更加主要的是心理优势上要强于胡人。
  汉取代秦,先是经过刘邦的“白登之围”要用献上女人和财帛才得以脱困,华族的心理优势在这一刻被终结,后面又连续失去多个牧场疆土,导致华族政权再也没有优良产马地,然后才是一连贯面对胡人时处于被动的开始。
  在马镫、马蹄铁没有出现之前,单一骑兵的运用也就是借其高速机动性的便利进行运兵。哪怕是只能做到这一步,在一方拥有大量战马提高机动性时,占有高速机动性的这一方所取得的优势也是极为明显的。
  汉军骑兵装备了马镫和马蹄铁,同时对马鞍也进行了改良,到这一步其实已经是提前近一千三百年。
  吕哲起初的作战部署并不是利用骑兵进行单纯的战场分割和封锁,他开始的想法十分大胆,那就是战争一开始就打一场前所未有的大规模骑兵闪击战,说白了还就是一场以高速机动为主的切割与穿插大型战役,但是实际的情况却不容许这么干。
  汉国的骑兵历经将近四年的发展其实并不算久,在拥有大批基础人员……也就是来自于秦地、赵地、燕地善骑者的前提下,加上拥有马镫的辅助,在拥有近二十万匹战马的持有量下,四年也不过是才发展到拥有两个军团十万人的骑兵。
  骑兵从来都不是人骑上战马就是一名合格的骑士,他除了能够纯熟地驾驭战马,还要懂得在马上使用至少一种兵器进行搏杀技巧,会至少一种搏杀技巧之外就要学习更多,例如新的兵器运用,对马匹的了解,培养懂得号令等等。
  四年的时间吕哲可以在有用大量优势的情况下武装起两个骑兵军团,但是他不能奢望两个骑兵军团骑上马背,经过一些学习就能成为所谓的精锐。
  说句非常实在的,兵从来都不是练就的精锐,很多士兵在训练的时候看去俨然就是一个“兵王”,但是真正上了战场却是一个废材。
  同理,吕哲虽然对两支骑兵军团有信心,但是很多时候光有信心是不够的,两支没有经过真正考验的骑兵军团,吕哲虽然不介意给予足够的信心,不过该有的循规蹈矩却是一个必要的过程。
  大规模超过千里的骑兵闪击条件明显不成熟,在累积起足够多的骑兵战经验之前,在一定范围内进行穿插作战显然是个不错的考验,毕竟不但拥有步兵军团随时可以策应,补给上面也能获得保证。
  第一骑兵军团到目前为止所取得的成绩已经超过吕哲的预计,徐志率领的骑兵军团不但成功地完成截击田广兵团的任务,甚至在后面突入东海郡北线的作战中,该支骑兵军团也在大规模的反复奔袭中取得了令人惊讶的战果。
  回馈而来的战报让吕哲的心思变得更大了,第一骑兵军团从出战后并没有回到后方进行过任何补给,已经做到了骑兵作战时该有的特性,那就是一旦出击就不再依赖于后方的补给,除非是收兵回归,不然便是一种随时处于作战状态且能够自足的兵种。
  实际上也真的是那样,大规模的骑兵出动之前带上最大携带量的物资,一旦进入战争出击状态就该是不依赖后方,毕竟他们一生俱来就是一种不断运动和作战的兵种,要是对于后勤线依赖过重,那就不是飘忽不定的骑兵,是一种能够被敌人依照补给线推算出活动规律的伪骑兵,这样一来与之其它的兵种又有什么区别?
  吕哲才不去管徐志率领的第一骑兵军团在后方没有进行补给的情况下怎么保证粮食的来源,他要看见的就是徐志领会自己的意图,打出骑兵该有的特性出来,因此哪怕是大规模的劫掠还是什么,那都是服务于战争之外的次要问题。
  汉国花大代价组建骑兵不是为了在中原耀武扬威,中原战事不过是一场证实战术的经过,他们需要在这一场战争中累积足够的经验,另外就是找出问题然后完善漏洞,在未来与草原胡人对上的时候能够承担起更加重要的责任。
  若说徐志率领的第一骑兵军团在验证一种新模式的骑兵战,第五骑兵军团又有了一些区别。
  卫翰所率的第五骑兵军团在出征前做的准备与第一骑兵军团有个不同,第五骑兵军团除了携带上第一骑兵军团会携带的物资之外,他们还携带上了数量众多的牛羊和一些工匠、牧人、少许辅兵。
  很熟悉对吧?胡人在长途征战的时候就是部落形式的推进方式,前方是作战人员,也就是数量众多的骑兵,后面却是跟随着大量的牧畜和老弱。
  吕哲做出这样的安排显然也是另一种验证方式,所以若说第一骑兵军团的活动范围是被限制在东海郡境内,那么第五骑兵军团的作战范围就将被大规模的扩大。
  一直到第一骑兵军团在东海郡北线进行切割和封锁的时候,第三混编军团也加入战争在攻取失去外援的城池,第二混编军团攻克萧县之后兵围彭城,第四混编军团直插沛国首府新沛县,完成了对泗水郡北部各种拦截战的第五骑兵军团已经开始向薛郡方向运动。
  若是张开地图,能够从山川舆图之上看见汉国对齐国开战之初立刻就是开启了两条战线,一条自然是泗水郡北部,另一条是在东海郡全境。随着泗水郡北部的战事达到预期,也就是齐军被分割在几个局部,东海郡也被切割成两端,第五骑兵军团的北上薛郡等于是开启了第三条战线。
  因为有骑兵的存在,汉国对齐国的攻势从一开始就异于任何一场在华夏大地上的战争,战争的模式已经不是那种大军平线推进的状态,更加不是需要攻克一个点向下一个点进攻的常态,而是一种骑兵寻找空隙穿插一开始就大面积的交战。
  齐国显然是极度不适应这种模式的战争,他们一开始是理所当然地觉得战争就该是一个又一个据点或城池的攻防争夺战,认为在某个部分战事吃紧的时候,齐军能够调动进行支援。
  齐国也确确实实是在那么干,所以他们在战争开始之前选择了节点进行固防和屯兵,战争爆发后依照自己的判断进行全面的调动和局部增援,下场便是从各个据点或城池出发的齐军在旷野上遭遇早有准备的汉军骑兵,然后一支支规模不一的齐军消失在建制上面。
  这一场战争从开始就一切都变得不一样了,几乎是能预料得到或预料不到的区域都有汉军骑兵的身影,任何一次齐军的调动都充满了不可预料的风险,军队尚且是无法安全的调动,由民夫组成的辎重部队又该怎么安全地将物资运往交战的城池?
  东海郡最南端的广陵城在被围第三天就宣告城破,随后第三混编军团进行短暂的休整,在后方二线部队接管城防之后,该支军团的主力直插北上,一路上连续拔除据点和攻占城池,仅是在开战后的第二个月就渡过淮水,随后会合先期的偏师聚集于淮阴城下。
  汉国向齐国开战伊始,齐国临淄中枢在一个月内就已经与交战区域失去联系,他们能够得到的情报是来自战区之外的反馈,无外乎就是哪里发现大量汉军此类,除此之外战争进行到哪种程度,哪座城池还在坚持哪座城池已经失陷是完全不得而知。
第0651章
欢迎来到新时代(六)
  战事进行得如何?不知道。
  己方的城池失陷了几座,又有哪些城池还在坚守?不知道。
  布置在该区域的兵力,哪些部队是在交战状态,哪些部队已经被消灭,又有哪些部队是空余,哪里的驻防缺乏兵力需要增援,这些也完全是两眼抓瞎……
  汉军第五骑兵军团向薛郡移动时,齐国临淄中枢前面还能接到来自于薛郡的战报,但是后面上报的军情越来少,直至后面完全中断,那个时候不知道有多少人直接摔了杯子一脚踹向案几。
  什么都要靠猜测,凭空的想象很容易,但是依靠连蒙带猜去指挥一场战争,这他妈纯粹就是开玩笑!
  一个国家是因为诸多的联系和联络才能形成有效统治,一旦某个局部成为失去互通消息的渠道,那么也就等于这个国家对该局部不再处于控制状态。相应的,对于军队来说互相取得联系也是归于控制的一种范围,因为能够发出和收到命令军队才是一个整体,那么也才能够有效地使用出最为有效的力量来应对各种变动。
  对于齐国来说,中枢临淄无法收到并了解来自交战区域的情报回馈,立刻就变成那些区域是在山川舆图上“存在”的版图,他们既然无法收到也必定是难以进行下令,任何的控制与被控制完全就脱轨了。
  信息回馈在人类文明上的价值无法想象,那关乎到一种难以用小篇幅解释清楚的社会效应,在军队上面倒是能用简单的语言来描述了。
  最直接的现象就是齐国各个区域战场的主将在失去所有信息来源之后,他们只能清楚周边所发生的事情,对于外围的情况和控制就完全失去掌握。在被分割的封锁的状态下,来自同一个国家的“集体”在那么一刻成为散落在各处的“个体”,他们不再成为一个组成部分依靠协同和配合来进行一场战争,他们成为一个又一个局部只能专注和维持眼前。
  盱台失陷、广陵失陷、东阳失陷、淮阴被围,东海郡所发生的一切与战区之外的任何齐国行政或是军事单位像是成了两个世界,他们不知道那里发生了什么。
  萧县失陷、留县失陷、亭县失陷、丰邑失陷、博阳失陷、彭城与新沛县被围,泗水郡北部到底是个什么情况与齐国其余部分也完全是消息中断。
  汉军第五骑兵军团突入薛郡的时候,齐国是按照过去的战争常态在进行思考,从齐王儋到任何一个身在中枢的官员,他们脑子一下就炸了,汉军都杀入了薛郡,那么泗水郡的齐军肯定都是完蛋了,不然怎么可能让汉军进入薛郡?
  在汉军第一骑兵军团运动北上之后,兵锋出现在琅邪军时,齐国临淄中枢懵了,开战不过才第三个月,先是一路汉军出现在薛郡,而后又有第二路的汉军出现在琅邪郡,汉军该是多么的凶悍才能在三个月之内吃掉泗水郡北部和整个东海郡多达二十六万的齐军?
  是在齐国有所准备,又是加固城防又是屯守兵力设置据点防线的情况下,汉军用三个月的时间消灭多达二十六万齐军,然后又连续攻下不知凡几的城池,兵锋直指距离汉国本土起码四百里开外的齐国领土啊!
  二十六万齐军还是开战之前的编制,按照过去的规则,面临城池防御战的时候守将还会在城内进行拉丁募兵,那么总兵力肯定是出现变化,至于增加多少那就要看城池之内有多少人口了。
  像是广陵,她在被汉军兵临城下之前拢共是有一万三千守军,但是在广陵守将的操作下仅是一天守城的兵力就暴增到三万,若不是汉军在第三天就成功破城,依照广陵拥有十三万的城池人口,最后拉起七八万人进行抵抗肯定不会是多么出人意料的事情。
  拿一个虚数,齐国在泗水郡和东海郡安排坚守的城池哪怕是有十座就好,每座城池在进行防御的时候临时拉起两万人进入军队,那么就是暴增二十万的武装人员,更虚设一些按照一倍来算,交战区域内的齐国兵力该是要突破五十万参战人员,按照过去的战争态势,除非是太过出人意料,不然一旦参战人数超过五十万,战争就不是三五个月能分出胜负的事情,打个一年半载依然还在僵持才是常态。
  三个月沦陷那么多的疆域,是在有所准备的情况下沦陷,齐国君臣怎么能不脑子发懵难以呼吸?
  齐王儋越来越容易歇斯底里,完全不敢相信齐国军队在面对汉军的时候会那么没用,认为所发生的一切肯定是有什么假象在蒙蔽。他要求自己的臣子尽一切可能探知前方战事,也不断派人赶往正在与秦军进行对峙的田荣兵团那边,一是询问田荣有没有可能在近期之内战胜徐岩所率的秦国中原军团,二是下令若田荣没有把握在汉军兵逼临淄城下时击败秦军就该准备后撤回援。
  田荣在接到来自临淄的指令时也懵了,他当然知道酝酿了将近四年的汉国不开战则已,一旦开战绝对会是狂涛怒浪般的攻势。虽然是早有心理准备,但是事情的发展着实是令人目瞪口呆了一些,他之前还认为哪怕汉军攻势凶猛,齐国做了那么多的准备也总该是能将汉军抵抗在泗水北部的彭城、博阳、新沛县掎角之势一线,另外东海郡那边依靠淮水怎么也该将战线稳定下来。
  临淄中枢怎么说?汉军兵锋直指薛郡,最新的消息是已经有汉军在薛郡首府鲁县活动的迹象,另外一支汉军也杀入了琅邪郡,而泗水郡和东海郡已经是完全断掉联系的状态,岂不是说哪怕泗水郡和东海郡那边还有城池在坚守也是各自为战的状态,且汉国肯定是控制住了战争的节奏,不然不会有汉军突入薛郡和琅邪郡。
  田荣该怎么回答齐王田儋的问话?秦军若是那么好击败,齐、燕、赵三国近百万的联军也不会厮杀了将近两年还是僵持阶段,秦军两次退却都还是因为某些原因进行主动后撤,不是战败了的溃退,联军在与秦军交战中除了吃下秦军后撤让出的土地压根就没有占到什么便宜。
  齐、燕、赵三国联军短期之内在工事完善的三川区域击败徐岩所率的秦国中原军团几乎是没有可能,这里有联军内部意见开始不一有关,也跟秦军抵抗决心和韧性的程度有关系。
  田荣一再推演只得出一个结论,现在的情况是除非匈奴人那边能撕开蒙恬防线,将徐岩所率的秦国中原军团兵力再次分薄,不然也就是一个持续的拉锯消耗战。
  泗水郡和东海郡的战况是不是临淄中枢所猜测的那么不堪暂时不清楚,但是汉军已经开始威胁齐国首都却是明摆着的事实,田荣很清楚必须要进行回援,可该是怎么个回援的方式,秦军会眼睁睁地看着齐国从三川战线抽调兵力而无动于衷吗?
  “消息没有错误的话,汉国目前并没有对秦国宣战,也没有得到任何汉军向秦国疆土进军的情报?”田荣愁得头发都白了,他完全就没有搞懂汉国和秦国到底是个怎么回事。
  臧荼脸色看去也是奇差无比:“没人看懂过汉王吕哲,一直都没有真正看懂过。”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410/71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