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秦之帝国再起(校对)第423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423/716

  始皇帝原计划于一统天下之后前往泰山进行封禅,向上天也是向天下人展现自己的功绩,那该是始皇帝二十八年(公元前二一九年)的一个计划,因此在齐地调动了不少民夫前往泰山,修建上山大道的同时也建造封禅台。
  嬴政只来得及行“统一衡量度、车同轨、文同书”,迁移天下十二万户富户于咸阳,于始皇帝二十七年(公元前二二零年)天下就爆发大乱,原定于始皇帝二十八年的泰山封禅自然是做不成了。
  天下局势早就被改得面目全非,各国的情势自然也不会再与历史同步,吕哲纳闷的是陇西那批老秦人到底是个什么意思?
  在原有的历史上,秦国面临灭亡的时候,似乎也是有那么一批人争先恐后地寻找人投效,一部分是在刘邦进入关中就立刻靠拢过去,等待项羽将刘邦驱逐之后,原本投靠于刘邦的那批人想都没想就转为投靠项羽。
  似乎是谁看到秦人争相投靠灭亡自己的诸侯,发出了“天下再无秦”的感慨。
  没错,秦人似乎是压根不介意谁来统治自己,他们没有进行任何的抵抗,谁来了就卖乖于谁,一点也没有“赳赳老秦,共赴国难”的想法,更加没有曾经“与子同袍”中的情感,他们一点心理障碍也没有就漠视了秦国灭亡的事实。
  吕哲在收到来自赵高的信件,看到陇西十一氏族族长表示愿意归附,他心里很奇怪秦国到底是怎么了。
  “……赢姓亡秦,不是列国亡秦。”张良看后似乎没有太大的意外:“赵氏赢姓掌国八百年,他们从秦孝公时代开始就忘记了国家的根本,从秦昭襄王嬴稷之后更是埋下了今天的祸根。”
  什么意思?吕哲纳闷地看着侃侃而谈的张良。
  张良在述说秦国的历史,按照他的看法,秦一直在弱化自己,先是弱化了原有的老姓氏贵族,然后连宗室也自行弱化,从列国前往秦国发展的氏族虽然让秦国变得强大,但是那是建立在有隐患的强大。
  所谓的隐患,按照民族的概念来说,那就是“国族”被不断地折腾,折腾到一国的根基虚弱不堪,外来者前去发展不过是为了能够爬上高位。这些外来者对国家不会有“国族”那种深刻的感情,在国家遭遇颠覆的时候会做出什么来很难说。
  “商君变法损害了老秦人的利益,老秦人又在连续几代中遭遇秦王室的打压,他们早早就彻底绝望,最后一次反扑是在成蛟之乱,那一次也遭受前所未有的清洗。”张良是这么说的。
  吕哲奇怪的是,成蛟叛乱在历史中不是记载是楚系的阴谋吗?遭受清洗最严重的也是那批楚系,一直到华阳太后逝世之后,秦朝堂的熊氏一帮楚系也被秦王政驱除朝堂,后面波及面变广甚至还引发了“逐客书”事件。
  “大王的说法……”张良表情很奇怪,他不知道吕哲是从哪里听来这个版本,很明显是被误导了。
  按照很多历史记载的不靠谱,吕哲见到张良奇怪的表情也就了然了,他没有再进行这个话题,问起了韩王成在行军路上的情况。
  韩王成与魏王咎在吕哲亲征的时候都被一同带上,比较诡异的是相对于吕哲的简谱,那两个君王不但带上了宽大舒适的八马大车,光是斥候的侍从侍女也都各自带了近千人。
  说吕哲简谱是绝对有理由的,他虽然也按照君王的待遇带上了八匹马拉动的王车,但是除了睡觉和哄孩子压根就没有长待过,随行的侍从和侍女为数也不过是二十人,十个照顾吕启十个照顾吕议,他自己则完全是按照军中的做派。
  说白了吧,“曾经作为现代人”的吕哲,哪怕是现代最普通的人享受也要远超于这个时候(除了女人和饮食上面),现代优异生活品质之下,哪怕是身为一名君王说实话也不觉得那些享受比现代好多少,自然就不是那么在意。
  可能比较相反,对于吕哲来说,进行军中做派对他来说反而才是一种享受……
  关于魏韩的处置已经有定议,韩成选择的是当汉国一个国公,魏咎则是选择了在吕哲许可的时候带一批人前去开扩。
  只要时刻一到,吕哲点头之后,魏韩作为在“中土”就不再会存在,对于他们两个的决定在目前也不是什么秘密了,该知道的反正都已经知道。
  其实那么顺利也不是没有理由的,在华夏很显然已经没有谁能与吕哲抗衡,被渗透到底的魏韩更是一点反抗的能力都没有,他们不接受命运又能怎么样?难道傻乎乎地吼几嗓子,然后引颈就死么!
  识时务对于想要发迹的人很重要,对于君王来说也是一件必修课,他们仅希望的是作为一名强国的君王,吕哲到时候能说到做到。
  “你的那个武士……”吕哲说的是原本在历史上会在拨浪莎发出光芒的那个刺客:“叫祛病?”
  张良似乎呆了一下,然后点头:“大王说得不错。”
  祛病很魁梧,身高足有二米二,一手铁锥也玩得相当纯熟。吕哲听说这个家伙还力可举鼎,而现在的鼎最轻也是近一千二百斤,可以想象力气该有多大,也难怪张良带祛病去行刺的时候,能远远地来一个“误中副车”事件。
  “孤最近没有看到他。”吕哲说话的时候眼睛一直盯着张良。
  “小臣将祛病留在新阳,这次他并没有随行。”张良如此说。
  吕哲“哦”了一声也就不谈,他会谈起那个话题是有理由的。
  张良算得上是一名忠贞和反叛并存的人物,一切的前提都是为了能光大韩国,现在韩国已经确定会短暂的消失,还需要等待韩公主有一名男孩,在该名男孩行冠礼之后才会有一个叫韩的封国重新出现,天晓得张良在这期间会做什么。
  吕哲就是觉得张良对自己表现得太过服从了,完全就不像历史上所记载的那样,这令他心里有些发毛,怀疑张良在这个历史版本没干的刺杀事件会不会在自己身上上演。
  其实还是吕哲想太多了,人因为有不同的人生就会有不一样的经历和想法,所以如果有重来的话,不同的环境和不同的经历之下人生的轨迹也就不可能相同。
  韩国会以另一种方式得到延续,汉国的强大已经难以被逆转,吕哲在治国方面也没有出现什么错误,张良并不是一个不知好歹的人,事实上他是一个很知道进退的人,不然在原本历史上也不会激流勇退,因此那群跟随刘邦的人只剩下他有一个好下场。
  张良显然是能看出汉王哲的心思,对此他只能当作视而不见,为他好,也为很多事情,明明发现却也不能有任何表示,特别是在最近的局势对汉国这边越加有利的前提下。
  汉军第二、三混编军团牢牢地将近三十万敌军挡在济水北线,韩广率军破坏汉军切断临淄与北境的联系显然是没有成功。
  在中原西南部,田荣兵团试图北上增援的意图也被汉军第四、六混编军团拦住,张良得知最新的信息是季布已经联合秦、魏、韩部队歼灭了燕军,同时齐军本部剩余的二十余万也被围困起来。
  田荣本部面临即将断粮的窘境,留给田荣的时间已经不多,季布已经代表汉王哲向田荣招降,根据最近传来的情报,田荣的态度越来越松动了,该是在近期就会有个结果。
  张良能发现汉王哲正在有意识地减少杀戮,这从用心理战整垮七万燕军接受其中的五万余燕卒投降,几次在局部歼灭战中也将齐军围起来逼迫投降,等等的几件事情上就能清晰地察觉出来。
  世界很大,那是汉王哲亲口告诉张良的事情,汉国在对外进行探索的时候,回转的人带回的信息也不断在证实汉王哲所言非虚。
  想要开扩世界需要足够多的人口,他们现在在进行的战争说到底就是一场“内战”,拥有绝对优势和胜势的前提下,吕哲着实是没必要对于同一个族群杀个血流成河什么的,他在崛起的过程中该举起的屠刀已经举起很多次,像是百越除了向更西南位置逃亡的那批,留在汉境的百越不是被屠光就是被抓去成为奴隶,现在屠刀不也是对准了瓯雒国那些人在挥动吗?
  “……齐王儋不妥协,那孤就用铁与火告诉他拒绝的下场!”
  张良将思绪收起来,举目看去,与汉王哲说话的人似乎是齐国的国相田都?
第0674章
最后的机会(五)
  “狡诈和可笑?”陈平一脸愕然。
  现在的局面是汉军已经切断了田荣兵团北上东向回援的退路,临淄与北边燕国的陆上交通也被拦截。眼见田荣兵团是不是能逃得回来还是两说,韩广统带的三十万联军也迟迟不能突破汉军的防线,陈平带来了让齐国延续宗庙香火的条件,然后被困在临淄城内的一众齐国君臣竟是觉得他带来的条件很狡诈和可笑?
  很明摆的事情,被困在临淄的齐国君臣,他们根本没有意识到局势已经变了,不说齐国南边各郡沦陷,胶东郡也有一支汉军骑兵在不断地袭扰,齐国的土地上也仅是剩下临淄周边能相对安全一些。而临淄还能平静多久?
  汉军还没有兵逼临淄城下,但是已经在外围形成了一种很明确的分割,一旦各个方向的驰援临淄的联军兵败,临淄成为一座孤城绝对会成为一件事实,这样的事情也离得不是太远了。
  “燕军被我军全歼,田荣将军被围粮秣快要告馨……”陈平用着无法理解的表情看着田横:“北边的韩广等驰援临淄的援军也被第二、三混编军团挡在济水北线……”
  “他们会来的,哪怕不来,依靠五十万勇士也能守住临淄。”田横说着连他都不是那么相信的话。
  “我王已经亲征北上,六十万大军已经抵达薛郡博阳。”陈平看一眼很明显不想听的田横:“贵国连年作战,盟友的物资也要贵国来出,几年的消耗恐怕已经让贵国的府库见底了。真的有能力继续打下去吗?”
  “我们已经投降一次了,不会再次不战而降,且匈奴那边很快就要突破蒙恬的防线兵逼咸阳……”田横也在看着陈平:“你们不会懂的。”
  错了,陈平开始有些懂了。从他能够进入临淄并见到齐国的一些大臣起,齐国君王的矛盾心态已经展现出来。
  若真的是死硬的话,陈品根本无法进入临淄,或者在进入临淄后就该立即被捉起来砍掉脑袋,但是这些没有发生。
  自汉军北上轻易地将兵锋推进过汶水一线,天下局势已经再明朗无比,也正式这样陈平才能一再轻易地说服齐国这边的文官武将投降。齐国的君臣很清楚列国筋疲力尽之下汉国参战会是一副什么样的场面,可是他们一直在做某种坚持,明知道结果还咬牙的坚持。
  如果没有与田横进行交流,陈平可能还不是那么清晰的窥探到齐国高层的执念,一阵长谈下来他很清楚齐国的高层对于国祚能否继续延续已经不带任何信心,想着的就是要先看到秦国的灭亡。
  这是一种病态的心理了,知道结果已经难以改变之后,怎么样都要硬撑着要先看到死敌倒下,期间也用尽任何手段,包括武装异族试图做有可能的反扑。
  “有什么话需要平转告我王吗?”陈平缓缓地站起来。
  田横举杯,嘴角勾了一下算是在笑。
  “那么……平告辞了。”陈平迈步而走。
  田横曲膝跪坐着看着陈平远去的背影,眼神里满满都是思索。
  各国让汉国坐视了四年,这四年之间他们拼死力战,确实是已经打到筋疲力尽。在这一种前提之下,休养生息也养精蓄锐了四年的汉国,只要有足够的坚定,一步一步推进灭掉各国或许过程中会经受一些挫折,但是以汉国的国力和人力而言,再次一统天下真的不是太难,有疑问的也仅是会用多少时间。
  秦国自作自受将自己弄的虚弱,列国复立不久也难以累积起太强的实力,他们在一种几百年来仇恨的延续下,知道很不妥却是没得选择,义无反顾地向毁灭踏步前进。
  人生的轨迹是一旦种下了什么因就会得到什么果,他们从一开始就不觉得短暂的几年吕哲会发展到这样的地步,现在成了这般的态势,还有什么好说的?
  已经没有什么好说的了,但是汉王哲却是做出了让人意料不到的行为,那是一种以现在的人无论怎么想都琢磨不透的宽容。
  世界真的很大吗?吕哲也无意于对任何一个国家赶尽杀绝,给予包括齐国在内的列国两个选择。
  说实话,普一听到那样的事情怎么看都像是一件诱骗人投降的阴谋,但是随着局势的情报不断回馈,没有多大的理由在显示一项注重信誉的汉王哲需要拿这么一件事情来开玩笑。
  “确实显得不可思议啊……”陈平在边走边低声呢喃,他也不太懂自己效忠的对象到底是什么个想法。
  孤身步行在临淄街头,陈平看不太这座城市曾经的繁荣,原本兴盛的商业似乎在这个城市已经绝迹,有的只是无尽的萧条。
  陈平在南陵待的时间不超过二年,南陵是一座正在建设中的城市,虽然全貌还没有完全地呈现出来,但是宽大笔直的大道和规划严格的建筑区域使得南陵一看就区别于现有的其它城市。
  “国都的水泥路这里没有,那种令人休闲娱乐的公园也是举世独一份。”陈平眼睛看着街道上紧闭的商铺摇了摇头:“拿欣欣向上的国都来和临淄比,有些不恰当。”
  应该说是十足的不恰当,南陵出自吕哲的手笔,有着太多太多的现代元素,像是水泥路就不可能出现在汉国之外的任何一国,且对于城市基础设施的重视列国在目前为止也没有意识到。
  南陵的街道宽大笔直,排水系统和水利系统十分被重视,该是什么区域也就是什么区域,一些都是有严格的部署,对于卫生的要求更是变态,一段距离就必然会有的垃圾桶不说,每个区域的公共厕所也便利于人群。
  走了一段路的陈平遇上的人并不少,不过其中最多的是士兵。
  临淄城现在已经成为一座大兵营,大战临近的气氛让每个黔首心上都会带有一种惊慌的心态,以至于陈平看见的都是一张张绷紧的脸庞。
  身穿白色战袍的齐卒巡逻很频繁,已经来到临淄七天的陈平知道那是为什么,临淄外围已经被汉军进行切割和封锁,各地的物资压根就无法运来临淄,人口的激增让这座城市的消耗加剧,水源上面更是形成一种不足的趋势,因为抢粮和抢水源的事情时有发生,一些镇压也伴随而来。
  行走在路上的陈平看得最多的就是面有菜色的临淄市民,要是在街道上看见倒毙的尸体也不是什么奇怪事。
  在这么个年代,除了南陵之外的所有城市,它们不会有太过发达的排水系统,以至于是污水沟到处都有,现在这些水沟里时常能看见各种尸体,天气一热就会发出惊人的恶臭。
  一幕末世景象?虽然没有那么夸张,但是乱象的显现却是只要有眼睛就能看得出来,特别是在发生点什么事情的时候。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423/71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