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秦之帝国再起(校对)第426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426/716

  “王上,秦地那边……恐怕会有点问题。”汉军的强势让蒯通很不像军师,更像是一个情报分析师,他最近干得最多的就是在为吕哲整理情报:“秦国内部派系的矛盾越来越严重,扶苏无力进行调解。续王贲进行实际的独立之后,徐岩的中原军团也对咸阳的指令持抗拒态度。”
  吕哲当然知道这些情报,他一直以来都没有针对秦国进行过什么阴谋,可是很多事情是不主动也会被动的发生,例如先是有大量秦国的氏族子弟过来汉国发展,在始皇帝驾崩的消息被掩盖不住后又有老秦人一系表示要归附,后面连带在雁门的王贲也展现出相似的态度,他们都在等待吕哲的回复。
  徐岩的改变是因为田荣兵团对汉国的投降,显然也是觉得天下局势到了这个地步已经无比明朗,因此在与吕哲接触的同时也对咸阳越来越没有尊重。
  人心啊……总是会随着局势的发展在变动,很多莫名其妙的事情变成了理所当然,吕哲最近听得最多的就是关于天命的说法,他对这一说法其实也有点相信,毕竟连穿越这么离谱的事情都能发生,谁说没有一种冥冥中的天意?
  相信“天意”之下的吕哲对于不把眼光放在华夏成为皇帝就算完事越加坚定,他都已经在做华夏大地战事结束之后全面恢复民生的预案,关于派出探索队探索海洋和西域那边的事情也在筹划之中。
  当然,吕哲没有忘记北边草原上那些必须解决的异族,因此关于接纳陇西的老秦人已经表达出明确态度,那批老秦人可都是非常优秀的牧人,对于汉国以后培育战马能起到相当大的作用。
  同时,吕哲在派出陈平出使临淄后,对于共尉也发出了新的指令。
  共尉会在恰当的时机与扶苏再次接触,会谈点什么也是要看情势的实际发展情况,王贲脱离秦国,徐岩与吕哲谈妥之后也会进行脱离,到时候秦国就只剩下蒙恬手里的那支武力,相信扶苏会做出正确的选择。
  秦国麻烦很大,也非常的复杂,人心思变的秦国处境不止是有外敌逼近咸阳,还有关于国家要自行瓦解分裂的趋势。
  “能不能撑到我们解决完齐国,然后率军切断匈奴等胡人的归路,实在是一个未知数。”蒯通是那么说的。
  “唔……”吕哲看上去有些心不在焉,随口回应道:“陈平禀告,他在临淄布置,很有可能会让田氏自相残杀。”
  蒯通点了一下头,他有资格知道那些事情,那是趋于田氏宗室内部的复杂关系,在齐国强盛的时候一切都被掩盖,但是在齐国显然要撑不住的时刻,复杂关系就会演变成矛盾,陈平再根据实际情况诱骗一下,齐国宗室是真的有相当大的可能性爆发内战。
第0678章
因与果(上)
  只要是一个集体又怎么可能不存在矛盾,只是有些集体在某些时候矛盾并不是那么尖锐,或是该集体的领导者有那个能力压下罢了。
  越是环境艰难,一个集体的矛盾越是容易爆发,那时候就该是一副群魔乱舞的模样,齐国宗室本身就不是那么和谐,田儋、田假、田安都有足够的资格成为齐王,在复国之后关于该由谁成为大王就存在争议。
  田儋会成为齐王那是因为得到田荣和田横两个同胞兄弟的鼎力支持,恰恰田荣和田横在复国时也是实力最强的宗室,不然齐王会是谁可还说不一定。
  本来就因为谁成为大王心有芥蒂,在齐国复国之后最强盛的时候田氏宗室内部就不是多么和谐,现在情势变得那么糟糕,可想而知关于不应该立田儋的言论肯定是变得非常有市场。
  汉国北上之后不是平推攻势,是一种点线突破四处开花的战争模式,齐国各个郡县相续沦陷其实从某些程度上帮了齐王田儋一点小忙。
  为什么?很简单的道理咯,若是汉军推进缓慢又不是四处开花,临淄城内绝对不会有那么多的宗室成员,这些宗室早该跑到地方搅东搅西,原本的历史上不正是这般模样吗?
  秦国发生那样的事情也不是怎么出乎意外,这个帝国曾经一度站在了最高的角度,可是内部的问题也因为自己“玩脱了”被无限放大。
  原本历史上的秦国外部环境可要比现在好上至少二十倍,可是仅是因为有一个赵高在兴风作浪,各郡县许多是连抵抗都没有直接沦陷,更多干脆就是加入到造反的行列。另外,南下远征的数十万南疆军团在国家有难的时候自己摧毁道路选择冷眼旁观,另一支主力长城军团也是与中枢谈妥了条件才姗姗来迟地南下救场,秦地秦人漠视国家灭亡更是充满了离奇。
  很多事情真的不是用常理就能说得清楚,通古斯野猪皮以数十万人入主并统治足有两亿人口的华夏就属于这么回事,对比起来秦末所发生的那么多事情还算是在“常理”之内。
  秦国的崩溃瓦解有理可循,扶苏很清楚是因为什么,里面的有太多的原因,只是突然间就那么爆发出来罢了。
  “共将军有什么话,现在可以说了。”扶苏对面曲膝跪坐的是共尉,他们俩已经谈了有一会,刚才蒙毅还在,蒙毅离开之后扶苏才开口问。
  本来秦国还能有所作为,那当然是建立在扶苏能说服各系既得利益者将利益重新分配的前提之下,用利益重新分配来团结起秦国所有能动用的力量,可是他不但在众臣之间四处碰壁,连带宗室内部都难以形成足够的威望,利益重新分配自然就是没戏了。
  扶苏没有足够的威望是始皇帝酿下的苦果,事实上因为始皇帝对宗室的压制,也一直长久没有册立太子,众公子之中真的难以有谁能够累积起威望来。
  始皇帝为什么会这么干?那自然是有他的原因,这种做法也不是从嬴政这一代才开始。
  若是了解秦国历史不难发现自秦孝公赢渠梁开始秦国宗室就开始走向弱化趋势,然后到了秦昭襄王嬴稷时代之后,秦国的宗室就充斥满了楚系的人,秦孝文王嬴柱接位之后秦国走了一段时间的下坡路,那都是因为芈氏(魏姓)、熊氏这些人牵扯了太多秦国的精力,一直到秦庄襄王嬴楚时期秦国的朝堂要职都是掌握在楚系的手中,到了嬴政登基之后都依然是这种状况。
  秦孝文王嬴柱是一直有意地在让出王室的利益培养从山东来的山东系,那是为了扭转秦国朝堂被楚系霸占的现状,可是耐不住王后就是芈氏(既是华阳),因此在秦孝文王嬴柱这一代秦国也“玩脱了”,王室赢姓让出利益是培养了一些山东系的臣子,但是在楚系的压制下山东系根本成不了什么气候。
  嬴政成为秦王的前几年没什么存在感,那是吕不韦的时代,吕不韦在秦庄襄王嬴楚依靠灵活的政治手腕总算是削弱了一些楚系的势力,但是从根本上也依旧改变不大,毕竟楚系有当时的华阳太后这尊大神压阵。
  真正改变秦国朝堂格局的是在秦王政八年(公元前二三九年)的成蛟叛乱,这一场叛乱恩怨纠葛非常多,关于成蛟窥视王位所以才发动叛乱这一说法很难站得住脚,有因可循的更多是楚系面对老秦人一系在寻求权力的时候做出的反扑。
  就是在成蛟叛乱这一事件中,老秦人一系展开了自商鞅变法之后最凶猛的反扑,当时的利益既得者楚系怎么能容老秦人一系反扑成功,所有的纠葛也就引发了成蛟的叛乱事件,牵扯进去的却是王室、楚系、老秦人一系、山东一系,几方以成蛟叛乱作为舞台在政治上进行博弈、在战场上进行厮杀。
  老秦人一系的反扑给予了楚系一些重创,但是捡便宜的却是一直到看清楚局势后才加入角逐的山东一系,其中就是以吕不韦这一系得利最大,后面也才有在楚系虚弱之后的吕不韦权倾朝野,可是吕不韦所谓的权倾朝野却是极为不稳,在往后的日子里吕不韦也才被逼辞官,然后又在返乡的路上被一杯毒酒赐死。
  关于赐予吕不韦毒酒的是谁历史记载是嬴政,可是当时真正掌控秦国权力的是华阳太后,嬴政手里能用的棋子也不过是有限的几个,其中长信侯嫪毐还是因为嬴政母亲的恳求才给予支持。另外有一说法是长信侯嫪毐是华阳太后一方的人,被扶持起来不过是为了恶心嬴政。所以嘛……
  嬴政真正掌权是在华阳太后逝世之后,掌权的秦王政面临的是体系庞大的楚系,而这个时候老秦人一系除了王氏这一脉之外几乎没有能拿得出手的人物,倒是山东一系经过差不多一百五十年的发展成了气候。
  楚系掌权屡次出卖秦国利益,秦王政亲身的经历更是注定一旦掌权必然会进行清洗,那么培养山东一系继续压制楚系就成了身为君王的嬴政会去做的事情,秦国的政治格局也就演变成楚系退出秦国朝堂,山东一系成了朝堂之上最大的利益群体,老秦人一系不过只有王氏占据了相当小的一块“阵地”。
  在始皇帝嬴政当政的时候,除了攻灭六国一统天下,他需要做的事情就是维持朝堂上的平稳,派系之间太多的纠葛和争斗也形成数十年没有册立太子的原因。
  什么恩怨纠葛?还不是因为利益的争夺,那些争夺者的争斗方式从朝堂已经转移到关于未来继承人上面,都想着始皇帝可以选择代表某一系利益妃子所生的公子成为接班人,这就是为什么始皇帝长久不册立太子的直接原因。
  扶苏的母亲是楚人,他的母亲嫁给始皇帝当然也是因为长久以来形成的一种政治联姻,主导这件事情的人正是华阳太后。
  其他如赵、魏、韩、齐也都有王室女以及老秦人的女子都位于始皇帝后宫,有所出者亦有不少,但是在秦国的政治气氛中注定难以能一展身手,概因这位公子任职了什么,剩下的那些公子也必然要有相应的任职。
  始皇帝的众多公子中谁也没有出任过什么职位,哪怕是扶苏也是如此,他还是在始皇帝察觉自己身体不对劲的时候才仓促地被送往北疆出任监军,而北疆是蒙氏那一系所掌握,他与蒙氏兄弟自小一块长大。
  始皇帝安排扶苏去北疆担任监军在众多公子中是独一份,始皇帝做这样的安排其实是一个过度,通俗点就是让扶苏去支持自己的派系中镀个金熟悉一下军务,也在未来的对草原胡人作战中培养出威望,然后在适当的时机接回咸阳。
  不得不说,始皇帝的安排实在是太迟了一些,另外扶苏正因为是前去支持自己的派系中担任要职,有威望也不过是原有的支持度上增加一些威信,除了蒙氏这一系之外根本就没有产生其它的影响力。
  政治的复杂程度注定了一套计划在中途被腰斩就是满盘皆输的局面,没有太多的时间来给始皇帝针对扶苏进行另外的扶持,其结果也显现了出来,扶苏没有足够的威望来控制朝堂,在秦国面临窘境时,一些人有了额外的选择压根就没有什么负担。
  第一个抗命不尊的王贲出现,随后老秦人一系也根本不隐瞒自己的意图直接反水,轮到徐氏那一系根据对自己有利的情势做出选择时,外有重兵压境之下,蒙氏的武力抽不开身,扶苏一点反制措施都做不到。
  在面对这样的局面下,扶苏有心却难以回天,他现在最想知道的是汉王哲对秦国是什么个看法,特别是在新一批五万武装齐备的汉军已经驻扎在咸阳东面时,共尉会说出一些什么话。
  王氏抗命,老秦人反水,徐氏有“独走”趋势,秦国都是这般模样了,共尉当然是认为时机到了,有些话也是时候进行转达……
第0679章
因与果(下)
  “殿下。”共尉先是一礼,随后说:“想必殿下已经知道齐燕联军已经在砀郡一线被我军覆灭?”
  扶苏颔首,他当然知道这一件事情,在攻灭臧荼所率燕军的时候,秦军还出兵七万一共作战。
  就是在那一次,出战的七万秦军在对燕军作战结束后再也没有回归三川军营,他们也不知道是出自谁的授意是移军前往东郡的定陶。
  得知出战的七万秦军没有转回三川郡营盘,是踏上了前往东郡定陶的道路时,扶苏还派人前去三川郡询问徐岩,徐岩给予的回复是根据情势的需要。
  什么需要?徐岩没有说是什么需要,但是后面扶苏却是探知那七万秦军到达定陶之后接受了汉国的补给,随后徐岩族侄徐阳成了该支秦军的指挥官。该支军队除了没有改换旗帜更换战袍,俨然就成了一支汉国编外军,在徐阳的率领之下又取道北上,扶苏最后得到的情报是要前往上党一线,至于是干什么就不清楚了。
  好好的七万秦军变成了汉国武将麾下的军队,这是什么情况?扶苏也就是从那一次才意识到徐岩已经另有打算,后续扶苏再给中原军团发布任何指令的时候再也没有得到回应。
  国家体系在崩溃,先有王贲抗命不尊,再有徐岩“独走”,扶苏说不气愤那绝对是假的,但是他因为手中没有足够的实力还不能发作。他所不清楚的是,秦国国家体系的崩溃是自行瓦解,还是出自汉国那边的操作。
  共尉见扶苏只是颔首不愿意说话也不介意,径直继续说:“我国的国防军序列中的第一骑兵军团、第四混编军团、第六混编军团兵力得到解放,我王的意思是第一骑兵军团和第六混编军团进入秦地助战,不知道殿下?”
  在秦地的汉军数量已经有八万,第一支最先进入的三万汉军是在蒙恬构建的防线之上,这三万汉军已经不止一次参与到对匈奴、齐、燕三方联军的交战中,根据蒙恬的信息回馈,参战的汉军训练有素,且求战意识也相当强烈。
  扶苏曾经问过共尉,那已经参战的三万汉军是不是汉国的精锐,得到的回复是参战的三万汉军属于汉国常备军的一种,而汉国的常备军有将近四十万。
  常备军?按照扶苏的理解,那就是汉军国防军几个军团性质的部队。他所知中,汉王哲麾下的军队一直经常改编,如今的国防军、北境戍卫军、南征军、禁军是在最后一次才都确定下来的番号,除此之外就是一批没有正式给予番号的部队,像是进入秦地的三万汉军就属于没有番号的那一类。
  “先期进入秦地的三万和后续的五万,该是汉王的国防第七混编军团,军团长便是共将军吧?”扶苏脸上带笑,眼眸却是有些纠结。
  共尉听得一愣,答道:“殿下的消息真的及时。”
  对于进入秦地的汉军就地编制为国防军第七混编军团也是共尉在最近才从任命中得知的消息,他接到的命令是率领第七混编军团协助秦军抵御入侵的匈奴军队。
  “只是匈奴的军队吗?”扶苏“呵呵”笑了几声:“那就是说,汉王很快就要灭亡齐国,燕国也将要不复存在?”
  共尉点头称“是”,想了想觉得有必要给扶苏介绍一下近期的汉军中原攻略,也好为即将要说的那些话题做一个铺垫。
  韩广兵团在臧荼前去之后进行了五十里的后撤,汉军第二、三混编军团向前压迫了二十里,双方相距三十里的距离开始了对持阶段。
  “韩广撤兵?”扶苏似乎一点意外都没有,只是用着感慨的语气说了一句就继续默默静听。
  汉军从胶东湾登陆的军队,他们在巩固好滩头并修建好足够的港口之余,总数三万步军被临时编制进第五骑兵军团序列,步骑协同之下,依靠先期第五骑兵军团的骑兵打出的分割和封锁优势,他们很快就占领了即墨,在后续的一个月内又连续清除了几个县的齐军,将战线推进到滩水一线后才停止下来。
  胶东郡的兵锋停歇理由比较简单,随着占领的城池增加,三万步卒很大一部分是被牵扯住,他们已经没有足够的兵力来继续扩大战果。想要再有近一步的行动的前提是第四混编军团经过海运抵达,不过等待第四混编军团到来就该是直接开向临淄,准备攻打这座齐国的国都了。
  对于这点扶苏也没有什么额外看法,汉军因为大规模运用骑兵,在战略战术上的军事行动与之各国的区别都有些大,秦军曾经也运用过类似的战法,可是在规模上和范围上无法与汉军出兵北上之后相比。
  “想要大规模地穿插作战,十分依赖于中低层有足够多优秀的军官。”扶苏赞道:“汉王哲是一个睿智的人,早在五年前便设立军事学院,时常亲自进行教导,想必是早就计划北上之战。”
  扶苏没有说的还有许多,其中就是吕哲很能伪装,五年前的吕哲所表现除了的姿态十分低调,哪怕是在占领三郡之地后也没有得意忘形,最后还是在始皇帝的册封下才成为诸侯。
  成为诸侯的吕哲更加低调,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也就是盯着百越在猛揍,除此之外压根没有表现出任何对北上有意图的作为。
  在其后,楚国向庐江郡的桓楚动手,吕哲也是被动地进行助战,不声不响地吞并了桓楚势力,后面又冒险从长江水运闪击会章郡,在那一战之后楚国变得虚弱不堪,吕哲所拥有的郡也才增加了九江郡和庐江郡,成为手握五个郡的诸侯。
  在所有人以为吕哲坐拥五郡又与楚国进入交战状态,该是会全力进攻楚国时,吕哲偏偏又是调头对着百越继续一阵按在地上的痛殴,期间还拿下了百越从地方势力吴芮那边抢夺的长沙郡,并且再次不吭不响地吞掉了吴芮这支势力,然后成为一个拥有六个郡的诸侯。
  随后的一年时间倒是平稳了一些,当时的吕哲又干出了一件谁都没太明白的事情,那就是庇护被秦军从中原赶出来的魏国和韩国。
  说实话,拥有六个郡作为领地的吕哲仅是甘心成为一名诸侯没有自立为王已经足够令人惊讶了,包括秦国在内的列国得出的判断是吕哲并无太大野心,吕哲庇护弱小不堪的魏国和韩国更是证明了这点。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426/71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