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秦之帝国再起(校对)第440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440/716

  “叔父……”田广一方面是不希望田假找死,毕竟双方是亲戚,在日后怎么也能互相照顾,另一方面则是很想拿下劝服田假的功劳:“已经有十来万骑兵向阴山以南席卷而去,首批接近十七万的汉军也将在几日后抵达这里,叔父认为会发生什么事情?”
  田假当然知道啊,所以他才会同意归附汉国嘛。但是呢,他坚持认为有自己作为内应汉王哲能十分轻松解决那些胡人,减少那些胡人利用有战马代步突围的风险,那么他就应该获得高一些的地位,而不是成为一个什么五等男爵,然后还要进入帝国军事学院或是太学才能继续当官。
第0703章
战匈奴(七)
  卫满是谁?他本是卫氏朝鲜的诸侯(最高领袖),于几年前燕军入侵半岛时投降,后面就成了燕国的左将军。
  华夏体系的国家中,现在正式的将军只有东、南、西、北四个,其余不管是什么名号的将军都是一些杂号将军,就像以后会出现的什么奋威将军啦、什么勇威将军啦,之类那种没有实际兵权只有一个好听一些的将军称号,所以卫满的左将军压根就是燕国设立出来安慰人的。
  前将军、后将军、左将军、右将军这些正式的武将官职还要到三国时期才会出现,也才会有真正直属于这些将军的部队,那么可以想象燕国给予卫满的左将军是个什么样货色。
  卫满的国家被燕国灭掉,失去疆土失去领民,归降于燕国之后一直是受监视的状态。后面,匈奴等胡人南下了,这些胡人面对蒙恬的武城防御链没有办法,挛鞮头曼要求齐燕派来步军协同作战。留在燕地的韩广一琢磨也就想到了卫满,征召起五万人就让卫满随同田假所率的十万齐军前去与匈奴等胡人会合。
  十五万齐燕军队与二十多万胡人在雁门之外会合后,合军接近四十万走太原郡一线入侵秦地,这个时候蒙恬可没有另外一个三年的时间来布置一条用武城组成的新防线,秦军只能是选择县城来进行防御。
  始皇帝一统天下之后,下达了一个让全国拆除城墙的命令,秦地是最先接到拆除城墙命令的区域,没人敢于违抗来自始皇帝的命令,那么当然是各座原本有城墙作为防御工事的城池将城墙拆了个干净,倒是离咸阳越远的地方接受拆除城墙的命令晚,一直到各国复立的时候秦地之外的大多地区还保留城池的城墙。
  有一点必须说的是,曾经不止一次抵抗住列国联军进入秦地的函谷关,这一座雄城要塞也在始皇帝的命令下被拆掉了,这就是为什么在天下大乱之后秦国会选择在三川郡这个地方屯下重兵的原因。正是没有了函谷关的诸多防御工事,那么秦军为了不让敌国的军队从最好走的三川郡一线杀入秦地,就只能布属重兵了嘛。
  前来寻找卫满的人是李良,不是臧荼派来的任何一个人。
  李良带着四样东西前来,一个是燕国军队的通行令牌,另一个是已经全面归降汉国的消息,其中一个盖上燕国上将军印的军令,最后那样东西却是有点复杂了。
  卫满对燕国会有什么感情吗?(卫氏)朝鲜被燕国所灭,若说他对燕国有感情估计也是恨意多一些,所以在李良说出燕国全面归降汉国之后,没等李良拿出臧荼写下的军令,他只是确定一下燕国是不是被汉国所灭。
  李良想要证明燕国全面归降汉国并不困难,他有携带盖有燕国国相印和上将军印的白绢,这两个大印是归于臧荼和韩广所有,除非是印信落在汉军手里,不然绝无可能让汉国那边扩印印章出来。
  燕国的实际掌控者是臧荼和韩广,如果国相印和上将军印都在汉国手里,哪怕燕国没有真的灭亡了,那处境也绝对好不到哪去,因此卫满虽然怀疑燕国有没有全面投降汉国,但也知道那是迟早的事情。
  “汉王需要我做什么,又能给予我什么。”卫满是这么问李良的。
  李良笑着反问:“你想得到什么,又能给予我王做什么。”
  卫满没有马上说话,他得寻思一下什么是自己能得到的,自己又能协助李良到哪一步。其实卫满最想的是恢复卫氏朝鲜的半岛统治,不过他很清楚这个非常困难。
  李良却是从卫满的表现知道一件事情,那就是秦地内的四万燕军估计都在卫满的掌握之中,不然卫满绝对不会是这样。
  “听闻汉王宽厚,部下最高可获王爵?”卫满得到李良的点头,问:“敢问这位将军……”,李良提醒他只是一个偏将,当不得将军的称呼,然后卫满点了点头继续说:“李偏将在汉国是什么爵位?”
  爵位?哪怕是加上后面的臧荼和陈胜,汉国包含勋爵以上的贵族也才三十二人,汉国的贵族可不是大白菜,李良立功是不少,但是并没有到可以成为贵族的那个份上。
  “哦?那么大一片疆土,治下黔首将近两千万,汉国的贵族才三十二人?”卫满一脸的不可思议。
  卫满所说的二千万人口是一个不靠谱的数字,齐国和燕国的土地归汉国所有才多久,以现在什么都要靠两条腿跑的年代,战乱也一直在持续,想要做人口普查压根就是困难到没边的事情,所以在吞并齐国和燕国之后,汉国膨胀到多少人口谁也不清楚。
  李良有必要替卫满解释一下汉国的贵族是个什么情况,那是一种改良式的分封制,许多的权利遭受限制的同时,在某些方面又比原本的分封制自主权要高。另外,目前的分封制也并不是最终版本,不过裂土立国却是已经确定的事情。
  “也就是说,分封为两个部分,为本土封地和非本土自治领。那么什么是本土,什么又是非本土?”卫满真的是没有听明白。
  李良一时间有些犯愁了,他又没有携带地图过来,怎么去解释?另外哪些是本土,哪些又是非本土,估计连身为汉王的吕哲自己都还懵着呢。
  吕哲确确实实是还没有划定哪些属于本土,不过可以确认是中原、秦地、燕地、南方的岭南以西都会是属于本土,其余如高原、阴山以北、漠南、漠北、辽东以北,这些华夏族群没有踏及的区域也在考虑要不要划为本土。
  总得来说,吕哲划定为本土的区域有些还没有到手,但是按照他从现代就保留的思想,现代中国的土地肯定会是属于本土部分,额外再增加也是必然的事情,不过却要看他在有生之年能扩张到什么份上了。
  卫满是在归降燕国之后才对中原有所了解,毕竟卫氏从商朝就迁移到半岛,有那么一千多年是处在和“内地”没有任何交流的状况。归降燕国之后,他又多多少少了解到目前的华夏族群是个什么情况,对于吕哲所建立的势力也一直在关注之中。
  其实关注吕哲这个势力是近年来有点开阔目光的人都会做的事情,就像是战国时期的所谓“有志之士”都会关注当时的秦国那样。而有足够眼光的人,他们总是会从局势的变化得出自己的判断,这样又会形成一种趋势,也就是从广泛意识上认为必然是结果的猜测,古人把这个称呼为“天命”之类的东西,例如谁谁谁掌握天命,会成为大地的主人什么的。
  要是让吕哲来说,其实“天命”什么的言论就是一种舆论趋势,也就是所谓的什么心什么心所向,毕竟谁都认为那件事情的结果是那样,很多人就会顺应趋势,去抱大腿啦、找后台之类的,那么被认为会成为天下共主的人物想不壮大都难。同时,因为都去抱粗腿,被认为必定会成为天下共主的那一方,在扩张中遭遇最多的就是大军没到需要攻克的对象却派人前来投降了,用术语一点的说法,那个叫顺应天命。
  最终卫满没有明确要求什么,只是说愿意接受汉国的赏罚制度,能够得到什么最后以功劳算。
  李良觉得很满意,卫满这才是一个聪明人应该做的选择。
  确定要归附汉国,卫满又向李良询问:“田假那方是不是也有王上派去的人?”
  鉴于里面没有什么需要隐瞒的东西,李良也就说:“前去田假那边的人是田荣之子田广。”
  齐燕原先是盟友,卫满对于齐国宗室的复杂多少了解一些,闻言用着怪怪的语气:“齐王儋、田横、田荣等十来个宗室为一系,田角与田间为一系,田假与兄长田健等六人为一系。”
  田健?李良听到这个名字有点印象,在他出发前来秦地燕军营盘之前,广阳那边似乎是有一个叫田健的人在齐王儋自焚之后自号为齐王,并号召齐鲁大地的齐人共赴国难什么的,汉王哲得到这个消息后派去了第四混编军团,下达的命令是剿灭这股势力,然后进入燕地在与东胡的交界处布防。
  “是的,所以田假与田广并不是一派的人,田假这一派在齐国状况良好时就已经在做抢夺齐王宝座的部署,势力范围除了广阳郡还有恒山郡,在满率军南下时,田假所率的十万齐军有三万就是从两地抽调,而广阳郡和恒山军该是还有近二十万属于田假这一派的齐军。”卫满向着李良说。
  “……?”李良听得有些发愣,似乎汉国并没有太过关注广阳郡和恒山郡?至少他从来就没有听过这方面的消息。
  广阳郡和恒山郡那边还有至少二十万属于田健的齐军,田健也在齐王田儋自焚之后自号为齐王,而汉国这边只派出一个混编军团前去……
  “满认为李偏将应当向王上通告这些消息才是。”卫满一幅为汉国的打算。
  其实吧,卫满这是在交好李良,也是在归附之后用这条消息先立下一点功劳,至于汉国是不是真的对田健那边的情况一无所知,那就是另外的事情了。
第0704章
战匈奴(八)
  身在齐鲁大地的汉王哲是不是真的对田健那边的情况一无所知?李良没有足够的情况无法猜测这点。
  不过,按照李良对吕哲的了解,有燕彼那个情报部门的协助,该是早就清楚田健那边的情况才是。那么只抽调第四混编军团前去,说明只用一个军团去消灭田健所属部队,是在经过太尉署一众赞画经过不断推演才形成的最终决定。
  现在有一个新的问题,既然田假是田健那一系的人,田健在占据广阳郡和恒山郡再立齐国,田假会接受田广的劝降,哪怕是田假表示愿意归附汉国又有多少的可信度?
  后面,李良会合了田广,他向田广问:“田健在广阳郡和恒山郡还有二十万部队,这些消息王上知道吗?”
  田广被问得愣了一下,答曰:“这些消息王上已经知晓。”说实话,他以为李良也是知道的,所以被问话的时候才会愣了一下。
  李良皱了皱眉,心里像是在纠结什么,不过很快就又反应过来了。他是汉王哲的结拜兄长没错,能够得到一些特别的照顾也是对的,但是不代表高层应该知道的事情他全部都有权知道,没有得到通知只能说是国家高层认为是没有必要让他知道的事情,纠结那些就显得很没意思了。
  田广向李良介绍了一下与田假接触的经过,然后用着断定的语气:“田假还不知道田健已经自号为王,这点可以确认。”顿了顿,语气变成了不太确定:“他答应会按照王上的指令行事,可是要求封侯,天下定鼎之后也要求被封齐王。我按照王上的示意暂时拖了下来,只是不知道田假会有什么行动?”
  李良信息不足,无法为田广解释什么。
  他们两人已经做了自己应该做的事情,在接下来按照事先的计划就该是离开这里,然后用尽可以使用的方法前去共尉那边。
  田假这边充满了不确定性,在事情圆满得到解决之前卫满也不能百分百信任,李良和田广自然是不能对他们告知后面的动向。
  在李良和田广消失之后,田假找到了卫满。
  田假找卫满也不知道是带着什么目的,向卫满询问是谁过来燕军这边,然后又问来人要求卫满做什么。
  卫满对于是谁过来并没有隐瞒,说出李良这个名字的时候,田假嘀咕了一句“是汉王哲的结义兄长啊?”,这才给卫满继续说话的机会。
  “我得到汉王的指令是配合田将军。”卫满说着拱了拱手行礼:“一直到季中郎(将)率军前来,都是服从田将军的命令。”
  显然,田广告诉田假的也是这么一回事。
  田假“呵呵呵”一阵笑声,然后说:“这样啊?那我的第一道命令是,燕军像往常那般留在营盘,毕竟现在还需要瞒住那些胡人,什么都不做才是最好的。”
  卫满应了声“是”,然后问起了胡人的动静。
  从名义上来说,匈奴等草原胡人是应齐国的邀请才南下,先前与匈奴单于的头曼联系的人是齐王儋的亲信,临淄被围之后田健和田假成了齐国联系挛鞮头曼的两个之一,田假是亲身在秦地这边,对匈奴那边的了解肯定是有许多。
  “这边的胡人没什么动作,冒顿王子那边迂回之后也没有传回什么消息。”田假脸上看不出什么异常:“马上就要是冬季了,挛鞮头曼单于倒是让我们去攻取秦国的那些城池,说是找过冬的地方。”
  卫满立刻就问:“那田将军的意思是?”
  “我的意见嘛,附近是有一些秦国的城池,那些城池里也没有多少秦军驻守,攻起来难度不会太大。”田假说着做出了思考的表情:“攻几座城池还是有必要的,毕竟汉王要求我们将那些胡人留在原地。你说是吧?”
  卫满能说什么?他只有恭敬说:“田将军所言极是。”
  “唔!”田假很满意地点头:“我的意见是,以其攻取那么多的城池将军队分散,不如就将目标定在城池比较大的高奴。高奴城内本身有七万多秦人,战火点燃之后跑了一些,现在该是还有二三万的秦国国人(市民)。那座城池有驻扎过二十万以上秦军的历史,容纳三十来万人该是没有什么难度,再则……”诡异地笑了笑才继续说:“胡人有战马,在野外随时都能突围,一旦进驻城池嘛……”脸上分明是“你懂的”之类的表情。
  卫满表现得十足好说话,反正田假说什么都是答应下来,这样一来田假反而是有些迟疑了。
  “卫将军,你有什么其它意见吗?”田假目光炯炯地盯着卫满。
  卫满先是露出苦笑,然后说:“田将军也知道末将手头的士卒都是临时拉来的农夫,他们用着刚刚放下农具的双手拿起了兵器,战斗力嘛……这个着实是不强。”很认真地对着田田假的眼眸:“所以着实是承担不起太大的责任,一切当然是由田将军为主。若是立功,那也是田将军占了大头,末将只奢望无论是归降汉国听从汉王命令,还是继续配合匈奴等胡人,都能得到个能留着脑袋吃饭的下场。”
  田假眨着眼睛装作不悦:“卫将军的意思是本将军并不是要归附汉国,是另有打算咯?”
  卫满慌忙摆着手:“无论田将军是怎么行事,末将都配合就是了。”苦笑着补充:“满就是一个失国之人,家乡也远在数千里外的朝鲜,实在是不能奢望再多了。”
  所谓的朝鲜还不是指整个半岛,卫满曾经的国家都城名字就叫朝鲜,因此他们的那个政权也被称呼为朝鲜,外人对他们的全称叫卫氏朝鲜。
  另外必须说明的是,卫氏朝鲜跟后世的朝鲜没有一毛钱的关系,这个朝鲜也不是日后朝鲜人的祖先。
  真正的历史上卫氏朝鲜一直到西汉时期才被汉武帝刘彻消灭,卫氏朝鲜那些人融合进了华夏族群,在东汉之后华夏失去了对半岛的统治,东西两晋期间半岛那边崛起了不少族群,最为强大的族群叫高句丽。而高句丽与高丽也是完全不同的两个民族,在目前高句丽还不存在,高丽也没一点影子,他们的先民如沃人、沮人、余篓、夫寇、马韩、辰韩、弁韩等等还是部落形式。
  有一点卫满说得很对,他不是传统的燕人,家乡离秦地好几千里,另外那批燕军着实也真的不怎么样,无论接下来的“戏”是该怎么演,他确确实实只能是担当“配角”的角色。
  田假想了想还真的是那样,想通了这点随便再扯几句也就找个借口离开了。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440/71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