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秦之帝国再起(校对)第447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447/716

  “王上,扶苏会同意秦军改编为汉军吗?”蒯通比较怀疑这个。
  “会的。”至于为什么扶苏会同意,吕哲不需要向蒯通解释一名统治者的心态。
  窘境已经不足以形容以扶苏为核心的秦国中枢,天下大势变换到如今的程度,扶苏发出的命令出了咸阳城也就蒙恬还从命,这里自然是因为秦国接连失去疆土有关,也是因为始皇帝的驾崩让秦国在新的统治阶层没有稳定下遭遇敌军入侵有关系。
  秦国相续失去了那么多的郡县,目前位置秦国的疆土表面上是还有内史郡、陇西郡、北地郡、三川郡、颍川郡、雁门郡,可是除了内史郡之外的其它郡县已经不服从咸阳中枢的命令。
  到这么一个地步,扶苏没有自暴自弃已经算是非常不错了,吕哲还愿意保留秦王的称号并且是给予赵氏赢姓的人,这样已经不止是给予秦国宗室一条活路,还十分的优厚了,扶苏在明知势不可为的前提下很清楚一切的抗拒都会迎来血腥,哪怕不是为了自己,为了延续了近八百年的赵氏赢姓也会极力地配合。
  赵国那边的情况也与秦国相识,甚至说赵国面临的情况比秦国还要糟糕一些,毕竟最开始的战争是在赵地打,后面又有匈奴等胡人肆虐,若说秦国至少还有一点家当维持生计,战争不断发生在赵地的赵国,他们连首都都一度面临攻防战,情况可谓是糟糕透顶。
  要不是真的到了山穷水尽,任何一个高高在上的统治者怎么会轻易放弃自己的权力?吕哲也没有说得多么的天花乱坠,很直接的给予扶苏和赵歇两个选择,索性的是他们清楚目前的现状,选了那个吕哲愿意看到的答案。
  吕哲是能够花一点点小代价灭掉虚弱不堪的秦赵两国,可是他并不像是某些一统天下就围在一个笼子里作威作福的统治者,将秦地和赵地更近一步的打烂掉,增加一统天下之后重建的负担,有那个必要吗?
  战争的破坏性非常大,曾经中原最为富庶人口也有三十来万的临淄,汉军仅仅是逼近又围而不攻,临淄都能自行崩溃,搞到现在都还是一个鬼域的模样。
  返回本土的萧何已经做了将近三个月的初步人口普查,汉国新近占领的南阳郡、薛郡、东海郡、琅邪郡、胶东郡、临淄郡、泗水郡等几个郡,受到破坏最小的郡,现有的人口数量连战前的一半都不到,更夸张的是某个郡的人口竟是只有开战之前的三成。
  一开始就是交战地区的太原郡等各个郡县,用十室九空来形容绝对没错,另外“兵过如洗”这句话绝对不会仅仅是说说而已。
  萧何现在最重要的任务已经不是盯紧前线部队的后勤补给,他新得到的命令是想方设法将因为躲避战火逃到深山老林的黔首呼唤出来。
  对于吕哲来说,战火破坏经济可以接受,但是人口的大量死亡却是忍受不得,有人口在恢复经济容易,但是没有人口别说是经济恢复不了,他想要向外继续开扩和掠夺的兵源从哪来?
第0714章
战匈奴(十八)
  是的,就是将那些躲避到深山老林的黔首呼唤出来。
  爆发战争是会令人口出现损失,例如有人不甘寂寞拉帮结派抢劫杀人,也因为两军的交战被波及而横死,但并不是说消失的人口全部都死掉了。事实上战争一旦爆发,深处交战区域的黔首就会进行逃亡,有些是逃入其它郡县,更多的是就近逃到了深山老林里面去。
  另外呢,战争导致人口剧减还有一个原因,那就是厮杀之后大量的尸体没有人进行掩埋,若是冬季也就罢了,有下雪的区域会将尸体冻住不至于腐烂,一些细菌的存活性也不是那么强。其余的春、夏、秋这些季节,要是大量的尸体曝露荒野任其腐烂,那么瘟疫就会随之到来。
  在没有有效治疗手段之前,战争对人口的剧减其实每次都是因为瘟疫的爆发,历朝历代一旦爆发瘟疫且被广泛的传染,一个数千万人口的帝国死掉一半以上都还算是少的,某些朝代原本是有二三千万的人口,可是瘟疫肆虐过后整个国家只剩下二三百万。
  萧何现在需要做的就是处理好各地曝露荒野的尸体,一些人口大量死亡的区域还要让驻军配合进行封锁,先把卫生条件维持起来,然后才是寻找那些躲藏起来的黔首。
  把那些因为战火燃烧而“消失”掉的人口再“变”出来,那么做对于萧何来说其实并不是太过困难,毕竟汉国搞民政的那一套已经成熟,增强当地治安的同时通告要进行新的土地丈量,一些隐藏起来的人口就绝对会呼啦啦的跑出来,那是在泗水郡被证明有效的方法。
  当然,汉国丈量土地可不是要执行均田什么的,而是要统计土地原本属于谁,一旦没有人多少时间之内前去官府申报那一块土地所有权,那么某片土地也就会归于国家所有。
  吕哲是绝对不会无缘无故进行均田,若是这么做可能会在短时间内获得巨量的民心,可是绝对会毁掉一个民族。再则,现在人口是不多,土地也够用,可是人口增长了之后呢?总学某个谁均田之后再随便搞个政策将土地收为官方所有。最重要的是,汉国从来不鼓励吃免费的午餐,那是对付出者的不公平,也是在鼓励懒惰的人等天上掉馅饼。
  萧何处理后勤补给线十分优秀,在民政上的各个方面也表现出色。他主管调动粮秣等物资提供军队,就目前为止还没有出现过任何的差错,若说汉军为什么能持续在外扩张,他绝对是占了很大的功劳。
  所以,吕哲认为萧何的功劳在战后可以封一等侯爵,就没有一个人有什么异议,毕竟萧何的功劳有目共睹,军队的快速扩张没有萧何保证后勤线,那一切都是休提。
  萧何目前在做的事情也比较顺利,拿战火平息了的泗水郡北部、薛郡、东海郡、薛郡为例子,这些郡在短短三个月就挖掘出大量的人口。他将人口挖掘出来之后也不是什么都不管,毕竟战火已经将黔首的家园破坏掉,停顿生产的黔首没有经济来源和粮食来源绝对是要被饿死,因此大量的基础工程也在各地展开。
  不得不说,正是因为汉国对于民生处理和恢复迅速,让很多人有了比较。像是原本在某些国家统治下民不聊生的地区,该一些地区统治者变成了汉国之后发展良好,那么生活不好的地区自然渴望自己能够成为汉国治下的一部分。
  秦国和赵国的急速恶化与汉国脱不开关系,但那是汉国发展势头良好,对黔首也更为负责,导致两国大量的大氏族和豪杰争相投靠汉国,也出现了大量黔首跑到汉国之下的情况,此消彼长之下,时间一久不用汉国出兵攻打,两国的人才就该跑光,极为可能发生的情况也是两国的黔首能跑的都跑到汉国去了。
  想要强大就要发展,但是增强国防力量在任何时候都应该放在首位,特别是战争多发的年代更是如此,吕哲走的是掠夺式扩张道路,对待华夏地区的列国掠夺只是针对原来的官府,对待非华夏地区却不是那么一回事了。
  就在北上汉军攻灭齐国和迫使燕国举国投降的时候,拖拖拉拉打了近四年的南方战役也宣告结束。
  南方的战役自然是骆摇率领南征军团在攻打瓯雒国,其实要不是因为南方的天气太诡异多变,一年之中也有至少三个季度是处在那种断断续续下雨的气候,瓯雒国绝对无法撑这么久。
  历时四年的南方战役是以骆摇率军攻破瓯雒国,并俘虏了瓯雒国的国王开明泮为一个节点,之所以是节点而不是结束,那是因为南边的战事并没有因为瓯雒国灭亡就终结,骆摇还应该率军清理南方大片区域的百越人和一些生活在森林里的野人。
  骆摇攻下瓯雒国国都之后立刻就向南陵进行汇报,先行出发的鸿翎急使后面,是拉长了约有三里地的马车,马车之上携带的是从瓯雒国那边掠夺而来的战利品和一些典籍。
  吕哲不在南陵,他是在骆摇攻灭瓯雒国的一个月后才知道战况,骆摇附送的汇报是说明从瓯雒国那边的缴获,最令吕哲感到意外的惊喜的是瓯雒国竟然有大量的黄金。
  真的是黄金,不是现在人们所说的“金”,现在人们认为的“金”其实是铜,对于黄金却没有明确的称呼。
  其实吕哲在吞并楚国的时候也大量缴获了黄金,那些还是从春秋战国时期留下来的存货,是在楚国强盛的时候一些异族的进贡。
  南方盛产黄金吗?吕哲对此并不是太清楚,他只大略的记得汉国在占领整个南方之后虽然有发现金矿,可是挖掘出来的矿石含金量并不是太高,倒是一些伴生矿十分丰富,可惜的是以现在的技术而言,锌、钨、锑、钼、硫、铋、钇这些元素连发现都困难,谈何来利用它们?
  吕哲为了建设金、银、铜三进位的金融制度已经计划了六七年,一直没能执行下去主要就是除了铜之外的银和金储备量不足,发展海军是为了日后的海外殖民大计,但是就目前的情况而言,他就是想从盛产金银的倭列岛和吕宋诸岛那些地方找到矿物出产。
  对了,吕哲似乎记得现代蒙古也是矿产主要集中地,不算内蒙古只算蒙古国的黄金和铜的地下储备量就列入世界前十名。并且他要是没有记错的话,亚洲铁矿地下储藏量能排在前十的巨型铁矿就在现代内蒙古的白云鄂博。
  吕哲是不清楚现代的白云鄂博到底是现在的哪,不过对于现代的内蒙古是哪一些区域还是大致有个印象,汉军北出塞外作战的同时,他也派出了探矿的工匠在军队的保护下进行适当的探索,要是能找到那座巨型铁矿,日后必定是要在该区域大量驻军,同时冶铁工业也会发展起来。
  要是在塞外有一座巨型的铁矿,也建设其相关的冶铁和制造产业,吕哲想要向北继续扩张,乃至于是向西扩张,那么就不用跨越千山万水从南方将军事物资运过去,要是那边发展起来,对于今后帝国军队的扩张起到的效果不用过多言语。
  当然,哪怕是真的发现了内蒙古的巨型铁矿,又是国家行为的建设开发,那也绝对不是一年半载就能建设起来的,以现在的科技能力和生产力而言,要从无到有的形成一套产业链,花上五六年都算是快的了,弄上十来年也不是不可能。
  “王上,瓯雒国被我军攻灭,是不是让南征军团进行适当的休整?”司马欣说这句话的时候是迟疑的。
  司马欣毕竟是太尉,要是不清楚吕哲对未来的打算,那太尉也算是白当了。可是呢,南征军团在攻打瓯雒国是没有夸张的伤亡,但是该支军团持续作战的时间也太久了,另外就是随着北境战争的不断扩大,海量的物资和粮秣不断向北境进行倾斜,这也是为什么汉军北上之前南征军团攻势保持迅猛姿态,但是汉军北上之后南征军团攻势缓顿的原因。
  “是该暂时性的休整了。”吕哲又怎么不清楚对于军队来说物资和粮秣的重要性:“你对南方有什么想法?”
  “可以进行大范围的地形探索,先一步摸清那边的族群分布和地形,等待适当的时机再大步伐圈地扩张。”司马欣心中早有腹稿。
  吕哲点点头:“那就那么办。”
  司马欣行了一礼,继续说道:“第八混编军团和第九骑兵军团北上还需要二个月才能进入攻击田健所部的位置,在此之前我们在北境的大批部队已经向西线移动,最新的情报显示北上胡人停在肤施没有近一步的行动,按照之前的部署,是不是让第五骑兵军团向沃野方向移动?”
  第五骑兵军团所停驻的地方与沃野相距跨越四百余里,在北上的胡人诱饵停在肤施不动的前提下,是该趁这个空档前往兵力相对薄弱且胡人主力会途径的方向,问题是……胡人是真的要等到冬季黄河结冰才会继续运动吗?
第0715章
漠南(一)
  “这就是沙漠啊?”
  “别问我,我也是第一次看见这般景象。”
  这里是黄河北岸的一处高那么一点点的土坡,从该处遥望南面,视野透过奔流的黄河水,远远看去能够看见数十里开外的一片黄色景象,那里叫什么名字没人知晓,不过却是宽度至少二三十里的沙漠地带。
  现在的黄河水并不是水流带着巨量沙土的河水,作为华夏民族的母亲河,她的水看上去无比的清澈。
  黄河水变得浑浊有着历史很长的故事,大体的来说明是因为关中开创了太多的王朝,建立王朝必然是要起高楼盖宫殿,不管是什么朝代都对黄河上游进行大肆的树木砍伐导致水土流失。另外也是历来关中为兵家必争之地,数之不清的战争也因为建造太多的东西,还有动不动就战火弥漫,对森林的破坏可以想象。
  就目前而言,黄河上游的区域还算是原生态保存良好,漠化地带并不是那么严重,不管是两岸还是延伸开来的地段还有大量的森林存在,非森林地段也大多为青草植被所覆盖,不至于让生态环境是那么的恶劣。
  第五骑兵军团在云中的营地休息了足足的半个月,他们得到来自君王的命令后才继续向西开拔,目前已经走了十来天的时间。
  在河朔区域行军,以骑兵的速度每天行走五十里绝对没有任何问题,按理说他们早该抵达沃野了是吧?可是地图上看去直线的路线是一回事,真正行军起来又是另外一回事,永远别都奢望前进的道路上能够行走直线,也就别想着实际行军能按照想象的时间来进行判断。
  哪怕是到现代,一旦有点距离的路都不可能形成直线,路从来都是弯弯曲曲。现在为公元前二一五年,有太多的地方为原始风貌,地形从某些方面来说远要比交通发达的现代复杂上不知道多少倍。
  所以要是从历史文本上看到某个谁日行百里以上,哪怕是骑马的日行百里,就当是在看演义故事好了,毕竟古人从来都是对数字不敏感,并且非常喜欢夸大,例如“飞流直下三千尺”又或者是“万丈高楼平地而起”,不过是一种修饰性质的描述。不然哪怕是现代的一尺也有三十三点三三三三三三三厘米,一万尺就是三千三百三十三点三三三三三三三米,亚洲的华夏地区有这样的瀑布吗?万丈高楼……那就是至少一万米以上的楼,那该是什么样的楼啊!
  行走十来天,按照路程来算是走了五百里左右,可是实际上第五骑兵军团从云中向沃野的直线距离也就拉近了将近二百五十里的距离,真正要行走起来还不知道要走上实际路程的多少里。
  站在搞出看九原的地貌,一眼看去小土坡不算少,能够看到的森林和平地草原就更多了,在一片绿色之下一些黄色的地带就显得比较显眼,要不钟离眛也不会看了一阵感慨,韩信也是看得兴致勃勃。
  今天的风势不大,看不见黄沙被狂风吹舞着弥漫的情景。其实要真的风势够大,狂风吹拂黄沙的区域也不会太广除非是遭遇到太难得的机会,不然他们是很难看到风卷着沙漠移动的情况了。
  如同以往那样,韩信所在的建制,也就是第十一骑兵师又被指派为先锋师,申屠佳这一校是先锋的五千人,同时钟离眛这个曲又被作为第十一骑兵师的先锋曲。
  一千多人早就习惯了这样的任务,反正自韩信归属他们这个曲以来,最苦最累的任务都是他们在干,对此倒是有许许多多的认为韩信就是个拖累人的家伙,但是长久担任先锋能立的功劳肯定是比较多,在大多数军官得到晋升之下,没人再对韩信有什么意见了。
  说来也是嘛,进入军队当一名武人拿命去搏杀,谁不是为了搏一个好前程?苦点累点都不是什么事,只要能有多多立功的机会,欣喜还来不及呢,谁会嫌弃立功的机会多。
  “一路上全部被先锋军团犁田似得犁过了,一个敌军的影子都看不到,这种纯粹的行军真是无聊啊!”钟离眛从腰间摘下水袋狂饮了一小会,指着西边方向的位置:“那边的坡地不少,有些区域都是森林,派去探路的斥候回禀已经找到先锋军团走过的地段,不过是一个两边隆起的小山谷,有消息称先锋军团在那般打过埋伏战,似乎是消灭了小二千多人,斥候也确实是在山谷内发现了一些战场遗留痕迹。”
  钟离眛所说的先锋军自然是第一骑兵军团和王贲所部,他说得多坡地和森林地形也是目前河套区域的多见地形,像是山谷之类的地形却是并不多见。
  比较奇怪的是什么?是韩信经常能听到吕哲再讲述实际战例的时候,对于山谷地形的重视,军事战争史上,某个交战区域的山谷必定是最易于埋伏和被埋伏的地形。
  韩信不知道吕哲所说的军事战争史讲的是一些还没有发生过的“战争”,更加不清楚吕哲讲的那些有一部分还是出自小说。现在他一听到前方某个山谷有战争的遗留痕迹,立刻就兴趣大涨。
  “有这个必要吗?等待后续部队进入位置我们便会过去,没必要现在特地去看吧?”钟离眛不会理解韩信为什么一听到有发生过战事的山谷兴趣那么大。
  韩信一想也是,也就忍耐下迫不及待要前去实地查看的念头。至于提醒钟离眛派人严守山谷啦,或者是派斥候前往山谷的另一头侦查之类的,那些早就已经有了安排,要是等事到临头才进行部署,那么汉军早就诶埋伏上千儿八百遍了。
  实际上周边的胡人部落基本是被汉军清理得差不多,河套区域内更是有数之不清的汉军游骑兵小队在不断地游动。一旦发现数百人以上的部落,那些游骑兵就会联系周边的汉军,可能是纠结同样为游骑兵同袍,也可以是联系路上的友军,集结起相应的人手就往新发现的胡人部落扑过去。
  现在想要发现之前没有察觉到的胡人部落几乎是没有可能,除非是有新的胡人部落向南移动,还得是新南下的胡人部落不清楚合同附近有汉军的存在,不然谁还前来送人头?
  等待后续部队到来之前,钟离眛的这个曲已经吃好干粮、肉蒲之类的食物,战马也喂好了草料和饮水。
  同一校的余下四千人过来,钟离眛短暂地向申屠嘉汇报一下情况,随后让传令官吹响了继续进军的号角,又是在一阵轰隆的马蹄声中远去。
  申屠嘉是很特意地多看了韩信好多眼,他心里好奇地想:“看着似乎对什么迫不及待的样子,是什么引起了他的兴趣?”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447/71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