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秦之帝国再起(校对)第458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458/716

  其他人有的附和有的反对,一直以来汉国就严格控制向中原军团的粮秣输送数量,那还不是对中原军团也有拿捏的戒心?只要是徐岩手中的军队一天没有向王贲所部那样接受汉国的整编,那么就无法真正的让人放心下来,他们对于蒯通的态度转变有些摸不着头脑的同时,怀疑蒯通是不是被齐地爆发的瘟疫给弄得乱了方寸。
  吕哲却是读懂了蒯通的隐藏的意思,蒯通是把针对中原军团整编的事情用隐晦的方式进行提醒,同时也间接地劝谏应该趁要前去邯郸的事情将赵王歇带到南陵。
  蒯通说要徐岩率军北上,下一步肯定也是要建议几个还在邯郸附近的军团向东郡和邯郸郡靠拢,那么再加上十万禁军,那一片区域的汉军就会达到三十万左右,以三十万汉军来作为后盾,一次性解决拖了许久的麻烦。
  吕哲露出了然的神情让蒯通“嘿嘿”笑了起来,蒯通顿了有一会才继续说:“执政为国雇佣的民夫多达三百万,属于本土的民夫却是只有四十万左右。三百余万民夫执行的是我们的军管制度,若是出现需要动用的时刻,完全能够配置兵器参与作战。”
  不是所有人都知道蒯通到底在说些什么,以至于相当一部分都是像看疯子一样看着蒯通。
  “冬季来临国内的季度兵也集结起二百余万,王上大可以将这些兵力适当地向北调动,一方面是运输物资北上,另一方面也能够以防不测。”蒯通还在继续滔滔不绝:“几项出于王上的国策使得我国军力鼎盛远超以往,可谓是前所未有。屯田政策以及大量的耕田开发,亦是保证了我国的国力充足……”
  是啊,搞出什么义务兵制度,又大肆地开发荒地,短短时间之内汉国确实是展现出了强大的一面,不过那也是因为从上古就存在的耕战制度中演变而来,吕哲不过是进行了针对性的改良,并不算是凭空搞出那些。
  蒯通在不断述说着汉国因为做了什么而变得强大,也在讲解吕哲所希望不断开扩的基础来自哪里,而不断的开扩是需要一个稳定的本土。
  讲到后面,蒯通已经是在劝说吕哲该适当性的压制一下武将阶层越来越明显的好战性,他更是拿出了执政府那边的数据,过去汉国四五年的物资储备在汉军北上之后已经消耗掉了其中的四成,而这还是建立在汉国对内陆水系和海运的利用上。
  话题进入到应该压制武将的时候,司马欣是最先傻眼的一个,然后各个将校也是脸色变得无比奇怪。要是萧何这个文官第一人来讲应该压制武将是情有可原的,但是蒯通是军师啊,军师就该是站在武将这一边的人物,怎么会站错队了?
  这出戏是吕哲安排的没错,可是蒯通似乎将剧本给改了?以至于吕哲一时间只能是闷闷地听着。他觉得这个酒鬼最近的风格一直在变,明明就是在提醒汉军北上获得的效益已经远超动用的资本,但是说话说得怪里怪气又刻意去得罪武将,来用这个特别的方法述说汉国内部的矛盾已经有苗头,不过有那个必要吗?
  真心是没有那个必要,汉国是有派系之分,但所谓的派系其实就是秦系、楚系,又或者是南方系和北方系,并不是什么文武之争。另外,执政府、地方官员现在和太尉署、将军府也还在是在尽心尽力一统致力于北伐,并没有互相拆台的情况存在,要说预防那也太早了点吧?
  一直在旁静静听着的张良见吕哲皱眉,也看见越来越多的武将脸色变得铁青,他悄悄地给还在滔滔不绝的蒯通打着眼色,蒯通自然是发现了张良的善意,可是并没有停止继续往下说的意思。
  “好了,军师的意思孤明白了。”吕哲不得不制止了,他缓缓地站起来,环视一下脸色不好看的众位将校,然后又看向在场少数一脸不明白发生什么事的文官:“挥兵北上不能以简单的当前效益来论断,军师想说的是这个。”
  说着话的吕哲警告地看一眼蒯通,在表达自己的不满。
  事实也就是那个样子,打中原又不像是在攻取南方,那是光复与占领的区别,更是面对不同的敌人。打南方是在征服百越,每灭掉一个百越的部落多多少少是会缴获一些战利品,可是出兵中原却不能那么干,因此收获甚少。其实在中原哪怕是有收获,更多也是投入到当地的民生恢复上面,不但缴获在投进去,后续额外的投入更是不少。
第0736章
南下(上)
  汉国有矛盾存在吗?只要是一个国家必然是会有矛盾的存在,毕竟一个国家肯定是由非常多的人聚集而成,而有人存在必然会产生对利益的争夺。现在汉国一直都在进行战争,因为向外不断取得胜利,掠夺的利益足够他们去分配了。
  既然利益足够,他们的争夺就不会激烈,矛盾也自然也就大不到哪去。
  按照吕哲本来的剧本,蒯通该是对战事进行一段讲解,然后将话题转到近期战事会降低强度的方面来,可是蒯通都干了些什么?
  蒯通为什么要那么做?汉国没有什么文武之争,毕竟吕哲一直以来都是对军队的倾斜度比较高,对文官体系反而是一种压制状态。现在蒯通站到了文官那一边,显然是要为文官体系发声了。
  军师这个职位首出于吕哲这一个体系,列国中可没有这个官职,从军师这个官职诞生的那一刻起,谁也不是那么清楚军师算是武将体系还是文管体系。
  按理来说吧,军师是在军队体系中,自然是应该算在武将体系,可是担任军师的人是文士,这就有点扯不清楚了。
  吕哲是极力的支持和拉拢军队,那是与他的不断征服计划有关,这就造就了一大帮的军事集团。
  蒯通曾经和吕哲说过这一方面的问题,吕哲没有给出答案。
  所谓的军事集团是什么?不就是一大帮武将的功勋集体嘛!蒯通担忧的是吕哲对于军队的倾斜会造成隐患,认为应当适当地抬高文官体系了,也好对国体形成一种平衡,对此吕哲没有什么表示。
  显然,蒯通认为吕哲没有什么表示就是展现出自己的支持的态度了,这一次才会表现得那么反常。不过,蒯通显然是会错吕哲的意思了,吕哲没有什么表示就真的是没有表示,吕哲自己都还没有想清楚该怎么做呢,表示个什么玩意啊?
  蒯通把戏给唱砸了,闭上嘴巴退到一旁。
  司马欣是若有所思,他偷偷看一眼吕哲,又看向脸色尴尬不已的蒯通,最后低下头。
  吕哲可不愿意在场的武将胡思乱想,他很明确地述说因为瘟疫让胶东郡那边的水运造成中断,近期战事的强度将会降低,一直维持到运力恢复之后才会有大动作。
  是以前对南方的扩张方式得到的效益太足了,让汉国上下被现成的金银、粮食、皮毛晃瞎了双眼,军队攻打中原却是没有获得多少现成的收获,有的也只是为国家增加了土地和人口。
  对中原的军事行动不但没有获得大量的缴获,反而是不断地进行投入,汉国本土不是没人因为没有大量的战利品缴获感到失望甚至是口出怨言,一心盼着能够大量现成收益的人太多了,自然而然是会传入军中。
  对于光复中原没有获得效益错误的认识吕哲也给予正确的解读,出兵攻占中原就不指望能够得到现成的效益,大片的土地和数量众多的人口,这些都会在日后显示出作用。
  十万禁军走走停停,用了将近三天的时间才进入巨鹿郡,随后又一直往南行军。
  巨鹿郡在天下大乱之后出现过不少武装,他们反复不断厮杀,一直是到赵氏复国才算是消停了下来。可是赵国的复立也没有让巨鹿郡和平多久,后面成功复立的齐国将爪子伸到了巨鹿郡,结果就是由乱民改编为赵军的武装最先与齐军干了起来,战火又在巨鹿郡的各处点燃。
  相对于有秦军入侵的赵国,齐国那边并不存在后路受到威胁,齐军能够专心地抢夺巨鹿郡,赵军却是既要应付秦军在西边的入侵又要被齐军趁火打劫,自然是在巨鹿的交战中不断吃亏。
  后面因为秦国在各方不断获得胜利,齐国总算是停下了扯赵国后腿的事情进行撤兵,不过根本就没有交还占领的地盘,一直占据着巨鹿北部。
  吕哲不是首次途径巨鹿郡,不过第一次经过巨鹿郡的时候是要赶去消灭盘踞在恒山郡和广阳郡的田健所部,压根就没有心思对巨鹿郡进行什么观察,大致的印象就是一片荒凉和残垣断壁,还有那些带着简单的包裹拖家带口逃亡的黔首。
  这一次是回军姿态,并不需要太过着急赶路,吕哲也总算有心思看一看这片不断历经战火的土地。
  每一片被战火毒茶的土地其实都没有什么两样,基本是充满了荒凉与废墟,吕哲对于战火摧残的景象并不陌生,不过他看到的巨鹿郡却是与前次有了少许的不同。
  可别忘了一旦攻占哪里,一些担负操作以工代赈的军队和官员都会随之开进,吕哲重新进入巨鹿郡的时候,所看见的是大批的人手在汉军士卒或是官员的带领下清除战火摧残的废墟。
  一直以来吕哲对于光复中原是很有信心的,可是关于中原在多少时间之内能够恢复生产就心里没有谱了,毕竟他不知道中原地区的黔首对他所领导下的汉国是怎么看。
  经过战争摧残的土地要恢复需要一个过程,这个过程的时间长短不止是考验官府的运作能力,其实更多的是与当地的黔首有关。
  汉王哲回转的路途上进入巨鹿郡,对于吕哲本人来说是一件无比正常的事情,可是对于被安排在巨鹿郡担任重建工作的官员来说可就是一件大事了。
  被任命为巨鹿郡守的贾平是在吕哲已经走到高阳(现代肃宁北面四十里)才知道这一消息,他并不是一知道这个消息立刻就往高阳赶,毕竟向拍马屁也不能太明显对吧?再则,汉国的情况是无令不得离开治所,他就是想要跑马屁也只能是老老实实地待在巨鹿。
  贾平是南郡三大氏族之一的族长,在吕哲崛起的前期中算是出力不少。现在他却是有点担忧了,一切只因为稍前的时候接到大规模使用民力的命令,从接到命令到现在已经过去了二天,他本着有些地方第一阶段的恢复已经进入尾声,想着也耽误不了多少,也就有选择性的向各地下达停止使用民力的指令。
  现在贾平想要补救显然是已经来不及了,他只祈祷可别因为那么一个事情让君王对自己有意见才好。
  吕哲看到还在清理废墟的时候在想什么呢?他记得很清楚,自己已经下令各地停止大规模的民力使用。清理家乡废墟不在大规模停止使用民力的政令之中,不过那些还在修建道路的是怎么回事?
  “王上,命令传达到巨鹿需要行走四百余里。”陆贾按照常理解释了一下:“命令到了贾郡守的手里,再由郡守府传达四方,各地执行新的命令又需要时间……”
  吕哲也没有往深处多想,点点头又看向原本在看的地方,重新看过的时候却是发现那边的人已经停止下来,黔首正在愣愣地看着途径的大军,一个穿着低级官员才会有的绿袍官服的人也是看着王旗正在发呆。
  汉国执行的乡间政治与过去没有太大的变动,只是在地方上多增加了一个公安系统,对着王旗发呆的那名官员是乡间的里正,看那一脸被吓住的表情该是没有想到君王会途径这里?
  “去把里正唤过来。”吕哲说完自然是会有人照办。
  没有一会里正被带过来了,他过来也不知道是过于害怕还是激动浑身颤动个不停,距离六七步的时候就附身拜倒在地,抖着嗓子喊了一句:“拜见大王!”
  吕哲可没有为了表现什么和蔼可亲将里正召唤近身,事实上君王也不该表现什么和蔼可亲,更不应该在不清楚底细的前提下让人随随便便近身,那是对自己的不负责也是对国家的不负责。君王该做的是展现威仪,至于治理国家只要不颁布恶政,在管理官员上不让官员作威作福就足够了。
  里正是一个三十来岁的中年人,他在这片土地归于汉国的时候就是这里的里正,不但他现在是里正,其实自他的祖父开始一家子就世世代代是里正,没有出错的话他的儿子、孙子也还会是里正,除非是出了什么差错被免去,又或者是他的子孙有更好的发展才会得到改变。这也是华夏文明中最常见的情况。
  汉军攻占一地,新的管理阶层辐射到每一滴的时候,一般也是对地方的官员体系不做裁减,只有在县一级的县令或是县长上才会有重新的安排。那当然是汉国的爪子才刚刚伸进来,不了解地方的情况不想节外生枝,现在保证地方的稳定比什么都重要。
  里正当然是对这片土地无比的了解,在他的叙说中吕哲也慢慢了解到战火摧残过后的土地上正在弥补战争遗留下来的创伤。
  “土地有在恢复耕作吗?”吕哲问出了最关键也是最想知道的问题。
  “快了,快了。”里正底下了头当然没看见吕哲脸色瞬间的变化,他自顾自古往下说:“现在的土地太硬了,还需要等待冬季末尾土地不是那么硬才能翻地。”
  吕哲本来还以为自己下令尽快恢复光复区生产的指令被无视了呢,一听到是因为土地因为天气原因才没有动作才缓下僵硬的脸颊。
第0737章
南下(下)
  光复区尽快恢复生产对于汉国来说相当重要,在没有恢复生产之前中原对于来说是加负在汉国身上一个巨大的负担。
  中原各地恢复生产意味着很多,减去南方向中原输送粮食是其一,更重要的是恢复生产的中原能够就近对出塞的汉军起到一个就近补给的作用。
  像是现在,吕哲能够对塞外用兵达到二十万已经是极限,再多运力支撑不起。可是要是在南方能够运输物资向北,中原各地也能提供粮秣的前提下,吕哲就能出动更多的军队出塞。
  只有在后勤可允许的情况下汉军才能在草原上与胡人展开大战,那也是为什么吕哲出兵塞外的同时初步目标只定在重新掌握河套,而不是光复河套之后立刻向阴山以北动手的原因。
  与里正的一番谈话没有白说,吕哲看到的是当地人并没有换了一个统治阶层心怀抵触……好吧,他也清楚哪怕是有抵触里正也不敢在自己面前表现出来。不过他再继续往南走的时候,眼睛能看见当地的黔首确确实实是在努力恢复家园,有这一点其实已经足够了。
  抵达巨鹿后,吕哲见到了一脸诚惶诚恐的贾平。
  贾平自然是有诚惶诚恐的理由,他可是很清楚自己的君王一路上都在了解民间的详情,那么肯定也是发现了有些地方接到政令有些没有。
  “你是巨鹿郡的郡守,按照汉律会有法官对你的执政做出评价。”吕哲心里说不恼怒那是不可能的,可是他这个体系也不是什么君王一怒就能按照自己的情绪处置官员那么一回事,就如他对贾平所言,是功是过会有汉律裁决。
  贾平擦拭额头的汗水不敢多言,从属官那里接过文牍做出恭敬递上的姿势,并保持姿势不动。
  文牍里面所写是巨鹿郡近来的一些行政记录,也是各地最新的情况,吕哲看得很仔细,看到观津那边因为汉国停止大规模动用民力反而出现请愿事件皱了皱眉。
  观津请愿不是个例,中原相当多的地区都在因为官府大规模停止使用民力而出现请愿事件,吕哲心情变差跟这个是有绝大关系。
  大规模以工代赈让能让人有口饭吃,能吃饭的同时还能对家乡处理废墟和建设家乡的基础,他们对此可是感到衷心的欢喜。
  吕哲停止大规模的以工代赈自然是因为运力不足导致南方物资无法大规模输送有关,可也不是完全停止以工代赈,只是停下大规模的工程。
  大规模的工程是什么?自然是对道路的修建的重体力活,毕竟体力消耗大吃粮也就增多。而显然不止是巨鹿郡这边产生错误解读,很多郡都出现了这种现象。
  恼怒中的吕哲也清楚一点,民间的错误解读不怪郡守,那是下一级别在颁布政令的时候没有解释清楚,可是郡守们对于事态控制和挽救的反应也太慢了。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458/71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