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秦之帝国再起(校对)第491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491/716

第0789章
岂曰无衣
  冒顿是一个什么样的角色?他匈奴这个族群中几百年才出现一个的绝世统帅,没有崛起之前就是一个善于隐忍和多智之人,有了数千人马就开始用养盅的方法来训练麾下的骑兵,每一个麾下骑兵不敢说都是经过千锤百炼,但是绝对能够算得上是精锐。
  用养盅方式训练士兵并不稀奇,稀奇的是冒顿还能让麾下的骑兵完全服从命令,那是建立在部下不听话就要被处死,部下的家人也会沦为奴隶的压迫。
  没有什么比服从任何命令更加易于指挥的前提了,一支军队若是能够完全听从一个人的命令,那将会是无比恐怖的存在。军队本来就是一个集体,这个集体不管是出于自愿还是被迫的万众一心,展现出来的暴力也必定令人咋舌。
  冒顿用敌人和自己人的鲜血喂养了一支绝对服从命令的部队,原本二万多人的部下也剩下不到五千。各族群代表根本不知道那样的军队能够压着汉秦骑兵打,不代表他们也能办到。
  用各种语言呐喊出来的吆喝声很杂乱,一千五百东迁族群的骑兵就是在那种杂乱的吆喝声中驱马向前,因为是来自于不同族群的关系,一千五百东迁族群骑兵也注定会有各自的想法和战法,以至于仅仅是向前不足一里地这股骑兵就队形就在驰骋中被拉开拉散。
  等待那些家伙离去,冒顿对旁边的人问了几句话,得到答案之后脸上出现肉疼的表情。
  “初步估算杀死杀伤约二千五百左右的汉秦骑兵,己方损失约有一千?”
  “是的,王子。秦军那边我方的损失情况还好,汉军那边的甲胄和兵器十分精良导致我们的损失较大。”
  汉国国防军第十三骑兵军团本是禁军改编而来,他们又是刚刚从南陵向外开拔不久,这支军团兵员素质上本就不差,因为是刚从南陵离开的关系也使用了汉国近期的科研成果,算是首支全员换上合格铁质兵器的军团。
  骑战时战马的优劣固然重要……错了,是战马的优劣会决定骑战的胜负。不过吧,装备上的差距也会出现一些必然的情况,例如匈奴骑兵的青铜器需要反复劈砍才能破开优良的甲胄,匈奴骑兵的青铜兵器与汉军的铁剑互相磕碰的时候会变成两节。
  参战的汉军游骑兵是被骑跨西极马的匈奴用速度给打懵了,不代表汉军游骑兵是在任由宰割,哪怕是汉军游骑兵速度处于劣势不断受到打击,三五次中能够反击一次,来自于领先时代的兵器也能轻易地破开匈奴骑兵身上的皮甲或是羊皮袄。
  二千汉军游骑兵损员一千二百左右,他们杀死杀伤的匈奴骑兵数量也有七百。倒是秦军那边因为甲胄和兵器并不处于领先地位,秦军骑兵损失了将近一千三才对匈奴骑兵造成不到三百的杀死杀伤。
  与之汉秦骑兵交战的匈奴骑兵是冒顿费了很大的代价才练出来的部队,先前这支部队在西域驰骋疆场与各型各色的敌人交战,消灭至少三万左右的敌军也才损失不到三千,现在不到半个时辰却是有将近一千折损在汉秦骑兵手里?
  冒顿肉疼了,特别是看到剩余不到八百的汉军游骑兵被逼急后连驱马撞向匈奴骑兵都做出来,他眉头直接皱成了八字。
  不断遭受重创的汉军游骑兵确确实实是发狠了,他们已经尝试过数次分散突围,可是坐骑上速度的劣势让他们哪怕是拉开距离也是极为短暂就被追上,发现这一情况的余齿已经更换之前的命令,不再是分散无规则脱离,没有突围的机会那就在被全歼之前争取拉更多的匈奴骑兵陪葬!
  一个族群为什么能够强盛?除开这个族群在文化和科技发展上有取得成果之外,族群本身的血性也是必不可少之一。很多族群的个体或集体会在面临绝望的时候任由屠杀,但是更多的族群却是会在面临绝望的时候爆发出最顽强的拼劲,显然处于绝对不利的汉军游骑兵就是后者。
  带兵驰骋而上的张苍自然看到前方的袍泽们已经发狠,他目光移动的时候也看到有一千五百左右的胡骑笔直驰骋而来。
  呼啸而来的一千五百胡骑显然是要阻止张苍所部前去救援,他们的坐骑依然是西极马,装扮上却是五花八门,有的胡骑只是简单地身穿兽皮手持装有锐器的长棍,有的胡骑则是身披甲胄手握金属短兵器。没有例外的是,装备越好的胡骑,不管是骑兵还是坐骑的打扮就越花俏。
  “列——”
  “呜呜——呜——”
  “列!!!”
  “喝——”
  张苍所部的八百余汉军游骑兵向两翼延伸开去,驰骋在最前面的游骑兵和两翼的袍泽于驰骋中渐渐变成了锥形冲锋阵型。
  远处观看的冒顿眉头皱得更深了,游牧族群与文明先进的敌人交锋就是这点麻烦,先进文明的军队总是会搞出一些让集体更能发挥优势的阵型出来,以至于很多时候明明游牧骑兵占据人数优势也无要被克制。
  这个时候,另一边的秦军也吹响了号角,“呜呜呜——”的苍凉吹奏声中三千秦军骑兵动了起来。
  章邯的身躯在随着坐骑的迈蹄而上下有节奏地起伏,他正在不断高声呼喝着什么,渐渐驰骋向前的秦军骑兵吟唱起了来自古老的声音……
  “岂曰无衣……王于兴师,修我戈矛。与子同仇!”
  “岂曰无衣……王于兴师,修我矛戟。与子偕作!”
  “岂曰无衣……王于兴师,修我甲兵。与子偕行!”
  马蹄在轰鸣,充满苍凉韵味的《诗经·秦风·无衣》在被吟唱,驰骋于最前列的秦军骑兵慢慢将从汉军那边得来的栋木材料骑枪放平,中间队列的秦军骑兵握好了手里的骑弓,最后面的秦军骑兵手中的战剑倾斜前指。
  “呜呜——”
  “嘿!”
  “呜呜——”
  “嘿!”
  “呜呜——”
  “杀!!!”
  那一刻,秦军骑兵脸上的表情狰狞,他们的眼眸里却是含有一种莫名的神圣的坚毅,这支黑色的军团重新归于沉默,渐渐西斜的夕阳下黑色前行的骑兵队中源自青铜带来的寒芒。
  同样采用锥型冲锋阵的秦军接近迎头撞上了迎上来的匈奴骑兵时是先发射箭矢,这一次并不是那种连绵的波段射击,是平地升起一朵“乌云”的覆盖式漫射,秦军骑兵和射出箭矢维持平线一同向前,箭矢最先落下带来杀伤,随后是秦军骑兵的前锋平放的骑枪刺入了血肉。
  轰鸣的马蹄声中栋木碎裂的响声并不起眼,所带来的画面却是被刺中的匈奴骑兵被一股巨力穿透发出惨叫,透心凉的矛尖带着死去的匈奴狠狠地甩出去,尸体可能是撞到另一个骑兵引起一阵人仰马翻,也可能是落在地面被马蹄子踩踏成为肉泥。
  必须说明的是,骑战从来都不是静止不动,占据优势的匈奴骑兵一直都在冲锋凿穿与迂回转向中不断来回重复冲锋,章邯率军支援的时候恰好是匈奴骑兵再次凿穿,两支敌我双方的骑兵也才面对面直接发生碰撞。
  短暂的交锋不知道有多少人从战马上掉下去,到处可见骑枪碎裂后木屑乱撒,声声的哀嚎与惨叫是那么的急促。汉军的制式骑枪长度达到四米四,让秦军骑兵占足了来自长兵器的优势,双方对撞的刹那是黑色的秦军骑兵在瞬间就撕开了匈奴骑兵队的口子,不过秦军骑兵也不是没有麻烦,一些西极马在失去匈奴骑兵的控制后乱窜,所导致的是连环的相撞发生,秦军这边的队形也就出现了扭曲。
  冒顿已经命人吹响了与秦军交锋部下脱离撤退的命令,参战的匈奴骑兵是与二千左右的秦军骑兵战了一阵,本身出现伤亡锐气不是那么锋利,交战也消耗了参战匈奴骑兵的体力,另外就是剩余下来一千六百左右的匈奴骑兵在面对三千秦军生力军很明显也处于数量上的劣势。
  骑战交锋时的交错而过其实也就是发生在那么几个呼吸之间,然而就是在那么几个呼吸的时间里,原本还有一千六百左右的匈奴骑兵于脱离之后只剩下不足一千二百人,秦军骑兵也从三千人下降到二千八百人左右。
  冒顿主动命令部队脱离战斗,完成解救部下目标的章邯与先前参战的残余会合立刻将兵锋指向另一处战事不利由余齿所指挥的汉军游骑兵。
  身为将领的自觉让章邯在赶往救援的路上已经在做战事小结,他充分认识到枪骑兵在高速冲锋时展现出来的杀伤力,刚才取得的战果只有少部分是箭矢,更多是来自于枪骑兵的接触战。
  “栋树材料做成枪杆吗?”
  很明显,骑兵对战时,无法组成密集阵形的箭阵,双方又都是处在移动的姿态,射出的箭矢越远杀伤力也就越差,秦军致力于发展超远程弩骑兵的计划显然并不是适合,急于需要寻找新的骑兵发展方案,而章邯似乎也找到了?
  当然了,并不是说箭矢对骑兵没有用,是指无法形成大规模覆盖的箭阵对能够快速移动的骑兵杀伤性有限,特别是在骑兵能够预判箭矢落下位置的前提下,不成覆盖模式的箭矢相对容易被躲开。
  如果是大量的弓弩兵结成箭阵又有工事作为依托,可以形成覆盖式的箭阵模式,以防御姿态面对采取进攻的骑兵还是有非常强悍的杀伤性。
  历史上不管是卫青的步兵军团,还是李陵组织防御箭阵,又或者是后面的李广利(贰师将军),他们都充分利用局势,大量使用弓弩部队都取得了辉煌的战损比,不过前提是匈奴人主处在发动进攻的那一方,他们都是结阵防御姿态。而若是换成弓弩部队没有防御工事作为依托,匈奴骑兵总是能给弓弩部队造成非常严重的损失,弓弩部队就要成为损失惨重的那一方。为什么会这样?那是因为完成加速的骑兵每秒至少能移动十四米以上!
  就在章邯率军解救部下期间,另一处战场传出了一阵阵高喝,那是张苍率先喊出,随后八百汉军游骑兵即将与敌军发生碰撞前的呐喊,他们在高声吼叫:“吾王至上!汉军威武!”
  “吾王至上”是禁军战前的口号,他们改编为国防军序列不过是近三个月的事情,一时间习惯还没有改过来。
  每支军队都会在战前呼喝口号,一支军队的口号所代表的是一个族群(国家)的特色,王权味道越是浓厚的军队口号绝对是与统治者能扯上关系,东方的战号八九不离十是与统治者有关,宗教意味较浓厚的中亚与西方则是会在战前向信仰的神祈祷。
  张苍所部八百余游骑与东迁各族群骑兵接近到不足二百米,那些各族群的胡骑也发出了属于自己的呐喊,各式各样语言的战号都有属于语言含义里面的历史,索性现在是听不到“胡安阿拉克巴(真神至上)”,那还是要到公元一千年左右默罕默德成为先知,阿拉伯帝国崛起才会出现的战号。
  各族群的骑兵有着五花八门的兵器,远程兵器中甚至出现了裹在绳套中不断挥舞轮旋才挥出去的石块,当然也不缺少张弓射箭这种最为普遍的画面。
  用绳套投石并不是什么稀奇古怪的行为,事实上早在公元前五千年中亚、西亚、欧罗巴就出现了这个兵种,他们可以叫投石兵也能叫掷弹兵,有着悠久的历史。
  一阵远程杀伤的互相招呼,张苍所部与各族骑兵很快发生碰撞。这个时候就体现出阵型的重要性,汉军游骑兵那种锥形阵型在两军发生碰撞的时候立刻将没什么队形的各族骑兵凿开,像是一柄改锥那般切开了各族骑兵。
  招呼部队回拢的冒顿看到一千五百各族骑兵被八百左右的汉军游骑兵一照面就切开立刻莞尔。
  “那群蠢货真以为汉军好欺负?”冒顿的莞尔变成了冷笑,转头对旁边的族人下令:“西边已经空出来,先游动一阵子,找准时机将那些蠢货救一些出来,随后脱离突围。”
第0790章
援军在哪?
  西边方向的汉军已经被调开,汉秦联军的援军随时会抵达战场的前提下,冒顿已经完成自己的目标自然是该突围了。
  冒顿在这里与韩秦联军战上一阵有着自己的理由。其一是刚开始西边有汉军拦截,若是他们直接选择突围,哪怕是有西极马作为坐骑也必然是要被汉军缠住,一旦稍微被汉军缠住另一边的秦军就要冲击,那个时候冒顿这一方就会处在很明显的不利位置,理所当然是要先将汉秦联军给调动起来;其二则是,冒顿带各族代表前来可不是单纯地让他们认识到汉秦联军军容上的强大,还要让双方都厮杀见血,最好是都互有死伤,各族的代表死掉的最好更多一些。
  自古以来族群与族群的接触都是从暴力开始,原始社会的野人是这样,有了文明火花之后也是那样,只有在双方发现无法消灭或者吞并的时候才会有和平的可能性,而这个和平的基础是建立在双方都一同变强,要是有哪一方变得衰弱,那又是一场战争的开始。
  对于冒顿来说,不管是汉军被东迁族群大量杀死杀伤有了仇恨,还是各族武力为汉军所轻视,只要双方的接触带上了鲜血的抛洒,匈奴都是会处于有利的那一方。
  张苍所率的汉军游骑兵第一次凿穿过后还剩下七百左右,原本有一千五百人的各族却是足足少了一半,结果就是汉军游骑兵凿穿之后笔直向着另一股汉军驰骋而去,身后是带着恐惧表情不敢追逐的各族骑兵。
  “可怕……”一个扜弥骑兵失去了左臂,他早早丢弃了兵器用右手捂住断臂,苍白着脸抖着嘴唇:“那种速度下,我们的兵器还劈不开他们的甲胄!”
  速度越快惯性越大,就好像是一根钢丝两端牢牢绑住,一个人用很快的速度跑过去,结果必然是要被钢丝切开。很多时候也就会出现那么一幕,骑战的时候无需马背上的骑士用力劈砍,骑士只需要将兵器横出去就能利用速度带来的惯性杀人。
  扜弥是宛族部落大联盟下面的一个部落名称,刚才的交锋中扜弥的部落首领已经当场战死,算上马失蹄摔死的那个代表,宛族过来这边的两个高身份代表已经相续完蛋。
  宛族是一个极度善于养马的族群,他们这个部落联盟的人口大概是在七万人左右,牧养的西极马却是多达二十余万。这一次前来这边的六千左右胡人骑兵,光是宛族提供的西极马就超过八千匹,其它四千匹左右的西极马是其它各族提供。
  身份尊贵的人自然是要骑跨更好的战马,像是在山路上失蹄摔死的那个代表的坐骑就是从西极马中挑选出来的天马,刚刚阵亡的扜弥部首领骑跨的也是天马。也许……正是扜弥部首领的坐骑太好了,也导致他冲锋的位置最为靠前,结果是跑得越快死得越快?
  冒顿不可能会在一场交战中带走所有西极马,那么肯定是会有西极马落在汉军手里,不过那并无所谓,带来的这一批西极马都是阉割后的坐骑,西极马之中的佼佼者……也就是被命名为天马的战马却是不行,天马因为太过珍贵根本舍不得阉割,所以在山路杀死了宛族代表受伤的坐骑。
  作为今次前来的两匹天马中的另外一匹,也就是扜弥部首领的坐骑,它死没死没人知道,忙于布置突围的冒顿也不会闲暇到上一直关注的那个份上。
  对了,必须说明的是,现在对战马的阉割文化并不是那么流行,像是在华夏大地的上古先秦时代对战马的阉割并不盛行,因此也就有过许许多多发情季节时某个将领用母马勾引敌军公马的故事。
  华夏大地上真正开始大批量对战马进行阉割是在西汉时期,那个时代的背景是因为汉军正在大肆出兵草原,刚开始的出兵还会根据时节来部署,后面战事越演越烈则不是那么根据季节,发情期的战马根本无法骑乘,那只能是进行阉割。
  对战马的阉割文化直接导致的是优秀的马匹被挑选为战马,因为骑乘需要进行阉割,那么就演变成越是优秀的战马绝种得越快,只有那些低劣的马匹才能逃过一劫,演变而成的结果自然是优秀的战马都消失了,只有矮戳废的马种还能有繁衍后代的生殖器官,而这个还没算完,优秀的战马消失只能是选择次一级的马匹再次进行挑选后进行阉割,其结果那当然是华夏的马种一代更加不如一代。
  战马的阉割文化却是不会影响到游牧民族,对于游牧民族来说牧畜就是他们的财产,马匹远不止是用来骑乘作战的工具,还是他们的第二生命,若是没有绝对的必要没人会去伤害自己的第二生命,更加别提进行“断根”什么的。冒顿这一次对这批西极马进行阉割是不想汉军获得优秀马种,也是因为那些西极马并不属于他的财产,损不损失对于他来说根本就无所谓,反正回去之后也是要进行归还。
  同样的,不管是在中亚、西亚、欧罗巴等等一些地区,对战马的阉割并不流行。所以就导致一直到现代之后该些地区的马匹依然雄峻优秀,然而华夏地区连拉去参加奥运会最优秀的参赛马与其它马匹站到一块,华夏这一边的参赛马与那些马一比直接成了骡子。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491/71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