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秦之帝国再起(校对)第494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494/716

  哦,对了,新式连弩也并不是传统上那种弩的款式,除开箭匣系统之外,它还是一种内装齿轮的绞盘,齿轮会在外部握柄的转动中重复将弓弦进行拉动勾住放在弹簧上面,每当转盘转到一定位置的时候钩子就会被撬动,随后弓弦就会由绷紧状态松开,带动由另一个弹簧装置将弩箭上推进入滑槽的弩箭激射出去,很类似于现代热兵器的一种手拉机炮,不过工艺构造和射程上嘛……没得比。
  穿越者的优势不但在于对历史走向的了解,还在于穿越者拥有非常多当代所没有的知识。对于吕哲来说历史走向上没有占到什么便宜,但是光拥有远超当代的知识就能改变世界。
  汉军弩骑兵发威,处在远处的人还能看得呆了,但是对于那些正在接受狂风暴雨般密集射击的人来说连看呆的机会都没有,他们所遭受的命运就是一个又一个中箭失去,躺在地上等待被马蹄踩为肉泥。
  新式连弩也是汉军首次用在实战上面,他们自己也惊讶扇面队形连射下带来的威力,眼看着冲击而来的胡骑大面积的连人带马成为尸体,他们在兴奋在吼叫。
  因为所在视野的关系,身在队伍中间的冒顿并无法看清楚前方到底发生了什么,但是从连绵不断的惨叫声中,和本部骑兵降低马速的动作,等等一些细节上面,他还是能够察觉到前方遭遇到了前所未有的麻烦。
  大概也就是现代时间的三分钟左右,超过五百冲向汉军的冒顿所部成为尸体,汉军弩骑兵那边发射出去的弩箭数量达到了惊人的二万余,也就是平均每名弩骑兵至少都更换了一次箭匣发射了二十枝弩箭。
  老天!二万以上的弩箭才消灭五百左右的敌人?那就是平均四十枝弩箭才消灭一个敌人!而那还是在三分钟内消耗的弩箭数量,从某些方面来说汉军弩骑兵光是从弩箭的发射量来说,简直就是一个奢侈到不行的兵种。
  要知道现在是上古先秦结束不久的年代啊,是没有机床,凡事都是依靠手工的社会环境。环境和材料许可下,熟练的工匠每人也就是每天能制作大概一百杆左右普通的羽箭。普通羽箭的制作哪怕是小有出错也能允许,但是对于需要安装在滑槽的弩箭,该种弩箭的箭杆容不得有半点的出错,像是箭杆弯曲就绝对不能出现,要保证箭杆的笔直性,对于长度也有严格的规定,那么每人每天制作量能有个一二十枝其实就算是多了。
  三分钟,这批汉军弩骑兵三分钟之内就消耗了千多人一天辛勤的劳动成果,而他们的作战还是刚刚开始,接下来不知道还会消耗多少弩箭。这样计算下来,战役规模的作战,弩箭的消耗基本是十万一个基数,每次战役交锋至少要消耗掉五个基数以上,五十万枝弩箭需要二万五千熟练的工匠辛勤劳动一天。而五十万枝弩箭的消耗所代表的不止是单纯的人工成本,人需要吃饭,工作需要有工钱,材料需要购买,制造弩箭的工具也需要花钱,那该是花费了多少的资金?
  简而言之,李良麾下的弩骑兵三分钟内射出去的弩箭不单纯是一种杀伤工具,每一枝弩箭就代表着后方的汗水和金钱,他们平均用四个半两钱砸死了一个胡骑,换成新一代的五铢钱则是四十五个左右。依照现在汉国境内的铜钱购买力,一个半两能够购买大概二石大米粮食(六十一点五现代斤),换句话说就是汉国大米粮价是二十个左右的五铢钱一石。
  所以光是用金钱来衡量或许不夸张,但是换成粮食……那些弩骑兵用差不多两百五十斤大米的重量才“压”死了一个胡骑!
  其实汉国的物价便宜并不是什么稀奇事,战国时期列国的物价除非是特别时期不然都高不到哪去,一直是到西汉时期物价也普遍不高,会造成这种原因其实有许许多多方面,像是人口不多需求量不是那么恐怖,另外就是钱币的流通量不足大多是以物换物的关系。
  现在还没有“能用炮弹砸死,绝不用人命去拼”这句话,不过并不缺乏财富的吕哲一直以来的作风就是那样,能够装备精良的军械绝不吝啬,毕竟对于吕哲人口……特别是能够成为战力的人口在决定无休止扩张的战略下比什么都重要,另外就是一名汉军士卒的阵亡,关于后续的抚恤金也远比武装一名汉军到牙齿花费得多。
  第十三骑兵军团因为种种的因素是所有汉军中一支列装豪华的军团,冒顿所部遭遇到不适合正面作战的游骑兵都载进去约有一千五百人,面对李良所率用来正面战场作战的一万汉军骑兵,仅是一个照面就折了六七百人并不算夸张。
  一直是到冒顿发觉不对劲,剩余的二千八百左右胡骑才重新拉开与汉军的距离。等待距离被拉开,冒顿也总算看见到那插满弩箭的战场,不光是每个胡骑连人带马至少中一二十箭,一些没有尸体的地面也是突然间“长出”一大片由弩箭形成的“箭丛”。
  汉军弩骑兵射击频率太过密集,且因为器械领先的关系射击间隔时间也短得惊人,冒顿在庆幸自己脱离的命令下得及时,却是不知道汉军弩骑兵那边的新式连弩情况并不是那么美好。
  实际上,由于是新列装的关系,汉军弩骑兵的十连射连弩故障率并不低,毕竟按照时代的理解新式连弩已经算得上是高科技产品,能与高科技搭上边也就意味着器械构造复杂。而越是器械构造复杂的军械总是容易因为一些零件的出错发生故障,一阵交锋下来,一千弩骑兵的连弩故障率达到了百分之十左右,这还只是连续使用大概十来分钟的时间,可以想象使用时间越长故障率肯定就越高。
  冒顿对于汉军有那种恐怖的武器感到发怵,他现在不会去思考汉军兵器上是不是存在什么缺陷,唯一想到的就是自己这边又折损了六七百人,再损失再去不但肉疼,且周边的各族群不管是代表还是普通骑兵脸上满满都是恐惧,这事还不知道该怎么收场。
  外围的呼延石兰所部,他自己亲率的匈奴族骑兵还在笔直地向着战场驰骋,另外两支由非匈奴部落组成的胡骑却是迟疑了。
  刚才可是都有看到冒顿所部像是撞上空气墙的恐怖画面,谁能搞得清楚汉军那边是不是都携带那种恐怖的武器?因为害怕,原本应该由左右两翼包夹上去的两股各一万非匈奴族骑兵在降低速度,其中有一支挡在汉军向东的胡骑似乎已经在考虑是不是该离开。
  李良当然是知道两军脱离交锋,说实话他虽然知道新式连弩的凶残,可是也被取得的战果惊讶到了,消耗三万弩箭消灭六七百敌人,相对于所消耗的弩箭来说杀伤并不算低,最重要的是汉军这边只折损五六十人。
  “护具甲胄上占优,器械上占优,士气……也是占优!”一股前所未有的自信在李良心中形成,使得他将手中的战剑前指挡住归路的一万左右胡骑:“凿穿!”
  被李良战剑所指的胡骑是由屈射部落、休屠部落、余无部落、楼烦部落联合组成,他们大多来自于华夏西北……也就是现代俄罗斯西伯利亚地区,因此在人种上也基本是以白皮肤为主。
  尸逐麻瞧见汉军驰骋而来正在大声吼叫什么,他是在招呼各部落的首领赶紧调整好部下的队形,毕竟依照骑战速度他们想要迂回并不是一件容易的时间,以其做出迂回然后被汉军拦腰截断,不如面对面交错冲锋,损员也比较有价值。
  万余汉军骑兵在驰骋中又控制马速调整兵种队形,一千左右的弓骑兵装备轻便跑在了最前方,一千左右的散骑兵和一千左右的弩骑兵则是脱离大队向侧翼绕开,这样一来一千弓骑兵后面就是七千的突骑兵。
  两军的交锋依然是双方的箭矢互射作为开头,差别就是汉军弓骑兵射完第一波羽箭之后立刻向着两翼左右散开,胡骑那边则依然是笔直向前。
  汉军的弓骑兵左右散开,露出的是位于后方的突骑兵。这些突骑兵现在的姿态是手里拿着射程三十米左右的三连发骑弩,他们在距离敌军五十米左右的时候就已经用最快的速度发射弩箭,随后弃掉骑弩换上四米四的骑枪进行枪头放平的姿势。
  数千手持骑枪且人和马前胸都有身穿甲胄的骑兵冒出来,迎头冲撞而去的胡骑先是又遭遇到一波弩箭,随后再看到那满满的尖刺之林说不发怵那绝对是假的,一愣神之间双方已经抵达肉搏的距离,栋树材料做成的骑枪因为刺中目标发出了真正的脆裂声响,每一声脆裂都会伴随而起一声惨叫。
  呼延石兰又呆了,他知道华夏文明的远程兵器全面占优,也知道汉军的近战能力不差,毕竟匈奴与汉军大大小小的交锋至少也有四五百场,可还是第一次亲眼看见汉军突骑兵的冲锋姿态。
  那是一幅什么样的画面?是将近七千汉军成为每骑至少间隔三米以上的大型锋矢阵,汉军突骑兵撞上了那些非匈奴族骑兵,四米四长度的骑枪在胡骑够不着的位置就刺穿目标,骑枪碎裂的汉军突骑兵有节奏地放低了马速,跟随其后的另外一些汉军突骑兵替补了空位,反反复复地使用骑枪进行杀伤,整体画面就好像近万胡骑是豆腐,遭遇到汉军就被轻而易举地撞成了豆腐渣渣在不断出现缺口。
  双方面对面地冲阵因为战马驰骋速度奇快,从交锋到互相错开也不过是发生在短短的几分钟之内。两军错开之后,汉军那边由七千减少到大约六千左右,由屈射部落、休屠部落、余无部落、楼烦部落联合组成的近万胡骑仅是剩下不足五千。
  两军交战过后的场地形成一条长方形满是人和战马尸体铺成的道路,这样的道路另一头,汉军又完成了会合,在红色的夕阳余晖下,越离越远……越离越远……
第0794章
心情都不赖
  没人想去追扬长而去的汉军,已经快要天黑是一方面,另一层是这些胡人被汉军所展现出来的战力给唬住了,特别是对那射速极快的骑弩有着超乎想象的恐惧。
  冒顿与呼延石兰会合后,冒顿强烈建议派人打扫战场,说什么也要找到汉军弩骑兵使用的军械。
  胡人从汉军那里学到了使用马镫,自此后拥有马镫的草原胡骑可以以一敌三狠狠地蹂躏西域人,今后或许还会再蹂躏其它不会使用马镫种群。
  作为匈奴中少有的智者,冒顿从未有过现在的体悟,那就是科技带来的器械能够扭转战争的走向,一万左右的汉军就是因为文明比较发展迅速,文明所带来的创造物进行武装,让一万汉军有胆子也有足够的底气面对三万以上的敌人还敢交战,最为令他们羞愧的还是汉军战而胜之之后大摇大摆的离去。
  “探马回报,说是十余里外发现更多的汉军,几股汉军一同赶往这个方向,每一股最少也是三千,最多的一股更是有五万,一旦我们被拖住,想突围可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情。”
  呼延石兰可不是在危言耸听,他们所在位置距离汉秦营盘可不到三十里,骑兵驰骋三十里也不过是一个半时辰左右,步军奔跑起来也就是三个时辰。最要命的是什么?是汉军那边不缺战马,不体恤马匹全力驰骋追赶过来,临近的时候换上体力充沛一些马立刻就能交战。若是他们被汉军的骑兵纠缠住,随后汉军的步兵再赶过来,谁能肯定会发生什么?
  “只距离十里了?”
  冒顿倒没有什么错愕,他们在这耽误了大概半个时辰,那么离得最近的汉军该是原先交战过的那支汉秦联军残部。
  说实话,章邯所部和张连(已阵亡)余部的战力并不能说差劲,冒顿最为有印象的是他们参战时表现出来的韧性,是面对不利局面还敢勇于逆流而上的勇气。有韧性和勇气的敌人往往是很难缠的一类敌人,不过这并不会让冒顿完全放弃寻找汉军弩骑兵遗留在战场上的军械。
  “呼延万夫长可以带人先行。”
  “什么?!大王子,单于有过命令,见到您就必须带着您和各族代表过去王庭。”
  “不不不,万夫长别误会,我自然也是跟着走,只是会暂时逗留进行安排,留下一些部下寻找汉军的器械,随后便会跟上。万夫长可以先与各族的代表前往临时王庭。”
  “哦……这样我就放心了。”
  鬼话,假话,冒顿根本不可能在这个时候前去黄河源头的匈奴临时王庭,他是想要直接率军前去与留在西域的本部人马会合,估计会先观望一下这边的战事发展,有便宜就返回来占,没便宜那就干脆跑路为妙。
  丢人?丢人什么的无所谓,七千的汉军与近万己方骑兵对阵,汉军估计连一千人都没损失直接干掉了己方超过五千,那些东迁的族群才不会去管损失的是不是匈奴本族骑兵,他们只会发现到汉军超乎想象的强悍,还敢不敢继续与汉军为敌根本是未知数。
  冒顿本来是带着各族群过来展现军威的,可是军威也只是骑兵数量比汉军多的时候才展现得出来。第一场交战哪怕是有正面得分,在后面这一场也基本是丢了个干干净净。都成印象分负数了,他还不知道怎么继续哄骗那些代表,头曼接手过去最好,省得绞尽脑汁又费尽口舌,去操作怎么看都不像能兜回来的事情。
  呼延石兰没有多想,甚至是连冒顿前去找休屠部的驹连卜奥都没有在意,作为头曼的心腹之一,他在意的是接触那些东迁各族群的代表。
  夕阳已经将要完全落下,属于头曼指挥的二万五千左右胡骑和剩下不到三百骑的东迁各族人马,他们在一声声的牛角声中向西开拔,只留下冒顿本部的二千四百余人。
  冒顿是真的很想找到汉军弩骑兵遗留在战场的连发弩,他渴望从汉军那里发现另外的秘密,好加强草原骑兵的战斗力,因此也不管黑夜里燃火点火把会暴露自己,所有能驱使的人手都是每人弄一个能够照明的工具,甭管是不是简陋还是什么玩意,反正用最快的时间找到想找的东西也就是了。
  大战之后的战场,也不知道怎么突然冒出那么多的苍蝇,它们好像是凭空出现那般“嗡嗡嗡”地爬满了战死者的遗体,遗体不止是人,也包括死去的战马。
  夜色降临,在这个没有月亮的夜晚,远处传来的狼嚎声很不应景,刚刚厮杀后没有多久的场地也重新奏响了各种昆虫的鸣叫,奇奇怪怪的声音伴随着人走动时的脚步声,空气中除了来回飞舞的苍蝇,一股浓烈的血腥味也消散不去。
  本来是要寻找汉军遗留在战场的骑弩,结果冒顿所部不但是找到了骑弩且有了不少额外的收获。他们就像是一群吃腐肉的秃鹫,发现一具相对完整的汉军战死者的尸体就扑过去,不过并不是为了吃肉,是在怪叫声中扒起了汉军阵亡将士的衣甲,每扒下一件也不管是不是带血,都是径直往身上套。
  除开一些没有被马蹄子踩烂的衣甲之类,冒顿所部还在战场上捡到不少铁质兵器,其中大部分是已经折掉杆的骑枪矛头,少部分是战剑之类的短兵。他们的目标不止是甲胄、矛头、战剑,还在收集战场上箭矢的箭镞,一直是持续到冒顿下令集合才算是完事。
  冒顿看见汉军使用的弩了,一种是之前就已经有从战场上收集过的三射弩,另外一种看去相对大一些造型也奇特的弩应该就是新品种?
  汉军已经在快速逼近,冒顿当然不愿意停下来再打一次,理所当然是要部下丢掉所有火把,撇开马蹄子跑路。
  想在黑夜里进行骑兵之间的互相追逐可不是一件闹着玩的事情,冒顿有充分的理由相信汉军顶多也是派出精锐斥候远远的吊着,汉军的大部队并不会进行追逐,所以也有足够的空闲在马背上观察手里的家伙。
  说实话,汉军新式骑弩真的跟传统的弩不太一样,新式的骑弩因为内部需要安装零件的关系,弩身压根就是一个长度在四十五厘米、宽度八厘米左右的盒子,这个盒子的右边有伸出一个好像握柄的东西,从外形上看也只有延伸出去的弓臂还能让人认出是弩的样子。
  一种好奇心驱使着冒顿去摇动外置的手摇柄,一种轻微的“嘎吱——嘎吱——”声从盒子内部发出。
  现代人对于齿轮因为受力转动的声音不会陌生,但冒顿可不是什么现代人,因此他一边摇着转盘一边将弩机凑近耳朵,是想要更加清晰地听盒子里到底是在发出什么声音。他也如愿听到了“嘎吱”声,一连串的“嘎吱”声中突然有一声不是那么一样,他当然也不理解什么是内部的钩玄装置被触发,只是感觉手里的家伙一震,耳边也传来了一声闷哼,再来是重物落地的声音,接下来更是好像有不少骑兵被绊倒?
  一系列的声音来源是来自于冒顿侧方,最开始的画面是一个原本因为捡到一柄铁质战剑心里乐滋滋的匈奴骑兵,他正在心里面快乐的想象有了那么锋利的兵器以后厮杀会更勇猛,勇猛也代表抢掠的东西会比其他人多得多,结果一枝突如其来的弩箭破空声刚响起的时候已经从太阳穴直接刺进脑袋壳。
  那个倒霉到被冒顿亲手射死的骑兵,死之前还是心里乐滋滋和自己过上美好生活的一切想象。这个人的落马太过突然,驰骋于后的骑兵压根就没想到有人会掉下战马,很理所当然是躲避不及发生了连环相撞的绊倒意外。
  一片黑暗中,冒顿脸上先是愕然随后惊奇喜悦的表情没人看见,他是在期待自己的军队也会有像是汉军那种犀利的武器。不过,他估计有一点暂时没有想到?那就是汉军是因为文明先进且制作工艺领先才能进行生产,哪怕是他得到了汉军所使用的军械,以草原民族那种几乎没有文明气息的社会环境,再加上几乎为零的科技生产能力,一砖一瓦都瞅不见的生产基地,他们真的能量产汉军拥有的器械吗?或许有那么一天确实是能生产,不过到了那个时候吕哲所统治下的国度也不知道又有什么新的军械出现了。
  必须说明的是,作为最为特别的一个草原民族,也就是草原上首个掌握冶炼技术的契丹,他们是用了将近七百年的时间才掌握这一技术。
  契丹这个族群来自于鲜卑,鲜卑在五胡乱华时有过一段内战史,当时的慕容、拓跋、孤独、燕京……等等十来个不同姓的部落先后建立自己的国家,不过后期都相续灭亡,其中第一个建立国家的拓跋部就是契丹的前身,并且契丹的出现还是在拓跋部战败之后,一些小部落各自分散出去后的产物。
  那么契丹的整个崛起的时长就是从五胡乱华的公元三百年左右开始,一直持续到五代十国末尾的公元九三六年这一段时期,认真一点的计算也就是用时六百三十六年。
  当然啦,冒顿可不知道那么多,他正处于一种喜悦之中。
  另一个位置,远在长江流域附近……正确一点来说是南陵城的宫城内,穿着一件轻薄单衣又将一头长发随意搭在后肩的吕哲,他位处后宫某处凉亭,吹着夏季上旬带有湿润感的凉风在发丝飞舞,耳边是轻缓的秦筝在奏鸣,周边是十来个美娇娘正在开怀地说笑。
  南陵城是靠在长江边上,不过这座雄城却是在长江以北,目前这个季节吹得一般都是东南风,风是从长江水面吹到宫城不免会有一丝丝的凉气。
  吕哲心情美好不止是因为身边的妻子们和乐融融,还是因为与秦国那边的合并商谈明天就会出现结果,更加是因为明天就是南陵成各处雕像揭开面纱的时间。
  与秦协商的曲折一直不少,扶苏开出来的合并条件基本上能称得上是漫天要价,他请求吕哲保留内史郡、北地郡、上郡……也就是秦中枢依然掌握在手里的三个郡,将这三个郡作为诸侯王秦国的领地。
  要是吕哲同意扶苏保留三郡之地,那与一切的初衷压根就是背道而驰的。短期内或许不会有什么事情发生,但是过上那么个一二十年或是三四十年,缓过气来的赵氏赢姓会不会再来一次“东出”戏码?
  最重要的是什么?并不是吕哲无力使用武力达到统一的目标,是吕哲不想内战大规模的损耗人口,妨碍华夏民族难得一遇的向外开扩机遇,使得吕哲的有生之年没有把握住“天选之民”的一切优势,这才没有单纯使用武力的倾向。若是扶苏死咬口保留三郡之地,吕哲哪怕是再不愿意也只能付之武力,到时候将三秦之地杀个血流成河什么的,对于吕哲来说最坏的结果也只是减少了本来应该保留下来的二三百万人口罢了。
  作为商谈代表,汉国执政官萧何,他给予的回复并不复杂,扶苏愿意作为新帝国的一名诸侯王,就只保留咸阳城以及周边三十里作为领地,待遇上与之赵王歇并没有不同,要强于韩国之君,不愿意外出开扩的韩成也不过是会作为新帝国的一名内封一等侯爵,其余如楚、齐、燕压根就是消失在历史长河,也就已经确定成为外封诸侯王的魏咎还是王爵。
  萧何还给予了扶苏另外一个选择,那就是像魏咎的选择那样,保留王爵的同时由吕哲提供财力和物资上的支持,自行去招募人才和士兵,先期可以在汉军……错了,列国合并之后就该统一称呼为“帝国军”了,可以在帝国军的帮助下先打下一块土地站稳脚跟,后续中帝国也会持续给予一定的支持,到时候只要不是将兵锋指向帝国,爱打谁打谁,爱侵略谁去侵略谁,必要的时候帝国还会帮一把。
  吕哲暂时还不清楚扶苏会做出什么样的选择,但是并不妨碍他有一个好心情,那是因为另外一件事情。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494/71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